董可馨
河南開封4A級景區萬歲山·大宋武俠城的“王婆說媒”,在最近的互聯網流量世界里異軍突起,成為天水之后的下一個波峰。在幾乎所有公共媒體的講述中,這個更具“性價比”的民間版《非誠勿擾》,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體現了年輕人對愛情的渴望和追求,也展現了社會的包容和開放。
在好奇驅使下進入一個直播間,越過人山人海持著手機的主播堆,遠處臺上古裝扮相的“王婆”的確是經典的傳統媒人樣子,臺上一位女士很激動,哭著訴說自己失去丈夫的不幸,并且強調此行并非來找愛人,而是想給兩個兒子找爸爸,臺下歡呼和起哄的人潮聲量不時抬高,以致臺上人的每句話并不都能聽得真切,但出乎意料的是,幾乎來不及任何思索和反應—以辨別找愛人和給兒子找爸爸的區別,一位高大的男士就已經確認了自己的心意,一躍上臺。
“我是上海人,我連房本都帶來了。”那位男士馬上亮出了自己的本錢。“上海”和“房產”,這兩樣在相親市場足以傲人的資本,被一心給孩子找爸爸的女士拒絕了,同樣沒有任何思索和猶豫。女士再一次強調了她的能力和實力,并且像三體發送給地球人那樣,接連向臺下發射“不要輕易聯系我”,在留下一個電話號后轉身離開。而與此同時,“王婆”詢問求偶失敗的男人,有位29歲的女孩可以嗎,男士以“29的駕馭不了”拒絕了。再接著,一位在南方某市工作的36歲女孩上臺了,她開車1400公里來找有緣人……
一切發生得是那么迅速,目不暇接得讓人恍惚。求偶婚配這種被此地的人那么看重的終身大事,在這樣一個吵鬧、嬉笑、起哄、圍觀的場合里,以不需要大腦介入的速度,得到了一種被廣泛認可的實現,這真的足以讓人感嘆某種開放的程度。
它的確和《非誠勿擾》有相似性,在一個可以公開展示的舞臺上,通過相親配對這種形式,將社會地位、房車實力等最牽扯社會敏感神經的要素集中起來,又在極短的時間內,要人做出yes or no的選擇,來強化這些要素的刺激性,同時它所展示的私密性也能夠滿足人民群眾關心他人生活、牽掛同胞命運的真誠心愿,很容易獲得流量的青睞。
它也有點像把過去村里貼墻角聽故事的場面搬上了互聯網平臺,大家一起圍觀滿足空虛的內心,豐富茶余飯后的談資。總之,這樣一個龐大的修羅場,實在是表演人性的絕佳舞臺。
3月30日,愚人節的前一天,新聞曝出一位在說媒現場求偶成功而走紅的男子原來已結婚半年。這位在妻子口中“青梅竹馬”“關系一直很好”的劉姓男士,在臺上向另一位女孩表示自己愿意為愛辭掉本在鄭州的工作奔赴四川。美好姻緣達成的視頻漂洋過海漂進了正在日本留學的妻子眼中。對此毫不知情的她,在震驚和憤怒中,還用善于自省的女性品質向媒體訴說“我也不知道我是哪錯了”,而敗露的男人,還在辯解此舉是為了“讓妻子著急,以快點回國”。
女孩沒有錯,如果有錯,她唯一的錯是在這個男人滿口謊言的時候,還在自省和體諒,而充滿戲劇性的“王婆說媒”大型演藝現場,那么真實地展現了某些人的虛偽和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