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 安廖輝 孟獻策 王涵 呂寧



摘? 要:當代高校競賽育人效果達成過程中的影響因素眾多,達到理想育人效果的過程復雜,特別是軍隊院校如何達到競賽育人效果的機理尚不明確。決策實驗室分析與解釋結構聯(lián)合模型首次被用于軍校競賽育人實現(xiàn)機理研究,在影響因素復雜眾多的競賽育人效果評價過程中,明確各影響因素的概念內涵,建立定量的數(shù)學表達形式,通過嚴格的數(shù)學推導和公式求解,深入剖析復雜因素背后的邏輯關聯(lián),有效揭示軍校學員競賽育人效果達成機理,為國內競賽育人研究工作提供一種全新思路和有效方法。
關鍵詞:軍校學員;競賽育人;實現(xiàn)機理;集成決策實驗室分析;解釋結構模型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09-0071-06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the education effect of competition in contempo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the ideal education effect is complex. Especially, the mechanism of how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 effect of competition in milit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clear. The joint model of decision laboratory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structure wa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study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competitive education in military colleges.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ompetitive education with complex and numerou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conceptual connotation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 was clarified, the quantitativ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for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hind the complex factors was deeply analyzed through strict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and formula solution. It effectively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the education effect of military cadets competition, and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research work of domestic competitive education.
Keywords: cadets of military academy; competitive education; realization mechanism; DEMATEL method; 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
在國內外各大高校逐步開展教學改革、思考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政策的過程中,競賽育人逐漸成為一種被眾多院校所關注并開展的新型育人模式[1-2]。運用學科競賽激發(fā)學員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已成為國內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如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學院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的戰(zhàn)略目標指引下,形成了以國際基因工程機械大賽為載體的競賽育人體系[3]。東北大學圍繞國內“雙一流”建設院校競賽育人體系發(fā)展趨勢和育人效果[4]、國外一流學科競賽育人模式[5-6]開展了系列研究。中南大學依托學科交叉融合與競賽實訓的人才培養(yǎng)方法提出了“競賽實訓+科技創(chuàng)新”[7]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將學科競賽作為通信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節(jié)點[8]。清華大學對2018—2020年的全國大學生競賽調查數(shù)據(jù)和10項全國性高水平大學生競賽的獲獎信息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為新時代合理運用競賽育人效果提出了意見建議[9]。
軍校作為培養(yǎng)、教育軍事主官和國防專業(yè)技術人才的搖籃,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明確、需求導向具體,是中國軍魂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集中體現(xiàn)[10]。火箭軍工程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是我國唯一一所培養(yǎng)戰(zhàn)略導彈部隊指揮技術人才的高等軍事院校,其下轄的核工程學院是全軍歷史最悠久的核工程類人才培養(yǎng)單位。在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科學文化素質方面,明確要求學員能夠運用現(xiàn)代技術分析處理具體問題;而在主要實踐活動中則明確提出了學員參與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的基本要求。顯然,競賽育人是軍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一種基本共識。然而,圍繞軍隊院校競賽育人的研究鮮有開展,有關軍校學員競賽育人的實現(xiàn)機理研究未見公開報道。
為了學員進一步掌握參加競賽原始動機,厘清影響競賽成績的因素關系,掌握軍校競賽育人基本狀況,課題組采用大范圍學員問卷調查的方式,以火箭軍工程大學核工程類本科學員為典型代表,對軍校競賽育人現(xiàn)狀進行了初步調查[11]。為了提高競賽育人影響因素分析過程的客觀性、公正性,課題組利用集成決策實驗室分析(DEMATEL)[12]和解釋結構模型(ISM)方法[13],立足于問卷調查結果,分析我校競賽育人效果的影響因素,構建我校學員競賽育人影響因素DEMATEL-ISM模型,確定因素的因果屬性,找出系統(tǒng)因素的多級遞進層次結構模型,并基于該模型對軍校學員競賽育人實現(xiàn)機理進行了研究與闡述。
一? 軍校學員的競賽育人效果影響因素確定
本著“以學員為中心”的基本考慮,為客觀反映學員對競賽育人影響因素的真實想法,實現(xiàn)指標體系構建的系統(tǒng)性、全面性、科學性和可行性,課題以國內唯一核工程類專業(yè)學科競賽——“核+X”創(chuàng)意大賽為契機,采用大范圍學員問卷調查、競賽突出個人交流訪談等方式了解我校競賽育人現(xiàn)狀;采用高校調研、主辦機構評價調研等方式,在區(qū)分不同高校育人效果的同時,結合我校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凝練了包含目標、準則、指標三個層次,涵蓋政策因素、興趣因素、能力因素三個方面,共計18項競賽育人效果影響因素,見表1。
二? 基于DEMATEL方法的競賽育人影響因素分析
DEMATEL方法是由日內瓦研究中心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面向復雜系統(tǒng)的因素分析方法[14],結合該方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和計算結果,逐步展示基于該方法實現(xiàn)競賽育人影響因素分析的具體過程。
確定影響因素Si(i=1,2,…,n),其中n為影響因素的總個數(shù),本研究中為18。
確定競賽育人影響因素系統(tǒng)的直接影響矩陣。為了量化各因素之間的影響關系強弱,設定影響因素的關系評價度分為1、2、3三個等級,見表2。
以上述因素影響關系評價標度為基礎,從學員視角(依托學員調查問卷結果)確定系統(tǒng)的直接影響矩陣D。
式中:dij(i=1,2,…,n;j=1,2,…,n;i≠j)表示因素Si對因素Sj的直接影響程度,若i=j,則dij=0。立足于學員問卷調查結果和影響關系評價度,可以確定直接影響矩陣D為
規(guī)范化處理直接影響矩陣D,得到規(guī)范化直接影響矩陣B。
計算綜合影響矩陣C(C=(cij)18×18),綜合影響矩陣作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的累加,其計算式為
式中:I為單位矩陣。
計算各因素的影響度fi和被影響度ei。fi為C中因素Si的行和,ei為列和。即
計算各因素的中心度mi和原因度ni,mi為因素Si的影響度fi與被影響度ei之和,ni為因素Si的影響度fi與被影響度ei之差。
式中:mi越大表示風險因素Si的重要程度越高,反之亦然。ni為正值,則表示因素Si易影響其他影響因素,稱此Si為原因因素;ni為負值,表示因素Si易被其他影響因素所影響,稱此Si為結果因素。
繪制系統(tǒng)因素因果圖。在笛卡爾坐標系中,以mi為橫坐標、ni為縱坐標,繪制風險因素Si的因果圖,確定各因素的因果屬性,找出系統(tǒng)中的關鍵因素。最終得到的DEMATEL分析結果見表3,影響因素因果圖如圖1所示。
結果分析。因素的中心度越大,則表示該因素的影響重要性程度越高。由表3 可知,從學員視角看競賽育人效果達成的影響因素按照重要性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取得競賽獎勵S5、豐富競賽經(jīng)歷S11、提升邏輯思維能力S13、找到志同道合的隊友S9、運用所學知識S17、增加專業(yè)知識S18、獲得導師指導S2、檢驗自身能力S16、了解同類高校水平S12、獲得自由時間S6、找到能力出眾的負責人S10、進入專業(yè)實驗室S4、跟進行業(yè)熱點S8、提升語言表達能力S14、提升PPT制作能力S15、獲得經(jīng)費支持S3、取得畢業(yè)加分S1,以及滿足個人興趣S7。從準則層看,能力因素總排位數(shù)為51,是獲得競賽育人效果的最重要準則;政策因素總排位數(shù)為63,在育人效果中屬于最不重要準則;興趣因素總排位為57,介于政策因素與能力因素之間。
由圖1可知,S1、S4、S5、S7、S9、S10、S14、S15、S16 9個因素位于第一象限內,屬于原因因素,S2、S3、S6、S8、S11、S12、S13、S17、S18 9個因素位于第四象限內,屬于結果因素,這些因素在整個競賽育人影響因素體系中易受原因因素及其他結果因素影響。
通過學員調查問卷獲得的競賽育人因素DEMATEL分析結果,基本符合教員隊伍對學員競賽育人效果達成的認知狀況。因此,建議在激勵學員廣泛參與競賽活動,達到競賽育人效果方面,應當注重從學員能力培養(yǎng)角度和激發(fā)學員興趣角度進行引導,在指導學員的過程中也應當以獲得競賽獎勵為目標,以豐富閱歷、提升思維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為抓手,全方位地對學員進行指導。
三? 基于DEMATEL-ISM模型的競賽育人模型構建
ISM是一種適用于層次結構復雜且影響因素眾多的系統(tǒng)分析方法[15],在上一小節(jié)利用DEMATEL方法分析影響因素步驟的基礎上,采用ISM方法確定核工程類專業(yè)學員競賽育人影響因素的層次結構。本節(jié)結合該方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和計算結果,逐步展示基于該方法實現(xiàn)競賽育人影響因素分析的具體過程。
計算整體影響矩陣Z(Z(zij)18×18),計算式為
Z=C+I 。? ? ? ? ? ? ? ? ? ? ? ?(8)
設定閾值λ,根據(jù)整體影響矩陣Z確定可達矩陣K(K=(kij)18×18) 的元素kij為
確定因素Si的可達集Ri和前項集Ai,分別為
可達矩陣K的層次劃分。依據(jù)公式Ri=Ri∩Ai,確定系統(tǒng)各層次的因素集Lk,本課題中選用典型復雜系統(tǒng)分析時使用的閾值λ=0.09進行計算。
重復步驟(3)和(4)[16],確保18個影響因素都被劃分到系統(tǒng)的各個層次的因素集Lk中,計算結果如式(12)所示。
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競賽育人影響因素分析結果,可將競賽育人影響因素分為4個層級,提取骨架矩陣,便可繪制出軍校學員競賽育人影響因素解釋結構模型圖,如圖2所示。圖中各因素的關聯(lián)強弱由直接影響矩陣D給出。
四? 基于育人效果影響因素分析的競賽育人機理闡述
最終建立了競賽育人的解釋結構模型。根據(jù)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邏輯層次,可將競賽育人影響因素分為根本因素(L4)、間接因素(L3和L2)和直接因素(L1)三個層次。
由圖2可知,影響競賽育人效果的直接因素包括獲得導師指導S2、獲得經(jīng)費支持S3、獲得自由時間S6、滿足個人興趣S7、跟進行業(yè)熱點S8、了解同類高校水平S12、提升邏輯思維能力S13和提升PPT制作能力S15。在教員指導學員的過程中,對這些因素加以干預,可以較快地產(chǎn)生育人效果,屬于學員更容易獲得、更快速接受的效果因素。競賽育人影響因素系統(tǒng)中,間接因素包括進入專業(yè)實驗室S4、豐富競賽經(jīng)歷S11、提升語言表達能力S14、運用所學知識S17、增加專業(yè)知識S18,以及稍微深層次的取得競賽獎勵S5、檢驗自身能力S16、找到志同道合的隊友S9。相對于8個直接因素,這8個間接因素的作用效果更深,作用時效更長,但能夠實現(xiàn)育人效果的所需要的投入時間也更長,如進入專業(yè)實驗室S4和豐富競賽經(jīng)歷S11都需要較長的時間投入和嘗試過程才可能達到該因素的作用效果。而間接因素則又是通過作用于下一層的直接因素,在達到直接因素育人效果之后才能對競賽育人效果產(chǎn)生影響。
影響育人效果的根本因素,是取得最終畢業(yè)加分S1和找到能力出眾的負責人S10。從學員視角來看,取得畢業(yè)分配量化加分一方面是學員參與競賽的根本動力,另一方面又是學員通過參與競賽達到成功成長(即育人效果達成)的終極標志,屬于競賽育人影響因素體系中最深層次的因素,對其他所有因素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找到能力出眾的負責人S10,即人才選拔的過程,對于參加競賽的學員群體而言,具有出眾能力的負責人培養(yǎng)無疑屬于育人效果達成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在當今以團隊為參與單元的競賽活動中,能力出眾的負責人可以說是團隊的核心與靈魂,對團隊最終成績取得、鞭策團隊成員以及競賽育人效果達成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與取得畢業(yè)加分S1并列成為競賽育人影響因素中的根本因素。
五? 軍校學員競賽育人實現(xiàn)策略優(yōu)化建議
以我校“為戰(zhàn)育人”理念為指導思想,結合與同類型高校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實問題、其他類型學科競賽育人效果的實現(xiàn)路徑,再綜合本研究得到的競賽育人影響因素解釋結構模型,課題組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軍校學員競賽育人優(yōu)化策略,以供競賽育人管理與參與人員參考。
第一,優(yōu)化競賽育人的教育目標。競賽育人的教育目標應該既注重學員知識技能的提高,又注重學員的品德、智慧、體魄等多個方面的發(fā)展。通過競賽活動,學員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技能,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新、競爭和合作精神,提高學員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只有制定全面、科學的競賽育人教育目標,才能讓競賽活動更加有針對性,有利于學員的全面發(fā)展。建議在教育目標優(yōu)化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科知識運用技能的提高、注重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良性競爭能力、合作精神與綜合素質。
第二,優(yōu)化競賽育人的競賽項目。競賽項目應該根據(jù)新時代軍校各專業(yè)學員的興趣和特長來設置,這樣不僅能激發(fā)特殊專業(yè)學員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員的專業(yè)知識運用能力提高。此外,競賽項目應該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員的難度,增強學員的學習動力和競爭意識。建議根據(jù)不同專業(yè)學員的興趣和特長來設置競賽項目,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競賽的難度,增強本科學員競賽項目設置的多樣化與體系化。
第三,優(yōu)化競賽育人的評價體系。競賽育人的評價體系應該是多元化的,包括學科成績、競賽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等多個方面。評價體系的建立,不僅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學員的學習水平和綜合素質,也能夠促進學員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單純以“畢業(yè)量化加分”為目的的競賽動機,容易滋生廣大本科學員“逐利”心理的生成。健全評價體系的建立還能促進學校、學員和家長對競賽育人活動的認識和反思,進一步推動競賽育人體系的不斷完善。建議在注重競賽成績的過程中,適當注重競賽過程,全面評價學員通過競賽獲得的綜合素質提高情況,最終將學員競賽作品與過程的社會影響力引入評價機制,可以參考地方大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評價方法和科普進校園社會活動的評價機制,用于評估學員的集體意識和國家責任感。
參考文獻:
[1] 霍楷.競賽育人與素質教育深度融合的立體混合式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C]//素質教育:讓未來更美好——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2020年年會暨第九屆大學素質教育高層論壇論文集,2020.
[2] 招周銀.“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高校英語競賽育人模式及其實踐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2,38(8):27-29.
[3] 楊君,孜力汗,趙婷婷,等.以科創(chuàng)競賽為引領的二級學院實踐育人途徑探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1):4-6.
[4] 霍楷,寧宇時.“雙一流”高校建設背景下高校競賽育人政策研究[J].湖南包裝,2018,33(6):42-44.
[5] 霍楷,趙晨旭.中美競賽育人與素質教育比較研究[J].戲劇之家,2020(6):154.
[6] 霍楷,王楠.一流學科競賽育人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20):157-160.
[7] 依托學科交叉融合與競賽實訓的人才培養(yǎng)探索實踐[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22(3):67-71.
[8] 彭春華,漆華妹,林立新.以學科競賽助力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探析[J].人才培養(yǎng)和機器創(chuàng)新,2022(3):5-8,13.
[9] 郭菲,張藍文.參與和獲獎孰輕孰重?大學生競賽的育人作用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3(4):62-68.
[10] 郭琪,呂孟軍.課程思政如何推動軍隊院校以“學”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改革[J].西部素質教育,2021,7(22):61-63.
[11] 趙括,安廖輝,呂寧,等.當代軍校競賽育人狀況初探——以核工程類專業(yè)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3(5):144-148.
[12] 岳仁田,韓亞雄.航空公司安全風險因素分析的DEMATEL-ISM模型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20,6(20):2091-2097.
[13] 李滋陽,石宏偉,羅建強.大學生智能制造競賽育人績效影響因素分析——10項競賽的多案例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6):67-78.
[14] SUN Y H, HAN W, DUAN W C. Review on research progress of DEMATEL algorithm for complex system[J]. Control and Decision,2017,32(3):385-392.
[15] ZHOU D Q, ZHANG L. Establishing hierarchy structure in complex system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DEMATEL and ISM[J].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2008,11(2):20-26.
[16] 李嬌,趙柳榕.基于ISM模型的網(wǎng)絡安全信息共享決策影響因素研究[J].現(xiàn)代工業(yè)經(jīng)濟與信息化,2021,15(6):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