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鵬

所謂“好的概念”,就是指效能高的作戰概念。關于“效能”(Effectiveness)概念,在《漢語詞典》中的詞條釋義為:效能是指有效的、集體的效應,即人們在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效率和效果,它反映了所開展活動目標選擇的正確性及其實現的程度。效能是衡量工作成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據。在軍事領域,效能理論是隨航空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成熟起來的一門交叉性學科。至20世紀60年代,以航空武器系統效能分析理論為代表的現代武器裝備系統效能分析的理論基礎初步成型。
效能評估旨在解決作戰概念研發的遴選問題,作戰概念研發開展效能評估,就是對所研發的作戰概念給出評價。作戰概念效能評估,既是作戰概念研發流程不可或缺的環節、研發循環實現閉合的保證,也是對所提出作戰概念在解決特定作戰問題上有效性的可靠檢驗和重要依據,更是推進作戰概念落地和效益釋放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
軍事科技和作戰理論是形成作戰能力的“驅動”領域,而作戰概念研發可視為這兩個領域開展預研工作的前期環節。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作戰概念的效能評估,可直接作為更廣泛意義上的作戰效能評估(包括武器裝備系統作戰效能評估)的有機組成部分,并直接借鑒和使用武器裝備系統作戰效能評估的理論和方法。通過效能評估實現概念研發工程化的流程閉環。
作戰概念效能是評估作戰概念的度量指標。作戰概念效能,取決于在特定時空條件下對特定作戰問題的解決程度。
這里給出“作戰概念效能”的定義:在特定時空條件下,作戰概念所提出的方法、方案對于作戰概念研發目標的實現程度,在很大意義上,可用作戰概念對于特定作戰問題的解決程度來衡量。
其中,“特定時空條件”,是指任何作戰概念的效能,包括作戰概念旨在解決的作戰問題及其對作戰問題的解決,都應置于其所處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加以衡量,作戰概念效能評估同樣如此;“作戰概念所提出的方法方案”,是作戰概念評估的內容,包括所研發作戰概念的各構成要素,具體包括戰略背景、主要威脅、作戰環境、作戰對手、戰略目標、作戰目的、時間設定、沖突想定、能力要求、作戰領域、指導思想、作戰原則、概念內容、能力需求、建設措施等;“特定作戰問題”,是指作為作戰概念研發基點的、做出嚴格限定的具體作戰問題。作戰概念效能的高低,應以解決該作戰問題,而非其他作戰問題的程度,作為評估標準。

作戰概念應經過評估才能完成研發的閉環
不難看出,作戰概念效能應主要從作戰概念的可用性和可信性兩方面加以評估。所謂“作戰概念的可用性”,是指研發的作戰概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成既定的作戰概念研發目標,表現為對于特定作戰問題的解決程度,是作戰概念“可落地”的評價標準。所謂“作戰概念的可信性”,是指研發的作戰概念,對于解決特定作戰問題的可信程度,表現為作戰概念所提出的方法方案是有效可行的,是作戰概念“能落地”的評價標準。
作戰概念效能評估,就是通過在作戰問題、作戰概念要素、作戰概念效能之間,建立起映射關系,進而實現對作戰效能的度量。
作戰概念開展效能評估的目的:一是促進概念研發進程優化選擇、迭代深入和升級完善;二是杜絕概念研發期間出現“假問題”、研發“偽概念”;三是推動概念研發成果快速落地和效益釋放;四是保證概念研發工作高質量高效益可持續發展。
應努力研發出具有較高效能的作戰概念。作戰概念的效能高低,直接影響到所研發概念對于軍事力量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的牽引作用大小。
評估作戰概念的效能,可作為作戰概念研發提供迭代反饋和改進完善的可靠依據,也是提高作戰概念研發水平和研發效果的有力手段。
在評估原則上,需貫徹“面向對象”的理念。所謂“面向對象的評估”,是指作戰概念研發是“問題導向”的,作戰概念研發始于作戰問題,終于對作戰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因此,作戰概念的效能評估,也應以解決作戰問題的聚焦性、描述作戰問題的準確性、解決作戰問題的有效性為主軸主線。

作戰問題、作戰概念要素、作戰概念效能之間的映射關系
在評估方法上,需貫徹“綜合評估”的理念。所謂“綜合評估”,是指采用定量評估和定性評估相結合、研發方評估與第三方評估相結合、推演仿真評估與演訓實戰評估相結合的綜合方法。全流程評估可有效保證效能評估在評估方法上的完整性。
在評估階段上,需貫徹“全流程評估”的理念。所謂“全流程評估”,是指要在作戰概念研發的需求分析、概念設計、推演評估三個主要階段及其內含的戰略背景、威脅研判、作戰構想、概念提出、主要內容、作戰想定、能力需求、推演評估八個主要部分,都要開展效能評估。全流程評估可有效保證效能評估在研發流程上的完整性。
在評估對象上,需貫徹“全要素評估”的理念。所謂“全要素評估”,是指對作戰概念研發的所有要素,包括作戰問題描述、作戰問題解決、作戰能力需求三大類要素,具體包括:戰略背景、主要威脅、作戰環境、作戰對手、戰略目標、作戰目的、時間設定、沖突想定、能力要求、作戰領域、指導思想、作戰原則、概念內容、能力需求、建設措施等要素,都要開展評估。全要素評估可有效保證效能評估在評估對象上的完整性。
作戰概念及其各要素的效能指標,根據其特征,可能需要相應地使用不同類型的評估指標。作戰概念各要素構成要素效能指標體系,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作戰概念效能指標矩陣。
對于作戰概念各要素效能評估指標而言,使用包括:定性類指標(定性衡量的階梯標準,例如優秀、良好、一般、差等);概率類指標(達到預期效果的概率,例如突防成功概率、搜潛成功概率、作戰任務完成概率等);數量類指標(可用數量衡量的指標,例如可攔截來襲導彈的最大數量,對空預警監視距離,維修保障間隔時間等);相對性指標(相對傳統方案的提升百分比,例如現有編組作戰能力提升百分比,武器射程提升百分比,毀傷能力提升百分比,生存力提升百分比等)。
為反映作戰概念效能的多樣性需要具有多個評估角度,并綜合使用上述多種類型的評估指標,構建作戰概念效能指標矩陣,對其進行綜合評估,一般采用定性類指標,即優秀、良好、一般、差等,給出評估結論。
一是明確評估對象。即所需評估的作戰概念及其構成要素,效能評估通過對作戰概念的全要素進行綜合評估來實現。
二是界定評估標準。即將作戰概念旨在解決的作戰問題作為作戰概念研發的使命任務,并根據各要素特征,確定各要素的衡量標準。
三是構建效能指標。即根據作戰概念及其各要素的評估標準,分別確定效能指標,構建作戰概念要素效能指標體系和作戰概念效能指標矩陣。
四是綜合效能評估。根據作戰概念效能指標矩陣,對作戰概念效能進行綜合評估,給出評估結論。
五是評估結果分析。根據作戰概念效能評估結論,分析影響評估結果的原因,并將其作為作戰概念研發迭代完善的依據和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