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梁洪睿,溫憲勤,梁 泉
(1.云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省種子管理站,云南 昆明 650031)
菜用大豆(Vegetable soybean)又稱毛豆,指豆莢鼓粒飽滿,莢色、籽粒呈翠綠色,籽粒尚未達到完全成熟時采收作為蔬菜食用的大豆類型,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及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對改善營養狀況和一些疾病有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1-2]。中國是菜用大豆最大的出口國,主要集中種植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種植收益較普通大豆高2~4倍,發展菜用大豆成為我國大豆產業破局的重要途徑之一[3-4]。
菜用大豆從種植至采收時間較短,熟期比較靈活,日常管理相對簡單,產量較穩定。云南立體氣候顯著,光熱和降雨充沛,山地面積大,一年四季均可種植,種植模式多樣化,發展菜用豆產業具有明顯優勢。但是,云南菜用大豆育種工作起步晚,長期以外引品種為主,直至2020年才育成第一個高產、優質、抗病菜用大豆品種滇大豆8號。為加快菜用大豆新品種選育和推廣,根據云南省種子管理站云種(站)字〔2023〕22號通知,由云南農業大學主持,組織了2022—2023年菜用大豆自主試驗,對新育成的4個菜用大豆品種進行生產性能和品質性狀測試,為云南省品種審定和生產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參試品種5個,分別是華南農業大學提供的華研4號和云南農業大學提供的滇大豆34號、滇大豆36號、滇大豆43號,以中品661為對照。
試驗地點5個,分別是峨山縣、玉溪市紅塔區、蒙自市、臨滄市臨翔區和耿馬縣,均為云南菜用大豆主產區。播種期4月30日至5月17日,種肥畝施普通過磷酸鈣(P2O516%)30 kg、三元復合肥(N∶P2O5∶K2O = 15∶15∶15)15 kg,花芽分化期畝施尿素(N 46%)20 kg,葉面噴施鉬酸銨2次。
隨機區組設計,4次重復,5個處理共20個小區,小區面積13.35 m2。每個處理3個小區收獲鮮莢計算產量,1個小區收獲干粒計算產量。試驗地四周設保護行,重復間走道0.5 m,小區間距離50 cm。條播,行距0.5 m、株距0.45 m,每穴播種3~4粒,留苗2株,畝種植密度9 000株左右。
生產試驗順序排列,2次重復,其中1個重復用于收獲干粒計算產量,1個重復用于收獲鮮莢計算產量。種植規格與區試相同。
測量主要農藝性狀、田間發病情況、抗病性、百粒重、干粒及鮮莢產量、品質和口感。對所獲得的數據用Excel 2019進行計算、整理、統計分析,用SPSS 27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鮮莢畝產量718.55~746.6 kg,方差分析4個大豆品種間鮮莢產量差異顯著,其中滇大豆43號產量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見表1)。

表1 2022—2023年菜用大豆小區鮮莢產量比較
干粒畝產量177.75~215.5 kg,滇大豆43號產量最高,其次是華研4號。與中品661(CK)相比,滇大豆43號 、華研4號、滇大豆34號、滇大豆36號產量分別增加24.96%、14.87%、3.94%和3.07%。方差分析表明品種間F = 11.428**>F0.01= 7.01,5個供試品種平均產量差異極顯著,其中滇大豆43號與滇大豆34號、滇大豆36號、中品661產量差異極顯著;華研4號與滇大豆36號、中品661產量差異顯著;其余品種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見表2)。

表2 2022—2023年菜用大豆小區干粒產量比較
2.3.1 鮮莢產量
參照《云南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修訂)》,根據2023年生產試驗鮮莢產量結果,參試菜用大豆新品種華研4號、滇大豆34號、滇大豆36號、滇大豆43號鮮莢畝產量676.4~762 kg,鮮莢畝產量均超過600 kg,達到菜用大豆生產試驗的鮮莢產量要求(見表3)。

表3 各品種生產試驗產量比較表(鮮莢)
2.3.2 干粒產量
2023年生產試驗參試菜用大豆新品種干粒畝產量168.4~203.8 kg,與中品661(CK)相比,華研4號、滇大豆34號、滇大豆36號、滇大豆43號干粒產量分別增產6.98%、4.89%、7.08%和21%(見表4)。

表4 各品種生產試驗產量比較(干粒)
2.4.1 鮮莢考種性狀
參試品種均為灰色茸毛,鮮莢綠色;參試品種500 g莢數均不低于170個;單莢鮮重均不低于2.8 g;2粒標準莢長度長于5 cm,寬度寬于1.3 cm(見表5)。

表5 各品種鮮食鮮莢考種性狀比較
2.4.2 室內考種性狀
參試菜用大豆與中品661相比較,株高較矮,主莖節數、有效分枝數及單株粒數較少;單株有效莢數華研4號、滇大豆34號、滇大豆36號、滇大豆43號分別減少12.9、13.6、12.6、14.5莢;中品661單株有效莢數最高為53.4莢,滇大豆43號最低為38.9莢。華研4號、滇大豆34號、滇大豆36號、滇大豆43號每莢粒數均比對照多。除滇大豆36號外其余品種單株粒重均超過對照(見表6)。

表6 各品種室內調查考種結果
2.4.3 百粒重和品質性狀
各參試品種百粒重均高于中品661。中品661種皮黃色,其余參試品種均為綠色。臍色華研4號為黑色,其余品種為淡褐色。所有品種粒形均為橢圓形,籽粒光澤均為有光澤(見表7)。

表7 各品種百粒重和品質性狀比較
4個參試品種蛋白質+脂質含量(干基)均超過55%,符合審定品質要求。菜用大豆鮮豆口感品嘗評價分別由峨山縣農業綜合開發中心和臨翔區農技推廣中心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考核指標有甜味(占25%)、糯性(占25%)、硬度(占20%)、鮮味(占15%)和風味(占15%)等5項(見表8)。

表8 各品種品質測定結果比較
2年鮮莢平均畝產量724.63 kg,干粒畝產量198.1 kg,比對照增產14.87%,增產率100%。高蛋白菜用大豆品種,品嘗評定A級,香甜柔糯型。
2年鮮莢平均畝產量719.05 kg,干粒畝產量179.25 kg,比對照增產3.94%,增產率100%。高蛋白菜用大豆品種,品嘗評定A級,香甜柔糯型。
2年鮮莢平均畝產量718.55 kg,干粒畝產量177.75 kg,比對照增產3.07%,增產率100%。高蛋白菜用大豆品種,品嘗評定A級,香甜柔糯型。
2年鮮莢平均畝產量746.6 kg,干粒畝產量215.5 kg,比對照增產24.96%,增產率100%。口感鮮脆,品嘗評定B級,鮮脆型。
試驗結果表明,參試品種鮮莢畝產量710.3~747.4 kg,平均產量727 kg;生產試驗鮮莢畝產量672.9~762 kg;參試品種鮮食口感3個為香甜柔糯型,1個為鮮脆型;華研4號高抗、滇大豆34號和滇大豆36號中感、滇大豆43號感大豆花葉病毒病;蛋白質+脂質含量(干基)均超過55%。4個新品種均達到審定所規定的產量、品質及抗病性要求,為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了優良菜用大豆品種貯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