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墨江縣通關鎮農業服務中心,云南 墨江 654808)
根據高產創建項目實施方案總體要求,結合縣域實際推廣耐旱、抗銹病、抗白粉病的云麥47、云麥53、云麥56、云麥001等高產小麥良種。
項目區選用20%的三唑酮按種子量的0.15%拌種預防小麥銹病及白粉病的蔓延為害,選用40%的甲基異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環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防治地下害蟲,病蟲害混發地塊用以上殺菌劑和殺蟲劑混合拌種即可。
前季作物收獲后及時整地深耕24 cm,去除雜草,結合深耕每畝施小麥專用肥40~60 kg、農家肥500~800 kg混合作種肥施入溝內后蓋15 cm厚的細土,隨播隨施隨蓋。
采取“以地定產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子”的方法確定每畝播種量8 kg。結合墨江通關鎮氣候特點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全部播種結束。采用行播,播種深度3~5 cm,行距25 cm,做到行距和深淺一致,麥種播下后覆蓋8 cm左右細土即可。
一是促根增蘗,以促進壯苗為主攻方向,管好出苗水和分蘗水,及時查苗補苗,缺苗補種,保全苗。二是看苗施肥,小麥3葉期追施分蘗肥,結合灌分蘗水,畝施尿素15 kg后鎮壓。三是中耕除草,松土保墑,小麥分蘗前每畝用75%巨星1號對水40 kg噴霧防治闊葉雜草或用6.9%驃馬50 g防治禾本科雜草。四是及早防治病蟲害,項目實施中隨時深入田間調查蟲情和病情,特別注意對小麥銹病、白粉病及蚜蟲的防治。
此階段主要是協調群體與個體之間、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爭取穗大粒多,以壯稈不倒為主攻方向。結合灌水適時追施小麥拔節肥,在拔節期稍前或拔節初期施肥澆水,畝施尿素15 kg。中期是小麥病蟲草害盛發期,需及時防治。
后期以促根、護葉、防早衰、增粒重為主攻方向。一是適時澆水,促進養分向籽粒輸送,提高灌漿強度,開花期澆水可防止莖葉早衰,延長灌漿時間。二是根外追肥,小麥開花以后及時追肥,促進養分吸收,是經濟用肥的有效措施。三是防治病蟲害,小麥病蟲害嚴重會造成小麥秕粒,嚴重影響品質。因此后期要加強對銹病、蚜蟲等的防治。蚜蟲可采用吡蟲啉、吡蚜酮、呋蟲胺、啶蟲脒、噻蟲嗪、苦參堿、噻蟲胺、氟啶蟲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藥劑對水噴霧防治。小麥銹病可選用三唑類殺菌劑,如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三唑醇、丙環唑、腈菌唑等對水噴霧防治,間隔7~10 d后再噴1次。小麥白粉病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氨基寡糖素、粉銹寧、多抗霉素、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環唑等對水噴霧防治。為提高小麥產量,花期還應噴施磷酸二氫鉀1次。
收獲不誤時,保證產品質量優化高產,小麥一般在蠟熟期收獲,此時的小麥千粒重達到最高,蛋白質含量也較高。蠟熟末期不收獲,在高溫條件下,加劇呼吸作用消耗及雨水淋溶降低千粒重,同時也容易使蛋白質向粉質轉化,降低品質。遲收會使子粒脫水變硬,穎殼松散容易落粒,穗莖變脆容易斷穗,后熟期短的品種還有遇雨在穗上發芽的危險,所以應適時早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