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春(副教授),祖曉燕
近年來,人們有關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不斷增強。ESG(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披露成為企業和各利益相關者間信息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當前,香港聯合交易所(簡稱“港交所”)已將企業ESG報告的披露提升至半強制水平,即“不披露就解釋”。我國A 股市場的ESG 報告披露剛剛起步,企業發布ESG 報告尚處于自愿階段,整體披露比例相對較低。全球范圍內ESG 投資迅速發展,企業的ESG報告可能逐漸成為評估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準。然而,企業發布的ESG 報告存在“漂綠”現象(黃世忠,2022),即發布虛假的ESG信息。因此,第三方獨立鑒證作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的有效手段,正在形成鼓勵企業進行ESG報告鑒證的趨勢。
1.ESG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Plumlee等(2015)研究發現,披露環境信息能夠通過影響現金流和權益資本成本來影響企業績效。Ali Faremi等(2017)研究了企業ESG得分與財務績效的關系,發現ESG 得分高的企業比得分低的企業具有更強的財務盈利能力。張琳和趙海濤(2019)發現,ESG表現對企業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為上市公司重視和提高ESG表現提供了經驗證據。周方召等(2020)研究發現,ESG表現更好的公司,具有更高的超額回報。王琳璘等(2022)研究發現,企業的ESG 表現可以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財務風險,從而提升企業價值。柳學信等(2023)研究表明,企業ESG 表現水平的提升能夠帶動企業股票收益的上漲。
2.ESG 報告的披露質量。Kruger(2015)發現,企業ESG 報告披露的信息質量越高,投資者對此的反應越強烈。黃世忠(2021)剖析了企業ESG 報告“漂綠”的內因與外因,并從推動立法、統一標準、強制披露、獨立鑒證、數字賦能和能力建設等六個方面提出治理和抑制“漂綠”的舉措。杜永紅(2022)認為,應加大上市公司的ESG 報告審計力度,推進ESG 大數據審計,促進我國企業高質量發展;陳智等(2022)和徐光華等(2022)認為,企業應更充分地披露ESG 數據,并擴大第三方鑒證范圍,同時號召第三方鑒證機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綜上,關于ESG報告制度的實施,美國、歐盟等國家處于世界的前沿。目前我國內地尚無統一、明確的ESG信息披露標準與原則,在標準建設和披露原則方面相對滯后,嚴重阻礙了我國ESG生態體系建設。
2012年,港交所首次發布了《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簡稱“ESG報告指引”),鼓勵企業進行ESG報告披露,但沒有強制要求,同時也鼓勵企業參考國際上受到認可的ESG報告框架進行披露。該指引提出了ESG報告披露的四大主要范疇(工作環境、環境保護、營運管理和社區參與),明確了每個范疇下的不同層面和關鍵績效指標,初步建立了ESG報告的框架。
2015 年,港交所發布了修訂版的ESG 報告指引,將原來的ESG 報告披露四大范疇重新劃分為“環境”和“社會”兩個范疇,并增加了企業ESG報告的匯報原則,即重要性、量化、平衡和一致性。同時,該指引還提出了“不披露就解釋”的要求,使得ESG 報告披露進入半強制階段。所有一般披露部分都被要求遵循“不披露就解釋”的原則,而關鍵績效指標的披露仍然是自愿性的。2019年,港交所進一步修訂了ESG 報告指引。此次修訂進一步規范了強制披露要求、關鍵指標和披露日期,并將所有社會關鍵績效指標的披露責任提升至“不披露就解釋”階段。同時增加了強制披露的內容,包括企業的管制架構、匯報原則和匯報范圍。
為應對氣候變化,2015 年12 月金融穩定理事會(FSB)設立了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其目標是通過制定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披露的統一框架,來促使信息更加公開透明。TCFD 發布的應用建議為企業評估氣候變化對可持續運營的影響、搭建氣候風險治理框架提供了重要參考,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2021 年,港交所發布了《氣候信息披露指引》,作為對新版ESG 指引中新增議題“A4 氣候變化”的強化指南,并明確提出《氣候信息披露指引》將于2025 年強制實施,屆時相關行業需要強制披露TCFD 報告。此外,港交所還對《上市規則》進行了修訂,要求企業明確披露企業管治與ESG 的關系,并規定企業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必須與企業年報同步發布,不再允許分別發布。這些規定于2022會計年度開始實施。
由此可見,港交所對ESG 報告的披露要求日益嚴格。未來,港交所還會將氣候風險納入ESG范疇,以促使企業重視氣候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可以預見,未來港交所會進一步加強對上市企業在ESG方面的監管。
1.案例選取。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騰訊”)、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和京東集團(簡稱“京東”)分別于2004、2019和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根據恒生行業分類,同屬于資訊科技業下的軟件服務行業。其中,騰訊自2016 年起發布ESG 信息,并于2021 年發布了獨立的ESG報告;2021年,阿里首次發布ESG報告;京東自2020 年起連續兩年發布ESG 報告,三家公司的ESG報告均被MSCI 評為BBB 級。三家公司市值高、在行業內代表性強、在海內外知名度高,因此在ESG 信息披露方面相對領先。本文選取這三家企業作為案例標桿進行研究,以期為行業內ESG報告披露的標準制定提供參考。
2.研究方法。在ESG 報告披露內容方面,港交所僅規定了一般披露內容和關鍵績效指標,而沒有對ESG 報告的具體內容和格式做出規定。因此,在披露ESG 報告時,企業有較大的自主權。扎根理論提供了一套相對明晰、可操作的技術、方法和步驟,近年來在質性研究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本文以騰訊、阿里和京東三家企業公開披露的ESG 報告為基礎,并通過網絡采集了企業高管與ESG負責人的訪談資料,應用扎根理論的編碼方法,對收集到的文本資料進行編碼分析,以發現各企業ESG 報告的披露特點。
(1)開放式編碼。對原始資料進行開放式編碼。在這一步驟中,主要是對收集到的訪談資料以及騰訊、阿里巴巴和京東的ESG 報告內容進行詳細閱讀,再用簡潔的語句概括其核心要點(開放式編碼生成示例,見表1)。在開放式編碼過程中,不能忽略原始資料中的任何信息,以確保對所有原始數據進行編碼,沒有遺漏。

表1 開放式編碼示例
本文根據十幾篇訪談資料和三家企業的ESG報告逐漸提煉關鍵詞,最終形成105 個開放式編碼,見表2。通過開放式編碼發現,三家公司的ESG報告中披露了“考慮氣候風險”和“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非政策要求的披露內容,顯示出三家公司在ESG 信息披露中均認真考慮到利益相關者的訴求,也表明公眾對互聯網企業的關注重點達成一定程度共識。

表2 騰訊、阿里和京東的開放式編碼
(2)主軸式編碼。開放式編碼是對原始資料進行總結和整理,力求全面,各個開放式編碼之間并沒有直接的關聯。而主軸式編碼是在開放式編碼的基礎上再次概括和歸納。舉例來說,通過將“企業ESG戰略”“ESG管治架構與各級責任”和“ESG議題的重要性評估”這三個開放式編碼進一步提煉,形成了“企業ESG 體系”這一主軸式編碼。編碼示例如表3所示。

表3 主軸式編碼示例
根據這一規則,本文分別對騰訊、阿里和京東進行了主軸式編碼。經過編碼,騰訊共得到15個主軸式編碼(見表4),阿里得到15個主軸式編碼(見表5),京東則得到了12個主軸式編碼(見表6)。

表4 騰訊主軸式編碼結果

表5 阿里主軸式編碼結果

表6 京東主軸式編碼結果
從主軸式編碼結果來看,騰訊ESG 關注度靠前的內容分別是“保障員工權益”“節能減排”“社會責任”“數字化”和“ESG與企業發展”;阿里ESG關注度靠前的內容分別是“社會責任”“保障員工權益”“節能減排”和“帶動上下游減碳”;京東ESG 關注度靠前的內容是“節能減排”“社會責任”“保障員工權益”和“考慮氣候風險”。
(3)選擇式編碼。選擇式編碼是扎根理論分析的最后一個步驟,在這一步驟中需要對主軸式編碼進行進一步的總結歸納,得到最簡潔的核心范疇。本文將騰訊“企業ESG 體系”“ESG 與企業發展”和“企業ESG 戰略”歸類為核心范疇“ESG策略”,依照這種歸類方法,騰訊、阿里和京東都分別得到了7個選擇式編碼,體現了這三家企業的ESG情況,具體的編碼結果如表7所示。

表7 選擇式編碼結果
根據選擇式編碼的結果,騰訊、阿里和京東在ESG內容上各有不同的側重點。三個案例企業在整體披露方向上相似,選擇式編碼的結果顯示它們都關注ESG 策略、產品責任、環境保護、企業管治、氣候風險、社會責任以及數字化科技。在這七個披露角度上,騰訊更加注重ESG 策略、產品責任和數字化科技;相較于另外兩家企業,京東則更加重視氣候風險。
3.ESG報告分析。
(1)實質性議題分析。實質性議題是指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會對企業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造成影響的議題。根據港交所的ESG 報告指引要求,企業在編制ESG 報告時,應充分考慮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各項議題的關注度,并參考對關注度較高、對企業影響較大的議題進行ESG報告編制。實質性議題可以反映市場對互聯網企業ESG 信息的披露需求,騰訊、阿里和京東識別出的重要議題如表8所示。

表8 騰訊、阿里和京東識別出的重要議題
騰訊和京東的重要議題主要集中在產品責任方面,其中數據隱私與網絡安全、未成年人保護及內容責任等都可歸類為企業產品責任的范疇。阿里的重要議題主要集中在社會責任,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平臺型企業,不僅自身履行社會責任,還利用自己的平臺優勢帶動平臺上的其他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社會責任。這也印證了阿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利用平臺經濟助力眾多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理念。
(2)ESG報告中關鍵績效指標對比分析。目前,港交所發布的ESG報告指引要求企業披露的關鍵績效指標數據僅包含環境指標和社會指標,管治信息并不涉及。在環境指標上,互聯網行業直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及能源消耗相對較少,間接排放量和消耗量較大(主要由外購電力產生),數據中心的運作及降溫都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及能源消耗。三家企業均根據ESG報告指引要求披露了直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有害和無害廢棄物排放、直接能源消耗總量、資源消耗量方面騰訊披露較為完整,阿里和京東均存在部分披露指標欠缺問題。此外,鑒于ESG 報告指引沒有要求對相對指標進行強制性披露,騰訊和阿里披露了每收入單位的碳排放量和能源使用量,而京東未披露相對指標。
社會信息方面的披露主要集中在員工信息披露上(見表9)。根據三家公司披露的員工性別比例,騰訊、阿里和京東男員工比例分別為70.95%、50.46%、75.39%;阿里的女性高管人員占比為50%,京東女性高管人員占比為25%;阿里50 歲及以上員工占比5.12%,高于京東1.02%和騰訊0.36%;騰訊的接受培訓男、女員工比例均超過99%,京東的接受培訓男、女員工比例超過70%。整體而言,三家企業各具優勢。這些數據指標的披露有助于企業展示其對員工成長和發展的關注,并提供評估企業社會責任表現的依據。

表9 騰訊、阿里和京東社會信息量化指標
4.ESG 報告鑒證分析。與財務報告審計不同,ESG報告的鑒證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騰訊選擇了普華永道(PwC)作為鑒證機構,京東選擇了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SGS),這兩家企業均對ESG 報告進行了全面的鑒證。阿里選擇了必維認證有限公司(Bureau Veritas Certification),其鑒證范圍僅限于ESG 報告中的環境績效指標,并不涉及社會和管治信息的鑒證。目前,ESG報告的鑒證仍處于初級階段,尚未建立統一的鑒證體系。第三方鑒證機構在進行ESG報告鑒證時可以根據自身的鑒證準則進行選擇。這種靈活性使得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特點選擇適合的鑒證機構。
在鑒證程序方面,根據表10 數據所示,騰訊選擇的鑒證機構PwC采用了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發布的《國際鑒證業務準則第3000 號——除歷史財務信息審核或復核之外的鑒證業務(修訂版)》執行ESG 報告的鑒證工作。PwC 在鑒證工作中采取了包括查詢、觀察流程的執行、檢查文檔、分析性程序、評估定量方法和報告政策的適當性,以及與原始記錄的核對與調節等一系列程序。與此相比,阿里和京東選擇的第三方鑒證機構披露的鑒證程序較少。不能排除它們在鑒證工作中可能采取了較簡化的程序和方法。綜合來看,作為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PwC 長期從事上市公司對外報告的增信服務,鑒證程序更為全面,涵蓋的內容更加豐富,能夠達到更好的鑒證效果,在ESG 報告的鑒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表10 騰訊、阿里和京東ESG報告鑒證實施的程序
5.互聯網行業ESG報告披露重點。高質量的ESG報告應結合行業屬性和公司特征,披露可能沒有在指引中提及但對公司非常重要的指標。經過本文對港交所上市領先互聯網企業ESG 報告的分析,得出互聯網企業ESG報告的披露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數據中心的節能減排。作為互聯網企業環境績效方面的指標重點,各個企業應當制定數據中心的節能降耗管理制度,如綠色運行維護制度;同時推動數據中心節能與綠色化改造的措施實施,對設備布局、制冷架構、供配電方式等各系統運行進行技術改造與優化。在企業ESG 報告中,不僅要披露企業的碳減排目標,而且要披露企業在碳減排實施過程中的計劃及具體的減排措施,并在報告中披露當前碳減排的實施進度,以完善企業的環境績效目標披露。
第二,用戶隱私與數據安全?;ヂ摼W企業的產品深入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使用互聯網產品時,很難避免不透露個人信息,因此,客戶隱私與數據安全在互聯網企業的ESG報告中顯得格外重要。企業要制定數據安全與隱私制度、管理體系與監督機制,識別并防范數據安全風險,強化員工對數據安全與隱私報告的意識(如定期開展培訓,也可以定期邀請第三方機構對數據庫安全進行檢測與認證)。
第三,加強企業ESG 管治。當前港交所已經將披露企業ESG 管治方面的部分內容提升至“強制披露”層面,大部分頭部互聯網企業也已經按要求成立了企業ESG管治架構,并在報告中進行了披露。然而,大部分企業在此方面披露的內容較少,僅限于港交所要求披露的范圍,我國互聯網企業應加強此方面內容的披露,幫助企業提升MSCI評級,提升企業聲譽。
1.盡快明確行業ESG信息披露標準。港交所上市企業編制ESG 報告標準的多樣性,決定了ESG 報告的差異性,同時增加了ESG 報告的編制難度。本文進一步統計了港交所互聯網上市公司ESG報告標準采納情況。港交所發布的ESG報告指引的應用比例達到了100%,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采納率為12.5%,SDGs(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SASB(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采納率各為9%,TCFD(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框架采納率為5.4%。應用這些國際準則編制ESG報告的主要是在多地上市的互聯網頭部企業,以滿足不同利益相關者對企業非財務信息的披露要求。不同的披露標準之間必然存在差異,這增加了企業ESG報告編制的難度。目前,我國針對上市公司的ESG 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亟待監管部門發布ESG 信息披露相關指引,完善和統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標準。企業ESG信息披露的制度和法規,涉及跨部門合作、多部門聯合制定,應借鑒港交所經驗逐步從自愿性ESG 信息披露轉向半強制性披露,規定更加細化,標準逐步提高,并在實踐中不斷得以完善。
2.提高ESG“量化信息”披露要求。在ESG 的議題中涉及碳足跡、生物多樣性、廢棄物處理等環境信息,為提高指標數據的客觀性與科學性,可以邀請相應學科的權威專家確定指標的計算與比較方法,編寫對應關鍵議題的數據披露指南,盡量采用量化信息。基于騰訊、阿里和京東三家公司的ESG 報告,為加強行業內不同公司之間信息的可比性,可以適當增加相對指標披露,提升企業間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助力利益相關者更準確地評估企業ESG 表現。例如,雖然ESG 報告指引并沒有對相對指標進行強制性披露規定,但是騰訊和阿里披露了每收入單位的碳排放量和能源使用量,便于行業間比較。
3.規范ESG 鑒證標準。在ESG 鑒證方面,港交所ESG 報告鑒證比例不高,9%的企業對發布的ESG 報告實施了鑒證。ESG 鑒證比例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于鑒證標準的缺失。在法律法規體系層面,整個行業包括美國和歐盟目前都未公布一套完整且成熟的ESG 報告鑒證標準,這就使得在ESG 報告鑒證過程中缺少相應的依據,需要進一步完善ESG 報告鑒證準則。在鑒證機構的選擇上,港交所互聯網上市企業中的20%選擇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80%選擇了其他鑒證機構;在鑒證范圍上,60%的鑒證機構是對整本報告進行鑒證,40%僅對環境信息進行了鑒證。
4.提升上市公司ESG 報告鑒證意愿。ESG 鑒證比例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自愿性鑒證動機不強。當前港交所發布的ESG報告指引對ESG報告鑒證并未做強制要求。參考國際上ESG 發展進程較快的地區要求,美國已經要求上市公司于2024年對企業ESG報告中環境信息進行有限鑒證,2026年前進行合理鑒證。歐盟則于2021年發布了新的ESG 有關法案,對企業ESG 報告的有限鑒證和合理鑒證提出了要求。借鑒國際和港交所的經驗,監管機構可以將企業進行ESG報告鑒證的要求由自愿向半強制、強制逐步過渡,以此來提高企業ESG 報告的鑒證比例。因此,我國A股市場也可以根據ESG發展進程,逐漸對ESG 報告鑒證提出要求,以提升企業ESG 報告鑒證的實施比例。
1.港交所互聯網上市企業在ESG報告披露及鑒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間。經過對港交所互聯網企業ESG報告發布比例、報告篇幅、準則應用情況、匯報原則使用情況、ESG報告鑒證比例、鑒證機構的選擇以及鑒證范圍的統計,發現存在ESG報告披露標準不統一、ESG信息披露不全面、量化要求執行不到位、ESG報告鑒證比例低及鑒證工作實施難度大等問題。對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向企業傳達完整的ESG 理念,通過提高ESG 數據真實性和完善披露指引來提高ESG 報告質量,建立統一的ESG 披露標準和加大監管力度,引入新的鑒證手段和提升鑒證人員能力以提高ESG報告鑒證質量。
2.企業ESG 披露內容有較大自由度,各企業側重點不完全相同。本文運用扎根理論對騰訊、阿里和京東的ESG 信息進行了分析,經過歸納總結得到了各企業的ESG重點。整體上,案例企業披露情況較好,除披露了港交所要求披露的信息外,還依據各自的企業文化及戰略發布了個性化的ESG信息,例如騰訊的ESG報告突出數字化、阿里的ESG 報告突出社會責任、京東的ESG 報告突出考慮氣候變化。在編制標準上,案例企業均參考了多種披露標準,同時,經過對企業實質性議題的分析,發現利益相關者更關注騰訊和京東的產品責任履行情況,以及阿里的社會責任承擔情況。在ESG 報告鑒證方面,騰訊的鑒證機構對整本報告進行了鑒證,而阿里和京東的鑒證機構僅僅對環境信息進行了鑒證,鑒證范圍較小,因此,港交所互聯網上市企業ESG 報告鑒證方面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3.良好的ESG報告披露可以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1)從觀念和制度兩方面入手,提高A股市場ESG報告披露比例。近年來,A 股市場ESG 報告披露比例雖有所增加,但仍處于較低水平,2021 年度的披露比例僅在30%左右。為了提高企業披露ESG報告的積極性,應積極引導企業轉變觀念,通過稅收優惠、綠色信貸等配套激勵措施,激發企業披露ESG 報告的內在動力,引導企業主動披露ESG 報告。在制度建設方面,A 股目前還處于自愿披露階段,可參考港交所的成功經驗,逐漸過渡到半強制披露階段。
(2)完善ESG 報告披露指引,逐步擴大需要披露“量化”數據指標的范圍。數據是企業與投資者溝通的重要方式,港交所于2015 年要求企業披露ESG 報告量化數據,此舉措大大增加了ESG 報告質量的可衡量性,便于投資者了解企業ESG 在行業中所處水平,為利益相關者決策提供豐富、有價值的信息參考。除披露各個行業通用的數據指標外,還應考慮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的特點,鼓勵企業發布具有其行業特征的數據指標;披露指引要在具有一定共性的基礎上,適當考慮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的差異性。例如工業企業的排污及治理情況、互聯網行業的產品責任情況等,不斷豐富企業的ESG 量化指標體系。
(3)加快ESG 報告鑒證體系的建設,合理保證企業ESG 報告的信息質量。當前國內外企業的ESG 報告都開始出現“漂綠”現象,與財務報告造假異曲同工,不受鑒證信息的質量往往難以保障。因此,在制定ESG 報告披露指引時,就應同時著手制定ESG 報告鑒證指引,為實施第三方鑒證的機構提供依據。此外,還應加快相關鑒證人才的培養,形成一支屬于我國的ESG 報告鑒證人才隊伍,恰當評價企業的ESG績效,促進社會資本的良性、高效適配。
【 主要參考文獻】
陳智,馮慧,楊金鳳,董江春.快遞業ESG信息披露質量評價——以順豐控股為例[J].財會月刊,2022(12):120 ~127.
杜永紅.“雙碳”目標約束下的ESG審計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54 ~160.
黃世忠.“資不抵債”迷霧下的共享價值創造——星巴克財務報告和ESG報告分析[J].財會月刊,2021(23):3 ~12.
黃世忠.ESG報告的“漂綠”與反“漂綠”[J].財會月刊,2022(1):3 ~11.
柳學信,吳鑫玉,孔曉旭.上市公司ESG表現與股票收益——基于股價中企業特質信息含量視角[J].會計之友,2023(10):85 ~93.
王琳璘,廉永輝,董捷.ESG表現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機制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22(5):23 ~34.
徐光華,卓瑤瑤,張藝萌,張佳怡.ESG信息披露會提高企業價值嗎?[J].財會通訊,2022(4):33 ~37.
張琳,趙海濤.企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表現影響企業價值嗎?——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武漢金融,2019(10):36 ~43.
周方召,潘婉穎,付輝.上市公司ESG責任表現與機構投資者持股偏好——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科學決策,2020(11):15 ~41.
Ali Fatemi,Martin Glaum,Stefanie Kaiser.ESG performance and firm value:The moderating role of disclosure[J].Global Finance Journal,2017(38):45 ~64.
Kruger P..Corporate goodness and shareholder wealt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5(2):304 ~329.
Plumlee M.,Brown D.,Hayes R.M.,et al..Volunta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quality and firm value:Further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Public,2015(4):336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