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鵬(副教授),單書進,楊昊嶧(博士)
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引起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該理念強調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重塑企業經營理念與經營模式,旨在適應全球環境變化、社會需求與發展的新趨勢。2004 年,聯合國規劃署首次提出了ESG 投資概念,促使企業可持續發展、提高企業績效,鼓勵將ESG 因素納入企業價值評估,并在2006 年制定了《責任投資原則》,在全球范圍內逐漸形成對ESG 理念的共識。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ESG 在我國起步與發展較晚,但在國際輿論和市場推動下,伴隨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國內企業逐步開始實施綠色轉型。ESG 理念對于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形勢下,企業ESG 表現不僅僅是關注企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新型評價體系,也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關于可持續發展的論述中,著重強調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核心目標,并提出了“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具體要求。隨后我國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積極推廣并倡導ESG 投資理念,這促進了上市公司對ESG的關注。在2018年修訂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中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公開披露其ESG 信息,這一舉措顯著增強了對上市公司環境治理和社會責任行為的監管力度;2021 年,在中國證監會的要求下,上市公司在《半年報與年報格式與內容準則》中增設“環境與社會責任”相關內容,這一變化增強了上市公司對ESG 信息的披露要求;在2022 年出臺的《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中,進一步強調企業ESG相關信息必須包含在上市公司在與投資者溝通之中;國務院國資委于2023 年發布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建立健全ESG 體系,這無疑推動我國央企在ESG 領域的實踐和披露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
我國資本市場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資本市場,我國資本市場中仍存在制度不完善、定價效率低、市場并非有效等典型特征。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資產誤定價現象普遍存在,即股票價格長期偏離其內在價值。有學者(王俊領和李海燕,2020;王生年和曾婉慧,2022;張肖飛,2018;汪玉蘭和周守華,2018;畢鵬,2021;徐壽福和鄧鳴茂,2020;陸蓉等,2017)指出,資產誤定價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了一系列的不利影響。一方面,資產誤定價會導致市場信息偏誤,投資者可能根據錯誤的市場信號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導致投資者在未來面臨較大的投資風險;另一方面,資產誤定價降低了企業投資效率,加劇了企業過度投資與投資不足的情況發生,造成企業資本的無效率擴張,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此外,資產誤定價破壞了資本市場穩定性,引致股價崩盤風險。
現有關于企業ESG 表現所引致的經濟后果研究中,國內外學者大都持有肯定態度。已有研究表明,企業ESG 表現逐漸成為投資者決策的重要參考,對企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首先,良好的企業ESG 表現能夠緩解公司的訴訟風險,通過實施環境友好、社會責任和良好治理等方面的實踐,企業能夠降低與環境破壞、社會糾紛等問題相關的法律訴訟風險,這樣不僅能夠減少法律費用和賠償金支出,還能夠保護企業聲譽,增加投資者的信任。其次,優秀的企業ESG 表現能夠克服投資過程中的安全審查等隱性壁壘,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投資效率,贏得金融機構和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的信任。最后,企業ESG 表現通過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來有效促進企業創新(曉芳等,2021;王治和彭百川,2022;謝紅軍和呂雪,2022;高杰英等,2021;Houston 和Shan,2022;Zhong 和Gao,2017;方先明和胡丁,2023),提高其財務績效和企業價值(Zhou等,2022;陳紅和張凌霄,2023)。另有研究表明,企業ESG 表現通過減少投資者噪聲交易行為緩解信息不對稱,進而提高股價同步性,提升股票收益(唐洋和申瀟莉,2023;柳學信等,2023;劉自敏等,2023)。總而言之,通過實施ESG 實踐,企業能夠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但也有部分學者針對企業ESG 表現提出質疑,認為管理層為了維持企業聲譽和績效表現而利用ESG信息披露的漏洞進行尋租,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形成現金流壓力(Brooks和Oikonomou,2018;李小榮和徐騰沖,2022;俞毛毛和馬妍妍,2021)。
通過文獻梳理不難發現,已有研究中針對企業ESG表現所引致的經濟后果尚未形成一致意見,且鮮有學者將企業ESG 表現與資產誤定價直接聯系起來展開研究。那么,企業ESG 表現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表征和非財務增量信息的主要部分(武鵬等,2023),是否會對資產誤定價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主要作用機制為何?不同情境下,二者關系是否發生變化?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將有助于揭示企業ESG 表現與資產誤定價之間的內在聯系,這對于推進和實現我國提出的“雙碳”目標,保障和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健發展,以及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均具有不可或缺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本文基于華證ESG 評級數據,以2009 ~2021 年我國A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企業ESG 表現對資產誤定價的影響。研究發現,企業ESG 表現與資產誤定價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該結論經一系列穩健性測試后仍然成立。機制研究表明:企業ESG 表現主要通過提高股票流動性、吸引分析師關注兩條作用路徑緩解資產誤定價。進一步研究發現,在內部控制質量較低組、國有企業組中,企業ESG 表現對資產誤定價的緩解作用更強。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在于:第一,對企業ESG 表現和資產誤定價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系統探討,從理論上拓展了資產誤定價的影響因素研究,同時對企業ESG 表現影響我國資本市場的相關文獻進行了補充,為上市公司積極履行ESG 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經驗借鑒。第二,分別基于股票流動性和分析師關注兩個維度揭示了企業ESG 表現緩解資產誤定價的主要路徑,豐富了企業ESG 表現對資產誤定價的影響機制研究。第三,基于產權性質和內部控制質量層面分別考察了企業ESG表現對資產誤定價產生的異質性影響,豐富并拓展了企業ESG 表現影響資產誤定價的相關因素。本研究為上市公司提升ESG 表現提供了參考,有助于企業更加深刻地理解ESG表現的戰略意義。
既有研究表明,導致資產誤定價的影響因素主要源自信息不對稱和投資者有限理性。由于內部人掌握了更多的企業信息,由此引發的信息不對稱會阻礙投資者對企業價值的準確判斷,降低資產定價效率(徐壽福和徐龍炳,2015;黃紀晨等,2023)。散戶投資者在我國資本市場占主導地位,相較于機構投資者而言,由于專業知識匱乏,散戶投資者在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以及局限性,容易出現行為偏差,使其投資決策行為充斥著多方面的非理性因素,導致資產價格偏離真實價值(劉穎和雷良海,2022)。現有研究表明,企業非財務信息與資產誤定價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王生年和朱艷艷,2017;邢攀龍和田宗濤,2018),企業ESG 表現為資本市場獲取企業非財務信息提供了更為充分的互動途徑,理論上,將會對資產誤定價產生積極影響。
首先,企業ESG 表現有助于提高股票流動性水平,進而促進公司基本面信息快速融入股價,緩解資產誤定價。第一,企業良好的ESG 表現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企業非財務信息,從不同層面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上市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時,有助于形成自身的道德資本,增強投資者對其的認同感,從而向資本市場傳遞一定的積極信號(邱牧遠和殷紅,2019)。投資者可以更準確、全面地獲取企業信息,用以評估企業的價值和風險,做出更為理性的投資決策,進而提高股票流動性水平。第二,企業ESG表現為有關監管部門和環保機構提供了有效的監督渠道,有助于抑制管理層信息操縱的發生。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和遵守環境規范,企業能夠贏得監管部門和環保機構的支持與認可。這種監管壓力和監管機制的存在,使得管理層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更加謹慎、操縱股價等自利行為也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有效抑制,從而減少了信息操作的可能性,信息的可靠性得以改善,企業更容易被投資者所信賴,促使其購買股票,進而提升股票流動性(黃紀晨等,2023)。第三,企業良好的ESG表現表示公司財務在未來有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幫助企業取得競爭優勢,最大限度地為企業利益相關者創造多元綜合價值并維護其利益,降低交易成本,使企業能夠堅持長期導向,緩解高管的機會主義進而提升企業績效。而投資者更傾向于信任和支持績效水平高的企業,愿意為其支付較高的溢價,提升其股票流動性(李井林等,2021;高杰英等,2021;王琳璘等,2022)。股票流動性的提高促使企業基本面信息快速融入股價(鄒萍,2015;張強等,2013),緩解信息不對稱,進而緩解資產誤定價。
其次,企業ESG 表現可能吸引更多的分析師關注,進而緩解資產誤定價。分析師作為我國資本市場上重要的信息中介發揮著關鍵的作用。他們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和行業專長,能夠捕捉極具信息含量的企業ESG 表現。當分析師的注意力轉移到企業的ESG 表現中時,他們圍繞企業的經營情況展開研究,能夠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價值和風險(王莉敏和李金釗,2023)。ESG表現作為企業重要戰略部署之一,體現出企業在綠色發展建設過程中的信心與潛力。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ESG 表現越優秀,越容易獲得優質資源。因此,企業ESG 表現更容易獲得分析師的關注(趙萬東和安雅禎,2023)。分析師在充分發掘企業信息的同時,會對企業進行長期跟蹤,更容易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師借助于評級報告向投資者傳遞企業的內在價值,改善信息環境、糾正資產價格,進而緩解資產誤定價。
然而,我國ESG 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企業ESG 信息披露缺乏統一、規范的標準,企業管理層可能借助監管漏洞進行策略性信息披露,為其自利行為提供便利(孫忠娟等,2023;帥正華,2022)。現有研究發現,企業和金融機構紛紛投身于環保議題,并通過發布ESG 報告等來展示其在環保和資源利用方面的承諾和成果,但在ESG 報告中容易夸大自身環保付出和成效,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做出言過其實的承諾,重點披露對企業有利的信息如環保項目的投入和成果,而刻意規避不利信息如環境污染事件和違規行為,這種行為導致ESG 信息披露的不客觀性,也引發了公眾對其真實性的質疑(黃世忠,2022;曹思宇,2022)。上述行為可能會進一步導致信息不對稱程度加深,進而加劇資產誤定價。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對立假設:
H1a:企業ESG表現能緩解資產誤定價。
H1b:企業ESG表現能加劇資產誤定價。
本文以2009 ~2021 年獲得華證ESG評級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該評級得分是對企業ESG 表現的量化評估。為避免其他因素干擾,對樣本進行如下處理:剔除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樣本;剔除ST 和*ST 企業及主要變量數據缺失的樣本公司;為了排除異常值對模型結果的影響,對主要連續型變量進行1%~99%水平上的Winsorize處理,最終獲得20037個研究樣本。其中:上市公司財務與公司治理數據均來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企業ESG評級數據來自華證ESG數據庫。
1.被解釋變量:資產誤定價(Deviation)。借鑒畢鵬和王麗麗(2022)、饒品貴和岳衡(2012)、徐龍炳和徐壽福(2015)的研究,本文采用公司內在價值與市場價值之比(V/P)作為市場價值相對于內在價值偏離程度的指標。其中:采用剩余收益模型(RIM)計算得出V,代表公司內在價值;利用上市公司股票當年所有交易日收盤價的均值計算得出P,代表公司市場價值。當V/P=1時,意味著市場價值完全反映了公司的內在價值,不存在資產誤定價的情況;然而,當V/P<1,即股票價值被高估,反之則被低估。在此基礎上,構建變量Deviation=|1-V/P|用以衡量市場價值對內在價值的偏離程度,數值越大,說明市場價值對內在價值的偏離程度越大,投資者需要更加謹慎地評估公司的真實價值。。
2.解釋變量:企業ESG 表現(ESG)。華證ESG 評級數據運用一套全面的評價體系,利用企業公開的信息,對企業ESG 的表現進行評估。華證ESG 評級數據劃分為9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反映企業的ESG表現。為了便于分析和比較,將這9個等級的企業ESG表現(ESG)分別賦值為1 ~9,數值越高代表企業在ESG方面的表現越優秀。
3.控制變量。參考徐良果(2021)、盧盛峰和陳思霞(2017)、徐壽福和徐龍炳(2015)及游家興和吳靜(2012)的相關研究,選取公司規模(Size)、財務杠桿(Lev)、市值賬 面 比(MB)、資 產收 益 率(Roa)、企 業 成 長 性(Growth)、公司年齡(Age)、換手率(Toverosy)、董事會規模(Board)、股權集中度(Top1)、獨立董事占比(Indratio)作為控制變量。各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
借鑒現有相關研究,本文構建模型(1),以此檢驗企業ESG表現對資產誤定價的影響:
其中:Deviation表示資產誤定價,ESG表示企業ESG得分,Controls 為系列控制變量,同時控制年度和行業固定效應。
本文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資產誤定價(Deviation)的均值為0.571,中值為0.557,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12.222。上述結果表明,我國資本市場資產誤定價的現象普遍存在,并且不同上市公司的資產誤定價程度存在較大差異。解釋變量ESG的均值為6.619,標準差為1.071,證明樣本企業ESG 表現中等,不同企業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與張亞蓮和蘇昌萍(2023)的研究結果相近,其他變量均處在合理范圍內。

表2 描述性統計
表3 為企業ESG 表現與資產誤定價的基準回歸結果。表3列(1)中為單變量回歸,企業ESG表現與資產誤定價的回歸系數為-0.008,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ESG 表現能夠顯著緩解資產誤定價,初步驗證了本文H1a;列(2)、(3)為加入公司財務與公司治理相關控制變量后的回歸結果,調整后R2明顯上升,說明模型擬合程度也得到提升,且ESG的回歸系數均為-0.010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在經濟意義上表示企業ESG表現的標準差每提高1%,資產誤定價就下降0.107%(-0.001×1.07),原因在于ESG表現能夠增強外部投資者的認可與信任,緩解市場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提高資本市場的信息傳遞效率,H1a 進一步得到驗證。其他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及顯著性水平與徐良果(2021)等結論基本保持一致。

表3 基準回歸結果
為保證上述研究結論可靠,本文對企業ESG 表現與資產誤定價之間的負相關關系進行了一系列穩健性檢驗。
1.替換解釋變量。本文基于華證ESG評級大類對不同的評級進行賦值處理,重新構造解釋變量ESG1。其中,評級A、AA、AAA賦值為3,評級B、BB、BBB賦值為2,評級C、CC、CCC賦值為1。利用模型(1)重新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到,企業ESG表現與資產誤定價的回歸系數仍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支持基準回歸結果,結論穩健。

表4 替換解釋變量回歸結果

表5 被解釋變量滯后一期回歸結果
3.PSM與Heckman兩階段回歸。為消除非隨機干擾問題,借鑒帥正華(2022)的研究,選用傾向得分匹配法(PSM)進行處理;為了有效減輕樣本自選擇問題對研究結論的潛在影響,采用Heckman 兩階段回歸重新進行檢驗。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PSM 和Heckman 方法時,借鑒陳漢文和周中勝(2014)的做法,當ESG 大于中位數時取值為1,否則為0,構建模型(2),分別進行傾向得分和逆米爾斯比率(IMR)的計算。在計算傾向得分和逆米爾斯比率時,本文采用影響資產誤定價的10 個相關控制變量,包括公司規模(Size)、財務杠桿(Lev)等。在配對過程中,這10 個指標被用作協變量來估算傾向得分,通過近鄰匹配法進行1∶1匹配。并利用模型(1)采用匹配后的樣本進行回歸,重新檢驗企業ESG 表現對資產誤定價(Deviation)產生的影響。構建模型(3),將計算得出的IMR 放入模型,用以修正樣本自選擇問題。PSM 與Heckman 回歸結果如表6 所示。其中,列(1)為采用PSM方法回歸后的結果,列(2)為采用Heckman兩階段回歸后的結果。結果顯示,在分別采用PSM 和Heckman 回歸后,企業ESG 表現對資產誤定價仍具有較強的緩解作用,結論穩健。

表6 PSM和Heckman回歸結果
4.其他穩健性檢驗。2015 年,我國股市出現異常波動,千股漲、跌停現象先后出現20余次;2016年,因指數熔斷機制觸發熔斷,導致兩度提前休市。為排除特殊年份干擾,本文剔除2015年和2016年的樣本,利用模型(1)再次進行回歸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ESG表現與資產誤定價的回歸系數至少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企業ESG表現能夠有效緩解資產誤定價,結論穩健。

表7 其他穩健性檢驗
前文實證結果與分析表明,企業ESG 表現能夠有效緩解資產誤定價(Deviation),可能通過以下兩個途徑影響資產誤定價:股票流動性水平和分析師關注。參考溫忠麟和葉寶娟(2014)的中介效應法,本文利用模型實證檢驗企業ESG表現是否通過提高股票流動性水平和分析師關注進而緩解資產誤定價。
企業ESG 表現作為企業非財務信息的重要組成,是企業財務信息的必要補充,展現出企業在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方面做出的努力,向投資者傳遞出企業具有可持續發展追求的信息。特別是對那些具有可持續發展追求的長期投資者來說,他們更加關注企業ESG 表現。ESG評級報告提供了企業信息增量,緩解了信息不對稱;當企業的ESG 表現得到認可時,面臨更強的外部監管和約束,能夠有效緩解管理層謀取私利粉飾企業財務信息等行為。企業ESG 表現能幫助企業贏得各方利益相關者信任,成為其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性資源,有助于提高企業績效。理論上,投資者更愿意購買和持有ESG表現較高的企業股票,促使其股票流動性水平得以提高。股票流動性水平的提升意味著更多的投資者加入到市場交易中來,促使企業基本面信息快速被股價吸收,減少信息傳遞的滯后性,進而緩解資產誤定價(董小紅和孫政漢,2023;陳翼等,2023;王運陳等,2023;Song 等,2017;蔣德權和藍夢,2022;范玉仙和張占軍,2021)。基于上述理論邏輯與分析,參考李良等(2022)的研究,本文選擇Roll 指標用于衡量股票流動性水平。Roll 越大,代表股票流動性越小。構建模型(4),用以探究企業ESG表現與股票流動性的關系,將Roll 納入模型(5),用以檢驗股票流動性水平是否構成企業ESG表現影響資產誤定價的中介效應。
回歸結果如表8所示。由列(1)、(2)可以看到,企業ESG 表現與資產誤定價和股票流動性水平(Roll)的回歸系數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企業ESG表現有助于提升股票流動性水平(Roll)。列(3)中Roll與Deviation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較低的股票流動性水平加劇了資產誤定價。由列(3)可知,ESG表現的回歸系數為-0.009,在1%的水平上顯著,且其系數有所減小。上述結論表明,股票流動性水平在企業ESG 表現影響資產誤定價的作用路徑上發揮了部分傳導作用。利用Sobel方法檢驗得到Z值為-2.896,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進一步表明中介效應成立,即良好的企業ESG 表現有助于提高股票流動性水平,進而緩解資產誤定價(Deviation)。

表8 影響機制分析(股票流動性水平)
企業ESG表現能夠向外界釋放出積極的信號。分析師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信息中介,通過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行業專長捕捉企業ESG 表現所釋放的積極信號,并對企業ESG 信息進行更全面、細致的解讀,并將信息傳遞給投資者,緩解信息不對稱。此外,分析師關注企業ESG信息,并發布投資意見,其所發揮的監督作用給公司高管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倒逼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抑制信息操縱,改善資本市場信息環境。因此,基于信號傳遞理論,企業ESG 表現能夠通過吸引分析師關注更高效地將企業信息傳遞給外部投資者,幫助外部投資者充分了解企業的非財務信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進而緩解資產誤定價(蔣藝翅和姚樹潔,2024;馬黎珺等,2022;孫光國等,2023;張承鷲等,2021)。本文借鑒張亞連和蘇昌萍(2023)的做法,采用分析師關注(Attention)作為信息不對稱程度的度量,進行中介效應檢驗。構建模型(6)以探究企業ESG表現與分析師關注的相關關系,利用模型(7)以探究企業ESG 表現是否通過分析師關注這一機制緩解資產誤定價。
回歸結果如表9所示。由列(2)可知,企業ESG 表現與分析師關注(Attention)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良好的企業ESG 表現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分析師關注(Attention)。由列(3)可知,ESG 表現的回歸系數為-0.008,在5%的水平上顯著,且系數小于第(1)列;列(3)中分析師關注(Attention)與資產誤定價(Deviation)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分析師關注有助于緩解資產誤定價。利用Sobel檢驗得到Z值為-6.574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上述結論表明,良好的企業ESG表現有助于企業獲得更多的分析師關注,從而緩解資產誤定價。
素養考查分析:該題為理科數學選擇題第7題,從知識與技能層面來看,綜合考查了學生對幾何圖形與其三視圖之間的對應關系、立體圖的平面展開圖等知識,以及幾何直觀與空間想象能力.為了求出最短路徑的長度,學生首先要根據圓柱體三視圖的長、寬等特征進行空間直觀想象,畫出該圓柱體的直觀圖,然后畫出圓柱的平面展開圖,并確定點A和點B的位置,再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原理求出最短路徑的長度,經過計算可得最短路徑的長度為 ,該題主要考查的素養為直觀想象.

表9 影響機制分析(分析師關注)
資產誤定價同時受到企業內外部因素等共同作用的影響,下文將進一步探討企業ESG 表現在不同情境下對資產誤定價產生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企業治理理念的深入發展,內部控制作為公司治理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內部控制不僅關乎企業的日常運營效率和風險管理,更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和持續競爭力。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內部控制的推廣與實踐,先后于2008年和2010年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旨在為企業提供明確的指導,推動企業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現有研究發現,管理層因其具有較高的披露自主權,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來操縱企業的財務報告,掩蓋真實的經營狀況。而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通過約束管理層行為使其披露的信息更加真實可靠,提高投資者對企業的信任度。并且,內部控制的建立能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合法合規性,減少違規行為。此外,在企業融資過程中,融資方對企業進行全面的盡職調查,而內部控制的建立可以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降低融資方信息不對稱程度,也可以減少代理問題的發生,保護股東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益(陳紅等,2018;方紅星和金玉娜,2011)。理論上,企業ESG表現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水平較低的樣本中所發揮的作用更強,更有助于緩解資產誤定價。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采用修正的瓊斯指數(IC)作為內部控制質量的度量指數,并根據中位數進行分組,利用模型(1)進行回歸,結果如表10 列(1)、(2)所示。在內部控制質量較低組中,ESG 的系數為-0.023,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符合預期,即在內部控制質量較低組中,企業ESG 表現對資產誤定價的緩解能力更強。

表10 異質性分析
上市公司在承擔社會責任和政策壓力方面所受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產權性質。相較于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由于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獲得的資金更多,成本更低;同時,國有企業存在股東大會權能虛化等問題,導致公司權力制衡機制缺失和監督體系失效。這些問題使得公司領導層更容易出現貪污腐敗等不當行為,導致公司治理水平低下。ESG 表現作為企業非財務信息披露的一種方法,理論上會使得國有企業披露更為真實的信息。據此,本文根據產權性質進行分組,回歸結果如表10列(3)、列(4)所示。在國有企業組中,ESG的系數為-0.018,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符合預期。
我國正處于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轉型的關鍵階段,企業ESG表現的經濟后果以及資產誤定價的影響因素一直為學者們所關注,但是鮮有文獻直接對二者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本文利用華證ESG 評級指數以2009 ~2021年我國A 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探究ESG 表現對資產誤定價產生的影響。研究發現,ESG 表現與資產誤定價呈顯著負相關關系,且該結果在一系列檢驗之后依然穩健;機制研究表明,ESG 表現通過提高股票流動性以及分析師關注緩解資產誤定價。進一步分析發現,在內部控制質量較低組和國有企業組中,企業ESG 表現對資產誤定價的緩解作用更顯著。
基于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的日益嚴峻,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今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市公司肩負著引領行業發展、塑造公眾價值觀的重要責任。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應積極響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號召,深化對ESG 的理解,并將其納入企業日常運營之中。雖然在前期的生產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經濟投入,但從長遠來看,這是未來企業提升社會效益的基礎,不僅有助于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還可以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眾形象。第二,為了優化資本市場的信息傳遞效率,企業需要進一步規范ESG 信息披露。這就要求企業能夠構建更為健全的ESG信息披露機制,以保障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通過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可以使股票價格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內在價值,從而為投資者提供相應的決策支持。分析師在撰寫研究報告時,亦應納入企業的ESG 表現,深入挖掘相關信息,以充分發揮其信息中介作用。第三,政府部門也需要積極鼓勵第三方機構持續追蹤企業的ESG 表現,并不斷提升評估技術。這不僅可以完善ESG 信息披露制度,還可以加強市場監管,確保評估信息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同時,政府在制定環境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確保環境規制強度的調整既科學又合理,避免給企業運營帶來過大的負擔。只有在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下,可持續發展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 主要參考文獻】
畢鵬.陸港通交易機制緩解了資產誤定價嗎?[J].金融與經濟,2021(10):4~11.
畢鵬,王麗麗.機構投資者網絡與資產誤定價:激濁揚清抑或推波助瀾[J].金融發展研究,2022(5):39 ~48.
陳紅,張凌霄.ESG表現、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價值提升[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3(3):136 ~149.
陳紅,納超洪,雨田木子等.內部控制與研發補貼績效研究[J].管理世界,2018(12):149 ~164.
陳漢文,周中勝.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債務融資成本[J].南開管理評論,2014(3):103 ~111.
陳翼,司登奎,倪明明.數字化轉型、ESG表現與企業創新型發展“[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3(8):32 ~48.
董小紅,孫政漢.化險為夷還是弄巧成拙:ESG 表現能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嗎?[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3(7):57 ~67.
方紅星,金玉娜.高質量內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嗎?——基于自愿性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經驗研究[J].會計研究,2011(8):53 ~60+96.
方先明,胡丁.企業ESG 表現與創新——來自A 股上市公司的證據[J].經濟研究,2023(2):91 ~106.
范玉仙,張占軍.混合所有制股權結構、公司治理效應與企業高質量發展[J].當代經濟研究,2021(3):71 ~81+112.
高杰英,褚冬曉,廉永輝,鄭君.ESG表現能改善企業投資效率嗎?[J].證券市場導報,2021(11):24 ~34+72.
黃紀晨,朱錦余,李玥螢,童琳.環境信息披露能緩解資產誤定價嗎[J].金融監管研究,2023(2):22 ~41.
蔣德權,藍夢.企業社會責任與產品市場表現[J].財經研究,2022(2):109~122.
蔣藝翅,姚樹潔.ESG 信息披露、外部關注與企業風險[J].系統管理學報,2024(1):214 ~229.
盧盛峰,陳思霞.政府偏袒緩解了企業融資約束嗎?——來自中國的準自然實驗[J].管理世界,2017(5):51 ~65+187 ~188.
李小榮,徐騰沖.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研究進展[J].經濟學動態,2022(8):133 ~146.
陸蓉,何婧,崔曉蕾.資本市場錯誤定價與產業結構調整[J].經濟研究,2017(11):104 ~118.
李井林,陽鎮,陳勁等.ESG促進企業績效的機制研究——基于企業創新的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1(9):71 ~89.
李良,李士玉,朱宏泉.股票流動性會影響公司商業信用融資嗎?——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2(6):92 ~103.
馬黎珺,吳雅倩,伊志宏等.分析師報告的邏輯性特征研究:問題、成因與經濟后果[J].管理世界,2022(8):217 ~234.
邱牧遠,殷紅.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企業ESG表現與融資成本[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9(3):108 ~123.
饒品貴,岳衡.剩余收益模型與股票未來回報[J].會計研究,2012(9):52 ~58+97.
帥正華.中國上市公司ESG表現與資本市場穩定[J].南方金融,2022(10):47 ~62.
孫光國,曹思宇,安家鵬.企業ESG表現能提高分析師盈余預測質量嗎——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論叢,2023(5):68 ~77.
王琳璘,廉永輝,董捷.ESG表現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機制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22(5):23 ~34.
王俊領,李海燕.戰略差異度對股票錯誤定價的影響研究[J].當代財經,2020(12):125 ~136.
王生年,曾婉慧.內部人交易與股票錯誤定價:信息傳遞還是估值套利?[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1):105 ~122.
王生年,朱艷艷.股權激勵影響了資產誤定價嗎——基于盈余管理的中介效應檢驗[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7(7):89 ~101.
王治,彭百川.企業ESG 表現對創新績效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22(24):164 ~168.
汪玉蘭,周守華.股票錯誤定價對上市公司投資效率的影響——基于中國證券市場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18(6):124 ~133.
王運陳,楊若熠,賀康等.數字化轉型能提升企業ESG表現嗎?——基于合法性理論與信息不對稱理論的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23(7):14 ~25.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5):731 ~745.
曉芳,蘭鳳云,施雯,熊浩,沈華玉.上市公司的ESG 評級會影響審計收費嗎?——基于ESG評級事件的準自然實驗[J].審計研究,2021(3):41 ~50.
謝紅軍,呂雪.負責任的國際投資:ESG 與中國OFDI[J].經濟研究,2022(3):83 ~99.
徐壽福,鄧鳴茂.管理層股權激勵與上市公司股票錯誤定價[J].南開經濟研究,2020(2):179 ~202.
徐壽福,徐龍炳.現金股利政策、代理成本與公司績效[J].管理科學,2015(1):96 ~110.
俞毛毛,馬妍妍.環境規制抑制了企業金融化行為么?——基于新《環保法》出臺的準自然實驗[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0 ~43.
游家興,吳靜.沉默的螺旋:媒體情緒與資產誤定價[J].經濟研究,2012(7):141 ~152.
張承鷲,吳華強,才國偉等.股票價格波動的信息渠道影響研究——基于媒體報道和分析師預測的視角[J].南方經濟,2021(11):122 ~136.
鄒萍.貨幣政策、股票流動性與股票價格暴跌風險[J].南方經濟,2015(7):29 ~46.
張強,劉善存,邱菀華,林千惠.流動性特征對知情、非知情交易的影響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3(7):55 ~65.
張肖飛.資產誤定價、機構投資者與股價崩盤風險[J].經濟經緯,2018(2):143 ~150.
Brooks C.,Oikonomou I..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 disclosures and performance on firm valu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18(1):1 ~15.
Song H.,Zhao C.,Zeng J..C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mprove financial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study of A-shares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1):1051 ~1056.
Zhou G.,Liu L.,Luo S..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G performance and company market value:Mediating effect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2(31):3371 ~3387.
Zhong M.,Gao L..Do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improve firm investment efficiency?[J].Review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2017(3):34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