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你對林文肖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你一定看過或聽說過這些動畫片:《雪孩子》《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鬧天宮》……這些作品承載著一代人的童年記憶,至今仍是“中國動畫”的美術范本。
1961年,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主導下,林文肖、嚴定憲夫婦擔任動畫影片《大鬧天宮》原畫設計的任務。因為是給孩子們看的動畫故事,林文肖一點也不敢馬虎,她通讀了《西游記》,時時對著鏡子琢磨角色的表情、神態和動作。最終影片呈現的孫悟空形象生動傳神且令人信服,直到今天仍舊是“孫悟空”這一文化符號最為經典的形象之一。1964年底,林文肖加入《草原英雄小姐妹》劇組,籌備影片。時值寒冬,林文肖和同事們不顧嚴寒的天氣,前往內蒙古采風。他們深入當地牧民的生活,和牧民們同吃同住,只為還原出真實可感的草原場景,寫好最真實的草原故事。林文肖不僅是優秀的創作者,還為動畫事業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她與嚴定憲共同編寫的《動畫專業系列叢書:動畫技法》一書成為動畫設計領域重要的教科書和參考文獻,讓中國動畫事業薪火相傳。
林文肖和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同事們將大量中國傳統故事改編成了動畫故事片,如《哪吒鬧海》《人參果》《金猴降妖》《曹沖稱象》《女媧補天》……他們也創作了許多意趣橫生的原創動畫故事片,如《夾子救鹿》《沒牙的老虎》《畫廊一夜》……值得稱道的是,水墨、剪紙、紙偶、木偶等中國傳統藝術形態被他們引入動畫的攝制中,這些傳統技藝與故事融為一體,共同構成了中國動畫獨特的審美趣味。就以《大鬧天宮》為例,童年的我們或許只沉浸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而忽略了其他內容。如今重溫這部作品,會發現其簡潔流暢的筆觸勾勒出的畫面背景來自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技法,細節之處可見老一輩藝術家的心血。
如今,林文肖老師像雪孩子一樣離開了。然而,就像《雪孩子》的結尾一般——雪融化后變為水蒸氣,雪孩子在一片水跡中又重新“活”了過來,在云端微笑著揮手。林文肖老師離去了,可又無處不在。她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會成為新的“雪孩子”,陪伴一群又一群孩子的童年,為他們小小的心靈創造溫情、多彩的空間。
令人欣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優秀的國產動畫涌現了出來,在新一輪世界文化交融中,世界聽到了新時代中國的聲音。《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中國奇譚》《長安三萬里》等中國故事的爆火無疑昭示了中國文化的力量。尤其是同樣由上美影主導的《中國奇譚》等動畫,其美術風格、敘述結構等與前代相比,變得更加豐富和新穎。我們相信,中國動畫未來可期,將為孩子們,也為大人們創造更多奇妙絢爛的想象世界。這也是林老師最希望看到的吧。
素材運用
1.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中國動畫
要做好中國動畫,不僅要演繹好中國傳統題材,以及創造性繼承中國傳統的美術形象、藝術形式等,更要在動畫中熔鑄中華民族的美好品質和民族精神。如此才能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2.同心共情的人文關懷
美好的童年有利于孩子形成完善的人格,令其一生回味。當真善美充盈在孩子們小小的心靈中時,外界的風雨便難以入侵。正是懷著這種對孩子們的人文關懷和使命感,林文肖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個美好的童話世界。
3.孜孜以求的行業信仰
每籌備一部動畫,林文肖都會為了作品的真實性和細節的完整度去當地采風、體驗生活,這樣才能夠做出最接地氣、最富有真實感的作品。一部好作品的誕生需要千錘百煉,從構思到實現的過程中,創作者往往會遇到諸多困難和阻力。《熊貓百貨商店》《行車曲》等項目就因為種種原因,行至中途而被腰斬,但林文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藝術理想,在曲折道路上小心呵護著中國動畫的點點星光。如今我們抬眼望去,這片星空已經璀璨奪目,這是一輩又一輩的動畫人為我們留下的永恒的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