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會變老》
作者:[美]貝絲·貝內特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前半生拼命賺錢,后半生花錢續命”,這是當下青年自嘲常用的說法。可見,不僅是求知求學,保養身體同樣要趁早。
衰老是一種幾乎所有動物都會經歷的、自然的生物學過程。但疾病、不良生活方式或者環境造成的影響也會積少成多,讓衰老加劇,這稱之為“繼發性衰老”。繼發性衰老可以通過人為的干預或者說人的努力而得到緩解,甚至逆轉,由此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健康壽命”,指的是人們可以保持日常活動和獨立生活且不受疾病影響的年數。美國遺傳學博士貝絲·貝內特的《我們為什么會變老》告訴讀者,即使我們不求永生不老,也可以期盼健康長壽度過一生。
這是一本科普書。養生學目前已成為一門顯學,這更多得益于生命科學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的重大突破,一些衰老機制已被揭示出來,大家對生老病死的感受已由好奇、恐懼變成了熟悉、理解,從而理性地去看待。比如,書中認為,皮膚是身體內環境和所在外環境的分界,所以它會受到來自兩方面的沖擊,如內部的老化過程及外部的壓力。皺紋、老年斑、皮膚松弛等都是衰老的跡象,久呆陽光下、吸煙等都會加速皮膚老化……書中給出建議,在適度補充維生素C的同時,堅持使用防曬霜不失為平衡戶外作業和保持皮膚“年輕”的好方法;又如,人從而立之年開始,骨組織開始流失,為保持骨量,必須通過負重運動來迫使自己對抗重力,同時增加血液流動刺激骨骼生長,負重運動包括散步、慢跑、爬樓梯、游泳等。相反,如果在沙發上“躺平”,長期保持無負荷狀態會使骨質流失,不利于健康。
這是一本勸誡書。知行合一,方為真知。眾所周知,我們可以移動、做運動、舉起物體,這些都依賴于人體附在骨骼系統上的肌肉。肌肉量是一個很好的健康壽命預測指標,當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身上保留的肌肉越多,就越有可能保持健康。但是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人體的肌肉強度在約30歲時會達到頂峰,中年時期開始衰退。如果不努力保持肌肉量,一個人80歲時的肌肉只有頂峰時的一半,這意味著每年會減少1%~1.5%。這種損失不是簡單的萎縮,而是不可逆的,也是和衰老直接掛鉤的,比如肌無力、肌少癥等。對此,書中給出的建議是保持肌肉的活躍,也就是堅持運動。運動是我們所知的最好的肌肉抗衰老“藥物”,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肌肉質量和力量的流失。如果一個人不積極運動,肌肉細胞就會被“閑置”,就不會啟動修復和重建的過程。對于不喜歡運動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最誠懇實在的“勸誡”。
這是一本勵志書。對于如何延長人類的“健康壽命”這個命題,作為一名嚴謹的學者,貝絲·貝內特的思路十分明確,無非兩種方式:一種是“行為干預”,即在生活方式方面做出改變。這種行為干預是最實用和有效的手段,卻又是最難的。大家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可以想象讓一個人戒煙或者讓一個人清晨起來跑步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另一種方式就是使用藥物和補充劑。但“是藥三分毒”,那只是一種權宜之計,最有效果的還是盡早改變我們自身。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一本勵志書,讓讀者自省、自律、自強。
(編輯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