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名狀的味道直沖鼻腔,有人甘之如飴,有人避之不及。”央視紀錄片《風味人間》里“冰火兩重天”的描述,說的便是出自浙江平湖市的“怪味”特產——糟蛋。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我有幸品嘗了平湖糟蛋。從酒釀中撈出的糟蛋,蛋白呈乳白色膠凍狀,晶瑩如玉;蛋黃橘紅如火,醇香濃郁。甜、咸、酸、澀、辣集于一體,只需一小口,味道便刺激得直沖腦門。這是一種舌尖上的震撼,讓愛它的人直呼“過癮”。
平湖糟蛋創于清朝雍正年間,距今已有280多年歷史。當時,平湖西門城外有一家小糟坊,老板徐源源帶著幾個學徒經營著門店。一年清明時節,徐老板沒有按慣例獨自去祭祖,突然點名讓學徒棗倌一起去。棗倌本來想趁老板不在偷吃幾個鴨蛋,情急之下把藏在兜里的兩個鴨蛋扔到了一缸酒糟里。等到祭祖回來,棗倌早把鴨蛋忘了。當年的中秋節,徐老板打開酒糟缸發現了兩顆“倒霉蛋”,形態已經變得軟乎乎、嫩稠稠。他抱著懷疑的態度嘗了一口,風味出奇,于是“將錯就錯”,把這個糟蛋做成了產品,深受當地人喜愛。
“成熟的糟蛋無硬殼,破開糟蛋外層的軟殼,蛋白便會溢出,風味也跟著襲來。”平湖糟蛋非遺傳承人潘弟觀介紹,“這層留在蛋上的薄薄‘蛋衣’是制作的關鍵。”首先,選一枚好的鴨蛋是基礎,要新鮮、勻稱、無損。然后,把清洗干凈后的鴨蛋放在太陽下晾曬,直到蛋殼完全干燥,再用一根厚薄均勻的竹板敲打鴨蛋殼,既要使蛋殼裂縫均勻,又要保證蛋膜不破、蛋液不溢出。
“敲蛋是考驗制作平湖糟蛋技術的關鍵,敲蛋時手腕要靈活、力度要均勻、手眼要專一。這敲敲打打的手藝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而是經驗和悟性的結合。”潘弟觀做糟蛋有40年,一枚鴨蛋到了他手里就變得很聽話,裂得均勻,卻又不破。
發酵工藝是制作糟蛋的第二個關鍵點。鴨蛋準備就緒,便進入酒糟進行長時間的“沐浴”。在壇底鋪一層酒釀,將敲好的鴨蛋“大頭朝下、小頭朝上”,間距約一厘米豎著放置,使蛋殼的裂紋充分接觸酒釀。一層蛋一層酒釀,層層相疊,均勻擺放,最后在最上面留約十厘米的空隙,用牛皮紙將壇口密封。接下來,美味便交給了時間。五個多月后,糟蛋醇香與酯香相互融合,一種獨特又復合的“怪味”便形成了。
“清明下蛋,中秋吃蛋”一直是平湖當地的習俗。不過,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平湖糟蛋早已突破時令限制,成為隨時都能吃到的美味。2023年,面對一部分人沒法接受糟蛋怪味的情況,平湖糟蛋的生產企業與嘉興未來食品研究院攜手,開展了“糟蛋制造過程中關鍵微生物的種類與功能項目”的合作。這項合作讓平湖糟蛋散發出新味道,不僅鵪鶉蛋代替了鴨蛋,制作桂花味的糟蛋也提上了日程。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