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兒童常見急危重癥,家長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至關(guān)重要,能為專業(yè)醫(yī)療救助贏得寶貴時間,甚至可以挽救兒童生命。本文將介紹兒童常見急危重癥的院前急救方法,幫助家長在緊急情況下采取正確措施。
兒童出現(xiàn)呼吸道阻塞時,家長首先要保持冷靜,快速評估現(xiàn)場環(huán)境是否安全,確保救援者和患兒的安全,然后立即撥打當?shù)氐募本入娫挘嬷t(yī)務人員患兒的情況,包括年齡、癥狀及采取的初步措施等信息。如果兒童能夠哭泣或說話,表明氣道部分開放,但仍需密切觀察;若兒童無法發(fā)出聲音、咳嗽微弱或者完全不能呼吸,則可能存在嚴重的氣道阻塞。若可見口腔內(nèi)異物,可嘗試用手指鉤出,但切勿盲目深入,以免將異物推得更深。
對于小于1歲的嬰兒,家長應將嬰兒面朝下放在其前臂上,頭部低于軀干,用手掌根部快速輕拍嬰兒兩肩胛骨之間的部位5次;然后翻轉(zhuǎn)嬰兒,使其仰臥在另一只手臂上,用食指和中指在胸骨下半部快速按壓5次。對于1歲以上的兒童,應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家長站在兒童背后,用一只手從前面環(huán)繞住腹部,握拳,拇指側(cè)緊貼腹部中線略上方,另一手抓住此拳,快速向上內(nèi)方連續(xù)施力沖擊6~10次,從而將堵住呼吸道的異物排出。如果上述方法無效,且患兒失去意識,應立即開始心肺復蘇。在整個過程中,家長要持續(xù)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變化。
高熱驚厥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急癥,多見于6個月至5歲兒童,通常發(fā)生在體溫急劇升高時。家長要保持鎮(zhèn)定,避免慌亂,將兒童放置于平坦、柔軟的地面上,移除周圍危險物品,防止兒童在抽搐過程中受傷。兒童應為側(cè)臥位,以防將嘔吐物誤吸入呼吸道。家長不要試圖通過強力固定或以其他方式來阻止抽搐,避免造成額外傷害。還要注意觀察并記錄抽搐的時間、表現(xiàn)及伴隨癥狀等信息,這些信息對醫(yī)生診斷非常重要。家長可以使用物理方法來幫助兒童降低體溫,可用溫水擦拭身體,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浴或冷水擦拭。如果抽搐持續(xù)時間超過5分鐘,或者兒童在抽搐停止后異常疲倦、反應遲鈍,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兒童嚴重脫水,家長要快速評估兒童的意識狀態(tài)、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判斷是否出現(xiàn)休克等。通過觀察皮膚彈性、口腔黏膜濕度、眼淚分泌量、尿量等情況來初步判斷脫水的程度。對于輕至中度脫水且能喝水的兒童,可以給予兒童口服補液鹽,按照說明書比例配制,并鼓勵兒童少量多次飲用。如果兒童處于重度脫水狀態(tài)或者無法耐受口服補液鹽,需盡快就醫(yī)。家長還要確保兒童的氣道暢通,如有嘔吐物應立即清理出口腔,監(jiān)測并記錄重要信息,包括兒童的心率、血壓、體溫等。在實施上述初步急救措施的同時,還要盡快撥打當?shù)氐募本入娫捇驅(qū)⒒純核椭磷罱尼t(yī)院接受進一步診治。

家長首先要確保自身和其他在場人員的安全,保持冷靜,快速評估現(xiàn)場情況,然后立即撥打當?shù)氐募本入娫挘蜥t(yī)生提供詳細的患兒信息和位置信息。檢查患兒的呼吸道是否暢通,如果發(fā)現(xiàn)有異物阻塞氣道,應采取適當?shù)那宄胧S^察患兒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果無呼吸或呼吸異常,應準備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對于嚴重出血,需要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可使用干凈的布料直接壓迫傷口止血。如果出血部位是四肢,可以考慮使用止血帶,但需注意不要長時間使用,以免造成組織缺血性損傷。如果兒童有疑似骨折的情況,盡量避免移動受傷部位,可用硬紙板等物體適當固定,減少疼痛和進一步傷害的風險。創(chuàng)傷后容易失溫,家長可使用毛毯等物品幫助患兒保暖,但注意不要過度覆蓋導致過熱。家長還要注意持續(xù)觀察并記錄患兒的意識狀態(tài)、呼吸頻率、心率等生命體征變化,以便向醫(yī)生提供準確的信息。對于清醒的患兒,家長要給予兒童適當?shù)男睦戆参亢椭С郑瑴p少恐懼感,除非醫(yī)生指示,否則不要嘗試給患兒喂水或食物,以防影響后續(xù)治療。
兒童中毒,家長首先要確保現(xiàn)場安全,避免二次傷害。如果中毒源仍然存在或有危險,應立即將患兒移到安全區(qū)域。快速評估患兒的意識水平,如呼喊、輕拍患兒,看是否有反應,如果患兒沒有反應,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家長還要確保兒童呼吸道暢通,注意檢查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并持續(xù)監(jiān)測,必要時給予人工呼吸或心肺復蘇。還要盡可能收集有關(guān)中毒的信息,比如毒物種類、攝入量、中毒時間等。家長不要自行嘗試給患兒催吐,因為這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傷害。如兒童誤食某些化學物質(zhì)會導致食管灼傷,強行催吐會加重損傷。如果兒童的皮膚或眼睛接觸到有毒物質(zhì),應用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如果可能,家長應保留毒物樣本,方便醫(yī)生更準確地判斷并給出治療方案。在等待救護車到來的過程中,最好有人陪伴在患兒身邊,安慰他們,并隨時觀察病情變化。

當兒童突發(fā)溺水時,家長或施救者要使用長竿、救生圈等工具從岸邊施救;或者穿著救生衣下水救援。將溺水兒童救出水面后,要立即將其平躺在地上,迅速檢查并清除口腔和鼻腔內(nèi)的異物,保持呼吸道暢通。然后輕拍溺水兒童,并大聲呼喚,觀察是否有反應,同時檢查兒童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判斷是否還有自主呼吸。如果溺水兒童沒有意識且沒有呼吸或僅有喘息樣呼吸,應立即開始心肺復蘇。在實施心肺復蘇的同時,家長或施救者要注意給溺水兒童保暖,可以覆蓋干毛巾或衣物以減少體溫下降的風險。即使溺水兒童蘇醒,也應繼續(xù)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意識狀態(tài)、呼吸狀況等,直到得到專業(yè)醫(yī)護人員的救治。
通過了解兒童急危重癥的院前急救措施,家長能夠更好地保護兒童,為他們構(gòu)建一個更加安全的成長環(huán)境。任何情況下,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始終是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