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咳嗽反射弧
咳嗽本質上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射動作。其反射弧由呼吸道感受器、傳入神經、咳嗽中樞、傳出神經及效應器(呼吸肌等)構成。當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如機械性刺激(異物、痰液積聚)、化學性刺激(炎癥介質、刺激性氣體)、微生物感染等,位于氣道上皮的感受器被激活,沖動經迷走神經等傳入神經傳導至延髓咳嗽中樞,中樞整合信息后,再通過傳出神經指揮膈肌、肋間肌等呼吸肌收縮,產生高速氣流,排出氣道內的刺激物,完成咳嗽動作。兒童呼吸道黏膜嬌嫩,神經末梢豐富且敏感,相較于成人更容易觸發咳嗽反射。

2.炎癥與免疫機制
在感染或過敏等因素作用下,兒童呼吸道局部炎癥反應迅速啟動。感染時,病原體入侵引發免疫細胞聚集,釋放如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炎癥介質,導致氣道黏膜充血、水腫,黏液分泌增多,刺激咳嗽感受器;過敏狀態下,變應原與免疫球蛋白E(IgE)致敏的肥大細胞結合,促使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質,不僅造成氣道平滑肌收縮、血管通透性增加,還使氣道高反應性顯著增強,輕微刺激即可誘發劇烈咳嗽,這在患有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特應性疾病的兒童中尤為明顯。
1.按病程分類
急性咳嗽:病程<2周,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如常見的鼻病毒、冠狀病毒感染。起病急驟,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癥狀,咳嗽以干咳或少量白痰為主,隨著病情進展,若合并細菌感染,痰量可增多、變黃,體溫波動也較為常見。
亞急性咳嗽:病程介于2~4周,感染后咳嗽常見。多發生在病毒感染急性期癥狀消退后,呼吸道黏膜修復過程中。氣道敏感性增高,表現為刺激性干咳,夜間或接觸冷空氣、刺激性氣味時加重,肺部聽診一般無異常體征。具有自限性,但部分患兒咳嗽可持續較長時間,影響生活質量。
慢性咳嗽:病程>4周,病因復雜多樣。咳嗽變異性哮喘以慢性干咳為突出表現,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運動后加劇,無明顯喘息、氣促,支氣管舒張試驗或激發試驗常呈陽性,提示存在氣道可逆性受限;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是由鼻部疾病(如鼻竇炎、腺樣體肥大)引起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咳嗽感受器而導致的。患兒表現為頻繁清嗓,咳嗽伴有咳痰,多為白色黏液痰,常伴有鼻塞、流涕、嗅覺減退等鼻部癥狀,檢查可見鼻腔黏膜充血、鼻甲肥大、鼻竇區壓痛等。
2.按病因分類
感染性咳嗽:常見病毒、細菌感染,肺炎支原體感染在兒童咳嗽中也較常見。感染后初期表現為低熱、乏力、咽痛等,隨后咳嗽逐漸加重,多為刺激性干咳,可呈陣發性,持續時間長。部分患兒伴有胸痛、呼吸困難,胸部X線或CT可見肺部斑片狀陰影,與體征不成正比,即肺部啰音不明顯但影像學改變顯著。
過敏性咳嗽:吸入性過敏原(塵螨、花粉、真菌孢子等)、食物過敏原(牛奶、雞蛋、魚蝦等)均可誘發過敏性咳嗽。此類咳嗽具有明顯季節性(花粉季)或環境相關性(家中飼養寵物、新裝修房屋),常伴有眼癢、鼻癢、皮疹等其他過敏表現,血清總IgE及特異性IgE水平升高,脫離過敏原后咳嗽癥狀可有所緩解。
異物吸入性咳嗽:多發生于幼兒期,小兒在進食、玩耍時不慎將異物吸入氣道,即刻出現劇烈嗆咳,可伴有短暫面唇青紫、呼吸困難。若異物較小未完全阻塞氣道,隨后轉為陣發性咳嗽,咳嗽呈刺激性,伴有喘息,患側肺部呼吸音減弱,胸部X線可見縱隔擺動。支氣管鏡檢查是確診及取出異物的關鍵手段。
1.詳細病史采集
全面詢問咳嗽的起病情況(誘因、急緩)、病程演變、時間規律(晝夜差異、與活動關系)、伴隨癥狀(發熱、痰液性狀、呼吸困難、嘔吐等),既往呼吸道疾病史(哮喘、肺炎、反復上呼吸道感染)、過敏史(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環境過敏)、家族史(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家族遺傳傾向疾病)以及近期旅行史、疫苗接種史、寵物接觸史等,為診斷提供線索。例如:家族中有哮喘患者,患兒有慢性干咳,夜間發作,需高度懷疑咳嗽變異性哮喘;近期去過疫區且伴有發熱、咳嗽,要排查傳染病因素。
2.體格檢查
一般狀況:觀察患兒精神狀態、營養發育狀況、呼吸頻率、節律及深度,有無呼吸急促、鼻翼扇動、三凹征等呼吸困難表現,判斷病情輕重。
頭頸部:檢查鼻腔有無分泌物、鼻甲充血,有無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耳部有無壓痛(排除中耳炎引發咳嗽反射),頸部淋巴結有無腫大。
胸部:聽診肺部呼吸音強弱,有無干濕啰音、哮鳴音及分布范圍;叩診判斷肺部實變或積氣情況;注意心音強弱、心率快慢,排除心血管疾病引發的咳嗽樣表現。
3.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可初步判斷感染類型。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提示細菌感染,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多見于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與過敏相關;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協助評估炎癥程度,降鈣素原對細菌感染診斷特異性較高;支原體抗體檢測(IgM、IgG檢測)用于診斷支原體感染,急性期IgM陽性有診斷意義;血清IgE及特異性IgE檢測有助于明確過敏因素。
影像學檢查:胸部X線平片作為常規篩查,可發現肺部炎癥、實變、異物、胸腔積液等病變;胸部CT對肺部細微結構顯示更清晰,在診斷支氣管擴張、肺部占位、先天性肺部畸形等復雜疾病時優勢明顯,但考慮輻射劑量,需嚴格把握適應證;鼻竇CT用于排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相關的鼻竇病變。

肺功能檢查:適用于慢性咳嗽患兒,尤其是懷疑咳嗽變異性哮喘、哮喘者。支氣管舒張試驗用于評估氣道可逆性,激發試驗測定氣道反應性,通過檢測呼氣流量指標,量化氣道功能狀態,輔助診斷及判斷病情嚴重程度。
1.病因治療
抗感染:明確細菌感染后,依據病原菌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鏈球菌肺炎選用青霉素、頭孢菌素類;支原體感染首選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霉素、紅霉素),足量足療程治療,防止病情遷延及耐藥產生。病毒感染以對癥支持為主,流感病毒感染在發病24~48小時內應用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可減輕癥狀、縮短病程。
抗過敏:確診過敏性咳嗽后,首先規避已知過敏原,如定期清潔家居除螨、花粉季佩戴口罩、避免食用致敏食物。藥物治療選用抗組胺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阻斷組胺效應,白三烯調節劑(孟魯司特鈉)減輕氣道炎癥與高反應性,對于病情嚴重的哮喘患兒,可加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布地奈德)控制氣道炎癥,根據病情調整藥物劑量與療程,定期評估治療效果。
異物取出:高度懷疑異物吸入時,應盡快安排支氣管鏡檢查及異物取出術,避免異物長期存留導致肺部反復感染、支氣管擴張等嚴重并發癥。術前做好患兒安撫及準備工作,術后密切觀察有無氣道水腫、出血等并發癥,給予相應對癥處理。
2.對癥治療
止咳祛痰:輕微咳嗽有利于排痰,一般不主張強力止咳。干咳影響患兒休息、學習時,可選用右美沙芬等中樞性止咳藥;咳嗽伴痰多黏稠,優先使用祛痰藥,如氨溴索促進黏液溶解、排出,乙酰半胱氨酸分解痰液黏蛋白,也可霧化吸入生理鹽水、布地奈德混懸液等,濕化氣道、減輕炎癥,利于痰液咳出。霧化吸入時要確保霧化裝置正確使用,根據患兒年齡、病情,調整霧化參數,保證藥物有效沉積于肺部。
平喘:對于伴有喘息的咳嗽患兒,如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除上述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霧化吸入外,可使用氨茶堿等茶堿類藥物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改善通氣功能。但需密切監測血藥濃度,防止出現惡心、嘔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

1.患兒管理
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要根據患兒年齡、心理特點提供人性化照護。對于嬰幼兒,營造溫暖、安靜的病房環境,減少陌生感帶來的哭鬧,保證治療順利進行;年長兒因疾病限制活動、學業中斷等容易產生焦慮情緒,醫護人員要耐心溝通,講解疾病知識,鼓勵其配合治療,同時合理安排娛樂活動,如病房內閱讀、繪畫等,緩解心理壓力,促進康復。
2.家長教育
向家長普及咳嗽相關知識,告知家長疾病的發生原因、發展過程及預后,使其理解治療方案的合理性,如抗生素使用時機、霧化吸入的必要性等,消除家長的疑慮與焦慮。指導家長正確護理患兒,包括拍背排痰的方法(手指并攏、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內有節律拍打背部)、飲食調配(清淡易消化、多飲溫水、避免刺激性食物)、日常預防措施(加強鍛煉、室內通風、按時接種疫苗),提高家長居家照護能力,降低患兒再感染率,實現醫院與家庭護理的無縫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