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參與家庭作業是近年來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教育話題,是當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一般來說,家長主要通過督促管理、內容輔導、方法指導等多種方式參與家庭作業。家長參與家庭作業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也帶來了不少問題。例如,家長對子女家庭作業的過度參與或不當參與可能會干擾學校正常學科教學。此外,參與家庭作業可能會給家長帶來壓力、疲勞、挫折、失望,還容易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在輔導情緒維度上得分越高,說明家長感受到的消極情緒越多。本研究顯示,30-39歲之間的家長在情緒維度上得分高于20-29歲之間的父母,40歲以上的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情緒相對最穩定;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長在輔導情緒上雖然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但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家長因輔導作業而感受到的壓力越大,家庭爭吵越多;輔導情緒維度上的得分還存在明顯的輔導者角色差異:母親在輔導子女作業時負面情緒最高,其次為祖輩,輔導情緒最穩定的是父親;子女成績越差的家庭,家長在輔導家庭作業時感受到的壓力越大,家庭爭吵等負面情緒也越多此外,家庭子女數量越多的家庭,輔導情緒也越大。
來源:中華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