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
摘 要:體驗式戲劇化教學法是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能夠讓幼兒通過直觀的戲劇情境體驗來開展學習任務,能夠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互動力。將體驗式戲劇化教學法與幼兒園教學相結合,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幼兒的個人發展。本文探討了將體驗式教育戲劇融入幼兒園教學的內在涵蘊,并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思,提出了解決方案,希望能夠為幼兒園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體驗式戲劇;幼兒園;戲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1-0021-03
*本文為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四五”研究課題“‘以幼為本 情境代入體驗式幼兒園戲劇化教學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課題編號:K20210686
在幼兒園的教育環境中,體驗式戲劇的運用是由授課老師有效地構建一個戲劇教學場景,引導幼兒投入其中、親身體驗,以此來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在幼兒園活動中,幼兒通過參與體驗式戲劇活動,他們的語言運用、情緒理解以及社會認識等多方面能力都能夠得到顯著的增長。在幼兒園中,運用體驗式戲劇的教育方法不僅需要教師加強對該領域教育理念的理解,也需要教師提升個人的戲劇教學技巧。因此,文章以幼兒園戲劇教育的實際情況為起點,深入剖析其中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的建議,旨在通過體驗式戲劇化教學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革新傳統教學模式,助力園所教育上行發展
隨著幼兒園課程日益豐富,革故鼎新已成為幼兒園辦學發展的一種重要選擇。通過使用體驗式戲劇化教學,幼兒園可以讓幼兒通過情境體驗、角色扮演、人物感受等方式進行實踐學習,優化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聽、老師講”的單一模式教學弊端。同時,幼兒園開展體驗式戲劇化教學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并培養他們在實際情境中感受故事內涵的能力。因此,體驗式戲劇的結構化教學,擺脫了傳統的理論驅動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在參與戲劇表演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這種新模式促使幼兒園教育理念與方法的創新升級,為幼兒園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優化課堂教學氛圍,努力營造生本教育課堂
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推廣,人們開始更加注重幼兒的整體成長,同時,對于教師的期望值也在不斷提升。而在戲劇教學領域,“全人教育”的思想恰恰滿足了這一需求,因此,體驗式戲劇也成為了很多幼兒園教師們關注的焦點。基于“全人理念、生本教育”的體驗式戲劇,可以讓教學變得更加輕松愉悅,這種教育模式既能增強老師的授課技巧,也能增強他們的授課水平,進一步將其轉化為一種高效且具有實際意義的教學策略。所以說幼兒園開展體驗式戲劇化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還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非常積極、正面的影響。
(三)提升幼兒個人能力,引導幼兒實現多元發展
在幼兒園教學中,游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動,而戲劇游戲旨在幫助幼兒在戲劇表演中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體驗式戲劇遵循了課程游戲化理念,將課堂內容轉變為游戲活動,讓幼兒有機會去探索、體驗、感受、分享,從而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創造性思維、合作精神等等。同時,通過體驗式戲劇化教學,幼兒可以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并逐漸提升社交技巧、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新精神,這也是幼兒園戲劇教育的核心目的所在。
(一)教師對戲劇教育理念理解有限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對戲劇教學領域的探索有所突破,大部分教師明白在幼兒園中開展戲劇教學的必要性。但部分教師對體驗式戲劇化教學的定義還是模糊的,更多的是將精力投入到具體的操作中,而忽略了其背后的理論支撐,缺乏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探究。
事實上,唯有構筑穩固的理論根基,才可以成功地把這些理念應用于實際操作,進一步實現幼兒園的教學目標。在這個戲劇教育理念的引領之下,教師必須對幼兒園體驗式戲劇教育的關鍵性、價值性及實踐性擁有更深的認識,然后把這些理念整合進日常教學之中,從而幫助幼兒在戲劇游戲體驗中汲取知識內容,實現能力與素養的雙向培養。
(二)教師自身戲劇教學素養不高
體驗式戲劇化教學是一種階段性、周期化的教學項目,幼兒園教師需要不斷地探索并實踐,從玩轉戲劇游戲到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型,再到撰寫精心設計的課件,最終達到熟練發揮體驗式戲劇教育價值的作用。但值得關注的是,戲劇教學不僅涵蓋了傳統的美學、藝術,還包括了許多其他學科,因此,教師的把握能力非常重要。目前,由于戲劇教學的師資力量有限、專業教師數量相對較少,加上一些教師缺乏使用戲劇教學的技巧和經驗,導致幼兒園面臨教師戲劇教學素養較低的嚴峻問題,急需幼兒園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培養力度,從全局出發加強對體驗式戲劇化教學的支持。
(三)幼兒對戲劇學習認知不高
在幼兒園發展環境下,幼兒是戲劇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他們的學習熱情是有效落實此項任務的關鍵驅動力。然而現階段,很多幼兒園面臨的是幼兒對于創新型戲劇、體驗式戲劇的學習與游戲熱情不高,這成了阻礙幼兒園戲劇教學發展的一大因素。究其根本,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學者提供的教學資料并未滿足幼兒的需求,如果幼兒在此類活動中無法找到快樂,那么他們的積極性肯定會減少。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父母對幼兒園戲劇教學的理解不充分,這也阻礙了體驗式戲劇教學的發展,造成幼兒園實踐式戲劇教學的發展相對落后,進而拉低了幼兒園體驗式戲劇化教學開展進度。
(一)強化教師認知理念,提升教師教學素養
1.深入學習先進教學理念
于教師來說,要想實現體驗式戲劇化教學的高質量開展,首先應該樹立先進、科學的幼兒戲劇理念。體驗戲劇包含音樂、舞蹈、語言等多方面元素,具有整合性,是一種強調幼兒在“做中學”“玩中學”的綜合活動。因此,作為教師要認識到體驗式戲劇活動并不是幼兒園所標榜的形式主義的特色,更不是教師向領導和家長展示的任務,其目的也并不是要幼兒成為優秀的表演家,教師要做的是堅持以“幼兒為中心”,讓幼兒在接受體驗式戲劇教育的過程中,享受戲劇活動帶來的快樂和情感體驗,激發幼兒的內在潛力,加深幼兒對世界的認識。
2.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在理念認知的基礎上,教師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對體驗式戲劇活動進行精心的設計。在戲劇題材的選擇方面,注意選材的生動性、趣味性、啟迪性、生活性,選擇經典童話、故事、寓言等,也選擇幼兒喜歡的動畫作品或與幼兒日常生活相關的話題。
在劇本創編方面,教師要保證幼兒的主體地位,觀察幼兒以給予適當幫助,同時要保證劇本的靈活性,根據幼兒的思考與探索對劇本加以調整。在服道化以及舞臺方面,教師需引導幼兒參與制作,發展幼兒對戲劇的理解力,增加幼兒的參與感。采取多樣化的表演形式,如真人表演、玩偶表演、配音表演等,除了在特定的節假日進行大型舞臺表演外,也抓好生活中的契機,或者結合主題活動,充分利用區角活動,在班級、年級開展小劇目的戲劇活動。
3.著眼關注教學互動
體驗式戲劇活動往往不是所有幼兒都能成為表演角色,其中一部分小朋友會成為坐在臺下的“小觀眾”。在戲劇活動中,教師們往往更加關注擔任演員的幼兒,忽視了引導作為觀眾的幼兒如何與戲劇產生互動。教師需要加強與觀眾席上幼兒的互動,培養“小觀眾”作為觀眾所具有的品質,除了告訴幼兒不要交頭接耳、集中注意力觀看表演等這類基本規則外,同時也要培養“小觀眾”會看戲、喜歡看戲的情感,培養會評戲的能力。
(二)多元戲劇教學載體,創新開辟體驗式教學平臺
1.錨定體驗式戲劇游戲,實現戲劇游戲化教學
通過體驗式戲劇游戲,教師能夠幫助幼兒通過肢體、面部、聲音和語言來感受、思考和表達。這種方法通常只需3~5分鐘左右,并且能夠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主要在幼兒的過渡期間或等待期間使用。除了將戲劇游戲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之中以外,體驗式戲劇它還能夠成為一種有效的課程教育工具。比如,在繪本課堂上通過使用戲劇游戲,幼兒能夠更好地感受故事的人物、情節和主題,并且能夠更有效地表現出來,從而讓他們理解更加深入。
2.標定體驗式戲劇活動,實現戲劇滲透化教學
通過戲劇主題活動,教師可以幫助幼兒建立一系列有關某個主題的經驗,并通過角色體驗和表達來發展他們的創作能力,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戲劇表演。戲劇活動可以與幼兒園的課程相結合,并且可以通過創建主題墻和區域環境來提高師生、親子互動的效果。這些活動能夠更好地滿足幼兒的需求,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探索戲劇世界。
具體而言,一個主題的演出時間可以安排在4周左右完成,其中包括導演、演員準備、劇本編寫、角色塑造、舞臺布景設計以及服裝道具準備等,這些需要在2周內完成。在這2周的時間里,為了讓幼兒更好地適應不同的活動領域,可以安排一些其他主題的活動,以免讓他們感到疲憊。如果一個戲劇主題活動結束后,有幼兒仍然對戲劇表演感興趣,可以讓他們繼續在表演區表演,以滿足他們的興趣和學習需求。
3.鎖定體驗式戲劇工坊,實現戲劇互動化教學
“戲劇工作坊”是一種以幼兒為對象的戲劇教學模式,其形式是在一個專屬的舞臺上,利用多元化的活動,由一位“引路人”引領一群人(8至10人)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借助行為、發聲、表達等手段,一起構建出多樣化的人物、故事和環境,借此展現戲劇內容的個性化體驗,進一步提升受眾的想象力、創新思維以及處理問題的技巧。每次工作坊的時間應該在30分鐘左右,以確保最佳效果。
該理念在幼兒園的體驗式戲劇化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團隊合作的形式,協助幼兒們對當前的主題活動有更深入的認識與把控,從而滿足當前的課程要求。該類型的活動與幼兒們的日常生活經歷緊密結合,在戲劇工作坊游戲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有充足的時間與老師和同伴互動,從而更好地發展自己的表演技能。
(三)營造戲劇教學環境,全面構建體驗式戲劇化教學場景
1.打造沉浸戲劇,點亮幼兒體驗式“戲劇早操”
幼兒園體驗式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除了體育集中課上的教學活動、運動性活動區游戲,還有早操、運動會、小組活動等等都可以為幼兒的體驗式戲劇化教學提供學習場景,幫助幼兒園形成“沉浸式體驗”的戲劇學習氛圍。
例如幼兒園可以將戲劇元素帶入到“毛毛蟲變蝴蝶”游戲,促進幼兒探索毛毛蟲的夢幻世界。首先,教師可以借助戲劇的故事背景,把“毛毛蟲來了”“毛毛蟲做運動”“毛毛蟲探險”等一連串的戲劇場景整合進幼兒日常生活中的早操之中,使其和“毛毛蟲”這一戲劇人物形象緊密相連,營造出一種既安全又富有樂趣的“探險環境”。同時,可以把“毛毛蟲的探險”的基礎運動訓練,如行走、奔跑、跳躍、鉆洞、攀爬、平衡等融入到早操的動作設計之中,進而幫助幼兒在自然環境下提升他們的基礎運動技能。
2.創設運動戲劇,生成幼兒體驗式“戲劇運動”
幼兒園運動會可以選擇以戲劇為主題,在園所的運動節上引入戲劇的開場表演、閉幕表演、戲劇的專項比賽等,將體驗式創意戲劇主題活動濃縮在運動會的全過程之中。例如,對于中班的小運動員,可以要求幼兒扮演著小鴨子走向觀賽臺,進行開幕互動,從而為幼兒營造戲劇實踐的學習氛圍;對于大班幼兒而言,可以要求幼兒組成戲劇小方陣,家長、教師與幼兒共同設計方陣的戲劇服裝與出場動作等,從而幫助幼兒建立對戲劇的深度認知。
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幼兒園需要根據幼兒的關鍵動作發展經驗,更好地滿足他們對體驗式戲劇探索的熱情。通過對他們的興趣分析能夠有效地將運動與戲劇教育相結合。這樣,幼兒們可以在“戲”中開闊思維,在“劇”中尋找答案,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從而促進他們的個人健康發展和優秀的學習素養的有效塑造。此外,教育工作者還應該特別注意引領幼兒的父母參加戲劇活動,消除幼兒和父母之間的角色差異。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回家后為父母再次表演劇目,幼兒將表演的劇目帶回家與父母共享,這不只是增進了幼兒已經掌握的知識,也有助于父母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從而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也可以鼓勵幼兒的父母通過扮演戲劇角色的方式來再次感受他們的童年,同時增進父母對幼兒的理解,使父母尊重幼兒的行為和思想。在幼兒園里,體驗式戲劇教育與傳統的課程有所不同,它能夠將幼兒的素質教育與戲劇教育完美結合。同時也能夠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創新性和人際互動技巧,并能夠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技巧及自我認知。所以,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里,老師需要清晰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全面尊重學生的學習主導權,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推動幼兒戲劇教育的順利開展。
(責任編輯:陳娟)
[1]張金梅.幼兒戲劇教育迭代發展的內在肌理剖析及其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23(03):16-25.
[2]黃凱.立足幼兒自主發展的園本自由劇課程開發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22(08):71-74+92.
[3]蔡黎曼,黃佩珊.幼兒園教育戲劇教學設計的框架理路[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86-94+190.
[4]張金梅.生長戲劇:學前幼兒戲劇經驗的有機建構[J].學前教育研究,2019(10):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