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天花
摘 要:由于自閉癥兒童存在社交交往和溝通能力方面的缺陷,導致他們難以融入社會。這不僅加重了他們家庭的負擔,也增加了社會的壓力,早期干預對自閉癥兒童的預后非常重要。因此,應當采取適當措施提升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溝通能力,通過創設合適的游戲環境,引導自閉癥兒童參與游戲和互動,鼓勵自閉癥兒童充分表達自己,在評估的過程中,通過與個案結合,真正有效提升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溝通能力,推動自閉癥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游戲化教育;低齡自閉兒童;社會溝通干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1-0075-03
游戲符合低齡段兒童的興趣與認知特點,對促進兒童健康交流和溝通具有良好的作用。自閉癥兒童與正常兒童存在較大差別,他們語言表達較少,喜歡重復單一行為動作,部分自閉癥兒童在受到某些特定因素刺激時還可能出現暴力傾向。
在現實生活中,自閉癥兒童很少與他人進行主動溝通,相對較難獨立生活,需要親屬的長期陪伴,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家庭的負擔。
因此,我們應該立足自閉癥兒童個體和其家庭的長遠發展,共同努力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幫助他們盡可能地融入社會。而游戲化教育在提升自閉癥兒童社會溝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該進一步探索游戲化教育模式實施的方法和策略,為提升低齡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溝通能力提供保障。
自閉癥也被稱為孤獨癥,是一個起病于三歲以前的神經發育性障礙,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溝通障礙,可出現局限的、刻板的、重復的行為和動作。
游戲教學模式通過把游戲和教育結合,打破傳統僵化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符合兒童的學習和認知規律,可以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通過借助游戲化的場景設計,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有利于促進兒童形成完善的人格。
國外關于自閉癥兒童游戲教育的研究表明,引導自閉癥兒童參與與其年齡相適應的游戲,有利于自閉癥兒童學會模仿和觀察并提升他們的社會參與能力,因此應該把提升游戲水平作為自閉癥兒童游戲教學的重點環節。
為了真實了解游戲化教育在低齡自閉癥兒童社會溝通中的干預作用,本文設計了四個階段來進行觀察和分析,以期通過實踐了解游戲化教育對提升自閉癥兒童社會溝通能力的積極作用。
1.打造游戲場景,促進低齡自閉癥兒童參與活動
大部分自閉癥兒童缺乏安全感,對陌生的環境存在抵觸心理。
因此,在進行游戲化教育時,應該結合自閉癥兒童的特點,進一步優化場景的設計。在進行游戲場景設置前,可先與自閉癥兒童父母進行溝通,根據低齡自閉癥兒童的需求打造多樣化的教育教學場景,以便在場景設計時融入可以提升自閉癥兒童參與熱情的元素,減少低齡自閉癥兒童因為環境變化帶來的不適感,提升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的沉浸感。
教師可以在不同場景環境中進行動作和行為示范,引導自閉癥兒童進行模仿,觀察分析他們在此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溝通欲望與溝通能力。
例如,引導自閉癥兒童為芭比娃娃換衣服時,如果自閉癥兒童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了任務,說明他們具有溝通交流的欲望;而當自閉癥兒童作出抵觸反應甚至出現過激行為時,也不應勉強,應等他們情緒穩定再重新引導,或者請家長陪伴引導。
2.加強引導,促進自閉癥兒童主動交流和溝通
大部分自閉癥兒童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缺乏主動溝通的意識。教師在日常與低齡段自閉癥兒童相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他們循序漸進的引導。
例如,自閉癥兒童喜歡重復同樣的一件事情,教師則可以通過強化和重復一些良好的行為,引導自閉癥兒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還可以嘗試與低齡自閉癥兒童進行溝通,與自閉癥兒童組成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慢慢增加結構化設計教學活動的挑戰性,促使自閉癥兒童主動尋求他人或者教師的幫助,提升自閉癥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
教師需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行為學知識,應通過觀察兒童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和一些行為習慣特點,來分析他們背后的真實需求,從而進行有效干預。通過合理設計各種游戲教學場景,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和科學性,引導自閉癥兒童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逐漸養成主動表達和溝通的習慣。
3.注重自閉癥兒童的個體特征,進行差異化設計
由于所處的家庭環境、年齡等方面存在差異,自閉癥兒童也展現出個體差異化的特征,例如有些兒童喜歡繪畫,有些兒童表現得相對沉默,有些兒童展現出較強的模仿能力等。
因此,在融入游戲元素時應該尊重自閉癥兒童的個體差異,設計多元化的游戲化模式,讓每個兒童都能夠與其他兒童進行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交流,在舒適的環境中感受游戲帶來的樂趣,提升他們對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
在游戲教學過程中,不應強行干預低齡自閉癥兒童的各種行為,而應選擇合適的時機,根據兒童個體的特征來進行個性化的引導,應充分尊重低齡段自閉癥兒童的個體發展規律,引導自閉癥兒童與教師形成從排斥到認同、再到協同的相處模式。
比如可讓兒童與教師共同完成一幅繪畫作品,引導兒童通過行為、語言、表情或更多的方式來表達自身的訴求、表達情感,促進自閉癥兒童社會交往和溝通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師還應加強與低齡自閉癥兒童家長的溝通交流,一方面可增進教師對低齡自閉癥兒童家庭生活情況的了解,另一方面,可增強家校共育的協同性,打造全方位的游戲化育人模式。
由于低齡段自閉癥兒童的年齡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取混齡化的教學方法,將不同年齡段的自閉癥兒童放在同一游戲場景,或者安排自閉癥兒童與正常兒童在同一環境中進行游戲,增強自閉癥兒童的模仿和語言能力,擴大低齡自閉癥兒童的社交范圍。
最后,教師還可結合差異化、多樣化的游戲設計,通過模仿、交流、良性競爭等方式,來進一步提升自閉癥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
4.優化評價,對自閉癥兒童增加鼓勵性評價
由于低齡段自閉癥兒童的認知和表達能力存在不足,應用游戲化教學模式時應該注重發揮積極評價的作用。對自閉癥兒童進行評價時應該凸顯寬容性和包容性,適度放寬評價標準,這更有利于他們的的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有暴力傾向的自閉癥兒童在集體活動中逐步增強了自控能力,暴力行為越來越少,教師就可以給予一定的鼓勵。
此外,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兒童的性格及興趣特點,采取多樣化的評估方式,可多運用肢體動作,比如一個擁抱、一個點贊手勢、比心手勢等,對喜歡畫畫的兒童,可送其彩筆作為獎勵,或者請其他孩子為其鼓掌,以增強低齡段自閉癥兒童的心理滿足感和自信心,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各種活動中,提升教學活動成效。
教師應掌握好對自閉癥兒童鼓勵的時機,并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進行認真記錄,教師可對他們在某一段時期的表現,在一天內不同時間段的表現或不同場景中的表現,都進行詳細觀察,并深入分析,尋找鼓勵的適當時機,提升鼓勵的效果。在鼓勵性評價的引導下,逐步培養自閉癥兒童的社交能力和信心,促進自閉癥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1.提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
首先,在開展游戲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密切關注每一位自閉癥兒童的各種表現和反應,及時發現并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存在的問題,為幼兒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引導和支持。
此外,教師還需要掌握游戲化教育模式的相關理念和應用技巧。游戲化教育模式強調以兒童為中心,通過游戲元素和互動方式來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6]。教師需要基于專業理論,結合自閉癥兒童個體特征,設計并優化游戲化教育模式,以增加游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互動性和情境性等。
因此,對自閉癥兒童實施游戲化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和教學水平,有利于提升游戲化教育的成效,從而更好地促進自閉癥兒童的發展。
2.夯實家園共育基礎
首先,由于教師需要在課前、課后與家長緊密聯系交流,以更好地了解自閉癥兒童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因此這在某種程度上能促進家園合作。
其次,通過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自閉癥兒童可以學會如何與同伴、教師以及家人進行有效溝通、交流,進一步增進師生情感、親子情感,夯實家園共育基礎。
3.提升自閉癥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
通過參與游戲化教學活動,自閉癥兒童的表情動作逐漸增多、語言能力逐步提升,開始學會通過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和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并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這些進步使得自閉癥兒童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和接納,反過來又促使他們更樂意與他人進行互動,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讓自閉癥兒童更好地增強社交能力、適應社會環境。
綜上所述,游戲化教育模式可有效提升低齡段自閉癥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因此在設計游戲化教學模式時應通過注重場景創設、尊重自閉癥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發揮教師引導和評價作用等方式,讓自閉癥兒童在游戲中學習、成長,提高自閉癥兒童的生活質量與社會交往能力,為自閉癥兒童更好地融入社會提供更高效、更個性化的支持。
(責任編輯:謝蓓)
[1]李瑛.不同類型游戲干預對自閉癥兒童執行功能的影響研究[D].游戲師范大學,2022:3-35.
[2]邵孟涵.學前自閉癥兒童社會情緒能力提升的游戲化教學方案設計及干預[D].濟南大學,2022:5-50.
[3]儲園園.創作性戲劇教學活動對自閉癥兒童社會技能干預的實驗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21.
[4]許曉玲.情緒系列課程教學對自閉癥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的干預研究[J].學周刊, 2023(19):15-17.
[5]羅金.戲劇教學法對低齡段自閉癥學生情緒理解能力的提升成效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1, 5(21):4. DOI:10.3969/j.issn.2096-4110.2021.21.042.
[6]辛會巧.探究幼兒教育基于游戲課程背景下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J].花溪,2021(5):47.
[7]何云俠,王婉婉.論游戲在自閉癥兒童家庭教育中的積極作用[J].安徽教育科研, 2021(15):2.
[8]焦康.提高自閉癥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實踐探究——以一名普通幼兒園輕度自閉癥兒童問題行為的干預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 2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