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雯



摘 要:在核心素養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把握課程新理念、新要求,用大單元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章結合小學二年級大單元教學案例,基于核心素養,設計真實性學習任務,使用表現性評價,闡述了大單元教學需要由上位的大概念指引,真實的學習任務,表現性評價,形成研究型的學習過程,來促進學生理解,達到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實踐、遷移。
關鍵詞:大概念;大單元教學;基本問題;真實性學習任務;表現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3-0017-04
自《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藝術課標》)頒布以來,“如何設計美術大單元教學”一直是美術教師探究的主題。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王大根指出:“基于美術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是圍繞情境化主題的真實性學習任務展開,以學科大概念深化理解,按‘像藝術家一樣創作過程的邏輯推進,由各環節不同性質學習活動的小單元組成的大單元研究型教學。”這表明,大單元教學需要由上位的大概念指引,真實的學習任務,研究型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理解,達到知識的運用、實踐、遷移。
一、 基于核心素養,使學生認知結構化
《藝術課標》在“課程實施”中提道:“重視知識內在關聯,加強教學內容有機整合。”教師不要死板地按照教科書上的順序去教,要把教材重新設計,整理目錄、劃分主題,把握教材中知識的前后銜接關系,歸納課題的學科大概念、主題大概念。威金斯特別指出:“大概念的‘大的內涵不是‘龐大,也不是指‘基礎,而是‘核心。”大概念教學追求的是認知的結構化。
(一)圍繞大概念,展開大單元教學設計
大概念不只是另一個事實或者一個模糊的抽象概念,而是一種概念性的工具,用于強化思維,連接不同的知識片段,使學生具有應用和遷移的能力。《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美術(2022年版)》羅列了在《藝術課標》中所呈現的各學段20條大觀念(大概念),如:“美存在于生活中”(欣賞身邊的美)、“設計服務于生活并改善我們的生活”(裝點我們的生活)……教師可以參考這些大觀念(大概念),對照《藝術課標》所給出的各學段中的“教學策略建議”“情境素材建議”“學習活動建議”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
例如,人美版二年級上冊第7課《百變團花》,課業類型為剪紙。此前在一年級《漂亮的瓶子》中,學生已接觸過單次對折,但對需多次折的團花還是第一次接觸。學生要掌握團花的制作方法、團花紋樣設計,了解傳統團花紋樣所蘊含的美好情感,即本節課學生需掌握的知識、技能,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那如何剪完整不斷的團花、如何剪出大小舒適、美觀的團花紋樣便是教學難點。筆者以“剪紙能美化生活”為大概念,并結合大概念給這一大單元命名為《剪藝傳情——團花剪紙》(下面簡稱《團花》)。本單元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了解團花的外形特點,掌握剪基本紋樣、知道傳統紋樣所表達的美好情感這一剪紙藝術語言,理解剪紙能美化生活的大概念,以裝飾書寫墻為主題,用折、剪、畫的方法創作一幅團花作品;過程與方法目標:以“裝飾班級”為主題——欣賞團花作品,了解團花的紋樣規律、形式美、紋樣所表達的美好情感——探究制作團花方法——構思制作造型、紋樣美觀的團花——在創作中,設計簡單的紋樣、紋樣組合來表達美好的情感,起到點綴生活的作用,完成團花作品的創作——在“裝飾書寫墻”的展評中,進行作品展示和評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情感:學生能體驗剪紙活動的樂趣,感受剪紙的藝術語言魅力;態度:在制作團花活動中,形成認真、愛探究的學習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了解民間剪紙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
王大根教授還提供了“學科大概念”+動詞+“主題大概念”這一公式,幫助老師提煉大概念。如“色彩”“線條”屬于學科大概念,“節日”“情緒”屬于主題大概念,用動詞把學科、主題概念連一起,如“色彩表現節日”“線條反映情緒”便是大概念。
(二)運用問題,理解大概念
最好的問題是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最好的問題不僅能夠促進對某一特定主題單元的內容理解,也能激發知識間的聯系和遷移。我們稱這樣的問題為“基本問題”。在《團花》中,筆者設計了基本問題:“民間剪紙藝術如何成為班級文化的一部分?”并按照王大根教授提到的“大單元教學六環節(主題—欣賞—技法—構思—創作—展評)”去設計相應的小問題:①如何用團花作品布置教室,打造班級文化?(主題)②剪紙藝術如何贊美和祝福我們的生活?(欣賞)③如何剪出造型完整不斷的團花,如何剪出大小合適、造型美觀的紋樣?(技法)④如何制作出造型、紋樣美觀的團花作品,表達美好情感,打造班級文化?(構思)⑤如何利用剪紙藝術形式創作作品并設計裝飾教室?(創作)⑥如何將團花作品布置于教室的各個文化角,如作品角、書香角、書寫墻?(展評)小問題有利于深入解決基本問題,深化學生學習每個小單元時對學科本質的思考。筆者通過基本問題、小問題,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理解問題所指向的大概念。
二、 設計真實性學習任務,促進學生理解
教師除了把握教材中知識的前后銜接關系,還要聯系真實生活來思考教學。《藝術課標》在各學段的“情境素材建議”中提到,結合各學段學生的生活經驗,圍繞本學段的學習任務,發掘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或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素材。王大根教授表示,大單元教學則強調圍繞情境化主題展開“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當學生將核心概念、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各種情境下的挑戰性任務時,就顯示了他們的理解。因此,對理解的評估必須建立在基于表現的真實任務上。教師要實現追求理解的教學,使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的知識、方法,遷移到其他新課題或其他學科的問題情境中,遷移到學校以外的真實生活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不只是獲得在反復練習中所形成的短暫記憶。
在《團花》大單元教學設計中,筆者引導學生將團花制作與學校每月的優秀班級評比活動聯系在一起,設計真實主題“團花打造班級文化”,發動學生制作團花,把團花作品用于班級環境布置中,為班級取得“優秀班級”稱號而加油。讓學習融入學生的校園生活,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高漲起來。學生圍繞“裝飾書寫墻”展開真實性主題學習→通過欣賞團花作品,了解團花基本紋樣以及紋樣所蘊含的美好情感→探究制作團花的方法→構思如何制作造型、紋樣美觀的團花來表達美好情感,裝飾書寫墻→在創作環節中,設計簡單的紋樣、紋樣組合來表達美好的情感,起到點綴生活的作用→在“團花作品裝飾書寫墻”的活動中,進行作品展示和學生評、老師評的環節,在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中,運用欣賞、討論、示范、實踐、評價等方法讓學生學會剪團花,學會用團花去表達美好情感,學會用團花去點綴生活。在這些方法中,逐步解決課程中“怎樣把團花剪完整不斷”“怎樣剪出大小合適且美觀的團花紋樣”的教學難點。
筆者按照“大單元教學六環節”,給學生設計了《團花》大單元任務書,對各個環節的課時、學習目標等做了規劃。如主題(1課時),學習目標: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會使用到團花;明確“用團花裝飾教室”的主題情境任務;欣賞(1課時),學習目標:欣賞民間剪紙團花作品,學會用描述、分析、解釋、評價四步法欣賞團花作品;小組探討,完成欣賞學習單;技法(2課時),學習目標:能用折、剪(畫)的方法,制作一幅團花作品;構思(2課時),學習目標:收集團花紋樣、不同折法素材,學生嘗試借鑒紋樣并進行紋樣創新;創作(2課時),學習目標:在上次設計好的紋樣稿基礎上,繼續制作,剪出一幅團花作品;展評(1課時),學習目標:分小組,用團花作品對教室進行布展,為學校下月的優秀班級評比做準備;進行自評、互評。
三、 使用表現性評價,實現“教—學—評”一致性
真實性學習任務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評價,教師要打破單一的評價方式,在重視作品結果性評價的同時,要加強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基于核心素養,把評價貫穿于整個大單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藝術課標》提到“重視表現性評價”。美國課程專家艾斯納提出“表現性目標”,是指學生在教育情境中的種種“際遇——每一學生個性化的創作性表現”。對“表現性目標”的評價是一種美學評論式的評價模式。即對學生活動及其結果的評價是一種鑒賞式的批評,依其創造性和個性特色檢查其質量與重要性。王大根教授提出:“教師根據大單元‘主題、欣賞、技法、構思、創作、展評等環節,精心設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目標、任務書、學習單、評價量規等,匯總成一本‘學習手冊。這是‘教會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的重要舉措,是由教案變學案的重要標志。”教師可以通過制訂“大單元教學六環節”中各個環節的評價量規、學習單,制作出學生的學習手冊,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最后,通過學生呈現的美術作品、完成的學習單情況,開展多主體、多元化的真實性學習評價。
(一)制訂評價方案
教師可以先設計好大單元教學計劃,再設計評價方案,然后根據各小單元的評價對象和評價指標,按照重要性設置相應的權重,形成真實性評價方案。表1是筆者根據王大根教授所給的評價方案模板,設計的大單元教學《團花》在學生學習手冊中呈現的評價方案。
(二)制訂評價量規
表現性評價標準以“評價量規”嵌入整個學習過程,要提前告知學生,用“評價量規”引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完成“表現性任務”的過程是評價過程,也是教學互動過程。通常,評價量規由評價任務、評價等級、評價指標及描述、多主體評價組成。表2是筆者在《團花》學生學習手冊中,設計的對應“欣賞”學習單的評價量規。
(三)設計學習單
根據不同的大單元教學環節,老師可以設計相應的學習單。學習單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選擇題類、填空題類、文字敘述題類、操作題(小練筆、畫草圖)類等。學習單可以設計成需要小組合作探究或是教師輔導后完成的,或是設計成需每位學生獨立完成的。表3、4是筆者在《團花》大單元教學中的“欣賞”課時中,給學生設計的兩份“‘欣賞學習單”。這兩份學習單與表2的評價量規相匹配。
四、 結論
在推進素質教育、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我們美術教師要給學生設定真實的任務情境,整體規劃大單元教學,設計學習手冊,制訂美術教學評價量規、學習單,努力實現“教—學—評”一致性,使學生能知識遷移,最終實現美術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大根.中小學美術教學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116.
[2]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73,77,12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