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開通小紅書賬號才一年多,但粉絲量已近兩萬,最近出圈的一條視頻內容是寫著書法的手搟面。在行云流水的《青花瓷》音樂聲中,一根根帶著書法的面條被煮了出來。作為一位書法愛好者,王輝至今都沒有停止過練筆,他的書法寫在紙上,也寫在香蕉皮上、椰子殼上、面條上。除了水果、糕點等這些食物沒有放過,連自家的汽車,他都會拿過來練練筆。
“原來‘腹有詩書氣自華’是這么來的。”“吃完‘滿腹經綸’。”“這才真是吃了一肚子‘墨水’。”……網友們紛紛感嘆,這種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方式太贊了!
美是相通的
王輝今年28歲,江蘇宜興人。小時候家里人帶他去看書畫展覽,他的目光便被幾幅獨特的書法作品所吸引,以至于邁不開腳。于是10多歲時,他被送到老師那兒學習書法,15歲考完書法十級。
古人創造了許多字體,從小篆到隸書,再到楷書、行書、草書,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精彩。每種字體在不同的書法家手里也各有各的風韻,比如魏碑,有樸拙險峻、舒暢流利的特點,但王輝臨摹《曹全碑》時發現,它俊秀中帶著肅穆,有一種陰柔的美。書法的初生兒,誰都是一塊野玉,那突兀的一筆一畫便是靈魂受鍛煉的所在。王輝真切地感受到,書法使人靜,亦能動若脫兔,這是靈氣,隱含在或狂或驕、或喜或悲的作品中。
以前,王輝性子也急,做事缺乏一些毅力,但寫好毛筆字需要氣定神閑、不急不躁,不能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因為每個細節都會影響字的美感。書法對他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平穩的心態和專注一件事的定力。
持續學習的過程是很枯燥乏味的,中間他也有放棄的想法,家人就跟他講墨池的故事。王羲之七歲時就開始練書法,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多少墨水,寫爛了多少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從老師那里,他還知道了“入木三分”“屋漏痕”“錐畫沙”等許多書法知識和故事,也欣賞了眾多的名碑名帖,他對書法的興趣一點點又重新激發了出來,從此再也沒有擱下筆。
王輝本科讀的是蘇州大學陶藝系,學的是美術、雕塑、陶藝等專業課程,和書法看似沒有關系,但他覺得也有關系,因為美是相通的。就像他畢業后到杭州從事電商行業,和所學專業八竿子打不著,但他從小養成的審美對電商選品還是很有幫助的,他甚至幫朋友設計過紙巾盒、手提包、手機殼等文創產品。
大自然賜予的天然宣紙
2022年夏天,王輝從水果店買了一個椰子回來,吸完椰汁,他發現切好的椰子表面非常光滑,而且是純白色的,看起來就跟宣紙一樣。他一時興起,就拿出家里的食用顏料,兌水調成墨汁,執筆飛毫,繞椰子外殼一圈,寫下老子《道德經》上的一段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椰子表面的上色效果還真不錯,他覺得很滿意,就把作品發在小紅書上,沒想到有一萬多人點贊。網友們紛紛評價:“吃完會變得有文化么?”“好想一起寫字”“字太好看,不舍得吃了”。
受到鼓勵后,王輝便一發不可收拾,芒果、榴蓮、香蕉、柿子,只要是市面上的水果,他都會拿過來試一試。芒果皮上有書法,被他俏皮地稱為“文芒”,還真有好奇的網友想要買這款獨特的水果。看到寫著小楷的石榴,網友腦洞大開,問他是想“榴傳千古”么?柿子上的筆走龍蛇,是王輝送給網友們“愿君喜柿連連、萬柿大吉”的祝福。這些水果都被他稱作“大自然賜予的天然宣紙”。
王輝平時寫字都是在平面上,在水果上寫字必然費勁,有些是弧面的,很難把握間距大小;有些凹凸不平,有些非常光滑,有些又很粗糙,書寫的手感和呈現的效果都是完全不一樣的。一開始他也不適應,寫多了就習慣了。他摸索出了一些規律,水果本身就比較小,如果字寫得太大,就寫不了幾個字,所以用小楷或者行楷在水果上寫字容易出效果。
和網友的對話,給王輝帶來了很多樂趣,也激勵他在不同的介質上做書法創新,為大家沉悶的生活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他一直認為活得通透、自然、快樂,才是生活中應該追求的東西,“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內心得不到快樂,這肯定是不對的,這樣可能做什么都做不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才對,不能本末倒置。”
2023年11月的一天,王輝跟朋友出去吃早餐,看到餐桌上的麻果子很適合寫字,就拿出隨身攜帶的食用顏料和毛筆,把蘇東坡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寫了上去,“書法大麻球”便誕生了。
后來,他發現可以寫字的食品不止麻果子。吃燒烤的時候,卷餅上面可以寫;過生日的時候,生日蛋糕上可以寫;做手搟面的時候,把面條切寬一些,用可食用的墨魚汁調和后寫,下鍋煮完后墨魚汁也不會化,效果絕佳。冬日和朋友們圍爐煮茶,他把書法寫在年糕上,烤完之后就是一副麻將。
保持有趣,保持熱愛
現在王輝每天下班回家,都會花一兩個小時在食物上搞創作,周末的時候也會寫一寫。練書法是一件讓他靜下心來的事情,他說:“就像有人喜歡健身,有人喜歡釣魚,他們都會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找到感覺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對我而言這件事情就是練書法。”
王輝的初衷其實就是為了找樂子,因為生活中他就是一個很愛找樂子、想點子玩的人。他發現把書法寫在紙上,發到社交平臺上,寫得再好,說實話也只有很少人能夠關注到,但如果能夠嫁接到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水果、食物等各種介質上,大家就會覺得很有意思、很新奇,傳播力也很廣。這種模式既能激發他的創作靈感,又能很好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王輝個人社交賬號的簽名是“做生活的藝術家”,除了練書法,他平時還喜歡泡茶、焚香。在食物上搞創作,他認為自己才剛剛起步,未來書法還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出來。字并不是非得寫出來,也可以畫出來,成為藝術品的一種。
保持有趣,保持熱愛,保持創新,是王輝追求的生活狀態。他還想說的是:“所謂的藝術創作,其實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深,它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和釣魚、健身、做美食一樣。只要每個人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熱愛,感動自己,讓內心暢快、自然、通透,那就是一個好的藝術形式,才是我們要追求的最本真的東西。人人都可以成為生活中的藝術家。”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