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 要: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歷史時期,它是一個大分裂時期,政權更迭頻繁,藩鎮割據,政治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進入大發展大繁榮時期,經濟文化交流不斷增強。這一時期的各個國家、政權都有自己的貨幣鑄造、流通,其中楚國的馬殷等人開始鑄造的天策府寶方孔圓錢是極其珍貴的錢幣類文物。
關鍵詞:五代十國;錢幣;天策府寶;方孔圓錢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4.006
天津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一座展示中國古代藝術以及天津城市發展歷史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內藏品種類、數量眾多,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甲骨、文房用具、貨幣、郵票、圖書資料等累計70余萬件,其中錢幣類2.4萬余件。各類精心策劃的展覽也是數不勝數,其中館藏的五代十國楚天策府寶方孔圓錢就是其中一件極其珍貴的錢幣類文物。
1 五代十國時期的燦爛文化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朝代眾多,而五代十國則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它是一個大分裂的時段,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五代十國時期具體是指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包括五代(907—960)、十國(902—979),自唐朝逐漸滅亡開始,直到宋朝建立為止,也可以定義為到宋朝統一了十國剩余政權為止。唐末黃巢起義后,藩鎮割據的情況普遍出現,部分實力強大的藩鎮先后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經是高度獨立自主的王國了。唐朝滅亡后,各地藩鎮紛紛獨立。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五個朝代,十國指當時十個稱帝立國的割據政權,它們分別是南楚(馬楚)、吳越、前蜀、北漢、南吳、南漢、南平、閩國、后蜀、南唐。
歷史學家張國剛的《唐代藩鎮研究》一書中記載,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時間里,有40~50個藩鎮絕大部分不割據,只有河朔等極個別藩鎮割據,但割據藩鎮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在這一時期,政權規模都很小,唐亡于907年,861年張議潮收復涼州(今甘肅武威),歷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稱雄漠北。840年左右,統治黃河流域一帶。淮水以南至廣東的大部分區域,先后為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南平、南楚、南漢所分據。五代的疆土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十國的疆土以南平最小、南唐最大。中原王朝不斷更迭,政治形勢極不穩定,社會生產基本上陷于停滯狀態,對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活動都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發生了許多重要事件,對我國歷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圖1)。五代十國時期,政治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十國中,南唐采取了“士族政治”和“皇帝獨裁”兩種制度;北漢則使用了“監軍制度”;吳越則采取了“分封制”,將國王的權力分散,用來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南楚采取了“節度使制度”,將軍隊的控制權集中在一個官員手中。這些措施雖然有助于加強中央集權和穩定政治局勢,但是同時也導致了新的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為后來的政權結束埋下了隱患。政治和經濟的動蕩,沒能讓人們放棄對文化的追求,這一時期,由于戰亂和腐敗的減少,文化、藝術、科技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承襲了唐朝的文化傳統和底蘊。唐代是一個輝煌時期,文化影響深遠悠長,為后世奠定了優秀的文化傳承基因。
同時,五代十國時期又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這一時期的中國北方地區的遼、契丹、黨項等少數民族與中原地區政權頻繁往來,經過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豐富了文化藝術的內涵,也極大地推動了五代十國時期士大夫階層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和熱愛。他們表達出對文學、繪畫、書法、音樂等門類的重視,涌現出一批杰出的書法家、畫家、音樂家等,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流派,如禪宗、理學等。
2 五代十國時期的經濟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藝術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繁榮,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這一階段,商業活動極為頻繁,商業往來也成了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隨著經濟的進步,商人和商隊的活動將文化習俗、藝術品和知識帶到了不同地區,推動了文化藝術的傳播和發揚,影響了周邊地區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的經濟不斷發展,隨著城市的繁榮和商業的興盛,社會經濟呈現出了大發展、大繁榮的景象。在城市中,商人和手工業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對物資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長。在物資交換的過程中,錢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各個國家之間經濟相互依賴,又相互競爭,南方相對北方安定,小國家為了生存擴張,紛紛勸課農桑,通商貿易,在發展壯大自身力量的同時,力求壓制他國經濟,因此多數國家都鑄造惡錢。
3 天津博物館館藏五代十國楚天策府寶方孔圓錢
錢幣是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重要見證物之一。天津博物館的特色館藏之一就是我國歷代的錢幣。天津博物館館藏歷代錢幣2.4萬余件,包括天然的遠古時期海貝以及近現代各種機制幣、紙幣、銅錢幣等,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品相種類非常齊全,是研究中國歷朝歷代錢幣生產與發展的珍貴歷史資料(圖2)。
為什么方孔錢的形式沿襲千年不衰呢?有人認為“外圓內方”表達了我國人民“天圓地方”的人文主義觀念;有人認為方孔錢易于用繩子穿起來,圓形沒有棱角,便于攜帶。另外,剛鑄出來的銅錢,外廓有些毛刺需要銼光,在一串中穿一根方棍,一次能銼許多枚,如果是圓孔,錢就會跟著銼刀轉動。上述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具體原因還得逐步推敲。方孔錢的面值較小,流通中的需要量比較大,因此常常用繩子穿起來使用。一百枚穿在一起成串,稱為一吊;一千枚穿成一串,稱為一貫;單獨使用稱為“文”。“文”“貫”等都是古銅錢的計量單位,直至近現代都還在使用。
五代十國時期的錢幣種類可以說是我國貨幣歷史上最為復雜的,此時國家政權眾多,各政權所造的錢幣各不相同,甚至在同一時期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版本多種貨幣的版別流通,讓人難以捉摸,也讓人感嘆我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贊美古人偉大的智慧。
五代十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已經轉移至南方,南方十國的總面積和人口占比大,經濟相較于北方更加繁榮,錢幣制度變化較大,也比較混亂,但主要流通的還是唐朝的開元通寶(圖3)等。
楚后梁太祖朱溫開平四年(910),設立天策府,加封楚地軍閥割據勢力馬殷為天策上將軍。馬殷才智過人、勇猛善戰、屢建戰功,曾被任命為潭州刺史和武安節度使,管轄湖南八洲以及廣西東部地區,始建南楚。按照慣例,在改朝換代之時,都要鑄造新的貨幣,南楚也不例外,雖然南楚境內缺銅,但是在其轄區內的湖南地區有著豐富的鉛、鐵礦等珍稀資源,于是馬殷聽從了高郁的獻策,于乾化元年(910)開鑄“天策府寶”貨幣。馬殷鑄造的貨幣多用“天”字,和其所遵循的“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的政策理念有關。他在位期間主動休養生息,不興兵戈,很少主動對外作戰。對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減輕老百姓賦稅,使境內的地區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
五代十國時期的貨幣主要有以下幾種:后梁時期的貨幣是開平通寶、開平元寶等;后唐時期則為天成元寶(圖4)、天成通寶等;后周鑄造的錢幣是周元通寶;南唐時期則是大齊通寶、保大元寶、永通泉貨、唐國通寶、大唐通寶、開元通寶等;閩地鑄造的錢幣是開元通寶、永隆通寶、天德通寶、天德重寶等;南楚鑄造的錢幣是天策府寶、乾封泉寶、乾元重寶等。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政權,統一了度量衡,也統一了貨幣,從秦朝“半兩”開始,我國錢幣以方孔圓形作為定制,鑄行紀重錢幣。我國的古代錢幣從唐朝的“開元通寶”開始,史稱為通寶、元寶和重寶,不再以重量單位為銘,實現了由銖兩體系向十進位制年號寶文體系錢幣的轉變。錢文由歐陽詢題寫,點畫方雅,賞心悅目,結構開朗爽健,開創著名書法家書寫入錢文的先河,主要的貨幣有得壹元寶、順天元寶。
安史之亂時,唐肅宗于乾元年間(759—762)造了乾元重寶大錢,史思明占據洛陽后,在洛陽鑄此錢,兩者鑄錢的目的均是為了籌措軍費。得壹元寶、順天元寶錢每枚當開元通寶錢一百。開平元寶大錢是后梁太祖在開平年間(907—911)鑄得。天成元寶錢幣鑄造于后唐明宗天成年間(926—930),此錢幣實屬精品,不可多得。清泰元寶是由后唐末帝李從珂于清泰年間(934—936)鑄得。天福元寶(圖5)是在后晉高祖天福三年(938)鑄得。永隆通寶大銅錢、永隆通寶大鐵錢是在十國閩王曦永隆年間(939—943)所鑄。錢幣背面穿上有“閩”字,穿下仰月,穿右有星,也有穿上有星者,極為精致,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周元通寶是后周太祖廣順年間及世宗顯德年間(951—959)毀佛寺銅像所鑄的精品錢幣。此錢幣背部多有星月紋,又有合背,品類頗多。
本文中所介紹的天策府寶大銅錢、天策府寶大鐵錢,正是在十國南楚馬殷(907—930)占據湖南,建立天策府,鑄造就了此錢。天德通寶大錢、天德重寶是在十國周太祖之子王延政天德年間(943—945)所鑄,一枚鐵錢可當銅錢一百文,是因通貨膨脹,為籌措內戰費用而鑄。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這類錢幣于公元911年后為幽州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所鑄,有銅、鐵兩種材質,也是最重的錢幣之一。
公元907年,唐清海軍節度使劉隱據嶺南稱王,劉隱的弟弟劉龑于公元911年繼位,917年稱帝,立國為“漢”,建都廣州,史稱南漢。劉龑于乾亨元年(917)開鑄乾亨重寶銅錢、乾亨重寶鉛錢。過去大眾普遍認為乾亨鉛錢是我國最早的鉛錢,近年來發現五銖錢中也有鉛鑄的,這也只是其中的特例。
天津博物館館藏的這枚天策府寶方孔圓錢(圖6),是五代十國時期楚王馬殷所鑄造的錢幣,也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一種紀府錢幣。此錢幣于1957年入藏天津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品相完整。此錢幣正面用清晰的筆體刻著“天策府寶”四個大字,筆力清晰,文字工整,方正之間體現出了一種大氣。錢幣中間是傳統的方孔,外面是圓形,直徑為4.1厘米,鑄體厚重,重達32.51克。鑄相規整,方圓體正,穿輪干凈,鑄造得極為精美。形制渾厚,書體雄偉,錢文為楷書,兼有八分書。右旋讀,背光素,內外廓光滑規整。存世數量不多,彌足珍貴,為十國錢幣之首,是頂級名珍,為眾多收藏家所喜愛。
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合金的成分不同,古代冶煉技術不同,錢幣呈現出的顏色也不同,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體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體呈青色,用銅加少許鋅鉛鑄造的錢體呈紅色,含錫鉛很高的銅合金鑄成的錢體呈白色。總的來講,各地區鑄造的古錢各不相同,每個朝代鑄造的錢幣也各有特點。但因金屬成分比例的不同,對腐蝕程度也有相當的影響。比如錢體呈白色的天策府寶方孔圓錢雖歷經千載寒暑,仍然毫無銹斑或者銹蝕程度很輕,相反有一些清朝以及離現代很近的朝代的錢幣卻因為鐵、鉛的成分較大,銅銹遍地,保存十分不易,存世數量也很少,珍品更是難得一見。
4 五代十國時期的影響
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一個繼往開來的新時代,統治階級內部的士庶之別基本完全消失,開創了我國封建社會歷史的新時代。這是一個探索的時代,以“均田制”為主的中央集權王朝瓦解,新的統治者郭威、柴榮等通過摸索和總結探出了一條新的道路,出現了新的統治階層。這一時期更是混亂與機遇并存的時代,我國社會逐漸開始進入平民時代,科舉制度讓底層人民有機會晉升,五代十國時期是最底層人群實現人生逆襲的黃金年代,政治階層也由職業化官僚構成。
五代十國這一時期奠定了我國封建社會的基礎。從這一階段開始,我國社會逐漸進入了封建社會,社會的組織結構、思想觀念、經濟發展、政治制度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為封建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政治制度的發展也促進了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同時也促進了鑄幣行業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五代總共53年,加上十國一共72年,這段歷史雖然時間短暫,卻是手工業、制造業、商業大發展的時期,鑄幣行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天策府寶方孔圓錢應運而生。五代十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動蕩與多彩的時代,它既是唐朝衰落和宋朝崛起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歷史上經濟重心南移和民族大融合的關鍵時期,更是我國歷史上不可缺少、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篇章。
5 結語
天策府寶方孔圓錢是不可多得的一件奇珍異寶,是專為紀念策府而鑄造的錢幣,其堪稱楷書入錢文的鼻祖,它豐富了天津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品類,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對研究南楚的經濟發展、追溯錢幣歷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展現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體現了千百年來人們對財富的不斷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挖掘天策府寶方孔圓錢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可以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動蕩與復興,體會這個時代獨特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