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桂平(山東省汶上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山東 濟寧 272501)
異常子宮出血屬于常見婦科疾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有多項研究表明在藥物、手術等治療的基礎上配合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提升患者預后。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接受診治,且采用以心理護理為核心的綜合護理模式或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護理方案的有效性進行分析、總結,旨在為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尋找更優的護理模式,現就結果進行總結,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接受診治,且采用以心理護理為核心的綜合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的101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作為綜合組,選取同期在我院接受診治且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的49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作為常規組,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入組前均確診為異常子宮出血,年齡>18歲,臨床資料完整,聽力、語言、認知、意識、溝通能力正常,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對研究內容及目的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內科疾病、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或器質性疾病者,合并嚴重心理疾病需藥物干預者,精神疾病患者,合并生殖系統腫瘤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免疫系統疾病者,急性陰道感染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入組前半年生活經歷重大變故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分析差異不顯著(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護理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綜合組采用以心理護理為核心的綜合護理模式,具體如下:①健康教育:很多患者對于異常子宮出血不重視,此外,部分患者對婦科疾病有一種羞恥感,不愿意就醫或不愿意別人知曉,因此,應做好大眾的健康知識宣教,對婦科疾病進行普及,提高大眾重視度,促使患者能夠在疾病發生早期及時就診、按時復診,以縮短病程,提升預后。②心理護理:心理異常會影響機體神經及內分泌功能,進而加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病情。因此,可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告知患者此類疾病并不嚴重,具有可治性,以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告知該疾病和患者情緒等的相關性,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利于保持神經放松,也降低了對內分泌系統的刺激,有效阻止疾病發展;同時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③綜合護理:患者就診時依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對于排斥或治療配合度不高者,應在保護患者隱私的前提下了解背后原因,開導患者,讓患者正視疾病,接納疾病,更好地面對疾病。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制定居家期間的護理方案,患者居家期間每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復查前一天電話提醒患者,如有條件可幫助患者預約好次日復查號,方便患者就診。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配合度、護理前后負面情緒、睡眠質量、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
1.4評價標準 治療配合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從復診依從性和遵醫囑治療依從性兩個維度進行評價,每個維度得分0-10分,得分與配合度成正比。負面情緒采用焦慮(SAS)和抑郁(SDS)自評量表從焦慮及抑郁兩個維度評估,每個量表得分0-100分,得分與焦慮及抑郁程度成正比[1]。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進行評價,得分0-21分,得分與睡眠質量成反比[2]。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評價,得分范圍0-100分,生活質量與得分成正比[3]。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1.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配合度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復診及遵醫囑治療依從性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經干預,兩組患者復診及遵醫囑治療依從性均得到顯著提升(P<0.05),且護理后綜合組患者復診及遵醫囑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配合度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配合度比較(±s,分)
?
2.2兩組患者負面情緒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經干預,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得到顯著降低(P<0.05),且護理后綜合組患者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s,分)
?
2.3兩組患者睡眠質量、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PSQI、SF-36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經干預,兩組患者PSQI、SF-36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且護理后綜合組患者PSQI、SF-36評分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PSQI、SF-36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PSQI、SF-36評分比較(±s,分)
?
2.4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綜合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異常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疾病類型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生率,是一種非排卵性出血,主要是患者在多重因素刺激下導致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進而引發機體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響,出現激素調節障礙或機體發生異常的細胞應答,最終導致子宮異常性出血(排除妊娠、產褥期等特殊時期)[4-5]。各年齡段女性均有發病可能,其中青春期和圍絕經期女性最為常見。對于圍絕經期女性來說,其卵巢功能正處于迅速衰退階段,體內激素水平波動較大,而青春期女性體內激素分泌旺盛,也容易出現類似現象;也有學者認為,異常子宮出血與宮內疾病等多種因素相關。
異常子宮出血臨床主要表現為未絕經患者出現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月經淋漓不盡、持續性的陰道出血等,絕經后女性多出現絕經后陰道出血,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該病雖不致命,但如未得到及時控制,長期發展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嚴重貧血,還可能誘發早孕期流產、不孕,更有甚者可能發生子宮內膜癌,威脅患者生命安全[6-7]。因此,積極治療是提升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的關鍵。
目前對于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臨床多采用藥物干預或合并宮內疾病者積極進行疾病治療。有研究[8-9]表明,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長期的異常子宮出血給患者及家庭造成很大壓力,也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該疾病的發生、發展與機體神經及內分泌系統密不可分,而負面情緒會影響自身內分泌功能,可能導致疾病更加嚴重,同時對于圍絕經期人群還可能導致更年期的發生或加重更年期病情。因此,在臨床治療的同時,應關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加強以心理護理為中心的綜合護理,以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平和的心態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經和內分泌,幫助患者康復。
本研究將以心理護理為核心的綜合護理模式應用于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中,結果顯示:護理后綜合組患者復診依從性、遵醫囑治療依從性、SAS、SDS、PSQI、SF-36評分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綜合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將以心理護理為核心的綜合護理模式應用于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護理中,可顯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配合度,同時提升了患者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借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