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慧,劉巧能,楊小娟,張亭亭(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寧夏 銀川 750001)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近年來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該疾病的發展與酸堿失衡、水電解質紊亂以及排水排毒能力降低等因素密切相關[1]。目前,血液透析在治療慢性腎臟疾病中效果明顯,為此,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血液透析可幫助其盡可能排除機體毒素,改善內分泌失衡情況,為身體創造相對安全的生存環境。然而,血液透析的周期較長,患者需要長時間在家與醫院之間進行往返。此外,大部分患者在家中接受治療,缺乏對病情的了解和自我照顧能力,因此在從醫院轉歸至家庭治療時面臨困難[2]。加上在長期的血液透析過程中,血液透析治療所帶來的一系列并發癥和高昂的花費,很可能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重大負擔。如何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干預,已成為臨床護理中需要考慮的問題[3]。常規護理主要在醫院內開展,缺乏對患者出院后的全面指導,為此,將護理工作延續到院外是迫切需求。本次研究通過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延續護理措施進行研究,探討應用效果,為臨床干預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于我院就診系統篩選出2021年9月-2023年9月通過血液透析治療的100例糖尿病腎病病例,通過雙色球法給予患者對照分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男女比28∶22,年齡42-77歲,平均(60.3±4.8)歲;觀察組男女比27∶23,年齡41-78歲,平均(60.8±5.2)歲。分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均經臨床癥狀、血糖、腎功能檢查確診糖尿病腎病;均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惡性腫瘤患者;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者;血液透析禁忌者;溝通或者認知障礙者;中途退出或失訪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采取常規護理。主要對患者進行規范的控制血糖及利尿、預防并發癥等治療。需要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保證其了解血液透析知識,規范進行血液透析操作,監護患者安全。護理工作截止到患者出院。
觀察組:除醫院常規護理外,在患者出院后開展延續護理。①制定延續計劃。根據患者綜合評價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持續性護理計劃,通過專門訓練的護士進行電話回訪,每周一次,并建立患者追蹤記錄簿,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隨訪日期和患者滿意度;發放隨訪卡給患者,詳細列出護士團隊聯系方式,確?;颊咴谠和獍l生緊急情況時能夠及時聯系到醫院。②心理疏導。了解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況,針對其心理問題,開展心理疏導計劃的制定,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保護其個人隱私,努力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同時幫助患者建立對治療的自信。與患者的家屬保持良好的聯系和溝通,了解患者的思想和行為變化,為其提供最佳的精神支援,鼓勵其表達情緒,改善睡眠質量。每月舉辦研討會,以增加患者和家人的相關經驗。建議患者在戶外放松,多聽音樂。同時,鼓勵患者與他人進行更多的溝通和交流,以最大程度地緩解負面情緒。③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程度,采用多種形式的維持性血液透析和糖尿病腎病的教育方法,包括使用影像資料、書籍和教學指南等,以幫助患者及其家屬了解相關的生活常識。告知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置管部位干燥清潔,洗澡時盡量盆浴,使用保鮮膜包裹置管部位,以避免潮濕。提醒患者盡量避免頻繁移動置管處,并在脫衣時格外小心,以免拔出導管。④康復指導。解釋一些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相關的問題。解釋藥物的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進行追蹤,并每月進行復查,以了解患者康復情況,制定每天的運動計劃,包括每天做30min舒緩運動,散步30min或者進行其他戶外運動。
1.3觀察指標
1.3.1評估生活質量 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及出院6個月,以簡明生活質量量表(SF-36)進行評價,評價維度有角色、軀體、社會及心理四項功能,評分均設定為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3.2評估生活自理能力 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及出院6個月,以生活自理能力指數(ADL)評價,按照百分制計分,其中低于20分為完全不能自理,21-45分為基本不能自理,46-70分為生活半自理,71-95分為生活基本自理,高于95分為生活自理。
1.3.3評估血糖水平及腎功能 在患者出院前及出院6個月,進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血肌酐(SCr)、血鉀(K+)水平檢測,儀器為邁瑞公司生產,型號為BS-85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計量數據以±s表示,檢驗值為t;計數數據以[n(%)]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1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出院前兩組生活質量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出院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1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
2.2兩組生活自理能力對比 觀察組生活基本自理及生活自理患者比例較對照組更高,完全不能自理、基本不能自理患者比例較對照組低(P<0.05);兩組生活半自理患者比例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自理能力對比[n(%)]
2.3兩組血糖水平及腎功能對比 觀察組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SCr水平及K+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糖水平及腎功能對比(±s)
表3 兩組血糖水平及腎功能對比(±s)
?
糖尿病腎病是由長期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損傷,導致一系列復雜的代謝異常。近年來,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等變化對機體組織、細胞等影響較大,這也是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的原因[4]。研究[5]表明,糖尿病腎病如果不進行有效治療,將進一步惡化,可發展到終末期腎病階段,最終導致患者死亡。目前,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它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6]。然而,長時間的血液透析對患者的心理和經濟造成很大負擔,對正常生活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采用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常規的護理措施只是針對患者病情展開護理,并且效果不理想,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心理情況改善不明顯。觀察組在患者出院后開展延續護理的措施。延續護理計劃包括制定有針對性的持續性護理計劃,并通過電話回訪、隨訪卡和患者追蹤記錄簿等方式與患者保持聯系,以確?;颊咴谠和獍l生緊急情況時能夠及時聯系到醫院[7]。此外,還包括心理疏導措施,如實施心理干預、保護患者個人隱私、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建立患者對治療的自信等。健康教育是另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法幫助患者了解相關的生活常識,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置管部位干燥清潔等。最后,康復指導包括解釋藥物作用和副作用、制定每天的運動計劃等[8]。
從本次研究結果看,觀察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生活自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水平、腎功能水平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連續性護理干預的重點是持續進行康復治療,特別是對慢性病或出院患者,這種干預方式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并且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根據患者的基礎狀況,可以為其制定更加有針對性和有效的護理計劃。此外,通過定期實施家庭和電話回訪,可以了解患者的精神和康復狀況,從而進行有效的干預,減輕不良精神狀況,向患者提供相關信息,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己的治療情況,提高自理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通過生活和飲食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培養患者的自我保健和照顧意識,促進身體的營養狀態,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期間,開展延續護理,有助于對患者形成科學、全面指導,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全面的提升,更利于患者實現出院的自我管理。在延續護理干預下,患者血糖水平和腎功能的控制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