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晶晶(天津市北辰區中醫醫院,天津 300400)
尿路感染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尿路系統疾病,同時也是尿路炎癥性疾病的一種,其出現與外界致病菌侵犯尿路組織或者是尿路黏膜有著較為直接的關系,因為女性尿道相對較短,且尿道口與肛門、陰道距離較近,細菌更容易侵犯泌尿系統,因此在臨床上女性尿路感染患者多于男性[1]。急性尿路感染屬于尿路感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患者發病之后會出現尿急、尿痛、尿頻以及排尿灼熱感、小腹不適等相關臨床癥狀,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現發熱、腰痛、惡心等相關表現,對患者的工作、生活均有著較大的干擾,做好患者的及時、高效治療十分重要[2]。在實施急性尿路感染治療的過程中抗菌藥物的應用較多,但是由于近些年來濫用抗菌藥物的情況較為常見,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其實際治療效果并不顯著,對于患者的更好治療來說遠遠無法滿足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實施患者的治療就可以從中醫的角度出發,通過中西藥聯用的方式更好地實現患者的治療,為患者的康復與轉歸奠定基礎。基于此,本研究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急性尿路感染治療的患者中隨機抽取58例開展研究,分析了銀花泌炎靈片+氨曲南這一用藥方案在急性尿路感染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與價值,現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急性尿路感染治療的患者中隨機抽取58例開展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方式,將患者分為實驗組(n=29)和對比組(n=29)。實驗組的男性患者例數為10例,女性患者例數為19例,患者的年齡最高值為64歲,年齡最低值為22歲,平均年齡值為(39.65±2.68)歲,患者的病程最長值為70小時,最短值為16小時,平均病程值為(30.24±1.56)小時,初次發病的患者有20例,復發的患者有9例;對比組的男性患者例數為11例,女性患者例數為18例,患者的年齡最高值為63歲,年齡最低值為23歲,平均年齡值為(39.78±2.74)歲,患者的病程最長值為68小時,最短值為15小時,平均病程值為(30.13±1.49)小時,初次發病的患者有19例,復發的患者有10例,借助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上述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后發現,實驗組、對比組患者一致性較強,并不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開展組間比較。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①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內科學》中關于急性尿路感染的診斷標準[3]以及《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熱淋”的相關診斷標準[4];②患者年齡在18-65歲之間;③患者入院前3天并未使用相關抗菌類藥物且體溫未超過38℃;④所有患者、家屬均了解本次研究內容,且知情并自愿參與其中。
排除標準:①合并尿路梗阻、泌尿系腫瘤、尿道畸形以及復雜性尿路感染的患者;②存在真菌、厭氧菌、結核菌以及支原體感染等特異性泌尿系感染的患者;③存在全身感染性病變的患者;④合并腎結石、腎乳頭瘤等原發性腎病的患者;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使用禁忌的患者。
1.2方法
1.2.1對比組患者運用注射用氨曲南開展治療,規格為0.5g/瓶,治療時需要將1.5g的氨曲南溶入100ml生理鹽水中,之后行靜脈注射治療,每天用藥2次,連續用藥的時間為10天。
1.2.2實驗組患者采用銀花泌炎靈片聯合氨曲南實施治療,其中氨曲南選擇的藥物類型、規格、用藥方式、劑量與時間等均同對比組,銀花泌炎靈片的規格為0.5g/片,用藥劑量為每次2.0g,每天用藥4次,連續用藥的時間為10天。
1.3評價指標 本研究兩組患者的評價指標包括治療效果、相關癥狀消失時間(退熱時間、癥狀消失時間、尿菌轉陰時間)以及治療前后相關癥狀積分、白細胞計數和炎癥因子水平。
療效判定借助《中藥新藥治療泌尿感染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評價[5],接受治療之后患者尿急、尿頻以及排尿灼熱感等相關臨床癥狀以及陽性體征均完全消失,經過尿常規檢查發現其相關指標均恢復至正常范圍之內認定為痊愈;接受治療之后患者尿急、尿頻以及排尿灼熱感等相關臨床癥狀以及陽性體征均得到明顯緩解,經過尿常規檢查發現其各項指標水平均趨于正常認定為有效;經過治療之后患者尿急、尿頻以及排尿灼熱感等相關臨床癥狀以及陽性體征均有所緩解,經過尿常規檢查發現其各項指標水平也有所改善認定為好轉;接受治療之后尿急、尿頻以及排尿灼熱感等相關臨床癥狀以及陽性體征均無變化,尿液中細菌培養結果呈現為陽性認定為無效。
臨床癥狀評價內容包括尿頻、尿急、尿痛以及排尿灼熱感和小腹不適,根據其癥狀的無、輕、中、重進行4級評價,無癥狀評價為0分;輕度癥狀評價為2分;中度癥狀評價為4分;重度癥狀評價為6分,也就是說評分越低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表現越輕微。
細胞計數借助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和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進行檢測。
炎性因子包括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降鈣素原和腫瘤壞死因子-α,均借助ELISA法進行測定。
1.4統計學分析 收集并簡單處理后將兩組患者相關數據資料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21.0中完成進一步的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的表示、檢驗分別借助百分數(%)和卡方(χ2)實現,計量資料的表示、檢驗分別借助均數±標準差(±s)和獨立樣本t實現,如果P<0.05,則表示數據結果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評價 實驗組的患者例數為29例,其中治療痊愈、有效、好轉、無效的患者例數分別為15例、10例、3例、1例,計算后可知96.6%為其治療總有效率;對比組的患者例數為29例,其中治療痊愈、有效、好轉、無效的患者例數分別為9例、8例、6例、6例,計算后可知79.3%為其治療總有效率,將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進行統計學分析后可知,實驗組患者顯著高于對比組患者,統計學差異顯著(χ2=11.074;P=0.029)。
2.2相關癥狀消失時間評價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相關時間指標后可知,與對比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退熱時間、癥狀消失時間、尿菌轉陰時間均明顯較短,兩組患者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相關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相關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
2.3治療前后相關臨床癥狀積分評價 對比分析實驗組與對比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癥狀積分后發現,治療前兩組患者一致性較強,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尿頻、尿急、尿痛以及排尿灼熱感和小腹不適等相關癥狀積分明顯較低,與對比組患者相比,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s,分)
?
2.4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炎癥因子水平評價 治療前,兩組患者白細胞計數、炎癥因子水平均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白細胞計數以及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降鈣素原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等炎癥因子水平均顯著差別于對比組患者,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急性尿路感染屬于臨床較為常見、多發的一種泌尿系統疾病,指的是因為外界病原體感染上尿路、下尿路或伴有逆行感染所導致的一種疾病類型,常見致病菌類型為革蘭陰性菌,其中大腸埃希桿菌最為常見[6]。急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發病人群為孕齡期婦女、老年人以及存在尿路畸形或者是免疫力低下者,且其出現與尿路梗阻、生殖器感染和性生活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急性尿路感染患者發病后相關臨床癥狀、體征較為典型,主要包括尿急、尿頻、尿痛以及小腹不適和排尿灼熱感,對患者的工作、生活均有著一定的影響和干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水平與質量,如果未對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還可能會導致復雜性尿路感染的出現,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治療工作至關重要。
在為急性尿路感染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主要的目標與原則就是抑制、殺滅致病菌,因此在實際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最為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應用抗菌藥物,其中氨曲南的應用較多。氨曲南屬于單環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一種,同時也是我國國內最早被應用于臨床的單環β-內酰胺類抗生素,對大腸埃希桿菌等革蘭陰性菌有著較為理想的抗菌活性,其在藥效發揮的過程中主要的機理為阻止細菌細胞分裂,而這一作用的發揮和藥物與細菌細胞膜上青霉素結合蛋白3的選擇性結合有著直接的關系,殺菌、抑菌的效果相對較為理想和顯著,相對來說并不容易產生抗藥性,同時氨曲南可以廣泛地分布于患者的各個組織、體液之中,其中在腎臟、前列腺等泌尿系組織有著相對較高的藥物濃度[7],可以更好地實現治療的目的。但是其單獨應用的臨床療效有限,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往往需要與中藥進行聯合應用,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在抗生素耐藥性日益嚴重的大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醫學工作者已經認識到在為急性尿路感染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僅依賴抗生素治療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中藥以及中成藥在這一疾病治療的過程中就得到了相對較高的關注,且其認為以中西藥聯合應用的方式為急性尿路感染患者治療可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急性尿路感染在中醫上屬于“淋證”等相關疾病范疇,認為這一疾病的出現與濕熱之邪蘊結于下焦所導致的膀胱氣化不利有著較為直接的關系[8]。銀花泌炎靈片出自古方《八正散》,其主要的藥物組成包括金銀花、車前子、桑寄生、萹蓄、石韋、瞿麥、半枝蓮以及燈芯草、淡竹葉和川木通,其中金銀花與半枝蓮屬于君藥,可以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瞿麥、川木通、車前子以及萹蓄、石韋則為臣藥,可以達到利濕通淋的功效,燈芯草、淡竹葉為佐藥,具有除煩利尿的作用,桑寄生為使藥,具有補益肝腎、扶正祛邪的效果,整個方劑的應用可以達到利濕通淋、清熱解毒的效果[9]。從現代藥理學進行分析后可知,銀花泌炎靈片這一藥物可以發揮相對較為理想的抗炎、殺菌以及增強吞噬細菌能力的作用,屬于一種作用效果明顯、廣譜且低毒性的滅菌藥物,在實際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對大部分致病菌具有相對較為理想的殺滅作用。銀花泌炎靈片中的金銀花含有較為豐富的天然綠原酸,具有抗菌、消炎的效果,可以修復細菌感染病灶,減少因為細菌感染所導致的纖維化病變;萹蓄、車前子等藥物則可以實現腎臟血流情況的有效改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并達到利尿的作用,以增加排尿量的方式實現對患者尿路的沖洗工作,并將致病菌排出尿道之外;桑寄生則可以提高肝功能,增強體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急性尿路感染復發的預防,整個方劑可以實現標本同治,且具有作用持久、易吸收、起效快等顯著的特點,與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可以達到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由此可見,在實施急性尿路感染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銀花泌炎靈片聯合氨曲南是一種首選的聯合用藥方案。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相關癥狀消失時間以及治療后相關癥狀積分、白細胞計數和炎癥因子水平均顯著差別于對比組患者,說明在急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銀花泌炎靈片聯合氨曲南的治療效果相對較為理想,有助于患者退熱、癥狀消失以及尿菌轉陰時間的縮短,同時可以更好地緩解患者的相關癥狀并改善白細胞計數和炎癥因子水平,在患者的治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價值。該研究結果的獲得與銀花泌炎靈片抗菌、消炎、改善患者腎臟血液循環、利尿等作用的發揮有著一定的關系,在治療的同時也可以增強患者的體質,更好地達到了補益肝腎、扶正祛邪的效果。張玉忠[10]的相關研究將106例急性尿路感染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分別實施銀花泌炎靈片口服治療+氨曲南靜脈注射治療和單一氨曲南靜脈注射治療,與本研究所選擇的病例類型、分組方式以及治療方法的一致性均相對較強,兩者之間的結果、結論相互具有參考性,驗證了所獲得結果、結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張玉忠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更高,治療后尿頻、尿痛、尿急、腰酸痛以及小腹不適評分相對較低,且血清CRP水平較低,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明顯較短,顯著差別于對照組患者,與本研究的相關結果的一致性相對較強,可以將其作為本研究結果的驗證,進一步說明對于急性尿路感染患者而言,銀花泌炎靈片聯合氨曲南治療效果理想[11-12]。
綜上所述,在實施急性尿路感染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銀花泌炎靈片聯合氨曲南是一種理想的聯合用藥方案,有助于患者的更好治療與轉歸,可以將其作為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案并予以進一步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