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ngqing Delegation Meeting Open to the Press
Yuan Jiajun, Hu Henghua, and Other Leaders Answer Questions from the Press
Wangjiong and Zhangxuan Attend the Meeting
袁家軍胡衡華等回答記者提問 王炯張軒參加
3月5日下午,重慶代表團在北京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并回答中外媒體記者提問。從一問一答中,讀懂大家對新重慶的新期待。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重慶今年“新春第一會”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了進一步的系統部署,是基于什么考慮?重慶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擔當和作為?
袁家軍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是重慶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
2023年我們召開“新春第一會”,明確把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部署實施“十項行動”,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平臺,一體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等國家戰略落實落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今年重慶繼續以“新春第一會”部署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目的就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大部署,持續發出舉全市之力推動“一號工程”的強烈信號,堅持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進,迭代升級“十項行動”,川渝攜手齊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情,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著力打造標志性成果,唱好“雙城記”、打造增長極。
香港商報記者
去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下一步經濟發展新的著力點在哪里?
胡衡華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
到2027年重慶直轄30周年之際,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要邁上4萬億元新臺階,這一目標“跳一跳”是“夠得著”的,對此我們有信心,將重點從四個方面著力。
一是持續擴大內需,穩定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以消費擴容提質帶動相關領域投資,通過以舊換新、制定便捷超充行動計劃、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等舉措,推動消費和投資良性循環。
二是發展壯大先進制造業,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新一輪工業企業技改工程,促進數實融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形成新質生產力。
三是提升通道樞紐功能,實施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五年行動方案,持續釋放“通道+經貿+產業”聯動效應。
四是促進就業增收,實施“就在山城”“穩崗擴崗”“渝創渝新”工程,建設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和產業孵化園,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更好滿足青年群體高質量就業需求。
中國日報英籍記者
重慶作為制造業重鎮,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獨特優勢和整體考慮?
袁家軍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重慶具有超大規模城市、工業基礎良好、綜合交通樞紐、巨大發展空間、宜居宜業、生態環境、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優勢。
我們著力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積極構建“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實施“渝躍行動”和新重慶引才計劃,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建設,在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等領域尋找突破口,加快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扎實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重慶國家物流樞紐功能,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和長江黃金水道協同聯動,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體系。
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緊扣國家“雙碳”目標,建好用好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和綠色供應鏈,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
經濟日報記者
重慶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方面將有哪些舉措?
陳鳴波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下一步,重慶將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提升金融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金融與現代產業、國家戰略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助企惠民,疏解金融資源配置梗阻,不斷提升集聚輻射、數智創新、開放引領、服務實體經濟、風險防控等核心能力,加快構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四梁八柱”。
力爭到2027年,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9.5%以上,形成更多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更好助力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記者
重慶在推進“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方面有哪些新亮點、新成效?
胡衡華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
一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重慶堅持高端化、智能化、新能源化方向,按照整零協同、軟硬結合、共建生態思路,布局了長安、賽力斯、慶鈴等10多家整車企業,安意法功率器件等一批零部件項目落地,產業生態逐步形成,市場反響很好,去年汽車產量全國第二,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50萬輛,汽車出口額增長51.9%。
二是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我市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育龍頭、建平臺、強科技、創品牌、優生態,打造了一批“爆品”,規上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增至886家、總產值超過2500億元,青菜頭、小火鍋成了大產業。
三是軟件信息服務業。我市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栽好梧桐樹、吸引青年人、點亮滿天星,去年新增從業人員9.8萬人、新增軟件企業近7000家,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8.9%,人氣聚起來了、樓宇用起來了、產業興起來了??偟膩砜?,重慶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取得了初步進展,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邁出了堅實步伐。
光明日報記者
作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重慶在推進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方面取得了哪些標志性成果?有什么新舉措、新打算?
陳鳴波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重慶與沿線地區攜手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出海出境能力跨越發展、物流樞紐功能明顯提升、通道經濟蓬勃發展,通道功能效應越來越強、發展態勢越來越好。下一步,將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做足“通道+經貿+產業”文章,努力實現“五個新突破”。
一是通道運輸新突破,完善交通物流網絡,進一步降本增效。二是通道經濟新突破,打造西部國際開放合作平臺,構建標志性合作產業鏈。三是通道貿易新突破,實施“渝車出海”等計劃,擴大特色農產品進口,培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四是通道服務新突破,提升通道規則制度“軟聯通”水平,培育優質市場主體。五是數字通道建設新突破,推進設施數字化改造,打造智能應用場景,為通道高質量發展賦能。
科技日報記者
如何將更多高質量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新質生產力?
史浩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微納制造與系統集成研究中心主任
將高質量科技創新成果轉換成新質生產力,需要整個產業鏈的“接力跑”。一是加強科技領軍企業的基礎研究能力。通過政策手段,鼓勵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引導科技領軍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創新協同,共享前沿科技成果。二是提升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供給。從國家層面加強組織和協調,將關鍵共性技術作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通過健全平臺體系、引導多元資源投入,強化重點產業領域關鍵共性技術供給。
中國新聞社記者
民營企業在數字重慶建設中發揮什么作用?如何以數字化賦能企業轉型升級?
陳瑋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譽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科技型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強、靈活性高、場景化應用經驗豐富,既能在數字重慶建設中積極發揮技術創新優勢,形成點上突破,又能快速理解核心業務,串聯和構建“綜合場景”,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效率,優化產業資源配置能力。
針對數字化賦能企業轉型升級,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政府側推動產業共性數據資源體系的建設,促進產業領域的數字化創新,企業側結合行業特點和業務場景綜合研判,制定轉型戰略。另一方面要激發頭部企業引領效應,以“個轉”帶“鏈轉”,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鏈協作模式。
新華社記者
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在推進數字重慶建設中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在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方面有哪些系統考慮?
袁家軍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重慶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動力、添活力、防風險、促發展。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按照最快系統部署、最小投入代價、最佳實戰效果、最大數據共享要求,構建數字重慶“1361”總體構架。堅持以數字化引領現代化,全面提升黨政機關整體智治能力、高質量發展能力、服務美好生活能力和現代化治理能力,著力打造引領數字文明新時代的市域范例。堅持數字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突出政府側、產業側、社會側、企業側“四側”融通,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完善產業圖譜,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我們強化多跨協同、系統集成,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明確管黨治黨、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民主與法制、文化建設和平安法治6條改革賽道,全力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改革標志性成果。扎實推動國企改革攻堅、園區開發區改革攻堅、政企分離改革攻堅、國有資產盤活“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開放團組會議中,還有媒體記者向袁家軍代表提問,希望了解他在航天系統的工作經歷與現在在地方黨委工作的最大不同及面臨的挑戰。
袁家軍說,航天工作和地方工作都是復雜巨系統,需要樹立系統思維、強化系統觀念,建立重大風險閉環管控體系和有效機制,以強烈的責任心、使命感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文/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