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召客
目前農村年收和投遞快遞業務量超過450億件,直接對農產品上行的貢獻率達到31.2%,這也證明流通業對農村電商創業的市場擴大效應不可替代,通過渠道、倉儲和物流環節的深度合作,為青年電商創業提供支持。
鄉村振興為青年電商創業打開市場之門,但創業成功的關鍵仍在于統籌電商市場與流通業的協同發展問題,應構建城鄉雙向流通為一體的電商生態圈。
當前,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為青年返鄉創業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通過電商平臺嫁接各種創業政策和服務資源,吸引大量青年人返鄉創業,青年創業有了更好的路徑選擇。從創業成功率來看,流通業的作用不可忽視,涉及平臺、渠道、物流、資金、團隊建設等相關服務體系的支持,與電商發展有著天然的耦合關系,它不僅貫穿于電商發展的各環節,也是顛覆傳統流通模式的重要指標。鄉村振興為青年電商創業打開市場之門,但創業成功的關鍵仍在于統籌電商市場與流通業的協同發展問題,應構建城鄉雙向流通為一體的電商生態圈。
青年電商創業與流通業耦合發展的效應分析
流通業助推青年電商創業的市場擴大效應。市場耦合是兩個以上的經營主體都可以憑借統一市場機會獲得發展,并在統一市場下形成互動支持關系。顯然,鄉村振興為電商和流通業提供了共同發展舞臺,青年創業可以抓住這樣的市場機會。從市場規模上看,中國龐大的市場用戶(2023年網絡購物用戶已超過9億)為青年電商創業提供了更多市場空間,尤其是農村網購規模的擴大(互聯網普及率達77.5%),形成電商市場疊加效應。比較全國網絡零售與農村網絡零售可以看出,總體增幅明顯,農村網絡零售更是遠高于全國網絡零售增長,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得益于“快遞進村”工程,當前全國98%的鄉鎮、50%的行政村實現了網點覆蓋,其網絡拓展和服務便捷性,使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為青年電商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從成長性來看,電商與流通業的耦合促使電商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那么經營體在統一市場范圍內所獲得的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物流等資源的使用效率就越高。從縣域網絡零售看,電商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明顯,華東地區占比達到了全國的60.9%,已經形成了產業鏈條較為完整的電商集群,電商市場集中度最高;華南地區緊隨其后,占到全國的19.5%。市場集中度高為青年電商創業提供了新的動能,也可以改變農村流通業低、散、小的現狀。目前農村年收和投遞快遞業務量超過450億件,直接對農產品上行的貢獻率達到31.2%,這也證明流通業對農村電商創業的市場擴大效應不可替代,通過渠道、倉儲和物流環節的深度合作,為青年電商創業提供支持。
青年電商創業拉動流通業發展的增力效應。電商產業集群化的發展,已經形成包括供應、生產、流通的完整產業鏈條,同時吸引生產要素的集聚,特別是流通的支持作用在集聚區也會形成集群式的發展效應,倉儲、加工、配送、物流等環節都會進一步升級,這反映出農村電商規模的擴大也在不斷釋放流通業潛力。網絡零售市場的擴大,也會促進物流基礎條件的改善,當前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縣域電商產業鏈,與流通創新的耦合,使得青年電商創業可以跨越區域阻隔,借助集群效應不斷發展壯大。
流通業與青年電商創業資源利用的整合效應。創業過程關鍵在資源利用,資源利用不僅限于單純量的積累,還要考慮如何利用。而資源整合是最有效的利用方式,這意味著創業者在整合資源時,要盡可能多地尋找利益相關者,構建共贏機制,發揮資源的最大價值。電商與商貿流通業具有統一的市場關聯和密切的利益關系,商貿流通業對電商的支持作用已作為創業資源的有機部分,與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等同等重要。從目前各類資源的整合情況看,農村地區郵政、交通、供銷等資源不少,但沒有形成共享共建機制,一些大型平臺如阿里巴巴、京東、順豐等在農村的布局也缺少共享性,如果能實現資源的整合優化,形成覆蓋全國農村市場的倉儲網點,將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而電商創業借助資源整合對資源的有效利用也會增強市場競爭力。
發展關鍵要素的把握
創業取決于內外生因素的相互作用,內生因素來自創業思維、創業能力和創業精神等必備素質,外生因素來自于對市場機會的把握以及對資源的利用程度。電商創業僅有比較高的創業熱情是不夠的,操作電商的技能和電商營銷以及電商流通缺一不可。當前電商已成為連接城鄉兩個市場的紐帶,但要產生增力效果,關鍵還要看供應鏈能力與電商的耦合效應,物流是其中的關鍵點。作為內生因素,農村電商要打通城市市場,就需要獲得物流保障,電商創業須統領內生因素和外生因素的協同發力。
從城鄉消費水平對比看,近十年來農村居民消費指數已超過城市居民(109.2:104.8),農村的購買力已不可小覷。具體到網絡銷售規模,當前農村網絡零售額占全國比重15%以上,占所有農村零售比重30%以上。顯然,農村網絡消費市場已然形成,為農村電商創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網購規模的擴大所呈現的增長態勢,進一步激活農村電商市場,必然帶來農村電商創業的最好機遇。與此相應,農村電商創業的活躍度也必然為商貿流通帶來更多市場機會,流通規模、效率都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支持農村電商創業,對城鄉流通業同步性發展非常重要,從近年來的政策部署看,農村電商政策支持不斷強化,中央重大戰略決策在電商發展方面更具有指向性,強調城鄉雙向流通的支持。在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以及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以及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建設方面,各部門相繼出臺一系列推進政策,支持供銷社、郵政、快遞等延伸鄉村物流服務網絡、冷鏈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進村,目的是為電商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服務保障,青年電商創業可以借助政策支持獲得更好的發展便利。
農村物流,特別是冷鏈物流建設有利于將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為青年電商創業提供有效保障。從電商物流業務總量指數分析,近幾年農村物流業一直保持著高位增長態勢,雖受疫情影響,但仍顯示出韌性和活力,對電商的支持作用愈加明顯。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過2800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15.8萬個,快遞直投到村比例提升至50%以上,初步形成縣、鄉、村三級的物流配送體系,農村電商物流迎來發展良機,在加快城鄉雙向流通的同時,為青年電商創業鋪平道路。
發展的短板
一是電商經營的市場化程度不高。流通業是從生產到消費各環節有效銜接的紐帶與通道,流通中存在的梗阻與分割,會影響要素自由流動,不利于統一大市場的構建。從整體規模上看,農村網絡零售額占比仍然較低,特別是農產品上行的占比低,僅為農村網絡零售額的20%。具體到青年電商創業,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電商創業者年銷售收入不足10萬元,其中團隊規模在2—5人及以下的占比為42%,創業規模總體偏小。從市場布局看,農村電商地區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農村網絡零售額占到了全國的76.6%,而中西部和東北部占比總和不超過1/3,不平衡必然制約青年電商創業。從市場化影響力看,青年電商創業還沒有完全滲透進農業全產業鏈之中,無法實現電商規模的市場化經營;而且多以初級農產品銷售為主,缺少品牌競爭優勢,嚴重制約創業發展壯大。
二是電商基礎設施薄弱問題。電商創業需要完備的流通配套服務,但在多數農村地區,物流設施仍然薄弱。從布局看,目前農村電商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難題,即使國內快遞網點也僅覆蓋鄉鎮的60%,第三方物流配送僅覆蓋到縣鎮一級,這使得電商發展大多集中于縣域以上市場,而農村電商布局較為零散,嚴重制約了青年電商創業。另外,供給保障不配套導致服務不到位,超六成的農村居民對當前快遞業務不滿意,這必然影響到青年電商創業在農村市場的拓展。而物流成本又限制了市場容量的擴增,傳統流通模式包含的環節復雜冗長,形成了一個相對低效、高成本的產業鏈體系。特別是快遞業,農村電商訂單少且分散,無法形成規模優勢,出于成本考慮,大多快遞企業不愿過多投入偏遠農村,這大大增加青年電商創業的難度。
建議與對策
一是頂層設計和政策統籌,構建耦合新機制。在政策支持上應發揮稅收、財政的作用,對于涉及冷鏈、保鮮運送的特殊電商服務業務,應給予青年創業最大的幫扶,特別在硬件投入上應加大對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支持力度,讓青年電商愿意在農村創業。政府各部門應協同一致,堅持統籌規劃,強化服務保障,探索建立交通運輸、供銷、郵政等部門共同推進的農村物流發展新機制。
二是以城鄉物流體系建設扎實耦合的基礎。打通城鄉雙向物流配送渠道,發揮區域配送中心銜接城鄉的功能優勢,健全以縣鄉村配送中心為主線的農村配送網絡,推動電商物流服務向農村延伸,特別是推動快遞下鄉工程,引導支持各快遞企業挖掘農村市場,廣泛布局鄉鎮快遞服務網點,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
三是以資源整合增強耦合的運營優勢。青年電商創業成功在于強化業務運營優勢,資源整合是關鍵。在積極培育城鄉各類電商市場主體的基礎上,應加強各主體間縱橫聯合,以便促進各類資源有效整合,發揮整體資源優勢,特別是要充分發揮現有市場資源和第三方平臺的作用。在縣域層面應建立物流資源的統籌協調機制,在農村鼓勵各物流企業開展資本合作,實現全縣域農村物流共配效能升級。
四是以提高服務水平促進耦合的效能。電商與流通業的耦合本質是服務,青年電商創業對流通業的依賴,重在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青年電商創業更要立足于服務質量,以效率為目標,構建電商市場、流通網絡與銷售渠道融合一體的供應鏈服務模式。
總之,流通業與青年電商創業的耦合產生增力效應,所發揮的協同作用保證青年電商創業成功。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物流體系構建是青年電商創業的基礎,只有積極完善供應鏈物流體系,才能為青年電商創造良好的創業條件。
(作者系中共棗莊市委黨校管理學教研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