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蘭



Wulong District: Stimulating Tourism wit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近年來,武隆開啟旅游“三次創業”,逐步從資源化時代、產品化時代,邁向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旅游國際化新時代。
武隆旅游的這一次出發,旨在變打卡為刷卡、變游客為留客、變網紅為長紅,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提升武隆全球知名度和影響,讓更多海內外游客領略武隆好風光。
新場景提升新質效
武隆攬山水之勝,全域皆美景。境內芙蓉江蜿蜒流淌、芙蓉洞神秘靜幽、天生三橋鬼斧神工、仙女山旖旎美艷……為將自然風光資源轉化成旅游發展優勢,武隆以“等不起”的緊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機感,高起點做好規劃布局,高質量做新產品業態,高標準做優服務品質,全力以赴深耕旅游國際化新賽道。
仙女山機場通航和高鐵線路的規劃建設,為武隆旅游國際化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善于審時度勢的武隆人通過深挖世界自然遺產的景觀美學價值、自然科學價值、文化藝術價值和旅游經濟價值,全力打造研學、運動、藝術、康養、婚戀、服務六大產業鏈和“一心融合、兩山互動、多點協同”的產品體系。
武隆集中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積極構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新場景。仙女山酷客部落酒店、仙女山巴渝特色民宿、浪壩1851森林營地等陸續建成投用,引進華誼兄弟星劇場美好生活綜合體、數字新文創產業等重點產業項目。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喀斯特文旅休閑中心也即將投入運營。
創新文旅消費場景,拉動產業提質增效,是武隆旅游“三次創業”的一條鮮明主線。“三次創業”啟動以來,武隆加快推進仙女山國家綜合訓練基地、喀斯特星球元宇宙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打造以研學科考、地質探險、親子游樂等為核心的旅游產品矩陣。南濱路新天地夜間經濟街區、博象詠山水文化小鎮、仙女天街“小熊集市”等旅游業態百花齊放,構建全天候消費場景,前來體驗消費的國內外游客絡繹不絕。
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的仙女山街道荊竹村,是武隆旅游國際化和場景化的一個典型范例。通過構建“云上荊竹”網絡場景,成立重慶武隆鄉村旅游學院,建設“智慧旅游—信用消費”平臺,開發“文化·安心游”應用場景,在提高游客體驗度和滿意度的同時,也提升了旅游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綠量。
新場景帶來了新質效。2023年,武隆旅游成功入圍全國山岳型知名景區前10強,位居重慶10大5A級景區第一位。實施旅游產業項目102個,接待游客4494.24萬人次,同比增長10.1%,旅游綜合收入217.23億元,同比增長10.03%。
“聚光燈”轉換“加速器”
武隆精準把握全球旅游消費的演變趨勢,在變與不變中破圈迭代、創新提升,利用重大節會活動的“聚光燈”和“加速器”效應,推動武隆旅游的高站位謀劃、高效能統籌和高標準落地。
2023年12月24日,仙女山景區迎來當年第200萬名游客,這是仙女山景區對外開放以來年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200萬,也是武隆第二個游客年接待量破200萬的景區。
高分答卷的背后,是大手筆的景區推廣。武隆借助國家及市級重大外事活動、國際友好城市、“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等合作載體,策劃重點活動、推出精品產品、激活市場流量,打好線上線下、境內境外營銷組合拳,成功舉辦中國·重慶(武隆)精品酒店特色民宿產業發展大會、仙女山1003 Polo Club全球新聞發布會、2023“渝見澳洲”少年推介官選拔賽、“七仙子下凡”特技飛行表演等旅游節慶活動30多次。吳樾主演的電影《王牌替身》、成龍主演的電影《P計劃》、肖戰主演的電視劇《驕陽伴我》、央視綜藝《向幸福出發》在武隆景區取景拍攝,《印象武隆》登上2024年央視春晚,讓武隆一次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為持續提升“幽遠時空 化境武隆”國際化形象品牌,武隆構建了全渠道立體式營銷網絡,在鞏固與全國50余家媒體合作的基礎上,通過近200家地方網絡平臺、社區論壇,進一步下沉傳播空間,讓武隆文旅好故事傳播更廣、觸達更深。
節會活動的精彩呈現與網絡宣傳的持續發聲,不僅帶旺了旅游人氣,也激發了文旅消費活力。2023年,武隆通過創新市場化運營舉辦第十四屆仙女山國際露營音樂季,“明星音樂周”創下同期同城音樂節人氣最旺、歷屆音樂節投資回報率最高和游客滿意度最好成績,票房銷售額近1000萬元。
武隆與全國400余家旅行社進行深度合作,舉行“2023武隆景區游船產品暨入境市場營銷全球發布會”,啟動10萬三峽游客進武隆行動計劃,廣東、江蘇、湖北等地“萬人團”陸續來武隆,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境外旅游團隊也紛紛走進武隆。
數據顯示,2023年,武隆通過節會賽事活動引進項目27個、總投資達355.8億元。全區接待持票游客545.7萬人,其中境外游客9.1萬人,實現景區收入5.2億元。這些創歷史新高的數據,顯示出武隆正在駛入旅游國際化快車道。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
在旅游“三次創業”中,武隆推動“旅游+”工業、農業、建筑業、現代服務業,不斷豐富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旅游產品供給,放大旅游業對高質量發展的牽引作用。
工業旅游因其知識性和趣味性被譽為“朝陽中的朝陽產業”。為做好“旅游+工業”這篇大文章,武隆以打造50億級旅游裝備及消費品產業集群為目標,育主體、搭平臺、優生態、強品牌,加快構建以戶外運動裝備、旅游交通裝備、旅游基礎設施裝備、旅游休閑食品等為支撐的旅游裝備及消費品產業體系。
“旅游+農業”是武隆將地方特色與文旅IP深度結合的“破圈”之路。武隆緊扣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示范區建設,做大做強生態畜牧、高山果蔬、高山茶葉等品牌農業,將優質農產品變成旅游消費品,讓旅游產業實現了橫向融合與縱向延展的雙軌并進。
“旅游+建筑業”則結合城鄉建筑與旅游需求、旅游體驗,提速打造城旅一體的景觀體系和詩意空間,凸顯喀斯特旅游區的“國際范”。在推進芙蓉洞、天生三橋、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升級煥新的同時,加快建設仙山·仙境度假綜合項目、中青未來世界產城景融合項目、仙山里國際文旅生活小鎮等農旅綜合體,把旅游通道建成風貌景觀大道、幸福富民大道和產業發展大道。
圍繞“旅游+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會展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居家與家庭、醫療美容、婚慶禮儀等,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迭代升級,將武隆優質文旅資源展現在海內外游客面前,將虛擬流量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客流量,將文旅消費活力轉變成了經濟增長動力。
如今,以觀光游見長的武隆正向深度游、休閑游轉型升級,不僅收獲了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等眾多金字招牌,還實現了旅游國際化品牌創新和市場拓展的雙重突破,進一步釋放了“一業興、百業旺”的倍增效應,成為重慶具有東方特色和國際影響的旅游名片。
圖/武隆國際營銷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