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娟
摘要:文章通過對區塊鏈技術在稅收征管領域中進行賦能的前景開展研究,結合區塊鏈技術本身的技術特點,對區塊鏈稅收領域特點進行研究與正反向設計,進而分析了區域鏈賦能稅收征管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對這些風險所產生的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在區塊鏈領域賦能稅收過程中的創新對策。希望文章的研究為區塊鏈技術在財稅方面的未來發展與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區塊鏈;賦能;稅收征管;創新
一、引言
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是指通過一個數字化的數據技術鏈條將原本沒有直接聯系的不同業務區塊連接成一個整體。在每一個區塊中存在著一個或一組業務性邏輯。通過數據技術作用,這一個鏈條以及鏈條所涉及的區塊鏈本身攜帶的數據信息(包含業務運行邏輯、成本情況、附加價值情況等)依照時間邏輯保存在所有的服務器中,并將業務數據、邏輯數據丟失的風險分散到各個業務服務器上。每一個服務器都是區塊鏈中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一般通常稱之為“節點”。“節點”在實際操作中承擔了數據庫的存儲與計算。同時,區塊鏈中的數據,要在保證半數以上“節點”同意的情況下,才能修改信息,這就降低了數據的準確度風險,從而降低了人為的操縱風險。鑒于區塊鏈技術存在的自身特性,不會存在某一個關鍵節點能夠對數據的影響起決定性作用,這一特性與機制直接保障了數據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因此,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財稅管理手段的創新發展將是未來稅收征管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區塊鏈技術在稅收征管創新中的應用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特點對于稅收征管特別是為當代全球化、電子化商業模式下的稅收征管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條件。結合目前稅收征管的實際情況,區塊鏈技術在稅收征管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稅收征管信息共享
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稅收征管信息的分布式存儲和加密傳輸,提高未來稅收征管信息的安全性和共享性。從空間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可以協助稅收征管機構在全球范圍內對各種數字經濟活動、跨境經濟活動提供數據支持。一方面降低了稅務征管的成本;另一方面增強了稅務征管的力度,并可以盡量避免稅務征管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正當手段。
(二)稅收征管流程
區塊鏈技術一方面從數據的宏觀性上進行把控,可以實現稅收征管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另一方面從技術手段上可以實現降低稅收征管成本,提高稅收容錯率,促進稅收征管效率。未來,稅收征管流程將更加簡化、透明,納稅人的辦稅體驗將得到顯著提升。
(三)稅收風險
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稅收征管數據的實時監控和可追溯性,從而提高稅收風險防范能力。未來,稅收征管將更加智能化、精確化,稅收風險防范也將更加及時、有效。
(四)稅收征管模式創新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是技術的發展也是理念的發展。區塊鏈技術不僅僅促進了電子經濟、跨國經濟的理念進步,也勢必為稅收征管模式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技術與理論支持,為從傳統的稅收征管模式出發的區塊鏈稅收征管模式的創新提供技術保障與支持。未來,稅收征管將向著更加靈活、多元的模式發展,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三、區塊鏈技術在稅收征管領域的研究與設計
(一)區塊鏈技術在稅收征管應用中的現實意義
從對稅收征管領域進行系統研究與設計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對稅收征納賦能主要是體現在區塊鏈技術存在與納稅方和稅收征管方之間的數據信息差與數據信息噪聲。由于數據信息或者數字技術領域以及數據儲備的不足引發的在應對跨國經濟或者數字經濟模板下的稅收征管成本和納稅成本的增加,基于區塊鏈的數據技術功能的科技屬性與稅收征管自帶的社會服務屬性進行重新劃分與重新組合并進而產生的區塊鏈技術賦能下的稅收關系,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的知識互補與信息共享與不可見的拓撲邏輯網絡鏈接。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傳統的稅收征管通常認為市場經濟中的成本利潤模式就是存在于稅收征管范圍內的納稅主客體之間。這種產銷與利潤真實地反映了一切公開且真實的信息,所有的產業鏈中的成員均不可能也無法從非自身業務領域得到超出其自身的利益,反之則為不正當得利。從產業鏈相關理論角度而言,所有生產方與銷售方均不能從整個市場中獲取超額利益。在實際上,傳統稅收征管根本無法發現并感知到超額利益的出現。信息的不對等,數據的不完善將直接導致了稅收征管過程中,并大量存在灰色得利區域而無法被稅務監管部門發現并予以處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分散的區塊可以通過各種正當或不正當的方式對相應的數據進行修改,從而給稅收征管造成巨大的成本沉沒。但是,通過建立并維護區塊鏈,結合自身的責任認定和區塊鏈不可篡改的屬性,必然將大大提高稅收征管部門的征收能力、降低征收成本。畢竟,非共同利益者(生產鏈以及銷售鏈條中的其他企業),超過1/2的“節點”不可能全部為區塊鏈數據的修改風險買單。且由于數字經濟以及跨國經濟的復雜性即對應于稅收征管也對應于區塊鏈中各區塊本身,大型的跨國經濟或者電子經濟中,區塊與區塊之間往往是黑盒的,不存在且無法存在共同作弊的博弈情況。僅從這一特性出發,就從根本上實現了稅收征管部門依法征稅、有效征稅,納稅企業依法納稅、合理納稅,提高了稅收征管的力度,保證了稅收征管行動的真實有效。
(二)分布式賬本促進區域鏈雙贏
跨國經濟所設計的區域塊中,往往存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不同的稅收體系與稅收制度,造成了在不同區域的稅收執法力度不一致。稅收征管部門與稅收繳納方的參與者也可以通過對區塊鏈技術以及區域塊的研究,而將雙方的博弈行為轉化成一種互相制約、互相合作的雙贏模式。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引入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賬本”概念。跨國經濟模式與數字經濟模式從根本上引發了各國家、地區的稅收征管力度的不同,進而造成了合理的與不合理的避稅情況,而在區塊鏈技術賦能過程中,各國家與各地區通過將各國家與各地區的數字稅收征管政策作為獨立規則節點納入整個區塊鏈系統,不同國家與不同地區的稅收征管政策作為區塊鏈上的獨立規則節點,各國家與各地區的稅收征管政策平等地享有鏈上數據編寫、稅源信息查驗、監督稽查等權利。這種權力是不以其國家強大程度、經濟總量大小以及國家制度、意識形態為轉移的,無論是以數據技術發展較為迅猛且經濟體量較為巨大的國家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強國”,還是數據技術發展疲軟、經濟體量小的“數字經濟弱國”在區塊鏈各節點中的關鍵性是一致的。所謂經濟強國可以通過經濟制裁、雙邊貿易禁令等經濟、政治優勢、報復性關稅等對于經濟弱小的國家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體制裁與經濟限制,但是在區塊鏈技術中,各國各地區的稅收征管政策是平等地寫在“分布式賬本”上的,這種政策只要不被其他國家或者地區認可,也就不能稱為國際共同認定的國際稅制標準,在其他國家、其他地區也就不需要遵守。“分布式賬本”直接導致了在國際貿易、跨國經濟中的去數字化的霸權行為、去強權控制行為。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將自身的稅收征管政策以及其他雙邊貿易政策、貿易禁令傳遞到區塊鏈的“節點”服務器上,使得對應其他“節點”的數字企業或者數字法人以及數字自然人能夠公正、公開地了解該國家、該地區的稅收相關政策。稅收政策透明可以直接引導企業或個人做出符合自身利益或者企業利益的稅務方案。在區塊鏈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系統與經濟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本質性問題是所有國家、地區在稅收征管政策方面,無論其數字經濟發展是否迅猛、國力是否強大、經濟總量是否具有領導地位,也無論其稅收征管政策是否合理,都一律平等。同時區塊鏈對稅務征管賦能后,也使得全球的數字經濟數據得以共享、為企業或個人提供了透明且準確的稅務政策、征稅依據的查詢、地方性法律法規的數字化。由于區域鏈的一體性,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語言以及術語在法律條文解釋上的差異,從而相當程度上解決了一些可能存在的跨國稅務征管糾紛。
(三)區域鏈邏輯結構精準定位稅務源頭
區域鏈是以時間為印記對整個區塊的數據進行存儲,每一個區塊按照時間標記逐個生成連接成鏈,這個鏈可以稱為時間鏈,也可以稱為邏輯鏈條。所有的區塊事件通過邏輯鏈條組成區域鏈,也通過這種邏輯鏈式的組成結構對數據進行智能化的采集與多重保險、多重備份的存儲、各“節點”服務器對數據進行加工和使用、同時各“節點”數據庫對其他數據庫進行公正、公開的開放與共享、數據的修改與銷毀將伴隨著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完整過程記錄至整個系統。且必須大于1/2的數據庫認可才可以進行數據的基本操作。這就直接引領了即使數字經濟或者跨國經濟中被動納稅人的身份,或主動或被動進行虛化,或主動或被動進行身份隱藏。區域塊之間(或稱之為發生業務往來的雙方)在業務方面的傳統交易模式淡化、傳統交易邊界隱藏,將直接展現為涉及業務活動的雙方依據區域鏈既定規則,依照邏輯順序在流程中交互數字服務,產生符合邏輯關系、時間關系的訂單,稅收征管部門通過對訂單數據庫、過程數據庫以及其他可公開的數據庫中獲取整個業務往來過程中的完整數據集合,這一數據集合依權限對于稅收征管部門公開,進而鎖定發生業務的虛擬賬戶或虛擬個人、依據不同權限獲得的數據信息,通過虛擬賬戶鎖定虛擬賬戶的真實身份。可解釋為不同機構可以視其權限不同了解不同層次的數據信息,例如稅收征管部門可以了解并結合數據庫對企業或個人參與生產經營的模式與數據確定其生產的最終目的,經營范圍以及經營情況,通過明確業務中所涉及的數字服務的價值實現從而確定最終納稅人。區塊鏈依托鏈式結構,但這種鏈式結構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鏈式結構,即所謂一環扣一環的嚴謹邏輯結構,這種區塊鏈式的鏈式結構在邏輯上不要求每個區塊子數據庫彼此相鄰,而是通過時間印記這一宏觀的邏輯鏈條,各個“節點”之間不存在互相依存的關系,物理距離、業務距離相距甚遠,通常情況下,可能是由不同業務主體、不同部門甚至不同國家與地區掌握。在技術層面上區塊鏈技術不要求數據存儲地址的連續一致,而是各自分布式存在與各自的“節點”服務器,從而大大降低了數據庫的操作時間。區塊鏈技術賦能稅收征管之后所帶來的稅源數據的采集與存儲的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降低了傳統稅源數據庫的管理成本與運行成本。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各“節點”子數據庫依托整個區塊鏈系統,查詢其他“節點”的數據。其中稅收征管部門可以根據其行政賦予的權力獲取在數字交易發生前產生的數據信息,這種類型的數據信息是存在于其他“節點”子服務器,產生于其他“節點”子服務器。這就使得稅收征管部門的數據庫范圍發生了巨大的延伸,使得稅收征管部門可以重點監控虛化身份、隱匿稅源的同時了解其在自身區塊中的詳細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組織稅款入庫。
四、區塊鏈技術賦能稅收征管領域的風險
區塊鏈技術本身是建立在以不斷發展的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理念下的一種技術手段,同時也代表了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的新興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技術手段最先起源的國家也因其自身的經濟體量而在整個區塊鏈運行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我們在研究區塊鏈所帶來的技術優勢、良好的發展前景的同時,也要警惕在區塊鏈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問題,這些問題來源于技術層面以及經濟政治層面。
(一)偏移的中心化風險
部分國家的數據技術領先、是區塊鏈技術的先行者,又擁有龐大的經濟體量,可以稱作“數字經濟技術強國”。“數字經濟技術強國”憑借他們所擁有的技術先導、經濟體量上的先發優勢與壓倒優勢,使得這些“數字經濟技術強國”可以通過聯合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節點”形成交易漩渦。交易漩渦的存在可以理解為在不斷擴大的交易陷阱,根據區塊鏈的規則,超過一半的“節點”服務器認可某一規則,則整個區塊鏈認可這一規則,當交易漩渦的數據能力達到 51%時,該“數字經濟技術強國節點”就控制了大多數節點,進而達成了符合該節點利益的征稅規則,而這種規則并非系統最初設定的規則,他反映的是某強勢節點的規則與訴求。另外,政府機構如果作為治理機構,無論哪國政府,因其獨有的權力與行政影響力乃至技術優勢,勢必會嚴重影響征稅規則的公平與獨立,因此政府僅作為自身規則的制定者,而不能作為區塊鏈中的執行者或參與者。但是政府可以通過一系列行政或經濟手段影響多個節點的數據能力,這一舉措大大影響了區塊鏈技術的公平性,將數字經濟上的博弈直接演變成了國與國之間的博弈。
(二)賬本中存在的非一致性風險
從根本上說,區塊鏈是基于各國家各地區各經濟組織構成的“節點”服務器而存在的,服務器是由計算機的軟硬件支持的數據庫操作系統而體現的,這就要求各個“節點”服務器所儲存的數據(賬本)之間的數據版本同步且一致,但是“節點”計算機因其特性,可能會發生系統之間的不同步,軟件版本的不同步,從而導致數據算法邏輯的改變。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千年蟲”的產生所引發的證券市場的混亂,任何一個“節點”服務器出現問題都可能直接導致規則的共識、算法的共識出現差異,從而引發數字賬本中的非一致性風險。常見的不一致風險主要是由系統的不兼容誘發的新的區塊無法被舊的區塊所驗證,這就會導致一個可能隱藏的永久存在的分叉式區塊鏈。通常情況下這是整個區塊鏈系統的噩夢,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整個區塊鏈系統崩潰。
(三)信息過載風險
歸根結底,區塊鏈技術是基于計算機的數據存儲規則而建立的數字化經濟體系,與法律規定的明確與多元性,數據庫規則是基于代碼的邏輯運算而產生的規則,這種規則是基于最簡單的是與否的基本數據邏輯,比較復雜的合同法規以及各種合同文本與納稅規則轉化為數據代碼,可能會產生漏洞、算法BUG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某些哭笑不得的結果出現。而且通常情況下,所有的法律條文、數字法規以及補充條款和其他條件是以規則的方式存在與數據庫系統的合約層,這種合約層的數據規則會被反復調用,頻繁的調用可能會影響系統的計算與運算時間,加上數據邏輯上可能存在的BUG,將會大大延長區塊鏈的判斷時間,甚至可能導致雙重乃至多重的征稅,即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同時征收同種類的稅款。同時也可能有些數據庫專家會通過系統BUG繞開系統本身,實現避稅甚至逃稅的目的。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區塊鏈技術本身不具有自動更正、自動刪除與自動編輯的能力。而是基于多數化原則,依據某一個“節點”服務器而得到的共識模式,這就直接導致了一個“節點”服務器發生問題引發整個區塊鏈系統的錯誤結果。
五、區塊鏈技術賦能的稅收征管領域的創新
(一)建立多“節點”服務器“協商”機制
所謂協商機制就是指多個節點服務器通過數據聯合分析,進而確定多個節點服務器的最低限的共識。在國內,要鼓勵多層級、多機關之間的節點服務器的聯合分析與聯合數據治理。通過不同職能域之間的節點數據庫數據共享,例如,銀行業、工商管理、海關甚至國家安全機構、公共安全機構與法院、檢察院之間的跨層級數據協作,達到稅務數據與其他數據之間的數據共享。從而規避可能存在的數據風險,糾正可能引發的數據難題,達到稅收征管的最終結局。還要學習和規避其他先發展區塊鏈技術的國家多年來出現的經驗和教訓,對數字稅收的征收模式進行進一步探討與研究,盡量采集原始稅源數據,通過對稅源數據的回溯確定最低限度的共識。發展區塊鏈技術層面的同時,提升區塊鏈的思想層面與前瞻層面。通過對區塊鏈技術的深層次挖掘,建立健全對應區塊鏈技術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法律法規對區塊鏈的政治層面進行建設,確定區塊鏈技術的底線與容錯機制。數據多源頭、數據多認知、數據多方面協商,最終形成適合全球的數字稅收征管的規則,與世界上多經濟實體的國家和地區達成共識。尚未達成共識的,我國稅務機關還可暫時借鑒全球性共識來解決可能存在的相關問題。
(二)業務相關各方積極參與區塊鏈節點
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是政府制定規則,將規則寫入節點服務器,在規則的指導下,由業務相關方共同完成的數字記賬,海量的數字記賬數據構成“節點”。這就需要鼓勵業務相關方積極參與區塊鏈,只有參與的區塊數越多,數字記賬才越完備、基于此而建立的規則也越準確,越具有指導性。同時,政府在制定區塊鏈稅務征管法律法規的同時,要將標準規則(文書)向全社會公布,利益相關方也有義務對法律法規提出修改意見,并將意見書面提交給立法機關、稅務征收機關。同時,還有義務在涉及重大利益分配或者特定人利益的情況下,組件各種類型的聽證會、座談會、利益相關方來表達專業意見,從而彌補決策者所處角度不同導致的決策失誤。
(三)構建完善的數據資產產權
稅務征管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對資產的產權要進行界定,通俗地說就是稅務征管要分清納稅的主體是誰,因此就需要構建完善的數據資產產權。構建完善的數據資產產權的過程中,在明晰數據資產的產權歸屬的同時還需要記錄并了解相對透明的交易流程,以及相對應的數據資源與實體資源的配置。這就需要國家層面對利用區塊鏈技術來賦能政府、傳統稅務機構對數據資產進行交易這一新興事物進行認可。同時還要基于組成區塊鏈“節點”的主要數據要素配置相對應的邏輯關系,構建一套能夠容納舊有資產組成要素與新興數據要素的合理的資源配置體系。政府層面應該承擔對于區塊鏈賦能稅收技術的基本投資,并對數據安全提供相應的法律保護,從而才能保證區塊鏈技術對稅收征管工作的持續支撐與賦能。
六、結語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是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手段,其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由于區塊鏈技術下各“節點”數據無法隨意修改而促成的數據的真實與可靠,以及在區塊鏈技術規則引領下的相對公平性。對于稅務征管而言,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的賦能,降低稅務征管成本,加大稅務征管力度,降低多重納稅以及逃稅的風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區塊鏈技術也為稅收征管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風險與挑戰,這就需要在區塊鏈技術賦能稅收征管的過程中,依托現有的區塊鏈技術以及我國的現行政策法規。稅收業務相關各方應積極參與區塊鏈節點,建立“節點”服務器“協商”機制,構建完善的數據資產產權,進行技術與政策法規上的創新,保障稅務征管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力,徐晨欣.區塊鏈賦能數字稅雙重征稅治理規制[J].社會科學家,2023(07):96-101.
[2]商紅明,余丹.區塊鏈治稅的優勢、風險與啟示[J].稅收經濟研究,2023(02): 90-95.
[3]滕明明.區塊鏈技術在電子商務稅收征管中的應用研究[J].會計師,2022(23): 4-6.
[4]王偉域.數字文明時代稅收治理現代化探析——基于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稅收治理的視角[J].理論月刊,2022(12):55-63.
[5]張平,王靜敏.行為財政視角下應用區塊鏈技術提升稅收遵從度的研究[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2(10):3-9+21.
[6]閔小姚,黃克琦,許和平.應用區塊鏈技術推動稅收共治的探索與思考——以撫州市“區塊鏈+不動產稅務”項目為例[J].稅務研究,2022(10):124-127.
[7]蔡昭映.區塊鏈技術重塑稅收征管系統路徑探討[J].財會通訊,2022(14): 143-147.
[8]陳立,崔家熙.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現代稅收管理模式探析[J].財務管理研究,2023(02):70-77.
[9]袁顯朋,王少華,景雪妍,趙琳璐.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經濟稅收治理研究[J].財會研究,2022(01):22-29.
(作者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