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寧 鄧艷華

環境,廣義地講就是生物生長過程中對其具有影響的周圍一切外在因素。孩子的家庭環境,就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里有關的各種主客觀條件。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將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形成不同的性格,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優化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長環境,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全面高質地成人成才。有關孩子成人成才的各種觀點,古今中外教育家的論述林林總總。當今世界主流的教育家認為,在影響孩子成才的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教育(包括家庭成長的環境)和遺傳兩個方面,即所謂的教育(環境)決定論或是遺傳決定論。美國現代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和教育大師約翰·華生曾經明確地說:“給我一打健康的兒童,以及創設特定環境,我可以根據需要把他們培養成律師、醫生、領袖,也可以是乞丐或者盜賊。”這就是典型的教育和環境決定論的觀點。雖有些偏頗,但這個觀點在心理學家諸多心理實驗和教育實踐中,被反復證實確有其效。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如何優化和調控家庭環境變量,為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打好家庭教育的底色。正所謂: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卻要用一生去治愈。
其實,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上,智慧的先哲們早就明確地告誡人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它們只是外形的枝葉相似,但果實的滋味卻有很大的差異,究其原因,乃水土異也。
家庭客觀環境也稱家庭硬環境,主要指家庭中可以用量化指標來評判和衡量的環境因素。比如,家庭的物質和文化資源、家庭成員的結構等,這些特定的家庭物質條件是孩子得以發展的基礎條件。良好的家庭硬環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反之則會阻礙孩子的順利發展。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給孩子創造的用于學習、交友和娛樂的硬件設施愈加豐富和多元了。家庭主觀環境也稱為家庭軟環境,指家庭成員能夠直接感受到的比較持久和穩定的特殊心理氣氛、生活方式等,它影響著全體家庭成員的內在心理感受和情緒,對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教育專家提出了家庭教育“體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維平衡發展”的理論。我們不妨先看一個真實存在的,因父母有意為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教育成長環境,從而教子成功的案例。
融融小時候看起來是一個極普通的孩子,他在運動和體能方面甚至還有些“技不如人”。但融融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很早就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不僅經常帶他進行跑步、游泳、打球、跳繩等增強體質和身體協調能力的運動,更為重要的是為他身心健康著力打造了和諧平等、積極上進的家庭軟環境。平日里,不僅夫妻之間有商有量,而且凡是涉及孩子要參與的各項活動,都會蹲下身來耐心與孩子交流,主動征求孩子的意見。其中,家里讀書和學習的氛圍尤其濃厚,孩子的爺爺是中學語文老師,在家說話做事崇尚禮節;作為工程師的父母,常帶著孩子閱讀科普故事。當然,家里的“教育硬件”也必不可少,在家庭支出允許的情況下,家長不僅經常給孩子買益智玩具,陪著一起組裝機器人,而且把家中三個大書架塞得滿滿當當的,內容涉及天文地理、建筑交通、中外文化、傳統經典,可謂包羅萬象。父母還會經常與孩子共讀書、同探討。
在家庭環境的熏陶和科學的教育引領下,融融從踏入學校那天起,就顯得成熟穩重且與眾不同。從小學到初中,從唐山一中到清華“姚班”,融融的學習之路可謂高歌猛進。融融是唐山市第一個獲得世界信息學奧賽金牌的高中生(第16 屆),他在清華“17 科滿分狀元”的光環下,還獲得了特等獎學金。四年本科畢業后,融融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之后有20多篇高質量的研究論文在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孩子在童年時受到的不良家庭環境刺激,是導致他們后來產生心理障礙、行為問題乃至精神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來自家庭教育的不當刺激,具有印象深刻、波及面廣、成年后矯治困難等特點。研究表明,孩子從小遭受不良家庭環境熏染,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種種傷害,等他們長大并組織家庭后,言行舉止又會沿襲父母的錯誤做法,將這種家庭傷害進行不自覺的“代際遺傳”,這才是真正的悲哀和可怕之處。精神分析學的鼻祖、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早就揭示了這一規律——人的“潛意識”在發揮隱形的作用。
筆者在三十多年的中學教書生涯中,曾接觸過一個不幸的女孩。莘莘4 歲的時候父母因感情不合離異,她由父親撫養。不久,父親再婚,繼母的脾氣比較暴躁,只要心情不好,莘莘就會成為其發泄怨氣的出氣筒。孩子從小就學會了看大人的眼色,在戰戰兢兢中長大。為了不被繼母打罵,她甚至學會了與家長周旋和撒謊。
升入初中以后,莘莘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不僅身體出落得亭亭玉立,而且在心理和行為上有了自己的主張,開始反抗來自家長的各種“管教”和約束。但她對和藹可親的女班主任卻有一種特別的信賴。于是,班主任趁熱打鐵,不僅讓莘莘當紀律委員,還悉心輔導她學習。莘莘很聰明,為了回報班主任的信任,她開始默默努力,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紀律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臉上也綻放出難得的微笑。然而有一天,莘莘突然不來上學了。原來,習慣了控制和約束她的繼母,并沒有跟上孩子身心發展的腳步,還是一味地管、卡、壓。當繼母從莘莘的書包里翻出男同學給她的紙條時,不問青紅皂白,將莘莘罵得狗血淋頭,讓孩子毫無臉面和尊嚴。孩子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于是負氣離家出走,三天三夜沒有回來,最后還是老師發動學生找到了她。此時的莘莘面容憔悴,令人心疼。莘莘雖然回到了學校,但是狀態大不如以前,一直到中考也沒有明顯改觀。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創設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家庭環境和教育對人一生成長的影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家長,要學會適當豐富家庭教育的硬環境,構建家庭教育的軟環境,這樣才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