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居家環境的優劣與窮富無關,和條件也無關,只與生活態度有關。積極的生活態度可以讓我們在平凡中尋到絲絲驚喜,如果非要牽扯上人生格局的大視角,那就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小李今年23 歲,身材勻稱,娃娃臉,大眼睛,甜美的外形很討喜。然而最近談了一年的對象卻告吹了,原因是男朋友提出想去小李家里看看,見見家長。這本是人之常情,男孩禮數周到,按說無可厚非。但是男孩提出的這一建議,卻被小李下意識地拒絕了。男孩莫名其妙,反復追問個中緣由,小李干脆選擇分手,這更讓男孩不知所措。小李何以如此處理事情?問題可能出在原生家庭帶給她的敏感和自卑。
女孩都很敏感,尤其是對周圍的環境。女孩又都要好,哪個女孩不希望打扮得漂漂亮亮、干干凈凈、體體面面地站在人前?這種體面還包括女孩原生家庭的干凈整潔帶給她的安全感、舒適感、自信感。我們講家庭環境不一定非得是富麗堂皇,高屋大瓦舍,但至少家里窗明幾凈,物品擺放整齊,井然有序,用老百姓的話講:家里有嘛沒嘛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家里得像過日子的。古人說的“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絕對有道理!
小李的敏感自卑出自她原生家庭的不堪。父母很懶,不愛打掃衛生,家里常年又臟又亂。桌子上、地上哪哪都是一層灰;吃完飯也不收拾,往廚房的水槽里一堆完事,做下頓飯前再涮鍋洗碗。還有,她家的塑料梳子上常常掛著頭發上的黑泥,厚厚的,用指甲都可以刮下來。讓小李永遠銘記在心的是,上小學時學校舉辦活動,要求穿白襯衣,媽媽在一堆臟衣服里翻找了很久,終于拎出了一件“灰”襯衣。第二天,小李無奈地穿著這件襯衣去了學校,結果自然是被同學恥笑了很久。
上學時,小伙伴們總是輪流到各家玩耍,小李卻只能找借口百般推脫,因為她不好意思讓別人看到自己又臟又亂的家。再后來,朋友們漸行漸遠了。懂的都懂,那種無奈感、刺痛感,隔著屏幕都能扎在每個人的心里。高考報志愿,她偷偷報了一所離家很遠的高校,只為遠離這個臟亂不堪的家。她不愛這個家嗎?當然不是,只是這個家讓她難以維持一個女孩最基本的體面。她可以接受一個窮家,但是無法接受一個骯臟且不體面的家。窮不代表不體面,干凈整潔就可以。但是她家卻做不到,這讓她感到恥辱,甚至卑微。她也曾經努力收拾,但過不了幾天,家里依舊照樣凌亂。反反復復,只能作罷。
這么多年,原生家庭帶給她的陰霾就如鐐銬一般桎梏著她的心靈,把她困在狹隘的境地。什么格局、心胸,根本無從談起。她敏感、自卑、逃避,不敢去逛富麗堂皇的大型商場,她覺得自己在那樣的環境里會更加卑微;她也不敢穿漂亮的裙子,因為漂亮裙子和那個骯臟的家格格不入,自己哪配;遇到優質的男生也不敢交往,她總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這次和男友分手就是出于這種卑微的心理:寧可不要男友,也不能讓他看到家里的不堪。你如果養育過孩子,就會知道體面是孩子最好的防護。體面不是炫耀,而是普通人大方正常站在人前的從容。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指出:“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于是,我們不禁要問,什么樣的家庭環境最毀孩子呢?首先就是那種臟亂差得讓人絕望的居家環境。
沒有生物喜歡長期待在凌亂骯臟的污泥里,蓮花也不行,它也要從污泥里長出來,不愿永遠泡在污泥里。蓮花從污泥里鉆出來之后,也要把自己洗剝干凈,才和世人見面。正如一個人成長的居家環境,誰愿意自己的家永遠臟亂差呢?原生家庭的邋遢臟亂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非常大的困擾,甚至會改變他的“三觀”和人生軌跡。
美國哈佛商學院經過多年調查研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干凈整潔;而生活不幸的人,居家環境通常凌亂骯臟。這就引發出一個猜想:成長在臟亂不堪家庭環境里的孩子是否更容易“心窮”。所謂“心窮”,就是情緒健康失調和社交恐懼。一個房間就是一個能量場,任何能量場都對人的情緒、心理健康有著潛移默化的長期影響。臟亂的房間會釋放出負能量,并不知不覺傳遞給家人,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于是,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家庭成員更容易出現情緒暴躁、焦慮、無助、缺乏自尊心、疲勞等問題。而孩子長期生活在亂糟糟的環境里很容易變得極端:要么煩躁、行為暴戾;要么心情低落、郁郁寡歡,與人交往沒有自信,甚至自卑。長此以往,心豈能不“窮”?
有人說:一個人的房間暴露了他的生活狀態,一個家的房間狀態藏著孩子的未來。有一次,去好友家做客。一進門,舒適感撲面而來。玄關門廳的鞋柜淡雅錯落,地磚明亮干凈,家居鞋已然擺放好,鞋柜上擺著花瓶,梅花插瓶和暖紫色燈帶相互映襯,給人溫馨之感。進入客廳,布藝轉角沙發、實木茶幾、與干果盤搭配的中式茶具,映入眼簾。落地窗簾左右分開,陽光直照進擦得干干凈凈的玻璃飄窗,溫馨不失格調。掃了一眼開放式廚房,各種物件井然有序,不銹鋼灶臺和抽油煙機擦拭得能照出人影,倒掛在分理臺面上方的各式紅酒杯無不體現著主人的典雅和精心。并排放著三個實木書柜,里面的書籍按照主人的喜好碼放整齊,絕無半點頹唐之意。有些書里還夾著書簽和筆記插頁,妥妥的“耕讀人家”。
古人有云:“修得家中凈,收得福長住。”干凈整潔的家才是治愈生活的良藥。朋友的女兒放下功課,出來打招呼,衣著整潔樸素,舉止落落大方,渾身洋溢著自信和幸福感,就像是一株被幸福包裹著的含苞待放的蓓蕾。聽好友說,女兒學習很好,性格開朗,人緣特別好,平常喜歡讀書。這樣的孩子能讓父母少操不少心。
久入蘭室不聞其香,久住臟屋不覺其亂。一個家庭最好的狀態是:房間干凈,關系純粹,生活樸素。居家環境的優劣與窮富無關,和條件也無關,只與生活態度有關。積極的生活態度可以讓我們在平凡中尋到絲絲驚喜,如果非要牽扯上人生格局的大視角,那就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長們,咱孩子的福氣就在家里,還不趕緊收拾得干凈利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