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娟

如果將孩子比作成長中的鮮花,家庭環境就好比是花朵成長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花朵才能茁壯成長。健康的家庭少不了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更離不開孩子的歡聲笑語。近年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一名教師,我更是深刻體會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而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之一就是家庭環境。那么,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具備哪些因素呢?
陽光、樂觀、積極向上的孩子一定來自充滿愛的家庭。在家庭中收獲愛,能夠讓他擁有探索世界的底氣與信心;在家庭中學習愛,能夠讓他用同樣的方式積極愛別人和善待世界。的確,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取決于自己的心境,而一個孩子的心境則是對家庭最直接的反映??梢哉f,親密的家庭關系是營造有益成長家庭環境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曾經,我去一位家庭條件富裕的學生家進行家訪。一進門,我便驚嘆:“你們家可真大?。 闭l知這個學生苦笑了一下,說:“老師,這里不是我的家,而是我住的房子?!碑敃r我驚訝于一個孩童能夠說出如此有深意的話語,可是隨著對他家庭情況的深入了解,我意識到了他話語背后的孤寂——這個學生雖然家庭條件優越,但是父母永遠在出差或在出差的路上,偌大的房子經常只有他和保姆,所以他才會覺得這里只是“住所”,而不是“家”。孩子對家庭環境的要求其實不高,溫馨舒適就好;孩子對家庭環境的要求其實也很高,有愛有親人陪伴才是最好。
營造親密的家庭關系,主要有兩個著眼點:首先是家庭成員之間溫暖的互動,其次是親人給予孩子的陪伴。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有些父母可能羞于向孩子表達愛意,或者羞于在孩子面前彼此表達愛意,實際上,這兩種行為都是重要且必要的。家庭成員之間溫暖、和諧、親密的互動,既能夠營造出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又能夠交流感情。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夠從中感受到家庭成員之間對彼此的愛與關心,也能深深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這份愛讓孩子既能夠在生活中寬以待人,又能助其揚帆遠航——即使人生的旅途上有再大的風浪,父母都是自己最堅實的后盾。
除此以外,營造親密和諧的家庭關系關鍵在于給予孩子陪伴。針對這一問題,很多家長都表示過自己工作繁忙,即使想陪伴孩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實際上,只要有心陪伴,就一定能夠找到陪伴的機會。我有一個學生,父親工作十分忙碌,但是為了陪伴孩子,他在自己的書房內擺放了孩子的書桌,每天放學后,父子兩人并排埋頭伏案,一個學習一個工作,默默地相互陪伴。你看,陪伴孩子其實并不難,陪伴孩子并不要求家長一心一意地陪孩子學習、閱讀、游戲,因為陪伴最重要的是“在孩子身邊”,給孩子提供溫暖、支持與鼓勵。
家庭的價值觀往往會決定一個家庭的長遠發展,也會為孩子未來的道路指明方向。家長可以將家庭價值觀理解成家庭風貌,是家庭文化的核心,對構建溫馨和諧且有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家庭價值觀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家庭的核心價值觀和家庭文化。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共同促進,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進步與提高。
家庭核心價值觀應該是尊重、誠實、互助、友善的,并能指導家庭中每個成員的行為與決策。在教育教學中,我發現每一個品德優良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家風良好的家庭。在我的班級中,有一個小女孩特別樂于助人。同學摔倒了她第一個沖上去攙扶,同學身體不適無法值日她會主動幫忙。前不久,這個小姑娘還和警察叔叔一起幫一位身患阿爾茨海默癥的奶奶找到了回家的路。在班級表彰會上,她自豪地說:“我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因為我們家的家風要求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要樂于助人,我相信換作是我的爸爸媽媽碰見這樣的事情,也會這么做,而我這么做正是因為樂于助人一直是爸爸媽媽做人做事的準則。”
家庭文化一定得是積極正面的,要分享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歡樂,分擔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痛苦,以此來促進家庭文化積極向上。在我的班級中,有一個小男孩,他的父親深信只有打擊教育才能讓孩子戒驕戒躁、虛心前行。所以,他從來不夸獎自己的孩子,其他家庭成員也不會彼此夸獎。這個小男孩在班里的表現很冷漠也很自卑,其他同學取得好成績時他還會陰陽怪氣、心中不平。這就是負面家庭文化帶給孩子的不良影響。
人是社會的人,每個孩子都要走向社會與人社交,人際交往能力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究竟能夠走多遠。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雖然是他的親人,卻也是他需要相處的第一個對象,孩子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初步學會了交往方式,并奠定了人際交往的基礎。因此,一個能夠助力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一定是倡導良好溝通與合作的家庭。
作為家庭的一分子,我們應該提倡并鼓勵家庭成員之間積極地溝通與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與需求,因為我們是彼此最信賴的人。這樣的溝通環境能夠讓孩子感受到開放、尊重與理解,意識到家庭中每個人都是能夠被傾聽、被理解的。同樣,孩子也會在與人交往中傾聽他人的想法與感受,并主動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體驗??梢哉f,良好的溝通是建立良好社交關系必不可少的環節。
另外,家庭成員之間還需要進行合作并要有責任意識。例如,我們可以在家庭分工、家庭事務決策中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讓家庭更具凝聚力。我們班的班長是一個善于統籌合作的“小大人”,原因就是從小時候開始,他的父母就與他一起分工管理家庭事務,有意識地讓他參與家庭決策。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他有著強烈的責任意識、合作能力與集體精神,在學校深受老師與同學的喜歡。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照亮孩子未來發展道路的“啟明星”。為了營造一個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始終意識到孩子的成長需要什么,而家長又能夠做些什么,通過創設具有親密的家庭關系、良好的家庭價值觀以及倡導溝通與合作的溫馨家庭,為孩子的成長助力,讓孩子從幸福的“今天”走向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