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第五保育院 薛 丹
戶外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戶外環境作為主要的教育資源,利用戶外的場地和戶外環境中自然、非自然設施來設置幼兒教育活動,在鍛煉幼兒身體素質與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能達到深化幼兒自然感知與自然認知的效果。而游戲化理念則是幼兒教育的基本理念,指的是用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和游戲內容來替代傳統的教學活動,引導幼兒在學的過程中玩,又在玩的過程中學。因為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游戲又是“玩”的一種主要形式,所以游戲化的教學活動更貼近幼兒的心理需求,也更能滿足幼兒的精神和成長需要,這就為游戲化理念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落實和推廣提供了天然的助力。本文主要圍繞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戶外活動展開,在簡單介紹了幼兒戶外游戲的特點和將游戲融入幼兒戶外活動的價值后,對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戶外活動要如何開展進行了探究。
戶外活動指的是與室內活動相對的,主要在戶外環境中開展的活動,有著比室內活動更大的空間,能夠在鍛煉幼兒思維能力的同時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為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大的助力。從教育視角下看,戶外活動的教育價值能夠發揮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度有多少,而游戲是最貼近幼兒心理,也最受幼兒喜愛的活動,大部分幼兒都對游戲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因此將游戲融入幼兒戶外活動的必要性體現在游戲對幼兒活動參與熱情的激發作用上。再從教育效果視角下看,將游戲融入戶外活動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強化對幼兒積極態度的培養、對幼兒綜合能力的鍛煉、對幼兒自然認知的深化上,綜合來看就是更利于戶外活動教育價值的發揮。
戶外活動同時具備為幼兒建立起積極態度和培養幼兒自信心的作用,而游戲與戶外活動的融合則能夠增強戶外活動對幼兒積極態度和自信心的培養。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幼兒有著更大的探索空間和更多可以探索的資源,同時,幼兒也可以自由地去探索世界并通過對世界的探索來獲取經驗,雖然在過程中幼兒可能會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這種困難和挑戰實質上也是培養幼兒積極態度和自信心的養料,更利于幼兒積極態度和自信心的養成。
戶外活動是幼兒教育階段的一種綜合性教育活動,戶外活動的有效開展有助于幼兒各方面能力與素養的綜合性、全面性發展,幼兒在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不同感官展開對世界的探索時,其探索世界和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獲取經驗的能力也能夠得到鍛煉,并在鍛煉的過程中實現提升,而游戲的融入就能強化戶外活動對幼兒綜合能力的鍛煉。在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的自主參與中,感知能力、運動能力、協調能力、表達能力等多項能力都能夠實現更好發展。
戶外活動的主要場地是戶外,而戶外與自然相通,因此戶外游戲也有著幫助幼兒感知自然和建立自然認知的功能性。在此基礎上將游戲融入戶外活動之后,幼兒就能夠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更加親近自然,并隨著游戲活動的開展實現對自然的進一步探究,從而通過與自然的親密接觸和深入探究來認識到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寶貴性,因此游戲對于幼兒戶外活動來說也有著強化戶外活動對幼兒自然認知的深化的價值性,更利于為幼兒樹立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
游戲化理念下的戶外游戲活動與常規的戶外活動和游戲都有著不小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主題、形式、內容、側重點和教育效果上。幼兒階段是教育的奠基階段,這一階段的教育不追求要教給幼兒多少知識,幼兒在知識以外的其他層面能夠實現什么樣的成長才是關鍵,如思維、意識、習慣和能力層面,那么教師在針對幼兒設計與開展教育活動時,就需要著眼幼兒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從整體到細節、再從細節到整體,在綜合培養幼兒各項能力與素養的同時,也對幼兒指向社會適應和為人處事的意識、習慣與能力展開針對性培養。站在這一視角下看,幼兒戶外游戲這一能適應和滿足幼兒成長需要的活動就展現出了如下特點,其中關鍵詞主要包括自主參與、團隊協作和思維發展。
戶外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和自主探索空間,相對地也就更加注重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自主參與,而幼兒的自主參與也可以說是幼兒從戶外游戲活動中獲取經驗的主要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教師在開展戶外游戲活動時就需要轉變自身的身份定位,確立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和自主展開對游戲環境的探索,以幼兒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的信息發現和經驗積累為載體,落實對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鍛煉與提升。
戶外游戲活動大多是團隊集體活動,幼兒需要與小伙伴組成小團隊來參與游戲,再通過團隊間的協作來完成游戲任務,而在團隊參與游戲和完成游戲任務的過程中,幼兒就能夠得到團隊協作層面上的鍛煉,包括團隊精神、團隊意識、團隊協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這些指向團隊協作的精神、意識與能力不僅能夠為幼兒對社會的適應提供助力,也能夠促進團隊協作類戶外游戲活動的開展,為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團隊協作提供助力,這也就讓戶外游戲活動更加強調幼兒的團隊協作。
幼兒思維與創造力的發展在幼兒教育中尤其受到關注與重視,在“小學化”知識教育弊端盡顯的今天,幼兒教育早就實現了向習慣與意識培養、思維與認知開發本質的回歸,戶外游戲活動是尤為追求幼兒思維發展的教育活動。在以團隊協作為底層框架指向戶外自主探索的戶外游戲活動中,幼兒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邊玩一邊進行探索,一邊探索一邊進行思考,而這種“玩+探索+思考”的活動形式不僅有著更強的趣味性,也更能幫助幼兒學習知識,最終隨著游戲進程的推進實現對幼兒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
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表述“以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為抓手,高度重視幼兒園的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來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教育更追求的是一種整體視角下的深度教育,要求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高的質量,幼兒園和幼兒教師需要在正確的兒童觀、游戲觀、課程觀的指導下,順應學前教育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來設計教育活動。就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戶外活動而言,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就需要從多個不同視角出發,以游戲主題的制定、游戲材料的準備、游戲環境的打造和游戲內容的開發為抓手,對幼兒戶外活動展開整體規劃、設計與改造,做好物質與精神層面的雙重準備,盡可能地滿足幼兒參與不同形式游戲活動的需要,為幼兒的興趣養成、自主探索、沉浸體驗和綜合感知提供助力。
在游戲化背景下,教師對幼兒戶外活動的設計雖然要融入游戲理念和體現游戲特征,但不能只有游戲屬性而沒有教育屬性,能適應和滿足幼兒身心成長需要的戶外游戲活動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游戲主題,能夠在激發幼兒游戲參與興趣的同時,助力幼兒教育參與興趣的養成,也就是說教師要在借游戲引導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同時,轉變幼兒的視角,讓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能夠從游戲活動延伸到包括探索、認知、實踐在內的教育活動中,最終逐步推進對幼兒的全方位教育。
例如,在自然探索類的戶外游戲活動中,教師需要圍繞自然探索的“對象”來設計游戲主題,像是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山川河海等,如果要對花草樹木這類戶外常見的自然資源展開探索,教師需要先明確幼兒應當站在哪些視角來觀察、收集、探索與思考。具體來講,一是可以讓幼兒從花草樹木的基本形態出發展開探索,在幼兒通過觀察和分析明確花草大多矮小脆弱、樹木大多高大頑強的基本特征后,再從這些基本特征出發引出“如何保護花草樹木”的話題;二是可以讓幼兒從花草樹木的生長規律出發展開探索,在幼兒得出花草的生長速度快、樹木的生長速度慢的探究結論后,以季節為切入點來引導幼兒探究與分析花草樹木在季節的變遷過程中會發生哪些變化。明確的主題不僅利于教師設定游戲內容、選擇游戲方式和調整幼兒的探究方向,還更利于發揮戶外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
豐富的游戲材料不僅是戶外游戲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也是戶外游戲內容多元擴展的基礎,想要讓幼兒能夠更好地展開自主探索,并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收集更多信息與積累更多經驗,幼兒教師就需要正視游戲材料的功能性與價值,有針對性地選擇和準備游戲材料,并結合不同的游戲材料來設計不同的游戲活動。通常情況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主要分為運動和探索兩類,教師在游戲材料的準備上也要涉及兩種類型的游戲材料。
例如,在運動類的戶外游戲活動中,教師就需要為幼兒準備各種各樣的運動器材,包括籃球、足球、乒乓球、跳繩等基本運動器材,以及專門的趣味運動器材和生活中可以充當運動器材的材料、工具。運動器材雖然都有著固定用途,但在固定用途以外也有著極大的開發空間,教師可以利用常見的運動器材來設計出很多有趣且有吸引力的游戲活動,在鍛煉幼兒身體素質的同時提高幼兒的協調與反應能力。而在探索類戶外游戲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幼兒準備的游戲材料就包括場景材料和探索材料兩種,其中場景材料主要指供幼兒探索的場地器材或可用于搭建探索場地的基礎材料,探索材料主要指的是可以幫助幼兒進行探索的工具,如放大鏡、指南針等。戶外游戲活動中需要用到的游戲材料在種類上沒有特殊的限制,教師需要保證的就是材料的安全性,以免對幼兒的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戶外游戲活動需要在戶外環境中開展,而天然的戶外環境雖然為戶外游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但如果沒有進行特殊改造,很難為幼兒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提供更沉浸的體驗,對此教師需要在綜合考量教育實際需求和戶外游戲場地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幼兒園的戶外游戲環境展開合理且有針對性的規劃、設計與改造,以此來為幼兒打造一個更好的游戲環境,讓幼兒能夠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實現沉浸式的體驗。
具體來講,一是需要用地域資源優勢來完成生態要素的整合,例如,為幼兒創建專門的田園探究坊、田園藝創坊和田園節慶坊,以此來豐富戶外種植游戲的開展形式和深化戶外種植游戲的意義內涵,讓幼兒能夠在參與田園游戲的過程中真正成為田園的主人;二是需要挖掘有效資源來進行創意改造,包括自然資源和非自然資源,可以利用幼兒園內的樹木來打造“探險”和“越野”場地,或者利用廢棄輪胎、廢舊生活物品、殘缺玩具等打造“自由創造”場地;三是需要建立多樣資源中心和劃定特殊游戲區域,專門空出一個教室來做“奇妙屋”,然后將三棱鏡、萬花筒、水管等科學探究類材料,陶土、彩泥等泥塑創造類材料,鍋碗瓢盆、桌椅、雨傘等生活實用類材料都分區域擺放到“奇妙屋”中,需要專門劃定的特殊游戲區域則主要包括沙水區、建構區、野戰場和運動場。
戶外的游戲情景劇是教師可以引入的一種戶外游戲形式。在游戲化教育大背景下,幼兒園的戶外游戲活動大部分以運動和探索為主,想要最大化發揮戶外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教師需要在充分開發運動和探索活動功能性的同時,跳出運動和探索的游戲框架,開發更加多元的游戲內容,為幼兒的綜合感知和全面成長提供更大助力。
具體來講,教師在設計與開展戶外游戲情景劇時要格外注意劇情或人物設定與環境的適配性,并有針對性地在戶外環境中設置與劇情和人物設定相關的基礎設施。例如,在以“面包店”為背景的戶外游戲情景劇中,教師需要先引導幼兒利用白布、白紙、面粉、橡皮泥、瓦楞紙、菜單圖片、電子秤等游戲材料來制作服裝、模具、盤子、杯子、盒子、蛋糕樣品等游戲道具,讓幼兒也參與到游戲情景的設置中,以此來保證幼兒在之后的情景劇中參與表演游戲時能夠產生更強的參與感。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情景劇游戲表演的過程中,選擇適當和應景的音樂來烘托氛圍,利用音樂來帶動幼兒的情緒,這樣就能夠讓幼兒在表演時更加投入,將需要扮演的人物扮演得更加傳神,進而獲得更好的角色體驗和成長感知。
綜上所述,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戶外活動其實指的就是用游戲來包裝戶外活動,為幼兒提供一個在“玩中學”和在“學中玩”的空間與機會。在這一背景下建構的戶外游戲是一種自由、開放、有趣,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的教育形式,對幼兒教育來說有著非常顯著的價值。而在游戲化背景下實際開展幼兒戶外活動時,教師還需要秉持讓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目標與追求,為幼兒制定更明確的游戲主題、準備更豐富的游戲材料、打造更良好的游戲環境、開發更多元的游戲內容,保證設計出來的戶外游戲能夠具備全面鍛煉和提升幼兒學習能力與探索能力的功能性,以此來保證幼兒能夠通過參與戶外游戲活動實現綜合性的成長與全面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