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了依托敦煌歷史文化資源開展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的可行性,通過深入分析敦煌及其周邊地區豐富的歷史與文化資源,提出了一套具有敦煌地域特色的研學旅行實踐活動方案,以厚植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并進一步探討了當下的敦煌研學旅行面臨的挑戰及其未來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敦煌文化;研學旅行;地域特色;愛國主義情懷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十四五”專項課題“基于敦煌地域特色的中學生研學旅行課程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ZX15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蒲娟(1986—),女,甘肅省敦煌市第四中學。
敦煌,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擁有豐富的歷史與文化資源。如何將這些資源有效地融入中學教育中,尤其是研學旅行活動中,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從多個角度展開探討,旨在為敦煌文化主題下的中學研學旅行實踐活動方案的設計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議。
一、敦煌歷史文化資源概覽
敦煌位于中國西北的甘肅省,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位置,也是歷史上文化交流的中心。這里不僅有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還有大量的歷史遺跡、文物和民間藝術,猶如一幅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畫卷。
敦煌莫高窟是敦煌珍貴的文化遺產。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歷經北涼、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具有悠久的歷史。窟內壁畫和塑像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建筑、服飾等多方面內容的重要資料。這些壁畫和塑像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文化發展程度和審美觀念,還展示了古代中國與其他文明的交流情況。
除了莫高窟,敦煌還有其他歷史文化遺跡,如玉門關、陽關、西千佛洞等,這些遺跡同樣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玉門關和陽關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口,不僅是商業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西千佛洞則是另一個壁畫藝術的寶庫,雖然規模較小,但藝術價值不亞于莫高窟。
敦煌的歷史文化資源不局限于具體的文物或遺跡,這里的民間藝術,如敦煌音樂、敦煌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民間藝術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吸收了多種文化元素,形成了獨特的地域特色[1]。
敦煌還擁有豐富的古籍文獻,包括但不限于佛教經文、歷史記載、科技著作等。這些文獻為人們了解古代中國,尤其是西北地區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其中,莫高窟的藏經洞被譽為“東方的藝術寶庫”,出土了大量以漢文、藏文、梵語、回鶻文等為記載的文書,對于文化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綜上所述,敦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多元豐富的,涵蓋了藝術、宗教、歷史、民俗等多個方面。這些資源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更重要的是,它為當代人提供了與古代文明對話的橋梁,使人們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二、研學旅行在中學教育中的意義
研學旅行在中學教育中,特別是在豐富學生的歷史和文化認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敦煌莫高窟為例,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不僅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藝術和文明的寶庫,還承載對文化傳承和保護的精神追求,即“莫高精神”。帶領學生參觀敦煌莫高窟,除了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歷史和文化的厚重,還能讓他們理解為何要保護這些不可復制的文化遺產,從而在學生的心中埋下傳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
“莫高精神”不僅是對歷史文化保護的執著和責任,還是一種持久和深入的探索精神。在研學旅行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沒有這種精神,是否許多寶貴的文化和歷史遺產可能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從而讓學生明白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因此,除了教學歷史和文化知識,研學旅行還是培養學生責任感、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讓研學旅行達到預期效果,單純的參觀和旅游是不夠的,必須進行有教育意義和有針對性的活動設計,比如在敦煌研學旅行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參與文物保護的實踐活動或者與專家進行面對面交流,從而讓他們深刻地理解“莫高精神”[1]。
三、敦煌地域特色與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的關聯
敦煌,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僅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也是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的見證。敦煌的地域特色與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的關聯尤為緊密,其中最為顯著的兩個方面是文化傳承和跨學科的教育價值。
文化傳承是敦煌地域特色中十分突出的一點。莫高窟、絲綢之路等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元素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現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資源。研學旅行實踐活動可以圍繞這些文化遺產進行,讓學生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深刻地理解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多元性。例如,通過參觀莫高窟,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古代藝術家對于美的追求,這不僅能夠豐富他們的歷史和藝術知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意識。
跨學科的教育價值則是敦煌地域特色的另一種體現。敦煌是一個歷史文化博物館,涵蓋了地理、民俗、宗教等多個學科領域,這為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例如,通過對敦煌沙漠地貌的研究,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地理學中的風蝕、沉積等基礎概念;通過參與當地的民俗活動,學生則可以從社會學的角度去理解地域文化和社會結構[2]。
綜上所述,敦煌的地域特色為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通過精心設計的研學旅行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多個學科領域的學習中獲得豐富的知識,還能在更高層次上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四、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的設計與開發
(一)編制校本教材,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在依托敦煌歷史文化資源設計與開發研學旅行實踐活動時,學校要注重校本教材的編制。校本教材應是針對某一特定歷史或文化背景編制的,能準確和深入地解釋相關知識和理念。
首先,校本教材應能具體、深入地解析該地區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和文化中的地位,比如,詳細闡述莫高窟的建設背景,分析敦煌壁畫反映的社會文化現象。這樣的教材對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具有積極作用,能作為研學旅行實踐活動中的理論支撐或前置內容,幫助學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敦煌。
其次,校本教材應包含地理、藝術等跨學科內容,從而為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在敦煌研學旅行中,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跨學科知識去觀察和分析,比如,分析月牙泉地理形態的形成,通過研究莫高窟壁畫研究古代的宗教文化等[3]。
最后,校本教材中還應包含與敦煌地域文化和歷史緊密相關的實踐活動。例如,基于敦煌音樂或舞蹈的內容設計活動,讓學校聯系當地的藝術團體,組織一場專門的表演,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敦煌文化的多樣性[4]。
(二)進行地域文化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情懷
地域文化教育與愛國情懷培養在教育領域中十分重要。特別是在具有豐富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地區,如敦煌,這一點更為明顯。地域文化不僅是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習俗的綜合體現,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地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具有重要作用。
在敦煌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地域文化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組織學生參觀敦煌的文化遺產,可以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能讓他們明白保護和傳承這些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這樣的體驗會讓學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資源,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但是,僅僅帶領學生參觀和體驗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敦煌能夠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這背后又反映了哪些歷史和文化因素。通過這樣的思考,學生不僅能夠深入了解敦煌文化和中華文明,還能更加明確自己作為中華兒女應承擔的保護與傳承文化的責任。
綜上所述,地域文化教育與愛國情懷培養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和實施。而敦煌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這為教師提供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合理地利用這些資源,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還可以在他們心中植入深厚的愛國情懷,助力學生的個人成長,也促進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
(三)跨學科研學旅行的綜合機制與策略
跨學科研學旅行不僅能夠讓學生獲得全面、立體的學習體驗,還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跨學科思維能力。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構建一套合理有效的綜合機制和策略。
在跨學科研學旅行的綜合機制方面,最為關鍵的是活動設計和活動內容的整合。敦煌不僅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還有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因此,教育者可以在這一基礎上設計涵蓋歷史、地理、藝術、科學等多個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激情,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去了解敦煌。
除了活動設計,好的實施方法也是跨學科研學旅行成功實施的關鍵。在這方面,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如實地考察、小組討論、項目研究等,以確保學生能夠全面而深入地參與到研學活動中。此外,教育者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和需求,靈活調整實踐活動內容和方法,以實現個性化教學。
跨學科研學旅行綜合機制和策略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教育者、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方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這樣才能確??鐚W科研學旅行能夠真正發揮其教育價值。此外,通過構建合理有效的綜合機制和策略,教育者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更為豐富和多元的學習體驗,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提升教育質量和效果的同時,推動文化傳承和社會進步。
五、敦煌研學旅行的當下挑戰與未來發展
敦煌研學旅行作為一種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已經在教育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然而,隨著這一教育模式的實施,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教育者需要思考其未來發展。
首先,敦煌研學旅行的可持續性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敦煌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其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隨著研學旅行活動的增多,如何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的同時讓學生獲得高質量的學習體驗,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而這需要政府、學校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和保護機制。
其次,敦煌研學旅行在教育內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敦煌研學旅行中,部分教師側重于歷史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因此,在未來,教師需要注重探索和嘗試跨學科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使學生獲得全面和立體的學習體驗。
再次,敦煌研學旅行在推廣和普及方面面臨一定的困難。敦煌地理位置遙遠,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更多學校和學生參與到研學旅行中。此外,研學旅行通常需要較高的經費支持,這也增加了普及難度。因此,如何通過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促進敦煌研學旅行的普及,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最后,隨著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敦煌研學旅行也需要不斷地進行更新和改進。這不僅包括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創新,還包括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優化。這樣才能確保敦煌研學旅行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更好地服務教育和社會的發展。
結語
總之,敦煌研學旅行不僅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還具有巨大的教育潛力和價值。然而,當下的敦煌研學旅行還面臨一些挑戰,其在可持續性、教育內容、推廣普及方面,都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各界以及學生和家長的共同合力,展望其未來的發展路徑,以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此外,敦煌研學旅行作為一種富有特色和內涵的教育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相關教育者要持續關注、研究和實踐,在不斷探索和改進中,找到更為有效和可行的實施路徑。這不僅是敦煌研學旅行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優秀人才的追求。
[參考文獻]
晁媛.初中歷史研學旅行問題調查及對策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21.
孫鈺.研學旅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淄博市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沙汕汕.初中歷史教學中研學旅行之探討:以山東博物館為考察中心[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18.
王萬燕.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學地理研學旅行課程建構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