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煙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30000)
自2022年以來,隨著全球疫情逐漸受到控制,各產業市場逐步恢復活力,實現穩健的經濟增長已成為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追求的目標。然而,在疫情期間所形成的社會氛圍,依然彌漫著不確定性和焦慮情緒。在這種心理背景下,人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需求正經歷著新的轉變。
在經歷了長期的封鎖和限制后,青年群體對于追求新風尚的熱情愈發高漲。服飾,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直接展示自我的方式之一,不僅承載著個體的情感與價值觀,更是展現個性與審美的重要載體。因此,服飾設計中的情感化元素,正逐漸受到青年群體的青睞。這種設計方式不僅滿足了他們在外觀上的審美需求,更能夠傳遞出他們內心真實的聲音,展現出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精神風貌。
設計師們通過運用獨特的元素和創新的搭配方式,打造出符合青年時尚審美的服飾。這種設計不僅融入了對于個體情感的深度思考,更使得服飾在文化內涵和藝術氣息上得到了提升。青年群體樂于接受并追求這樣的設計,因為它代表著他們對于多樣性、自由和創新的不懈追求。
情感化設計在推動經濟復蘇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時尚與服飾產業作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系,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并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情感化設計的推廣與應用,將促進設計師、制造商以及銷售渠道之間的緊密合作與創新。同時,這種追求新風尚的態勢也將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進一步推動市場的繁榮與發展。
情感化設計是一種產品設計方法,旨在通過引發用戶的情緒反應(有意識或無意識)來提高執行特定行為的可能性。這種方法充分考慮了用戶的心理感受,以使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體驗到愉悅。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將情感要素劃分為三個層面:本能層面、行為層面和反思層面。
在產品形態的情感化方面,形態指的是產品的形象、形式和形狀,可以理解為產品外觀的表現因素。設計師通過利用產品的特有形態來表達其美學特征和價值取向,使用戶從內心情感上與產品產生共鳴。這種形態設計不僅提升了產品的外在魅力,還快速傳遞了視覺信息。
在操作的情感化方面,巧妙的使用方式可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為用戶帶來愉悅感,從而緩解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1]。
在產品特質的情感化方面,真正的設計應該能夠打動人心,傳遞情感,勾起回憶,成為生活的情感與記憶。只有當產品、服務和用戶之間建立起情感的紐帶,并通過互動影響用戶的自我形象、滿意度和記憶等,才能形成對品牌的認知[2]。
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持續推動和積極效果顯現下,以及消費場景的全面恢復,居民收入及消費信心的穩步增強,市場活力得以持續回升,消費需求逐漸釋放。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服裝協會網的統計數據,2023年1-9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42 107億元,同比增長6.8%,相較于1-6月增速略有放緩,減少了1.4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為7 257億元,同比增長12.8%,相較于1-6月增速有所放緩,減少了2.7個百分點。
此外,消費者購買決策的理性化程度加深,使得他們更加注重產品或服務的性價比。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價格適中且質量可靠的商品,以滿足生活中的實際需求。隨著網購和線上消費的大幅增長,線下實體經濟市場因疫情受到較大沖擊,消費者購物受到一定限制,進而轉向網購和線上消費。這種轉變使得消費者更加追求購物的便捷性和個性化服務,從而進一步提升了電商平臺的競爭優勢。
首先,公眾對于安全感的渴求已顯著增強。在疫情期間,人們對自身健康與安全的關注度大幅提升。因此,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那些能提供安全保障的產品或服務。同時,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受到一定制約,無法再像以往那樣自由選擇品牌。這種限制導致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的要求發生了變化,他們更偏好于長期表現優異且信譽良好的品牌[3]。
隨著疫情后的經濟復蘇,特別是青年群體,他們對服裝的需求更加注重個性化和自我表達。長時間的封鎖、隔離,以及疫情帶來的焦慮、不安、抑郁等負面情緒,使得人們更加渴望充滿活力、新穎別致的服裝,這些服裝能夠帶來樂觀主義的視覺效果。因此,基于公眾的情感需求,服裝的創意設計和新穎造型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消費者對服飾的舒適性需求也日益凸顯。在過去的一年里,由于大多數人都習慣了在家中工作和學習,穿著舒適的服裝不僅提高了效率,還有助于緩解壓力。因此,許多消費者在選擇服飾時,會特別關注面料的柔軟度和透氣性,追求舒適的穿著體驗[4]。
盡管2023年社會元氣得到恢復,但許多人的經濟狀況已發生變化。消費者對服飾價格的敏感度增加,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追求物有所值的購物體驗。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品牌可能會采取降價策略以吸引消費者,提供更經濟的購物選擇。
多巴胺,這一神經遞質,在人的情緒調節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是產生快樂和幸福感的關鍵因素,能夠引發人的愉悅情緒,并幫助抵抗焦慮和抑郁的侵擾。多巴胺的釋放與獎賞機制緊密相連,當個體獲得獎勵或實現目標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帶來滿足和快樂的感覺。這種愉悅感不僅有助于塑造積極的情緒和態度,增強自信心和行動力,還能幫助個體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壓力。在面臨壓力和焦慮時,多巴胺的釋放還能起到緩解緊張情緒,提升情緒穩定性的作用。此外,多巴胺還能促進大腦中其他神經遞質的平衡,有助于擺脫消極情緒的困擾,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近年來,網絡熱詞“多巴胺服飾”逐漸受到關注。該概念源于時尚心理學家道恩·卡倫的著作《穿出最好的人生》。多巴胺服飾是指通過精心搭配服裝的顏色、款式設計以及飾品等元素,營造出一種能夠引發愉悅感的穿搭風格。其核心理念在于利用明亮鮮活的色彩來激發積極情緒,進而促進多巴胺的釋放。
多巴胺服飾穿搭主要面向Z世代人群(指1995年至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這種穿搭風格不局限于特定的款式,而是以其鮮艷、高飽和度的色彩以及夸張醒目的圖案為特點,展現出充滿愉悅感和青春活力的形象。這種風格鼓勵消費者展現自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生活態度[5]。
在商品選擇過程中,消費者往往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判斷自己是否對某款商品感興趣。在這一過程中,視覺色彩對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產生直接影響。因此,許多時尚品牌利用色彩營銷來增強產品的視覺沖擊力,進而提升潛在購買力。多巴胺服飾的流行趨勢表明,消費者對于釋放情緒和表達個性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
色彩心理效應,即人們在感知不同顏色時所產生的特定心理反應。當眼睛接觸到不同顏色時,會在視網膜上產生刺激,并通過錐體細胞與桿體細胞將感知信息傳輸至大腦。大腦會結合個體的生活經驗,進而引發心理意志、情感等多樣化的心理反應[6]。科庫林·瓦列里·格里戈列維奇的藝術作品,以其豐富的色彩、愉悅的氛圍和充滿活力的特點,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他的作品展現了獨特的創造力和表達方式,他巧妙地運用各種鮮艷明亮的顏色,并將其融合在一起,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其色彩搭配恰到好處,既不會刺眼,又能讓人感受到色彩帶來的溫暖與活力。每一幅作品都如同一場色彩盛宴,他通過選擇歡快、輕松的主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無論是描繪陽光明媚的風景、歡快跳躍的動物還是笑容燦爛的人物,都散發出樂觀積極的氛圍。如圖1、圖2所示。

圖1 科庫林·瓦列里·格里戈列維奇的作品

圖2 Kokurin Valery Grigorevich作品的色彩再運用(筆者自繪圖)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環境保護和健康生活方式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種趨勢在時裝設計的面料選擇上也得到了體現,其中健康和親膚成為了選擇面料的關鍵因素。相較于可能引起皮膚過敏或不適的傳統化學纖維,天然纖維因其更為親膚的特性而備受青睞。例如,有機棉、亞麻和絲綢等天然纖維在接觸肌膚時能夠提供更為舒適和安全的感覺[7]。
此外,經過特殊處理的面料,如具有抗菌、防紫外線等功能的面料,不僅能夠增加服裝的附加值,還能展現設計師的創意和服裝的個性化特點。不同的面料具有其獨特的質感和特點,當它們與設計元素相結合時,能夠傳達出不同的情感和風格。例如,柔軟的面料如歐根紗可以營造出輕盈、優雅的效果,而粗纖維面料如亞麻則能呈現出樸實、原始的感覺。
因此,在時裝設計中,合理運用不同材質的面料對于提升服裝的吸引力和個性化至關重要。如圖3所示,恰當的面料選擇和設計能夠呈現出令人贊嘆的時裝作品。

圖3 2023年Zuhair Murad春夏高定秀
“多巴胺服飾”的圖案設計,旨在展現一種鮮明個性與活潑愉悅的風格特征。這些設計巧妙融合創意與想象力,賦予穿著者一種獨特的愉悅體驗。筆者運用一系列獨特的視覺元素,將抽象情感具象化,創造出引人矚目的藝術效果。如圖4所示,圖案設計凸顯了個性表達的張力,以非傳統的視覺呈現方式引人注目。通過活潑的色彩搭配、大膽的線條勾勒以及豐富的圖案紋理,傳遞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氛圍。這種夸張而獨特的造型設計,不僅吸引人們的目光,更滿足了現代人對個性與獨特性的追求。通過鮮明的色彩和富有創意的圖案元素,這些服飾無疑成為了時尚界的矚目焦點,展現出一種引人注目的藝術魅力。

圖4 多巴胺圖案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筆者自繪)
本文從服裝的色彩、面料及圖案三大維度,深入探討了其與情感表達之間的內在聯系。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復蘇,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因此,我們有必要更加關注個體的心靈健康,并將其巧妙地融入時尚潮流之中。服裝,作為一種視覺藝術表現形式,通過多樣化的設計手法,展現出其獨特的情感傳達能力。
在色彩、面料和圖案的選擇上,我們可以巧妙傳遞積極向上、關愛他人和珍視心靈的價值觀。設計師需整合并利用各類資源,創作出以人為本的服飾,進而提升消費者的生活質量。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共鳴,更能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積極情緒與情感交流,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