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培業 槐鵬程 李紫閣 林穎杰 劉殿昌
1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山東濟南,250022;2山東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山東濟南,250022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既往多發于西非和中非地區。2022年9月,我國報告了首例輸入性猴痘病例[1]。2023年6月,我國多個省份出現猴痘病例,病例數持續上升,8月份新發病例數達到頂峰[2]。近期猴痘新發病例增長減緩,2023年11月我國新增報告80例猴痘確診病例,山東省僅新增1例[3]。2024年1月,我院發現本年度全省首例猴痘病例,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患者,男,21歲。10天前有男男高危性接觸史,4天前出現發熱,最高39℃。3天前肛周出現膿皰,繼發潰瘍,伴瘙癢。HIV感染2年。無藥物過敏史,無食物過敏。皮膚科查體:肛周見多發潰瘍面,基底干燥,無明顯滲出(圖1)。實驗室檢查:皮損處猴痘病毒核酸qPCR檢測為陽性。診斷:猴痘。處置:上報傳染病、患者居家隔離治療、環境消殺。

圖1 肛周見多發潰瘍面
討論2022年5月開始,猴痘在全球暴發,構成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4]。2022年9月20日起,我國將猴痘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雖然猴痘在我國的流行已經呈下降趨勢[3],但仍有散發病例報告,對人類的健康是一種長期的威脅。我國發現報告猴痘病例特征與其他國家早期報告病例有所不同,幾乎全為人際傳播,主要受累群體為MSM,以性傳播為主[5],約半數為中青年男性人群[6]。皮疹首先好發于生殖器、肛周等性接觸部位,這也說明猴痘已經成為一種性傳播疾病[7]。
陳楚明[8]等調查的49例猴痘患者中,61.2%為合并HIV感染者。WHO分析報告顯示,約52.6%的猴痘患者合并HIV感染[9]。本文所報道患者2年前感染HIV,提示HIV感染者更可能感染猴痘。原因可能是我國猴痘傳播的主要途徑為男男性行為傳播,與HIV的高風險人群和傳播途徑相重合[10]。研究顯示HIV陽性MSM人群對猴痘的知曉率較低,應進一步加強對高危人群(MSM)的健康宣教[11]。自2022年5月猴痘在我國流行至今,我省已累計發現報告猴痘病例37例,本院確診報告17例,提示可能有部分病例在其他醫院沒有得到及時發現和報告。猴痘患者無特異性皮損表現,需要與梅毒、水痘、傳染性軟疣等傳染性皮膚病相鑒別,必要時可通過實時免疫熒光定量PCR技術進行確診。我國絕大部分猴痘患者均在皮膚性病科就診[12],皮膚性病科醫師在猴痘的發現和報告工作中仍然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