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魯洪嶺, 劉倩, 孫云川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 腫瘤放化療科, 河北 滄州 061000)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癥狀不明顯,當患者呼吸困難時,患者病情已經發展至晚期[1-2]。其能通過靜脈血或淋巴液往機體任意部位進行轉移,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3]。三維適形放療在臨床中是一種與CT結合的高精度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方法,將腫瘤組織最大限度的集中照射,對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顯著[4]。可溶性T細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oluble 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molecule 3,sTim-3)是一種免疫抑制因子,通過介導效應T細胞凋亡以及增強調節性T細胞介導的免疫機制,促進與腫瘤相關的巨噬細胞M2極化抑制抗腫瘤免疫,從而促進腫瘤生長以及炎癥因子分泌,例如sTim-3可參與非小細胞癌進展[5-7]。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Kazal1型(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Kazal1 type,SPINK1)是抑制胰蛋白酶在胰腺中的活化,防止器官“自我消化”[8];還能通過MAPK信號通路,使細胞生長受到磷酸化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受體蛋白刺激,在腫瘤發展過程中自分泌生長因子,例如SPINK1可參與非小細胞癌發生發展[9-10]。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血清sTim-3、SPINK1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三維適形放療療效及預后的關系。
選取2019年11月—2021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70歲以上且初治的不能接受手術以及拒絕手術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過CT影像學以及病理檢查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2)入組前患者均未進行化、放療;(3)有完整的臨床、病理資料;(4)研究對象及家屬詳知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者;(2)合并肝臟和腎臟衰竭患者;(3)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共納入患者102例,腫瘤直徑≤3.0 cm 和>3.0 cm 者分別為55例和47例,腫瘤淋巴結轉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分別為58例和44例,分化程度中、高分化者56例、低分化46例,腺癌57例、鱗癌45例。本研究已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2-057)。
1.2.1一般臨床資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腫瘤直徑、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病理類型。
1.2.2血清sTim-3和SPINK1的檢測及分組 采集患者入院第2天早晨起來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3 500 r/min離心20 min,留上清液,置于-80 ℃冰箱保存待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sTim-3、SPINK1水平,對應的ELISA試劑盒購自上海奧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貨號分別為EH6609M、EH6463M),按照配套說明書進行檢測。根據血清sTim-3、SPINK1中位數分別將患者分為sTim-3低和高水平組、SPINK1低和高水平組。
1.2.3三維適形放療 首先明確患者的臟器運動、腫瘤形狀和大小等,再評價結構的劑量、關鍵器官以及靶體積,脊髓量<40 Gy,患者仰臥且上舉抱頭,固定體膜,使用CT模擬定位增強掃描,之后確定危及的器官,勾畫并重建靶區,從而制定相應的治療計劃。其中腫瘤區(tumor area,GTV)>1 cm,主要包含縱膈、肺門和原發灶陽性淋巴結,臨床靶區(clinical targets,CTV)則是將GTV擴大0.6~0.8 cm,計劃靶區(plan the target,PTV)則是在CTV的基礎上橫斷面外放0.5~1.0 cm,然后設定5個共面或非共面的視野,進一步優化治療計劃,劑量線95%包繞PTV,X射線照射(6 MV),1次/d、2 Gy/次,5次/周。
1.2.4隨訪及療效的評價 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12個月的電話隨訪,記錄患者生存狀態和時間,當患者死亡時或到截止時間停止隨訪。同時根據文獻判斷療效[11]:腫瘤完全消失,無新病灶出現且持續1個月為完全緩解;腫瘤最大直徑和垂直直徑乘積縮小≥50%,病情無加重且持續1個月為部分緩解;腫瘤最大直徑和垂直直徑乘積縮小<50%或者增大≤25%時為穩定;腫瘤最大直徑和垂直直徑乘積增大>25%時為進展;其中總有效率為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之和占總例數的百分比。

sTim-3高水平和低水平組、SPINK1高水平組和低水平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之間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data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由表2可知,腫瘤直徑>3.0 cm、TNM分期為Ⅲ~Ⅳ期、分化程度為低分化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sTim-3、SPINK1表達高于腫瘤直徑≤3.0 cm、TNM分期為Ⅰ~Ⅱ期、分化程度為中高分化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不同性別、年齡和病理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接受三維適形放療后,血清sTim-3、SPINK1低水平組總有效率高于高水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sTim-3、SPINK1與療效的關系Tab.3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acy and serum sTim-3 and SPINK1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根據Kaplan-Meier法分析結果顯示(圖1),102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訪12個月后存活57例、死亡45例,存活率為55.88%;sTim-3高水平組和低水平組患者生存率分別為50.98%(26/51)和60.78%(31/51),sTim-3高水平組生存率低于低水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88,P<0.05);SPINK1高水平組和低水平組患者生存率分別為49.02%(25/51)和62.75%(32/51),且SPINK1高水平組患者生存率低于低水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84,P<0.05)。

注:A為血清sTim-3與患者預后的關系,B為血清SPINK1患者預后的關系。
以患者12個月內是否死亡為因變量(是=1,否=0),以血清sTim-3、SPINK1、腫瘤直徑、TNM分期、分化程度為自變量進行COX回歸分析,各變量賦值見表4;單因素COX回歸分析表明(表5),sTim-3、SPINK1、腫瘤直徑、TNM分期、分化程度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歸分析表明(表5),sTim-3、SPINK1、TNM分期、分化程度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P<0.05)。

表4 各變量賦值方式Tab.4 Assignment methods for each variable

表5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COX回歸分析Tab.5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ognostic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非小細胞肺癌是人類最常見的腫瘤疾病之一,隨著經濟水平升高,人們生活方式發生改變,非小細胞肺癌發病率也逐漸升高,嚴重影響人們健康[12]。然而早期臨床癥狀并不典型,大部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多處于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治愈率低[13-14]。三維適形放療在臨床上廣泛用于輔助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主要是通過設計三維治療計劃,在治療時采用多個視野照射非共面和共面,使射線的高劑量區域與腫瘤靶區形態一致,從而提高腫瘤照射劑量,達到保護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目的[13]。而在臨床尋找與非小細胞肺癌三維適形放療療效及預后有關的生物標志物尤為關鍵[14]。
sTim-3是一種通過整合素介導胞外域脫落釋放出細胞的腫瘤細胞免疫逃逸因子,主要由7個外顯子組成,在人類免疫細胞中表達[15];sTim-3上升可以控制自然殺傷性T淋巴細胞活性,從而降低機體中結核桿菌的吞噬以及清除能力,使得細胞免疫功能不足[16];sTim-3還參與多種癌癥發生發展,在肝細胞癌患者血清中顯著升高,其水平可以預測患者的長期生存預后[17]。有研究表明,sTim-3在肺結節患者血清中顯著升高,與患者病情有一定關系[16];sTim-3在非小細胞非小細胞肺癌中顯著升高,與TNM分期(Ⅲ期和Ⅳ期)、年齡相關,肺腺癌和肺鱗狀細胞癌中sTim-3的表達均高于健康受試者,晚期組sTim-3血清水平也明顯高于早期組[18]。本研究中,腫瘤直徑>3.0 cm、TNM分期為Ⅲ~Ⅳ期、分化程度為低分化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sTim-3表達高于腫瘤直徑≤3.0 cm、TNM分期為I~Ⅱ期、分化程度為中高分化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與上述研究相似,說明sTIM-3參與非小細胞肺癌的發生發展。
SPINK1由胰腺腺泡細胞分泌,作為對抗腺泡和胰管中胰蛋白酶原過早活化的第一道防線,也稱為胰腺分泌型胰蛋白酶抑制劑,其功能是抑制絲氨酸蛋白酶活性(如胰蛋白酶),參與炎癥和細胞增殖,還與癌癥發生發展有關[19];SPINK1與EGF結構相似,可與其受體結合后激活EGFR信號通路參與上皮間質轉化[20];SPINK1在非小細胞肺癌組織中表達增加,可以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潛在生物標志物[21];SPINK1在肺腺癌組織中上調,還是生存率低的獨立預后因素[8]。本研究中,腫瘤直徑>3.0 cm、TNM分期為Ⅲ~Ⅳ期、分化程度為低分化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SPINK1表達水平高于腫瘤直徑≤3.0 cm、TNM分期為I~Ⅱ期、分化程度為中高分化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與上述研究相似,說明SPINK1在非小細胞肺癌發生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三維適形放療后,血清sTim-3、SPINK1低水平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應的高水平組,表明高水平的sTim-3、SPINK1會促進非小細胞肺癌發展,影響三維適形放療療效,二者表達越高療效越差;Kaplan-Meier法分析結果顯示,sTim-3、SPINK1高水平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率低于對應低水平組;COX回歸分析表明,sTim-3、SPINK1、TNM分期、分化程度是影響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上述結果說明sTim-3、SPINK1高水平預示著預后不良,二者會促進非小細胞肺癌病情進展,揭示二者表達可指導臨床醫生評估患者預后,制定相應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sTim-3、SPINK1高表達與患者三維適形放療療效以及預后有關。本研究尚存在局限性,如未探索血清sTim-3、SPINK1對非小細胞肺癌的具體調控機制,樣本量較少以及隨訪時間較短等,后續會擴大樣本量和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