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鄭莉莉(1984~),女,漢族,福建莆田人,福建省仙游縣榜頭鎮泉山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園教育。
摘? 要:幼兒身心發展尚欠成熟,和文字相比,畫面及色彩會對幼兒具有更大吸引力,也正因如此,近些年來,繪本閱讀才深受家長、教師與幼兒的歡迎。為了充分展現兒童繪本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文章從幼兒園教育者角度出發,提出幼兒園美術創意活動期間兒童繪本的內容價值和形式價值,并在此前提下基于常規教學流程,指出繪本融入時的具體應用策略,包括繪本提供、繪本欣賞,以及由此展開的創意繪畫和創意手工多個方面。最后,文章做出了關于教學運用的幾點反思。論述的創新點在于:強調了繪本融入美術活動環節的流暢性,也就是讓繪本成為教學線索,而非隨機提供的工具。
關鍵詞:兒童繪本;幼兒教育;美術創意活動;價值與運用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9-0157-06
美術創意活動的重點是“創意”二字,相關活動形式的使用、材料的選擇是相對多樣的,也都更為關注幼兒在美術方面的表達。繪本普遍會以圖畫為主,以附帶的文字為輔,利用具備內在邏輯關系的圖畫進行故事講述與情感表達,其同樣是擁有創意的一種藝術形式。在美術創意活動中突出兒童繪本融入功能,是幼兒教師的一條必選路徑。教師可據此進行兒童繪本閱讀,進一步拓展活動和美術教學活動彼此結合可能性,以繪本為線索,更好地給幼兒提供核心素養養成機會,帶動幼兒全面發展。
一、 幼兒園美術創意活動中兒童繪本的應用基礎
繪本一般會被應用到幼兒的語言教學活動之中,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雖偶有應用,但普遍被作為臨時教具出現。實際上,繪本包括創造性、視覺性以及情感性等多方面特點,這些特點都和美術密切關聯。因此對幼兒教師而言,應從兒童繪本角度出發,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一)繪本視覺畫面鮮明
兒童繪本普遍具有形象、生動、鮮明的視覺畫面,這讓傳統美術教學的規范性規則被打破。繪本內千變萬化的視覺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內容,能夠讓幼兒體會到各異的形象、不同的場景。若教師可以巧妙運用兒童繪本,則會讓教學過程出現更多有價值的創意性元素。
(二)繪本情感意蘊充盈
兒童繪本在內容上充盈著情感意蘊,目前筆者所見到的大量兒童繪本,皆以一個或者一系列故事,表達出幼兒所關注的或者所需要的情感內容,將繪本應用于美術創意活動時,這些情感內容也將同步介入其中。
(三)繪本可以引領創造
繪本本身屬于創造性的產物,其中表現出的大量內容,以及從整體上的構思,都具有從不同角度看待世間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把看待事物的觀點,以藝術化、富于創意的形式加以表達,這顯然可以助推幼兒美術創意教學活動的進一步優化。
二、 幼兒園美術創意活動中的兒童繪本應用功能
近些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兒童繪本,這些繪本不管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具有豐富性特點,這使得家長與幼兒園教師獲取繪本資源變得極為便捷。幼兒園教師在引入這些資源時,應當明確其所具有的特點,并使之展現出運用于美術創意活動的多重價值,以便在具體活動中做出相應的策略安排。
(一)趣味性要求的滿足
兒童繪本資源豐富,各個年齡、各個層次的幼兒均可得到與之相適應的資源,且分別從中有所收獲,這是其趣味性要求得到滿足的前提條件。此外,繪本普遍情境濃郁,可以形成對大、中、小班幼兒的超強吸引力,由此展開的美術創意活動也可因此而生趣盎然。換言之,繪本簡潔的畫面、明亮的色彩,讓活動同樣展現出“簡潔”與“明亮”的一面,此時,幼兒將在密切關注活動的情況下,因繪本本身而受益,因基于繪本的拓展性活動而不斷饒有興趣地聯想、實踐。
(二)審美和認知力的發展
兒童繪本用圖畫與文字相關聯的形式構成,同時其簡潔的線條、明亮的色彩,使得其中人物、動物形象以生動面貌呈現,這自然會讓幼兒有親切感,在快速吸引其注意力的前提下增強其認知力。與此同時,一些基礎性的、優美的漫畫形象,則會在故事帶動下深入幼兒內心,使之得到審美力的初步鍛煉。例如“米菲”這一經典漫畫形象,它是一只線條比較簡單的兔子,然而卻可使幼兒在認識與模仿這一形象時,無形之中深化繪畫能力與操作能力。
(三)創意思維能力的獲取
繪本本身屬于“畫出來的書”,將其引入學前孩子教育中,其目標與宗旨是多元的,而不同宗旨下,創意思維能力的獲取都可以不同形式體現出來。具體講,無論是美術創意活動,還是其他類型的幼兒教育活動,若引入繪本資源,并以恰當形式展示繪本資源,學生均可因對故事情節的個性理解,對相應畫面色彩的形象感知,從自我既有思維框架中突破出去,獲得創意思維能力的提高。在此期間,教師若能適時適度引導,則學生可充分調動自我感官,因觀察和表達等行為而獲得全方位的發展機會。
三、 幼兒園美術創意活動期間兒童繪本應用流程
(一)合理選擇繪本
當今市面上的兒童繪本種類甚多,若想將其以高質量形態融入美術創意活動中,教師首先應做好繪本資源的合理選擇工作。教師在此期間應關注兩種優勢繪本選擇,最好可找到兩種優勢兼備的內容。
其一,繪本應具有豐富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在進行繪本資源選擇時,幼兒教師應基于本班幼兒認知規律,把那些具有豐富色彩與生動形象的繪本引進來,以便讓美術創意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變得更為順利。只有這樣,當繪本選定與使用后,幼兒才有機會獲得更為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樂于參與到美術實踐中來。
例如,《鱷魚不刷牙》這本繪本便很具有代表性,它的封面描繪了一只張開了口的鱷魚,繪畫者有意把鱷魚的嘴巴畫得極長,它的牙齒也十分清晰。這種夸張而有趣的形象,將有效地吸引幼兒注意力,并由此帶動教師用此繪本展開美術創意活動。當出示此繪本以后,教師可從畫面形象提出問題:這只鱷魚怎么會長出這樣的嘴巴呢?它的牙齒為什么這么多呢?類似的問題可讓幼兒注意力集中到繪本畫面上,并配合教師完成接下來的活動。與此同時,繪本色彩以橙色、綠色及紅色為主,這些顏色所產生的強烈視覺沖擊,是幼兒獲取良好審美體驗、樂于參與后續活動的推動力。
其二,繪本在內容架構上,應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為了使繪本還有從繪本衍生出來的美術創意活動更好地適應幼兒想象力豐富、思維跳躍性的特點。在帶領幼兒完成繪本閱讀,以及相應的美術活動之際,教師可用生動的語言,指導幼兒根據繪本色彩、構圖,了解其中的故事情節,使幼兒在不知不覺間感受到繪本所具有的豐富想象力,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例如教師可根據活動需要,將《小恐龍幼兒園》這套繪本引進來,本套繪本不但色彩豐富,而且由此表現出的情節也非常具有創意,能夠使學生興致濃厚地看到恐龍所具有的活力及靈性。幼兒會在繪本中看到:藍色的和橙色的恐龍共同探討問題,綠色的與黃色的恐龍出現爭吵等。這些具有不同顏色、不同形態的恐龍將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而幼兒接下來開展的美術創意活動也將因繪本的引領而變得自由自在、充滿想象。
(二)引導欣賞繪本
恰當的繪本資源引入之后,教師可首先帶領幼兒參與繪本欣賞活動,在閱讀繪本和欣賞繪本的過程中感受畫面的藝術特質。本項活動表面看來雖非很有“創意”,卻是真正使幼兒認識和了解美術的基礎。換言之,依建構主義學習觀點,知識與經驗當由學習者自主建構,而閱讀與欣賞繪本的過程正是知識與經驗的建構過程,在此期間,幼兒參與后續美術創作、獲得創意發展也才具有可能性。
首先,在美術造型元素中,色調是最為基本的部分,它可給畫作觀感產生至為關鍵的影響,為此教師應讓幼兒欣賞兒童繪本的色調。例如,在教師帶領大家閱讀《媽媽的口袋太亂啦》時,可讓其用逐頁翻閱的做法體會繪本的藝術性,并重點留意畫面細節,以及各個場景中的色彩特點。為了讓幼兒迅速把握這一要點,教師可提出問題:請你談一談這幅畫面里,主要有哪些形象,這些形象都用什么顏色來表示?同時引導大家看到畫面中黃色主色調,了解這一色調所傳達的明亮與喜悅之感。
其次,教師應重視指導細致觀察,體會繪本中的線條運用。繪本創作者意識清晰地用一些藝術化線條及對應表現手法進行人物和情節的突顯,若不夠細心,則無法覺察到其中的奧妙,更加難以做到有意識地總結和模仿。因此,教師應找準恰當時機,引導幼兒多加留意這方面細節,使之做到結合故事情節對線條進行細致觀察。以繪本《媽媽的口袋太亂啦》為例,畫面中的線條感很強,如同有大量不同粗細、不同曲度的線條在各個方向上流動。教師可先讓幼兒注意觀察袋鼠有特色的輪廓線,然后提出要求:“你還能夠在這本書中哪些地方看到線條,請找一找?”有些幼兒回答:“我看到豎笛的上面是一些長長的線條。”還有的幼兒回答:“我看到用線條畫的各種筆,它們像人的頭發一樣往不同方向散開了。”在欣賞時,教師要讓幼兒視自己為美術的“發現者”,而非美術的被動接受者。
最后,教師應當于幼兒參與繪本欣賞活動時,做關于繪本內容的對比探究,通過比較了解繪本的美術特點。例如在繪本中添加色彩與圖案,是常見的裝飾與美化方式,不同繪本在這方面表現存在相似點或相異點,教師應提醒幼兒注意。像《媽媽的口袋太亂啦》里面的裝飾方式是獨特的,教師可讓幼兒在翻閱這一繪本時,指出其中一兩個裝飾的特別之處,然后讓他們翻閱其他繪本,找出與之類似的地方。事實表明,這樣的形式會引導幼兒更積極地發現繪本中所具有的美術裝飾規律。
在引導欣賞繪本時,教師應留意信息技術使用價值,用其促進本次繪本活動欣賞的順利進行、高效開展。因為信息技術表現出的強大潛能,幼兒教師需要在美術教學和啟發期間,采取信息技術呈現繪本內容、提示繪本關鍵點的做法,讓幼兒享受到不只局限于繪本素材本身的不一樣感覺,這對開闊幼兒認知視野,使其潛能得到釋放大為有益。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向幼兒播放繪本中各種角色的面部特征、所做出的表情,讓幼兒看到其個性化特點,以及彼此間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這將讓幼兒充分激發想象力,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繪本內容,借以提升其辨析能力及理解能力。
(三)展開創意繪畫
在繪畫欣賞之后,教師可要求幼兒以此為基礎做創意繪畫的嘗試。
首先,教師可引導幼兒進行繪本中的簡筆畫臨摹。對幼兒而言,以繪本資源為參照,臨摹插畫資源中的簡筆畫,除了可以幫助其進一步領會繪本中的文本內容,還可因簡筆畫插畫形式與其自身藝術實踐特征相符的優勢,保證其從繪本資源出發,完成簡單而又不失趣味的繪畫實踐。據此,教師應留意繪本資源內可供使用的插畫部分,尤其是發現其中的簡筆畫頁面,引導幼兒做以之為基礎、為參照的臨摹實踐,這可給其進一步投入更有創意的美術活動提供能力與思維支持。例如在讓幼兒對《笨拙的螃蟹》進行欣賞后,教師便可讓幼兒以之為載體,完成簡筆畫臨摹類的美術活動。活動開展時,教師應使幼兒掌握最為基礎的繪本形象繪制技巧,并基于合理方法接近繪畫目標。在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分析角色形象、明確繪畫重點與難點之后,便可因教師的引領投入具體繪本插畫臨摹活動,針對性地完成小螃蟹、小烏龜之類角色形象的仿照臨摹。整個過程中,幼兒將充分掌握基礎性的簡筆畫繪制策略,其繪畫能力將得到初步發展。
其次,教師可要求幼兒突破原有繪畫形式,使幼兒有機會展開基于想象力的創意繪畫。當簡筆畫臨摹繪本活動完成之后,教師可突顯活動創意功能,給已經擁有一定繪畫基礎能力的幼兒創造開放性繪畫活動機會與空間,讓其在創意繪畫實踐中感受到美術之趣。此時,幼兒將會在一定范圍內展開創意想象,嘗試自主構思從繪本故事出發的后續的或者拓展性的內容,并借助繪畫方式把自己對內容的思考與想象加以具象化表達。利用此種做法,幼兒創意思維及繪畫能力會得到進步,由此更加接近于美術創意多元教育目標所提出要求。如,當幼兒欣賞名為《坐井觀天》的繪本故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參與相對應的延伸性創意繪畫類活動,幼兒將因為簡單臨摹原繪本內容而掌握青蛙、小鳥簡筆畫的繪畫技巧,在此基礎上幼兒能夠進一步闡述繪本故事內容,并由此展開定向的創意構思。例如,有的幼兒在思考青蛙與小鳥對話后,發揮自己天真爛漫的想象力,或繪制青蛙努力躍出井底的場景,或繪出從井中躍出后看到外面世界的情況,還有的幼兒則專注于描述青蛙和小鳥之間的友誼等。這一延伸創意繪畫的做法,既展現出了兒童繪本的教育潛能,又讓幼兒本身的創意思維得到展現,是培養幼兒藝術素養的有效做法。
(四)延伸美術形式
在幼兒美術教育期間,以繪本為出發點,進行突破繪畫單一形式的美術實踐延伸,是一種廣受幼兒歡迎的進階做法。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以幼兒繪本為基本載體所推進的美術創意活動,可引導幼兒參照繪本內所呈現的形象,做更富于多元特色的創意手工嘗試。在活動持續期間,兒童繪本故事可在多種手工形式支持下,以立體化的面貌展示出來,這對強化繪本閱讀教育功能也是十分有益的做法。為了達到預期教育成效,教師應注意完善兩項教學流程,一是提供創作的幫助,二是提供展示的支持。
首先,教師應基于繪本內容及創作方向,提供與之相關的創意性材料,以便幼兒更順利地開展多樣化美術創意活動。具體講,美術創意活動的順利推進,不能離開周邊道具及材料的支撐,但至于具體使用何種材料,則應由教師從繪本出發給出參考乃至決策。例如,在幼兒欣賞名為《小黑魚》的兒童繪本后,即可開展印章畫之類的美術創意活動,此時教師便應注意對相關印章材料道具的投放,以使幼兒加深認知,有效完成任務。在此期間,教師所投放的材料,一方面能夠讓幼兒感受到美術情感,另一方面還會對促進其美術表現力的進步起到幫助。再如,教師利用《幸福的大桌子》這一兒童繪本開展美術創意活動指導時,除使幼兒以高度自由的形式完成簡筆畫臨摹和創意繪畫活動外,還可提供各種顏色的紙盒、布料,以及小玩偶之類的材料,使幼兒利用這些材料探索多種玩法及多種美術領悟形式。教師除應注意材料投放外,還要給予與材料相適應的指導建議。如在從《大腳丫跳芭蕾》這一繪本插畫出發的美術創意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留意繪本的漫畫線條風格特點,要求幼兒參與到“你畫我猜”的美術游戲之中。此游戲形式是使一名幼兒模仿繪本插畫繪一幅圖,由其他幼兒猜測這是繪本中的哪個角色,這樣的做法能夠幫助幼兒深切體會繪本漫畫線條繪制技巧。為了使幼兒對游戲活動更感興趣,教師還可提供毛線、火柴以及橡皮筋等多種材料,并給出與材料相應的指導,讓幼兒懂得利用這些材料制作方法進行繪本內角色的線條模仿,再由他人來猜。整個過程中,因為材料投入與教師指導,美術游戲活動的趣味性變得更強,也更有益于幼兒表現藝術審美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師需要在幼兒完成美術創意活動任務后,為其提供展示成果的機會和平臺。對教師而言,先進的教育理念在于:需要防止以自己的審美作為唯一標準進行幼兒藝術感受和創作成果評判的做法,理想的做法是:基于繪本主題,舉辦能夠全面呈現幼兒創作成果的美術展覽活動,用于幼兒創意美術作品的展示與交流。比如,在重大節假日之前,教師給幼兒提供《幸福的大桌子》兒童繪本,使其或繪畫或粘貼或剪裁或雕塑,制作與之相關的美術作品。當幼兒完成創作任務后,教師則應在繪本中心主題的支持下,組織幼兒把制作成果帶到展覽活動中來。展示評價期間,教師將有機會了解此繪本的指引價值,以及由此展開的多種創意美術活動教學功能,這會幫助教師有效調整教育策略。而對幼兒來講則能夠于自行創作反思期間,回顧繪本所表現的故事內容,從而使之能夠深刻領會繪本故事內涵,帶動其獲得新的美術創作靈感。從另一方面來看,幼兒還可因為對自我美術成果與他人美術成果的對比鑒賞,得到知識的、靈感的全面拓展,這對幼兒美術綜合素質提高會有所幫助。
四、 兒童繪本在幼兒園美術創意活動中的運用反思
(一)強調課程教學的整體性
首先,兒童繪本在幼兒園美術創意活動中運用時,教師應具有課程整合意識,以便使幼兒在整體化的教學中感受到繪本的價值、體會到美術的魅力。在教學期間,為了更全面地推動幼兒美術創意活動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要隨時留意該問題,即在提供資源、使用資源、拓展資源用法的整個過程中,嘗試以同一領域作為切入點,做內容的分塊整合,但是與此同時應當保證把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不同內容的素材有機結合起來,避免內容和方法使用的分散給幼兒帶來的認知發展困擾。例如,開展上述循序漸進的美術創意活動時,教師可在繪本欣賞時,提及其中運用到的繪畫技法,可在引申繪本臨摹和其他美術形式時,重述繪本中的情節,以使各環節前后保持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非結束一部分便脫離一部分。在上面所提及的《媽媽的口袋太亂啦》繪本教學時,欣賞過程中,教師注意強調畫面中的線條感,便是從美術創作角度給學生以提示,而在據此而展開的美術臨摹活動中,教師則可反過來讓學生重新想象繪本中講了什么內容,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把繪本內容表現出來。
(二)強調幼兒參與的主動性
考慮到幼兒參與美術創意活動時可能會存在過于被動的問題,筆者有意識地通過興趣激發、問題引領等形式,給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提供情感支持。事實證明,這種強調幼兒參與的主動性觀念,是兒童繪本教學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具體來講,在創作題材時,繪本作者通常會站在幼兒角度,進行幼兒可理解、可欣賞繪本作品的創作,與此同時,幼兒的模仿能力又往往比較突出,可隨時模仿其所發現的新事物。基于這兩點原因,教師應主動轉換自身角色定位,盡量使幼兒和繪本直接接觸,而使自身成為二者的介紹人。關于實用介紹方法,筆者認為提問方式雖屬傳統做法,但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如在閱讀《坐井觀天》這類繪本時,幼兒能夠了解到很多小動物。教師可讓幼兒認真觀察這些小動物,發現它們所具有的美術特征,再參與相應的創意活動。在幼兒無法說明這些小動物的特點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并帶著大家共同解決問題,以使幼兒因問題而了解繪本內的角色形象,體會到角色的特征變化,深刻領會繪本因為美術方式使用所表現出的感情和意義。
(三)重視想象能力的激發
美術創意活動的兩個關鍵詞,一是美術,二是創意。對教師而言,有必要使幼兒基于美術角度做出想象力的訓練,這將是其形成創意、表現創意的關鍵條件。換言之,可供幼兒在園內使用的,從兒童繪本出發的美術創作手法多種多樣,由此產生的作品也各不相同,諸如布貼畫、水粉畫、彩鉛畫、泥塑、剪紙等均可被選擇。為了讓幼兒在多種形式中得到創意潛能激發與表現的機會,教師需要巧借繪本中的美術表現手法,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展。像使用《鱷魚不刷牙》這本繪本時,幼兒在聽到繪本名字時便有可能心生疑惑:鱷魚會刷牙嗎?它如果會刷牙,又為什么不刷牙呢?帶著問題,幼兒可較為認真地完成繪本閱讀與欣賞,了解其主要內容。而對教師而言,則需要讓幼兒在翻閱每一頁繪本后,展開想象,思考下面一頁將會描繪什么樣的故事,再把自己想到的故事講出來給大家聽,然后再看看繪本中原來的故事是什么樣的。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可使幼兒充分結合自我想象,為接下來的美術創意理念的實現提供思維基礎。
五、 結論
美術教育是幼兒教育過程中的一項基本內容,對幼兒園教師而言,應從繪本角度出發,開展更具高水準的創意美術活動,用于幼兒參與美術創作的興趣激發,使之得到創新能力、審美能力等的全面培養。據此,教師應形成充分了解幼兒繪本的意識,在基于其使用必要性的前提下,參照幼兒身體和心理發展特點進行創意美術活動不同流程、不同環節的精心設計,使幼兒從接受、到欣賞,再到繪畫與手工全過程,均能得到繪本價值的充分滋養。如此,方能更好地給幼兒提供核心素養養成機會,帶動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婕.趣悟“繪”言詮釋“藝”美——從繪本美術語言走向幼兒美術創意活動的思與行[J].福建教育研究,2020(1):25-27.
[2]張月蓉.基于幼兒繪本教學,開展創意美術活動[J].華夏教師,2022(11):94-96.
[3]高婷.運用繪本閱讀培養幼兒創意美術水平的策略探思[J].知識文庫,2022(2):19-21.
[4]陸云嬌.繪本在創意美術活動中的運用與思考[J].兒童與健康,2022(1):26-27.
[5]嚴俞潔.幼兒園主題教學中創意美術活動的開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2):104.
[6]謝婷婷.淺談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與環境創設的依與存[J].科技資訊,2020(18):109-110.
[7]陳清花.幼兒園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創意美術活動的行動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34):68-69.
[8]雷雨帆.幼兒園半日活動中的師幼互動行為研究——基于滯后序列分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1,37(11):6-14.
[9]王麗.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的環境創設與實施探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6):206-207.
[10]周萍萍.藏在繪本里的美術活動——繪本應用于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29):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