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楠 曹建暉 劉夢思


【摘要】目的:研究溝通技巧在門急診小兒輸液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方法: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門急診靜脈輸液治療的100例患兒,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輸液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溝通技巧護理。比較兩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哭鬧率、主動配合率和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00%、主動配合率94.00%高于對照組的86.00%、80.00%,哭鬧率4.00%低于對照組的16.00%(P<0.05);通過向患兒家屬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得知,實驗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的82.00%(P<0.05)。結論:小兒在門急診靜脈輸液護理過程中,對其實施溝通技巧護理,可以創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促使輸液治療順利完成。
【關鍵詞】溝通技巧;門急診;小兒輸液;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pediatric infusion care in outpati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WANG Ruonan, CAO Jianhui, LIU Mengsi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Henan Childrens Hospital, Zhengzhou Childrens Hospital),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pediatric infusion care in outpati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00 children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fluid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infusion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ded communication skills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ccess rate, crying rate, active cooperation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hildrens famil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punctu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8.00%, the active cooperation rate was 94.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y 86.00% and 80.00%, and the crying rate of 4.00%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y 16.00%(P<0.05),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of the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y 82.00%(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nursing for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can create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puncture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s families, and promot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infusion therapy.
【Key Words】Communication skills; Outpati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Pediatric infusion; Satisfaction of family care
靜脈輸液是兒科比較傳統的一種診治方式,可以將藥物直接作用在血液循環當中,提高治療效果,還能縮短患兒疾病治療時間[1]。但是,在臨床診治過程中經常發現,患兒對輸液治療的依從性大多比較差,并且患兒的血管比較細,在穿刺過程中極易出現穿刺失敗、針頭脫落的情況,這就增加了臨床醫療糾紛的發生風險。所以,護理人員不但要具有嫻熟的輸液技巧,還應該與患兒家屬展開有效的溝通,創建良好的護患關系[2]。基于此,文章中針對溝通技巧在門急診小兒輸液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擇時間為2022年1月—2023年1月,共100例在我院門急診靜脈輸液治療的患兒參與研究。對照組50例,男童28例,女童22例,年齡1~8歲,平均年齡(5.47±1.59)歲,其中小兒肺炎10例,上呼吸道感染32例,腹瀉8例;實驗組50例,男童29例,女童21例,年齡2~9歲,平均年齡(5.89±1.47)歲,其中小兒肺炎11例,上呼吸道感染30例,腹瀉9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組內患兒實施常規輸液護理,對穿刺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嚴格執行“三查七對”、無菌操作原則,向患兒家屬核對輸注藥物名稱,應用適當的語言安撫患兒的情緒,及時更換輸液藥物。
1.2.2 實驗組 在常規輸液護理基礎上增加溝通技巧護理,主要內容為:(1)溝通技巧:①語言溝通:護理人員在與患兒家屬進行語言交流過程當中,應該注意分寸,直面回答患兒家屬提出的問題,并且語速應該適中,語速過慢會導致患兒家屬出現反感心理,過快也會讓患兒家屬感覺到護理人員沒有誠意,例如:患兒家屬對輸注藥物的種類或劑量提出疑惑時,可能會存在語言過激的情況,此時,護理人員要心態平穩,用通俗易懂、清晰的話術向患兒家屬進行解釋。此外,在輸液過程當中還應該對患兒與患兒家屬開展針對性宣教,宣教的內容要以輸注的藥物為中心,說明作用、效果、注意事項等,并告知家屬不能私自調整速度,確保輸液治療可以順利進行。②與家長的溝通:患兒在治療期間,家長在心理上會出現擔心、焦慮情緒,通常情緒比較激動,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理解家屬的感受,從專業性的角度出發,開展預見性護理,例如:患兒在輸注某些藥物之前,就要告知家屬輸注藥物后的不良反應,應該叮囑家屬加強對患兒病情的觀察,如有異常情況立即報告醫生,例如:患兒需要輸注大環內酯類藥物,此類藥物會導致患者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此時應先穩定家屬情緒,告知家屬不用過于擔心,輕度的不良反應待停止用藥后悔自行恢復。③與患兒的溝通:護理人員要轉移患兒的轉移力,提高治療配性,可以在口袋里放便于攜帶的物品,例如糖果、小玩具等,患兒在輸液過程中可以給予患兒足夠的獎勵,促使其主動配合治療,此外,還應該充分尊重患兒,依據患兒實際的心理特點,應用合適的語言來贊美患兒,減輕患兒的心理負擔。(2)針對性護理:由于患兒年齡差異較明顯,所以護理人員的溝通方式也要因人而異,如果患兒年齡在2~3歲之間,那么就要安撫情緒,采用鼓勵性語言,因為患兒在進入到陌生環境后,就會出現抗拒、恐懼情緒,再加上“白大衣效應”的關系,患兒會表現為哭鬧、抗拒。此時,護理人員可以主動與患兒交流,通過抱哄、握手等方式安慰患兒,減輕陌生感。如果接待的是學齡前兒童,此時就要以主動護理為主,此時期的患兒大多能夠自主交流,可以采用玩游戲、聊天、看書的方式建立彼此間的信任感,以此來緩解患兒的緊張情緒。(3)穿刺護理:患兒在穿刺之前,護理人員應該選擇合適的靜脈血管位置,并且評估患兒的血管情況,盡量選擇彈性好、粗直的血管,并且在光線充足的地方進行靜脈穿刺,確保穿刺可以一次性成功;在進針前應該做好消毒準備工作,在操作過程當中,應該根據自身經驗以及患兒血管實際情況,合理把握穿刺的深度,進針應穩準。在穿刺過程當中,還應該協助患兒保持舒適的體位,護理人員的操作動作應該輕柔,在輸液期間對患兒的病情進行密切監測,并加強輸液巡視,以免出現不良事件,同時,還應該叮囑患兒家屬觀察輸液情況,告知患兒家屬不能隨意調節輸液速度,注意觀察有無液體外滲情況。
1.3 觀察指標
(1)對比護理效果,包括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與主動配合率。(2)對比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護理效果
實驗組護理效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家屬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治療經常要用的一種方式,操作比較簡單,對于護士來說并沒有技術難度,但也正因為如此,有很多護理人員忽視了靜脈輸液的護理工作與隱藏的風險性[3]。對于很多年齡較小的患兒來說,并不具備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再加上進入陌生的環境進行治療、疾病帶來的不適感、穿刺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等,患兒在輸液過程中會出現哭鬧、恐懼等不良心理,同時,患兒家屬對于靜脈輸液的要求比較高,會影響臨床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也給護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4]。所以,應該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溝通技巧,幫助患兒緩解不適感,運用的語言要真誠,對患兒與家屬開展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以免發生護患糾紛,影響醫護人員的整體形象[5]。在相關報道中提出,在對患兒護理期間合理運用溝通技巧,不僅可以提高患兒依從性,還可以創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得到了患兒家屬的廣泛認可[6]。
在整個護理期間,護理人員的態度要和藹,始終面帶微笑,多用鼓勵性、表揚性語言,取得患兒的信任,與患兒家屬共同合作解決輸液期間遇到的各項問題,創建良好的人際關系,促使治療可以順利開展,不斷提高患兒與家屬的滿意度[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護理效果與滿意度上均優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小兒在門診急診輸液期間合理應用溝通技巧,可以讓患兒主動配合治療與輸液操作,繼而提升輸液質量,患兒家屬對此種護理措施也比較滿意。從患兒入院開始就要運用溝通技巧,利用合理的語言與溝通方式,可以讓患兒享受到更加完善、優質的護理,提高身體舒適性;同時還可以改善患兒與家屬心理上出現的不良情緒,讓患兒主動配合輸液操作。另外,還應該主動向患兒與家屬講解輸液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提高家屬對輸液的認知程度,全面認識到配合輸液治療的重要性[8-9]。
綜上,小兒在門急診靜脈輸液護理過程中,對其實施溝通技巧護理,可以創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患兒的哭鬧,繼而提高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湯俊俊.溝通技巧對門急診小兒輸液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34):229-230.
[2] 彭春蘭.溝通技巧對門急診小兒輸液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8,24(19):355-356.
[3] 張蕾.溝通在兩歲以上小兒門診輸液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8,18(63):266.
[4] 楊小金.門診小兒輸液室護士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技巧探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2):60-61.
[5] 王東艷.護患溝通技巧在門診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價值及意義[J].智慧健康,2022,8(11):160-162.
[6] 劉如萍,薛瑩瑩,彭雅莉,等.個體化舒適護理對改善小兒靜脈輸液護理質量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2):101.
[7] 于佳祺.護患溝通技巧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1,6(21):84-86.
[8] 劉琰,程文.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小兒靜脈輸液藥物外滲中的作用及對護理滿意率的影響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6):2511-2514.
[9] 楊建紅.溝通護理技巧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效果及家屬滿意度影響[J].婚育與健康,2021,29(2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