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曉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急診護理流程對腦梗死溶栓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時間段常規護理干預對照組、改良急診護理流程干預觀察組開展本次研究工作,例數控制在80例,均到院確診腦梗死溶栓疾病。對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差異實施對比分析。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更好,致殘率更低,臨床各時間用時較短,護理后生活質量偏高(P<0.05)。結論:針對腦梗死溶栓患者,若選擇常規護理干預方式,無法達到預期護理目標。而開展改良急診護理,不僅能夠體現高效、優質護理服務,此外還能促使患者感受到護理有效性和致殘率有明顯的改善,且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況得到提升,在未來臨床干預此類患者當中提供重要幫助。
【關鍵詞】改良急診護理流程;腦梗死;溶栓;臨床結局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improv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rombolysis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LI Dongxiao
Baiy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 Baiyin, Gansu 7309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the impact of improv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dures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thrombolysi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the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trol group and the improv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terventio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to carry out this research. The number of cases was controlled at 80, and all of them were diagnosed with thrombolytic dise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hospital. The differences of each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nursing effectiveness, lower disability rate, shorter clinical time, an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after nursing(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thrombolysis, i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is selected, the expected nursing goal cannot be achieved. Developing improved emergency nursing can not only reflect e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but also make patients feel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nursing and the disability rate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has been improved after nursing, which will provide important help in clinical intervention for such patien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Improving th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Cerebral infarction; Thrombolysis; Clinical outcomes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1],其發生原因主要與腦部血液供應出現問題,造成腦部局部組織出現缺血缺氧癥狀相關[2]。老年人群由于自身血管老化的原因,是腦梗死的主要發病人群[3]。但近年來,由于人們作息不規律和生活壓力的增加,腦梗死的發病年齡也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4]。腦梗死有著較高的死亡率,部分患者經搶救成功后也會出現失語、偏癱等相關后遺癥,給患者及家屬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5]。在臨床治療中,腦梗死多采用溶栓的方式進行治療,以此恢復患者的腦部血液供應能力,促進患者恢復[6]。此外,搶救同時配合有效護理對于挽救患者生命安全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就分析改良急診護理流程對腦梗死溶栓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3~72歲,平均年齡(57.36±3.51)歲;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44~73歲,平均年齡(58.30±3.0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
納入標準:①簽名《知情書》;②依從性良好;③對溶栓治療無禁忌癥。
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患者;②合并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③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流程為患者進行急診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即為患者進行急救室的轉移;在急救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為患者進行常規指標的測量工作,如心電圖、血常規等,以確認患者的身體狀況;為患者進行吸氧、心電監護以及靜脈通道的建立等措施;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況。
觀察組,采用改良急診護理流程為患者進行急診護理,包括:(1)醫院應根據科室具體狀況成立急診護理小組,并為小組展開急診護理培訓工作,使護理人員能夠充分學習急診護理知識和流程,了解急診護理對于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性,提升急救質量。(2)護理小組應根據科室具體情況和過往急救案例對現有急救流程進行改進,使急救流程清晰、明確,提升搶救成功率。(3)在接到腦梗死患者的搶救通知后,護理人員應立即與120進行聯系,以了解患者的具體信息以及病情危急狀況,并就患者的狀況為其進行救生通道的疏散和搶救工具的準備,保證患者在到達醫院后能盡快展開搶救。(4)在患者到達醫院后,護理人員應立即為其進行分診,診斷完畢后使用綠色通道將患者進行轉運,以縮短患者搶救時間。同時,應詳細向患者家屬詢問患者的發病狀況以及過往發病史,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狀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急救方案。(5)腦梗死患者在發病后多數會出現心理問題,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展開相應的心理護理,告知患者搶救對于其病情穩定的重要性,以安撫患者焦慮、不安的不良輕情緒,使患者的身體指標平穩,更好地進行搶救護理。(6)溶栓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向醫生準確報告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詳細信息,使醫生能夠根據患者的個人狀況更好地為其選擇溶栓治療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療有 效性。
1.3 效果判定

(1)使用自制調查表,以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選項,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患者搶救成功,身體恢復良好為顯效;患者搶救成功,身體恢復較好為有效;患者搶救失敗為無效。比較兩組患者的致殘率。(2)比較兩組患者的DNT時間和住院時間。(3)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分數越低,心理狀況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和致殘率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有效性偏高,致殘率偏低(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DNT時間和住院時間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DNT時間和住院時間偏短(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后的SDS、SAS評分偏低(P<0.05),見表3。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危急重癥,因其搶救時間短、后續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安全[7]。良好的急救護理流程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降低患者的后遺癥發生率,對于穩定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減輕家庭生活負擔有著重要的作用[8]。
常規急診護理通過為患者進行轉送,治療過程中協助醫生進行治療,治療后為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方式使得患者住院期間的身體狀況保持穩定。但由于腦梗死患者的黃金搶救時間較短,常規急診護理流程無法在患者黃金搶救時間內為其進行相應的急救護理,使得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后續致殘率變高,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
改良急診護理流程通過成立護理小組,并為其進行相應的急診培訓,使得護理人員的急救能力提升。同時,護理小組通過制定與科室實際相關的急診流程圖,使得自身的急救流程更為明確和流暢,對于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改良急診護理流程的實施,護理人員加強與醫院其他部門的聯系,第一時間了解患者的個人信息和病情狀況,并為患者進行相應的救生通道的疏散和搶救設備的準備工作,使得患者的救生通道暢通,提升救治成功率。在患者入院后,通過一系列的輔助措施協助醫生進行治療,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使患者能夠更好地接受治療,保證預后生活質量的改善。
綜上所述,改良急診護理流程對腦梗死溶栓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潘小珍,楊秋蘭.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宜春學院學報, 2022,44(9):73-75,84.
[2] 呂梅蓉,許錦珠.改良急診護理流程對腦梗死溶栓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2,12(23):78-81.
[3] 徐曉軒.改良急診護理流程對腦梗死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2,39(5): 538-539.
[4] 王富琴,朱偉麗,袁明,等.基于循證的臨床護理路徑對急診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華全科醫學,2021,19(6):1057-1060.
[5] 葉欣.綜合護理干預在腦梗死靜脈溶栓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血栓與止血學,2022,28(1):134-135.
[6] 崔娜,寧娟麗,趙妮,等.循證護理模式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3):535-537.
[7] 朱冰,吳雪,鞠麗麗,等.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在超急性期腦梗死靜脈溶栓中的實施效果[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22,37(1):83-84.
[8] 施華,夏從容,陶俊.流程優化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搶救成功率及預后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2,46(3): 4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