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陳怡
摘 要:首先,介紹了砂糖橘常見的病害類型,并詳細探討了上述病害的病原菌、傳播途徑以及對砂糖橘的危害程度。了解病害的發生機制對制定相應的防治策略至關重要。其次,系統地總結和比較了目前常用的病害防治措施,并評估了每種方法的優缺點,探討了其適用性和可行性。同時,介紹了一些新興的防治技術和方法,以期為砂糖橘病害的防治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思路。
關鍵詞:砂糖橘;病害防治;成因;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6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1–000-03
砂糖橘是一種重要的柑橘類水果,以其豐富的口感、甜美的味道和豐富的營養成分在市場上受到廣泛的歡迎。然而,隨著人們對砂糖橘的需求日益增加,砂糖橘的生長環境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從而使得砂糖橘的病蟲害問題日益突出。
病蟲害不僅會直接降低果實的質量和產量,還會對砂糖橘的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對果農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因此,了解砂糖橘常見病害的發生規律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對保障砂糖橘生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有助于提高砂糖橘的產量和質量。
1 砂糖橘的相關概述
砂糖橘是柑橘科的一個重要品種,也被稱為甜橙或臍橙。它是一種常見的柑橘類水果,以其甜美的味道、豐富的汁液和高營養價值而受到廣泛喜愛。砂糖橘通常呈現出球形或略扁圓的外觀,果皮光滑,顏色可從橙黃到深橙色。果實內部分為多個楔狀的籽室,其中,果肉富含汁液。它的口感柔軟滑膩,味道酸甜可口,具有獨特的香氣。
砂糖橘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膳食纖維和多種礦物質,如鉀、鈣和鎂。它有助于增強免疫力、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維護皮膚健康、降低心臟病風險等。在種植方面,砂糖橘喜好溫暖的氣候和富饒的土壤,并且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快速。在我國,砂糖橘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如廣東、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砂糖橘的種植歷史悠久,栽培技術也相對成熟,因此在市場上備受歡迎。除了食用價值,砂糖橘還是許多皮膚護理和美容產品的常見成分之一[1]。其皮可用于制作香料和藥物,并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2 砂糖橘常見病害類型
2.1 葉斑病
葉斑病是砂糖橘常見的病害之一,它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葉斑病主要侵襲砂糖橘的葉片,會對果樹的生長和產量造成不利影響。葉斑病的病原菌主要有黃斑病菌和黑斑病菌。這些病原菌在濕潤的環境下繁殖迅速,并通過風、雨水、昆蟲等途徑傳播至砂糖橘的葉片。受感染的葉片會出現黃化、褐斑、葉片干枯等癥狀。初期,葉片上出現小而圓的黃斑或黑斑,隨著病害的發展,斑點逐漸擴大,形成不規則的褐色或黑色斑塊。嚴重感染的葉片可能會干枯、變形,甚至脫落,影響了砂糖橘的光合作用和營養吸收。
葉斑病的傳播方式包括風、雨滴、工具等。當潮濕的氣候條件持續存在時,病菌可以快速繁殖并在橘樹上擴散。此外,葉斑病也可以通過感染的葉片掉落后,在土壤中過冬,并在下一季播種期間重新感染新的橘樹。
2.2 炭疽病
炭疽病是由炭疽病菌引起的病害。炭疽病對砂糖橘的果實和葉片造成嚴重的危害,影響砂糖橘的產量和質量[2]。炭疽病菌主要通過風、雨水、昆蟲等途徑傳播至砂糖橘的果實和葉片上。在濕潤的環境下,病原菌迅速繁殖并侵入砂糖橘的組織,導致病害發生。感染的果實表面會出現小而圓的黑色斑點,隨著病害的發展,斑點逐漸擴大,形成凹陷的潰瘍。嚴重感染的果實會腐爛,導致果實的質量下降,甚至無法商業化利用。葉片受感染時,也會出現黑色斑點,嚴重時葉片可能凋萎和脫落。
2.3 瘡痂病
瘡痂病菌主要通過傷口、蟲咬或機械損傷等途徑侵入砂糖橘的果實和葉片。在濕潤的環境下,病原菌迅速繁殖并侵入砂糖橘的組織,導致病害的發生。受感染的果實表面會出現凹陷的潰瘍狀病斑,病斑呈黑褐色,邊緣清晰。隨著病害的發展,病斑逐漸擴大,可能導致果實腐爛。葉片上的病斑通常是凹陷的,灰色或黑色,并且可能影響葉片的正常功能。在樹皮上,瘡痂病會導致樹皮出現凹陷和瘡痂狀的病斑,嚴重時可能導致樹皮脫落。瘡痂病主要通過真菌孢子在濕潤條件下傳播。雨水、風、昆蟲和農具等都可以傳播病菌。在多雨或濕度較高的季節,病害更容易傳播和擴散。
2.4 潰瘍病
潰瘍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病害,它會在砂糖橘的樹皮上形成潰瘍狀的皰疹并蔓延至果實表面。感染后,感病部位會出現淺黃色至暗褐色的斑點,逐漸擴大融合并形成病斑[3]。這些病斑一般呈長圓形或不規則的形狀,并且常常伴有深色的邊緣。潰瘍病的發生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如高濕度、長時間的降雨、高溫和潮濕的土壤等,都會增加砂糖橘受到潰瘍病侵害的風險。
此外,砂糖橘的樹皮如果受到了創傷或損傷,也會增加感染潰瘍病的可能性。潰瘍病主要通過細菌的風雨傳播。風雨天氣有利于細菌傳播至砂糖橘樹上,并在濕潤的環境中生長繁殖。昆蟲、鳥類和農具等也可能是細菌傳播的媒介。
2.5 黃龍病
黃龍病,又被稱為石灰汁病,是砂糖橘樹遭遇的嚴重病害之一。它是由細菌引起的慢性病害,可導致樹木長勢衰弱,果實變得酸澀和畸形,最終導致樹木死亡。黃龍病的癥狀通常表現為砂糖橘葉片黃化、葉緣卷曲、葉片凋萎和樹冠稀疏。受感染的果實可能變得小而酸澀,質量下降,嚴重時可能出現畸形的果實。
黃龍病的最明顯癥狀是樹皮上的黃色斑塊,這些斑塊有時呈現出沉淀物。黃龍病主要通過亞洲柑橘蚧傳播。這種蚧蟲具有吸食感染的樹木,并傳播細菌的能力。此外,感染的植物材料也是傳播黃龍病的途徑,因此要注意引進無病害的苗木。
3 砂糖橘常見病害的防治措施
3.1 葉斑病的防治措施
(1)清除病原體來源。及早發現葉斑病的病變部分,及時修剪和清除受感染的葉片、枝條和果實。將這些受感染的植物材料進行焚燒或深埋,以避免病原體擴散。
(2)合理管理水分。保持適當的灌溉水分,避免過度濕潤的環境,因為葉斑病通常在潮濕環境下更容易傳播和發展。同時,確保有足夠的排水,避免積水。
(3)定期噴灑防治劑。噴灑適用于葉斑病的防治劑,如銅劑、三唑酮等。遵循產品說明并根據建議的頻率進行噴灑,特別是在葉片和果實發芽期或受感染風險較高的季節。
(4)促進植物健康生長。確保砂糖橘樹獲得足夠的陽光和良好的通風條件,有助于降低葉斑病的傳播和發展。適當施肥,提供植物所需的養分,以增強植物的免疫力。修剪和清理樹冠,以增強通風效果。
(5)防治病蟲害。一些蟲害,如介殼蟲等可能會損害植物表面的保護層,為病原體提供侵入的機會。因此,有必要采取適當的蟲害管理措施,如使用殺蟲劑、粘蟲板等監測和控制蟲害。
(6)科學管理和監控。定期檢查砂糖橘樹的葉片和果實,找出任何異常癥狀[4]。密切監測病害發展的趨勢和嚴重程度,并根據需要采取防治措施。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和環境下可能存在特定的葉斑病病原體,因此最好根據當地的農業指導或咨詢專業農業科研機構確定最適合種植地區的防治措施。
3.2 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1)田間管理。清除感染的果實和枯落物,包括葉子和枝條,以減少病原體在農田中的存活和傳播來源。
(2)適當施肥和灌溉。提供合適的養分和水分,以增強植物的健康和抵抗力。避免過度施肥和過度灌溉,以防止植物受到過度生長和濕度過高的影響。
(3)選擇抗病品種。選擇種植具有較高抗病性的砂糖橘品種,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風險和損失。
(4)定期噴灑防治劑。噴灑對炭疽病有效的化學防治劑,如苯醚甲環唑等。根據產品說明和建議的頻率進行噴灑,尤其是在果實膨大和成熟期。
(5)保持園區衛生。保持果樹的適當間距和通風,及時修剪病變枝條和枯萎部分。定期清除果園中的雜草和殘茬,并設立防鳥網,以減少病原體的傳播。
(6)加強管理。定期檢查砂糖橘樹的果實和葉片,及時發現并處理病害。保持樹體的健康生長,有助于提高砂糖橘的抵抗力,減少病害的發生。此外,炭疽病的防治還可以采取一些生物防治措施,如使用益生菌或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長。
3.3 瘡痂病的防治措施
(1)保持環境干凈。在砂糖橘樹的周圍保持清潔環境,及時清除枯枝落葉和病害果實,避免果實間相互接觸,以減少病害的傳播。保持砂糖橘樹的適宜生長環境,如充足的陽光、透氣性好的土壤等。
(2)化學防治。可以噴灑藥物,如多菌靈、氧化鋅、丙環唑等,注意按照藥物說明和標準濃度噴灑。使用化學物質雖然可以控制病害,但需要注意化學物質殘留的風險和對環境的影響。防治初期可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氧化樂果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進行噴霧。不同種類的殺菌劑可根據疫情和病害程度輪換使用,可使用3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30%菌腈唑可濕性粉劑、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預防病害初期可選用70%氟吡呋喃酮可濕性粉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5%美騰錳鋅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進行噴霧[5]。避免在砂糖橘開花期或果實成熟期使用農藥,以免對花朵或果實產生不良影響,并注意農藥的最長殘留期限,以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此外,可手動切除發病部位,二次消毒以預防疫病的發生。在使用任何農藥前,請務必仔細閱讀標簽和說明書上的警示內容并遵守安全使用指南。
(3)生物防治。可使用一些天敵,如三赤鏈格孢、甘藍霜霉等,進行生物防治。
(4)科學種植。可以種植高抗病品種的砂糖橘,或利用無土栽培等技術減少病害的發生。
3.4 潰瘍病的防治措施
(1)病害預防。選擇抗病品種種植,定期清潔果園,及時清除病葉、病果和病體,以減少病菌的傳播和擴散。
(2)耕地管理。保持果園的通風和日照條件,良好的通風可以減少濕度,降低病菌繁殖的環境,有助于植物的健康生長。充足的日照可以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抗病能力。適度修剪樹冠有助于保持樹木的形態和健康狀態,同時提供更好的通風和光照條件。
(3)農藝措施。合理施肥,維持植株的健康狀態,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過度灌溉,以防止病菌在濕環境中繁殖。
(4)生物防治。噴灑益生菌、拮抗菌等生物制劑,以增強植物的抵抗力,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侵染。引入天敵昆蟲、捕食性真菌等天然敵對生物進行生物防治。
(5)化學防治。在病害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合適的農藥進行化學防治。使用前,要仔細閱讀并遵守農藥的使用說明和安全操作指南,按照推薦劑量和頻率進行噴灑,避免超量使用和殘留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學防治措施時,應遵循當地法律法規和農藥使用的安全操作指南,確保安全使用農藥,避免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此外,綜合管理措施的使用,如合理施肥、栽培管理和生物防治等,對長期控制砂糖橘潰瘍病也非常重要。
3.5 黃龍病的防治措施
(1)控制病毒源和傳播媒介。定期巡視果園,從而抑制砂糖橘黃龍病的傳播。一旦發現有病癥的植株,應立即將其移除,以防止病毒通過它們傳播至其他健康植株上。此外,控制傳播病毒的媒介也十分重要。黃龍病蚜蟲是一種常見的傳播者,因此需要注意對其進行控制[6]。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噴灑合適的農藥或昆蟲驅避劑防治蚜蟲,減少它們對砂糖橘的侵害和傳播病毒的機會;引入天敵昆蟲,如蚜蟲寄生性蜂類,控制蚜蟲的數量。研究表明,某些激素干擾劑可以干擾蚜蟲的繁殖和發育,從而減少它們對砂糖橘的危害。
(2)消滅寄主植物。病毒可以通過不同植物傳播擴散,因此,及時清除果園周圍可能攜帶病毒的寄主植物,可以減少病毒的來源和傳播途徑。在進行清除操作時,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辨識寄主植物,了解果樹所患病毒的寄主植物,以及果園周圍可能存在的潛在寄主植物。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展開消滅工作。定期巡視,經常性地巡視果園周圍的植物,觀察是否有受感染或潛在受感染的植物。一旦發現,要及時采取措施將其消滅。安全處理,在消滅寄主植物時,要采取適當的方法,如挖掘根部、割斷莖干,以確保根除植物并避免其再生。
(3)隔離栽培。通過隔離患病區域或患病植物,可以阻斷病原菌的傳播路徑,抑制病害在果園蔓延。需要注意的是,應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傳播情況,確定需要被隔離的區域。一般來說,該區域應包括已經患病的植物和周圍的潛在寄主植物。在隔離區域周邊建立屏障,如圍欄、遮陽網等,以阻斷病原菌的傳播媒介,如昆蟲、風等。限制人員和器械在隔離區域和其他區域之間的流動,以避免病原菌的跨境傳播。密切關注隔離區域內的植物健康狀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4 結束語
在栽培過程中,砂糖橘受到了許多外界環境的干擾,如氣候、土壤、害蟲病菌等問題,進而引發了各種病害的發生。針對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防治方法,但常規措施可以增強植物的抵抗力,如合理調控病蟲害的發生環境,保持果園的通風通透;適時進行噴灑防治,選用合適的農藥,并注意正確使用;定期巡查果樹,及時發現并清除有害生物等,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發生的風險。相信通過不斷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病害的發生原因和防治方法,進而更好地保護砂糖橘,為農業生產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莫福圣.砂糖橘病蟲發生情況及生態控制措施技術探討[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12):129-130,132.
[2] 梁彥.砂糖橘病蟲發生情況及生態控制措施探析[J].農家科技:中旬刊,2021(4):38,40.
[3] 肖石明,韋文訓.砂糖橘病蟲害發生情況及生態防控措施[J].鄉村科技,2021,12(23):75-77.
[4] 韓群鑫,曾永三,徐國錦,等.云浮砂糖橘病蟲發生情況及生態控制措施[J].湖北農業科學,2010,49(1):77-79.
[5] 鄧喜芬,趙六八.砂糖橘掛果樹生產周期施肥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河北農機,2023(3):145-147.
[6] 周凌林,黎端.西林縣砂糖橘儲藏期間常見的病害及預防措施[J].農村百事通,2021(2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