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會寧縣人民醫院,甘肅 白銀 730799 )
膀胱癌是一種有較高發病率的常見惡性腫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因有腫瘤病灶存在于患者膀胱結構形態中,造成膀胱刺激綜合征的發生,會威脅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原發性膀胱結石指因營養不良所造成且形成于膀胱中的結石;繼發性的膀胱結石則主要指因神經源性膀胱、繼發下尿路梗阻、感染、膀胱異物等因素所造成的膀胱結石的出現。當前的臨床上尚未完全明確膀胱癌的發病原因,通常認為和患者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洗滌劑、油漆、橡膠、染料,以及萘胺、聯苯胺等致癌物質有關[2]。臨床上主要對膀胱癌患者實施手術治療,但是半邊切手術術后恢復慢,極易造成多種并發癥的出現,產生的創傷較大。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切鏡下膀胱結石腫瘤切除、氣壓彈道碎石術均獲得臨床認可,而因微創手術疼痛輕、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在臨床上獲得廣泛應用[3]。為探究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實施微創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基于此,把微創手術治療用于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的共50 例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現分析如下。
選擇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的共50 例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存在手術指征;通過病理組織、腹部超聲檢查明確診斷為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交流溝通能力異常、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患有精神疾病、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將50 例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5 例。對照組男性23 例,女性2 例,年齡35 ~66 歲,平均(42.67±2.89)歲;研究組男性24例,女性1 例,年齡36 ~68 歲,平均(42.74±2.98)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半邊切手術治療 。 即將尿道外括約肌切開,切除一段小于1 cm 的尿道,然后進行吻合。
研究組給予微創手術治療干預,膀胱瓣輸尿管吻合術措施如下:局部麻醉取膀胱截石位,下段狹窄部以髂部腹膜外徑路斜切口(即Gibson 切口)或下腹部腹直肌旁切口,均可得到良好的暴露。此處以下腹部斜切口腹膜外徑路描述。切口始自距髂嵴內上3 cm 處,向下斜行與腹股溝韌帶平行直達恥骨聯合處。順切口方向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及腹橫肌,在腹橫筋膜上作一小切口,即可見腹膜外脂肪。用手指向上下推開腹膜使其與腹橫筋膜分離,然后擴大腹內斜肌、腹橫肌切口使其與切口等長。此時用紗布將腹膜向上推開,即可見髂血管。在腹膜后與髂血管之間根據其走行方向、外觀及蠕動情況可找到擴張的輸尿管,用紗布帶提起輸尿管。切除一段纖維化狹窄的輸尿管,使其能再與膀胱吻合。如吻合部沒有張力,則最多只能切除狹窄段4 ~5 cm,倘若切除段輸尿管稍長了一些,則需要將腎臟、輸尿管游離,并向下牽引,或將膀胱頂部向上牽引、固定。輸尿管和膀胱的吻合多采用黏膜對黏膜的術式,第1層吻合用4-0可吸收線,外翻間斷褥式縫合,以免再度狹窄,第2 層以絲線間斷縫合壁層,完成后壁吻合后,置入輸尿管支架管,經尿道引出,然后吻合前壁。手術部位置橡膠管引流,縫合腹壁切口。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手術情況、臨床療效、術后并發癥。(1)生活質量評分[4]:通過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 Scale,WHOQOL-BREF)評定生存質量,該量表26 個條目,4 個領域,分別為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和環境領域分值越高則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2)手術情況:主要包含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當各指標所用時間越短則患者的疾病恢復越好。(3)療效判定標準[5]。無效:腫瘤和結石未取出,病癥體征并未改善;有效:膀胱內結石仍有部分殘留,臨床癥狀有所改善;顯效:患者病灶完整切除,結石完全清除,尿頻、尿痛、尿急等癥狀消失。(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總有效率。(4)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主要包含尿潴留、創口感染、發熱等。
采用SPSS 21.0軟件,年齡、結石直徑、患者生活質量、手術情況等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檢驗,臨床療效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干預后,研究組社會、環境、軀體、心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由此證實經對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積極予以微創手術治療,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提高。
表1 兩組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組別例數社會軀體環境心理研究組2527.55±5.1825.36±5.4124.67±5.4324.50±5.47對照組2518.20±4.2617.25±4.1117.28±4.1417.26±4.91 t 值5.3956.2096.4026.118 P 值0.0000.0000.0000.000
治療干預后,研究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由此證實經對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積極予以微創手術治療,患者住院時間縮短,術中出血量減少。
表2 兩組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組別例數住院時間(d)術中出血量(mL)研究組256.75±1.3862.19±5.32對照組259.69±2.18188.79±23.34 t 值6.28425.093 P 值0.0000.000
研究組發生創口感染1 例(4.00%),對照組創口感染4 例(16.00%)、尿潴留3 例(12.00%)、發熱3 例(12.00%),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4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由此證實經對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積極予以微創手術治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

表3 兩組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研究組治療后顯效率(44.00%)、治療總有效率(96.0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8.00%、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由此證實經對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積極予以微創手術治療,療效明顯提升。

表4 兩組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研究組1 年生存率為92.00%(23 例),高于對照組68.00%(17 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泌尿外科中,膀胱癌是一種常見腫瘤疾病,且經大量數據資料顯示,在我國惡性腫瘤中,膀胱癌占比大概為3.4%。膀胱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病,臨床上鮮少見膀胱結石合并膀胱癌病例,且一般男性患者的數量明顯高于女性患者。研究顯示,通過分析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的發病原因,發現主要和患者長時間接觸化工產品、吸煙,以及日常生活習慣、環境、飲食、遺傳等因素有關,膀胱結石合并膀胱炎患者存在較高的轉變為膀胱癌的風險,因此做好術前診斷非常關鍵。因為膀胱結石、膀胱癌的病癥存在較高的相似性,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B 超、血尿、CT 診斷率,容易發生誤診、漏診等現象,因此應予以注意,特別是針對于那些膀胱結石較大、腫瘤較小的患者更應引起重視。當臨床上經影像學的方式檢查發現可疑物體時,需再次實施膀胱檢查,以此確定出病灶的形狀和數目,便于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工作。確診后臨床上有多種方式治療膀胱結石,像單純輸尿管氣壓彈道碎石術、體外放療、膀胱切開取石術、組織內放療等,但是均存在一些不足。王瀟然[6]報道指出,通過微創手術的方式治療膀胱結石合并膀胱癌患者取得的安全性好,可減小腫瘤膀胱外種植的概率,患者術后恢復快,對其尿道、膀胱的損傷小。一些研究者的[7]報道證實,對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實施氣壓彈道聯合電切鏡治療,能夠在電切鏡下行腫瘤切除術,輸尿管鏡下實施碎石取石術,手術效果理想,并發癥低,對患者尿道、膀胱損傷均較小。本研究針對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實施微創手術治療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治療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需在明確診斷后積極實施有效方式干預,其中常規開腹手術存在一系列缺點,帶來的創傷較大,患者術后極易發生并發癥,且恢復較慢,安全性不高;我院實施的微創手術氣壓彈道聯合電切鏡手術展開治療,不僅創傷小、手術操作簡單,且能夠在碎石的同時排石,完成后將患者的腫瘤切除,取得的成功率高,患者病灶完整切除,結石完全清除,尿頻、尿痛,尿急等癥狀消失。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經微創手術治療干預后,社會、環境、軀體、心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該結果證實,微創手術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手術情況。此外,研究組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經微創手術治療干預后僅發生創口感染1 例(4.00%),對照組創口感染4 例(16.00%)、尿潴留3 例(12.00%)、發熱3 例(12.00%),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40.00%);研究組治療顯效率(44.00%)、治療總療效(96.0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8.00%、76.00%);1 年生存率(92.00%)高于對照組(68.00%)。結果證實,微創手術治療干預可明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疾病療效明顯提升,提示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微創手術治療干預的安全性更高、可行性更強。同張磊、趙小昆、謝續標等[8]相關報道結果一致。此結果表明與半邊切手術進行對比,通過微創手術的方式干預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能夠明顯優化手術情況,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在處理膀胱結石時通過氣壓彈道碎石法擊碎膀胱結石,可避免傷及鄰近組織及器官,減少患者手術創傷;通過應用電切鏡切除腫瘤,有助于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所以,通過在臨床上對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應用微創手術的方式干預,可最大程度上降低對膀胱、尿道等器官組織的損傷,提升療效,同時能夠發揮不錯的碎石功效。
綜上所述,微創手術治療可顯著降低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療效顯著,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手術情況,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因此對輸尿管下段低級別尿路上皮癌實施微創手術治療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