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暢
(貴州省安順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貴州 安順 561000)
癲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其特征是大腦的異常放電活動,導致反復癲癇發作,具體表現為患者肌肉抽動、痙攣、意識喪失或異常行為,癲癇病因較為多樣,包括遺傳因素、大腦損傷、感染、腦瘤、代謝問題或其他原因,并由多種觸發因素引發,如疲勞、應激、不良生活習慣、藥物或酒精濫用等[1-2]。癲癇受累人群不限于特定年齡段,可以影響各年齡段的人,臨床治療旨在以減少患者癲癇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提高其生活質量為主,藥物治療是常見的癲癇治療方式之一,其中,丙戊酸鈉和左乙拉西坦是常用的抗癲癇藥物,兩種藥物通過不同的機制來減輕癲癇發作,然而關于藥物聯用的國內臨床研究仍然較少[3-4]。本文參考國內外報道結合我院實際對癲癇患者采用兩種藥物方案施以治療,重點闡述聯合用藥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我院接診的86 例癲癇患者展開分析,根據用藥情況分成兩組,各43 例。研究組男27 例、女16 例,年齡段在20 ~50 歲,平均年齡(26.77±5.62)歲,服藥時間(6.25±1.36)年;對照組男29 例、女14 例,年齡段在20 ~51 歲,平均年齡(26.58±4.69)歲,服藥時間(6.40±1.40)年。納入標準:符合國際抗癲癇聯盟關于癲癇的診斷標準;無藥物禁忌證;隨訪時間至少半年;監護人對本研究充分知情。排除標準:高尿酸血癥;服藥不規律;其他嚴重疾病。兩組數據綜合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單獨服用丙戊酸鈉治療:口服丙戊酸鈉(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H20010595),每日起始劑量10 ~15 mg/kg,遞增至療效滿意后常規劑量30 mg/kg。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合左乙拉西坦治療:丙戊酸鈉用法同對照組,口服左乙拉西坦(華潤賽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H20217081),每日2 次,每次500 mg。兩組服藥周期均為6 個月。
(1)臨床療效。顯效:患者癥狀顯著改善,癲癇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顯著減輕,腦電圖異常波形減少或消失;有效:患者癥狀有所緩解,癲癇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有所減輕,腦電圖異常波形減少;無效:未達上述標準。(2)肝腎指標。治療前后常規采集血液標本檢測患者肝腎功能,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3)藥物副作用表現。觀察治療期間患者的藥物副作用發生情況。
用統計學軟件SPSS 26.0 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表示為百分數(%),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s表示,t(或F)檢驗,P<0.05 提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顯效、有效、無效人數分別為34 例、7 例、2 例,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顯效、有效、無效人數分別為20 例、13 例、10 例,有效率為76.74%。兩組臨床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肝腎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腎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腎指標比較(±s)
ALT(U/L)AST(U/L)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4314.27±4.1713.40±3.2231.28±8.1728.99±7.34對照組4315.04±4.2014.77±5.1329.98±7.2630.26±6.10 t 值-0.8531.4830.7790.872 P 值-0.3960.1410.4370.385續表尿酸(μmol/L)肌酐(μmol/L)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43254.67±43.22350.33±55.1644.35±8.1342.56±9.17對照組43256.78±46.56344.28±57.2541.62±9.5640.39±8.14 t 值-0.2170.4991.4261.160 P 值-0.8280.6190.1570.249
兩組藥物副作用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藥物副作用情況比較
癲癇屬于神經系統疾病,其病理機制非常復雜,涉及大腦中神經元的異常放電活動,這也是癲癇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具體表現為神經元過度興奮,產生多余電信號,或神經元過度抑制,阻止正常電信號傳遞[5-6]。另外,腦部結構問題如腦損傷、腦炎、腦腫瘤或其他異常也可能破壞正常神經元活動,從而增加癲癇的發病風險。
目前,藥物治療仍然是管理癲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治療目標旨在減輕或控制患者癲癇發作,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7-8]。其中,丙戊酸鈉是在20 世紀60 年代初次合成和研究的藥物,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癲癇的作用和安全性上。1967 年,丙戊酸鈉首次被引入臨床試驗,正式用于治療癲癇。隨著臨床試驗的進行,丙戊酸鈉被證明是一種易透過血腦屏障的小分子非鎮靜性抗癲癇藥物,對多種類型的癲癇發作有效,包括部分性癲癇發作和全身性癲癇。1973 年,美國FDA 批準了丙戊酸鈉的用途,使其成為用于治療癲癇的藥物并迅速商業化,被臨床一致認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丙戊酸鈉的多功能性得到關注,近年來的臨床研究發現,丙戊酸鈉還是一種經典的神經營養劑,其分子量小而容易透過血腦屏障,這是其他神經營養因子所不具備的最大特性。不僅可被用于治療癲癇,還包括情感障礙、偏頭痛、精神疾病等。如今,臨床對丙戊酸鈉的研究還在不斷進行,以改進其治療效果和降低不良反應。丙戊酸鈉是脂肪酸類抗癲癇藥物,被廣泛用于治療多種類型的癲癇,藥物主要通過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濃度來調節神經元活動。GABA 是抑制性神經遞質,可減少神經元的興奮性,有助于防止異常的電活動。丙戊酸鈉通過抑制GABA 降解酶的活性,增加大腦中GABA 濃度,從而加強GABA 神經元的抑制作用。此外,丙戊酸鈉還可通過其他機制發揮作用,包括對鈉通道和鈣通道的抑制以及對谷氨酸釋放的調節,這些綜合作用都有助于減少異常的神經元放電,降低癲癇發作的風險。丙戊酸鈉被廣泛用于治療多種類型的癲癇,包括部分性癲癇發作、全身性癲癇和癲癇持續狀態,這使得該藥成為一種多功能的抗癲癇藥物,可以適用于不同類型的患者。藥物可有效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和強度,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這對于那些常常受到癲癇發作困擾的患者來說尤為重要。由于丙戊酸鈉可以同時作用于神經元的不同水平,極大增加了抑制異常興奮性的機會。總的來說,丙戊酸鈉在癲癇治療中具有重要的藥理機制。
左乙拉西坦是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其研究和開發始于21 世紀初,最初研究集中在探索其作用機制以及對癲癇的潛在療效上。左乙拉西坦在1999 年獲得美國FDA 的批準,成為用于癲癇治療的藥物。其臨床試驗于2005 年開始,以評估其在癲癇治療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些試驗包括針對不同類型癲癇發作的臨床試驗,如部分性癲癇發作,結果表明,左乙拉西坦在某些癲癇類型中表現出良好的療效[9-11]。此后,左乙拉西坦還被用于疼痛管理,特別是神經性疼痛,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反映了藥物有多種作用機制。治療癲癇方面,通過調整神經元的電活動來抑制癲癇發作,主要作用于鈉通道,該通道控制神經元內部的電信號傳導。左乙拉西坦可減緩神經元的鈉通道激活,使其在短時間內保持關閉狀態,從而減少異常興奮的神經元放電,這對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和強度具有關鍵作用。其次,左乙拉西坦還可通過影響其他離子通道來發揮作用,包括增強部分鉀通道活性,能進一步增加抑制性的電信號,有助于控制神經元的興奮性。再次,左乙拉西坦能通過影響突觸傳遞來減輕癲癇發作,降低興奮性神經元間的突觸傳遞,從而減少異常的興奮性電信號傳播。整體來說,左乙拉西坦主要利用調整神經元的電活動、影響離子通道、增強抑制性電信號和調節突觸傳遞來減輕癲癇發作。同樣,左乙拉西坦可用于治療多種類型的癲癇,這使得該藥物成為一種多功能的抗癲癇藥物,對于部分對其他抗癲癇藥物反應不佳或無法耐受的患者,左乙拉西坦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總的來說,左乙拉西坦是一種有重要藥理機制的抗癲癇藥物,作用于鈉通道、影響鉀通道和突觸傳遞調節來減輕癲癇發作,在癲癇治療中具有廣泛應用,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中,采用丙戊酸鈉聯合左乙拉西坦用藥的研究組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認為,這兩種藥物具有不同藥理機制,可增加抑制異常神經元興奮的機會,從而降低癲癇發作的風險。癲癇患者可能會對單一藥物產生耐藥性,導致藥物的效果減弱,通過聯合使用兩種藥物,可減少耐藥性的風險,使治療更持久。兩組治療前后肝腎指標、藥物副作用情況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這兩種藥物對肝腎功能影響較小,不會引起明顯肝腎功能異常,但患者應該定期接受相關檢查,以確保其肝腎功能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丙戊酸鈉已經被廣泛使用了多年,有著豐富的長期使用數據,而對比之下,左乙拉西坦是一種較新的抗癲癇藥物,為部分對傳統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兩種藥物的常見副作用也有所不同,丙戊酸鈉主要是肝功能異常、胃腸道不適、出血傾向等,左乙拉西坦的副作用以頭痛、嗜睡、眩暈為主,嚴重不良反應相對較少。
本研究分析總結丙戊酸鈉聯合左乙拉西坦的用藥優勢還包括:(1)體現個體化治療。癲癇是高度個體化疾病,不同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可能有所不同,聯合用藥治療提供了更多選擇,臨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藥物組合。(2)解決耐藥性。一些癲癇患者可能對單一藥物產生耐藥性,導致藥物效果逐漸減弱,聯合用藥可降低耐藥性的風險,延長藥物的有效性,尤其對于那些難以控制癲癇發作的患者來說尤為重要。(3)發揮機制。聯合用藥通常涉及不同機制的抗癲癇藥物,這些藥物可以同時作用于神經元的不同水平,增加抑制異常興奮性的機會,這使得聯合用藥可以更全面地控制癲癇。除了本研究所采用的丙戊酸鈉與左乙拉西坦聯合用藥,目前已有多種抗癲癇藥物可以聯合使用,例如卡馬西平與拉莫三嗪,臨床可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組合。
綜上所述,丙戊酸鈉聯合左乙拉西坦治療癲癇的效果確切,藥物安全性高。但是需要強調的是,聯合用藥治療應在臨床監督下進行,并需要密切監測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每種藥物組合都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癲癇類型進行個體化選擇,聯合用藥的成功與醫患之間的密切合作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