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巨野縣人民醫院兒一科,山東 菏澤 274900)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是以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以氣道慢性炎癥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病發時會出現咳嗽、喘息、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病情易反復發作,可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生活質量[1]??刂葡且粋€長期過程,其對藥物治療和管理的要求較高,但兒童自我管理意識和行為能力較弱,需要在其監護者的參與和協助下完成。哮喘控制治療應盡早開始,并要堅持長期、持續、規范、個體化的治療原則。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需要快速緩解臨床癥狀,如霧化吸入平喘、抗炎治療,而患兒因年齡較小,對于霧化吸入的依從性較差,因此治療過程中需要予以綜合護理干預[2]。本研究納入2022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在本院接受診治的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112 例,旨在觀察小兒哮喘急性發作期予以霧化吸入治療時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納入2022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在本院接受診治的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112 例,全部研究病例均予以霧化吸入,根據隨機對照法分為基礎護理組(n=56)、綜合護理組(n=56)。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制定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診斷標準[3];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無其他呼吸系統病變;第一次在本院予以治療的患兒。排除標準:心肺功能異常者、入院前服用其他相關治療藥物者。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倫理審批號:2022KYLL065?;純褐心行?2例,女性40例 ,年齡6~14歲,平均年齡(8.2±0.6)歲;綜合護理組男性36 例,女性20 例,年齡6 ~14 歲,平均年齡(8.3±0.7)歲;基礎護理組男性36 例,女性20 例,年齡6 ~14 歲,平均年齡(8.5±0.3)歲。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基礎護理組:予以患兒基礎護理,遵醫囑完成霧化給藥,告知患兒及家長治療相關的注意事項及霧化器使用方法,監測病情變化。綜合護理組:予以患兒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1)為患兒調節適宜的治療環境,包括治療室的濕度、溫度,保證50%~60%的濕度,22℃~26℃的室溫,同時在規定時間內換氣通風,在治療室內為患兒粘貼卡通圖片。(2)控制霧化吸入氣霧量,設置初始氧流量為4 ~5 L/min,當患兒完全適應后調節至6 ~8 L/min 的氧流量,控制吸入時間在20 分鐘內,護理人員需要全程協助、監測。(3)安撫患兒,大部分患兒在哮喘急性發作期會出現恐懼、焦慮等心理,在治療過程中對霧化器或藥物味道的適應性較差,極易出現哭鬧、抵觸等行為,護理人員需要耐心、溫柔地安撫患兒,使其配合治療,同時轉移患兒的注意力。(4)指導體位,患兒年齡較小時,需要指導和幫助患兒保持端坐的治療體位,在治療過程中,對背部輕輕拍打,指導其自主咳嗽以促進痰液的排出。(5)健康宣教,治療前需要對霧化操作進行演示,發放宣傳手冊,播放霧化吸入治療視頻,提高其對霧化吸入的認知。(6)延續護理,完成霧化吸入后告知醫師對臨床效果予以評估同時酌情制定治療方案,向監護人介紹哮喘急性發作規范治療的管理方案,讓監護人通過網絡獲取疾病相關知識,以及及時反饋哮喘監控控制情況,峰流速值和用藥情況。
意大利COSMED 肺功能檢測儀。
(1)兩組患兒在霧化吸入前、霧化吸入15 分鐘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最大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氣與最大肺活量比值;(2)兩組患兒臨床體征改善時間;(3)兩組患兒治療期間的依從性,依從性評估標準:依從性較佳(評分超過85 分)、尚可(評分70 ~85 分)、不依從(低于70 分),滿分為100 分,總依從率為依從性較佳與尚可的占比總和[4]。
全部數據傳輸至SPSS 21.0 軟件系統分析處理,用卡方檢驗評估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t檢驗評估計量資料,以±s 表示,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霧化吸入前相比,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肺功能相關指標均有升高,且與基礎護理組相比,綜合護理組治療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最大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氣與最大肺活量比值升高更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霧化吸入前、霧化吸入15 分鐘后的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s)

表1 兩組患兒霧化吸入前、霧化吸入15 分鐘后的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s)
組別第一秒用力呼氣量與最大肺活量比值最大肺活量(L)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綜合護理組(n=56)46.5±1.670.3±2.71.3±0.42.5±0.71.5±0.32.7±0.8基礎護理組(n=56)46.4±1.557.8±2.01.4±0.31.9±0.51.4±0.41.7±0.5 t 值0.3427.841.505.221.507.93 P 值0.73<0.010.14<0.010.14<0.01
治療后,與基礎護理組相比,綜合護理組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難、肺部哮鳴音改善時間明顯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體征改善時間(d,±s)

表2 兩組臨床體征改善時間(d,±s)
組別喘息咳嗽呼吸困難肺部哮鳴音綜合護理組(n=56)3.5±0.83.3±0.52.2±0.53.7±0.4基礎護理組(n=56)5.1±1.54.8±0.83.4±0.94.8±0.9 t 值7.0411.908.728.36 P 值<0.01<0.01<0.01<0.01
與基礎護理組相比,綜合護理組治療期間的依從性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依從性[n(%)]
患者出現喘息、胸悶、氣促和咳嗽等癥狀,并在短時間內迅速加重出現肺功能惡化的狀況稱之為哮喘急性發作,這種情況需要及時給予患者緩解藥物進行治療。哮喘發作多見于治療依從性差、控制不佳的患者,但也可見于控制良好的患者[5]。哮喘急性發作時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救治,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甚至會危及生命[6]。因此,臨床工作人員需要做到早診斷和識別哮喘急性發作,并進行救治,緩解哮喘癥狀。生活中各種理化刺激物、上呼吸道感染或接觸變應原等是哮喘發作的常見誘因,但是也可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發生,發作時肺功能惡化,以呼氣流量降低為特征。因此以哮喘發作時呼氣峰值流速或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和發作前的變化做對比,可以量化哮喘發作的嚴重程度[7-8]。胸悶、氣促等癥狀的加重能第一時間提示急性哮喘的發生,其發作的程度輕重和病情發展的速度均不同,有的在數小時內就發生,有的要數天才出現,也有可能在數分鐘內就危及患者的生命[9]。
本研究分析小兒哮喘急性發作期予以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與霧化吸入前相比,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肺功能相關指標均有升高,且與基礎護理組相比,綜合護理組治療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最大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氣與最大肺活量比值升高更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基礎護理組相比,綜合護理組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難、肺部哮鳴音改善時間明顯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基礎護理組相比,綜合護理組治療期間的依從性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與戴豐蔓[10]的研究結果大體一致。霧化吸入是指在霧化器高速氣流的作用下將藥液轉化為霧狀,在呼吸道直接發生作用,對臨床體征進行有效改善[11]?;純河捎诖嬖谌狈ο嚓P的醫療知識、害怕醫務人員和陌生環境、身體不適、年齡較小等因素,因此對霧化吸入療法的依從性較差,可影響治療效果[12]。對患兒進行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安撫患兒,為患兒提供心理支持,促進及時排痰、適宜的體位指導,增強患兒的舒適度和依從性;通過宣傳手冊、視頻、現場演示等健康宣教行為,提高監護人的相關醫療知識[13];通過網絡監護人反饋的相關數據,對患兒的病情予以實時監測[14],及時發現危重情況,對監護人的顧慮和咨詢及時回復,降低再次發生急性發作的可能,縮短病程,改善肺功能狀態并提高患兒的依從性[15]。
綜上所述,針對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采取霧化吸入治療的同時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改善肺功能狀態,縮短病程,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