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青花,郭麗萍,蔡會霞,賈二莉,韓苗苗
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全球癌癥統計數據顯示,乳腺癌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2],2020 年預估發病例數可超過226 萬例,占所有惡性腫瘤發病例數的11.7%;病死68.5 萬例,占所有惡性腫瘤病死例數的6.9%。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惡性腫瘤前列。2015 年新發女性乳腺癌患者近27 萬例,病死近7 萬例,均居所有惡性腫瘤第6 位[3]。但隨著對乳腺癌生物學認識的加深、藥物的不斷研發以及手術技術的進步,乳腺癌的治療效果較前明顯提高[4-7],多數乳腺癌患者可以接受手術治療,甚至達到根治的效果,但術后需要配合其他治療來鞏固療效,包括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等。部分切除腫瘤或根治性全切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這種創傷也包括精神心理層面,而其他輔助治療也可能產生較明顯的不良反應,這些均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8-10]。
目前,有研究探索了手術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相當數量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明顯下降,但也有部分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有所改善[11-12]。因此,及時篩選術后生活質量下降的高?;颊撸瑸槠溥x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并早期給予合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更好地配合臨床治療和隨訪。本研究探討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在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明確診斷為乳腺癌;③女性,已婚;④首次接受乳腺癌手術;⑤術后生存期≥3個月;⑥術后3 個月隨訪時,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13]評估其生活質量;⑦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雙側乳腺癌;③合并精神疾病或癡呆;④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肢體殘疾等。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107 例乳腺癌患者,年齡36~71 歲,平均(51.3±8.5)歲;平均體重指數(23.8±3.6)kg/m2。本研究經過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倫審201812-002 號)。
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特征,包括年齡、體重指數、文化程度、月收入、高血壓情況、糖尿病情況、腫瘤部位、病理類型、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表達情況、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達情況、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達情況、淋巴結轉移情況、TNM 分期、手術方法及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情況。
所有患者于術后3 個月隨訪時,采用FACT-B[13]評估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對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評估的共性模塊和針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評估的特異性模塊,共性模塊包括生理狀況(7 個條目)、社會/家庭狀況(7 個條目)、情感狀況(6 個條目)、功能狀況(7 個條目)4 個維度,乳腺癌特異性模塊包括9 個條目。該量表總分144 分,各維度評分及總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5.0 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采用多重線性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年齡、體重指數、高血壓情況、糖尿病情況、月收入、腫瘤部位、病理類型、ER 表達情況、PR表達情況、HER2 表達情況、淋巴結轉移情況、化療情況、內分泌治療情況乳腺癌患者術后FACT-B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下、TNM 分期為Ⅱ~Ⅲ期、行改良根治術、接受放療、未接受靶向治療乳腺癌患者的術后FACT-B 評分分別低于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TNM 分期為Ⅰ期、行保乳手術、未接受放療、接受靶向治療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文化程度、TNM 分期、手術方式、放療情況、靶向治療情況作為自變量,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作為因變量,納入多重線性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NM 分期為Ⅱ~Ⅲ期、行改良根治術、接受放療均是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接受靶向治療和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均是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獨立保護因素(P﹤0.05)。(表2)

表2 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多重線性Logistic 回歸分析
確診腫瘤對患者是一項重大的精神心理刺激,可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喪失生活信心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及后續的輔助治療在疾病治療的基礎上,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損傷,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多數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下、TNM 分期為Ⅱ~Ⅲ期、行改良根治術、接受放療、未接受靶向治療的乳腺癌患者術后的FACT-B 評分分別低于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TNM 分期為Ⅰ期、行保乳手術、未接受放療、接受靶向治療的患者;多重線性Logistic回歸分析也進一步證實,TNM分期為Ⅱ~Ⅲ期、行改良根治術、接受放療均是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接受靶向治療和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均是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獨立保護因素(P﹤0.05)。
文化程度即受教育程度,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對疾病、治療、并發癥等的理解相對容易,更能適度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在面對重大負性刺激時,可以更好地應對。因此,多項研究結果顯示,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在多種手術或創傷、疾病之后的生活質量明顯優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14-16]。TNM 分期較低的患者治療效果更好,而且所需要接受的輔助治療可能更少,從而整體損傷更小,因此術后生活質量相對更高,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17-18]。相應地,行保乳手術患者的TNM 分期一般為早期,淋巴結轉移率更低,瘤體相對更局限,手術對女性外觀的影響也較小,無論是手術和輔助治療對身體損傷,還是對心理的影響,保乳手術患者均低于根治性手術患者,因此行保乳手術對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有積極的影響[19-20]。未行放療患者生活質量較好的原因可能類似,即這些患者可能病情相對更輕,且沒有放療導致的脫發、口腔炎癥、放射性肺炎、胸膜炎、心臟損傷等不良反應的影響,從而不會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負擔[21-22]。因此,術后未行放療,一方面是因為病情較輕,另一方面是不良反應更少,可使生活質量優于放療患者。靶向治療是近年來進展較快的領域,靶向治療可以特異性地殺滅腫瘤細胞,提高臨床療效,相對于化療和放療,靶向治療的嚴重不良反應更少[23-24]。
綜上所述,TNM 分期為Ⅱ~Ⅲ期、行改良根治術、接受術后放療乳腺癌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較差,接受靶向治療和文化程度較高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