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李靜,侯紅麗,朱宏瑞
作者單位:1開封市兒童醫院,a中醫科,b感染科,河南 開封 475000;
2鄭州兒童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科,河南 鄭州450053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常見導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單鏈RNA 病毒之一,會導致病人出現咳嗽、哮喘和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危害病人生理健康[1]。RSV 肺炎常見于嬰幼兒或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通過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2]。高危人群可在流行季節使用RSV免疫球蛋白進行預防,臨床治療中常使用利巴韋林、干擾素等藥物進行治療,但因耐藥性強與毒副作用大面臨著治療困難,亟需尋找安全有效的替代藥物[3]。近年來隨著對RSV肺炎病程發展的深入研究,一些傳統中醫藥在臨床治療中取得良好效用。黃芩苷是提取自唇科植物黃芩干燥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清熱潤肺、瀉火解毒和止血安胎等多種藥效,常用于治療濕溫暑熱、胸悶惡心和肺熱咳嗽等病癥[4-5]。研究報道,黃芩苷可以有效治療肺炎,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6]。因此,本研究2022 年3月至2023 年7 月建立RSV 肺炎幼鼠模型,探討黃芩苷對RSV 肺炎幼鼠肺損傷的修復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機制,為黃芩苷藥物開發及RSV 肺炎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1.1 材料
1.1.1實驗動物 55 只4 周齡SPF 級雄性SD 大鼠購自杭州子源實驗動物科技有限公司,體質量60~70 g,動物生產合格證號:SCXK(浙)2019-0004。所有大鼠于相同飼養環境適應性飼養7 d,提供標準飼料和清潔水源,定期更換墊料,保持良好通風。環境條件設置為:溫度20~24 ℃,濕度(50±10)%。研究過程中對動物的處置符合動物委員會的準則。
1.1.2藥品、主要試劑和儀器 黃芩苷(純度:HPLC≥98%,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貨號A0016);RSV-long 病毒株(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所,半數組織培養感染量TCID50為10-3);兔抗β-actin 多克隆抗體、p38 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磷酸化p38 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多克隆抗體、山羊抗兔二抗IgG(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BIOFUGE28RS型低溫高速離心機(德國HERAEUS 公司);7500 型熒光定量PCR儀(美國ABI公司)。
1.2 方法
1.2.1模型建立與分組給藥 適應性飼養7 d 后,選取45 只幼鼠采用鼻腔接種RSV 病毒株法建立RSV 肺炎模型[7]。將幼鼠使用乙醚進行輕度麻醉,左右鼻腔交替滴入RSV 病毒液50 μL 建立模型,另選取10只幼鼠作為對照組,對照組滴入等量生理鹽水,每日接種1 次,連續3 d。大鼠出現行動遲緩、呼吸急促且體溫升高,隨機抽取5 只大鼠制作肺部組織病理切片,觀察肺部病理變化,出現肺泡病變、各支氣管上皮炎癥細胞浸潤,肺泡間隔變大等現象視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幼鼠隨機分為模型組、黃芩苷低、中和高劑量組,各10 只,另設對照組(10 只)。參照文獻[8-9],黃芩苷低、中和高劑量組大鼠分別灌胃25、50和100 mg/kg黃芩苷,1次/天,連續7 d。
1.2.2標本采集 給藥結束1 d 后,稱取各組幼鼠體質量,麻醉,固定于手術臺上,結扎右側肺葉,注入1 mL PBS 溶液并來回抽吸灌洗支氣管肺泡,注入5次后回收肺泡灌洗液,離心取上清液,-20 ℃保存。摘眼球采集血液,離心,分離血清,-20 ℃保存。處死大鼠,快速取出肺組織,稱重,將左肺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浸入4%多聚甲醛液固定,用于HE 染色,一部分用于稱取濕干重量。右肺置于-80 ℃保存備用。
1.2.3肺指數與肺組織濕/干比測定 計算各組幼鼠肺指數,肺指數=(肺質量/體質量)×100%。將未用4%多聚甲醛固定的左肺組織在80℃恒溫烤箱烘烤至恒重,記為干重,計算肺組織濕/干比(W/D)。肺組織W/D=肺組織濕重/肺組織干重。
1.2.4炎癥因子水平檢測 采用雙抗體夾心法檢測肺泡灌洗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和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酶標測定儀于450 nm 波長處檢測各孔吸光度值,根據標準曲線計算樣品濃度。
1.2.5T 細胞亞群檢測 取出幼鼠外周血,加入單克隆抗體CD3+、CD4+和CD8+各5 μL,混勻后室溫下靜置30 min,加入紅細胞裂解液300 μL,反應30 min充分裂解,使用流式細胞分析儀檢測各組幼鼠外周血中T細胞亞群的變化。
1.2.6肺組織HE 染色觀察 取出固定后的左側肺組織,脫水、包埋、切片,進行HE 染色。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肺組織病理學變化,隨機選取3 個清晰視野拍照。
1.2.7RT-PCR 檢測mRNA 表達 取-80 ℃保存的右肺組織100 mg 盡量剪碎放入EP 管中,加入1 mL TRIZOL 試劑提取總RNA。反轉錄試劑盒合成cDNA,配制PCR 反應體系20 μL:TB GreenPremix Ex TapⅡ(2×) 10 μL,正、反向引物各0.8 μL,cDNA 2 μL,RNase free ddH2O 6.4 μL。反應條件為95 ℃ 30 s,95 ℃ 15 s,60 ℃ 35 s 循環40 次。引物設計為p38MAPK:正向-5′ ATGCCGAAGATGAACTTTGC 3′、反向-5′ CCCTGCTTTCAAAGGACTGA 3′;β-actin:正向-5′ GGCTGTATTCCCCTCCATCG 3′、反向-5′ CCAGTTGGTAACAATGCCATGT 3′。采用2-ΔΔCt法以目的基因相對內參表達量進行比較分析。
1.2.8蛋白質印跡法檢測蛋白表達 取剩余-80 ℃保存的右肺組織加入含有蛋白酶抑制劑的RIPA 細胞裂解液,冰上裂解30 min,勻漿提取總蛋白,BCA法測定蛋白濃度,取40 μL 蛋白樣品進行電泳,濕轉,5%脫脂牛奶封閉,加入1∶1 000 相應稀釋一抗,4 ℃下搖床封閉,洗膜,再加入1∶3 000 相應稀釋二抗,室溫搖床封閉60 min,洗膜。加入ECL顯影液進行曝光,保存圖像,以β-actin 為內參,觀察條帶上相應的蛋白表達量并對目的條帶光密度值進行計算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數據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多組間比較,LSD-t檢驗進行兩組間比較。校驗水準α=0.05。
2.1 體質量和肺指數比較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幼鼠體質量降低,肺指數升高(P<0.05)。與模型組比較,黃芩苷低、中和高劑量組幼鼠體質量升高,肺指數降低,且各指標具有劑量依賴性(P<0.05)。見表1。
表1 各組幼鼠體質量和肺指數比較/± s

表1 各組幼鼠體質量和肺指數比較/± s
注:①與對照組比,P<0.05。②與模型組比,P<0.05。③與黃芩苷低劑量組比,P<0.05。④與黃芩苷中劑量組比,P<0.05。
?
2.2 肺組織W/D 比較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幼鼠肺組織W/D(7.82±0.37)顯著高于對照組(3.74±0.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黃芩苷低、中和高劑量組幼鼠肺組織W/D(6.13±0.40、5.62±0.41、4.03±0.30)均顯著低于模型組(7.82±0.37),且呈劑量依賴性(P<0.05)。
2.3 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幼鼠肺泡灌洗液TNF-α、IL-1β 和IL-6 水平升高(P<0.05)。與模型組比較,黃芩苷低、中和高劑量組幼鼠TNF-α、IL-1β 和IL-6 水平降低,且各指標具有劑量依賴性(P<0.05)。見表2。
表2 各組幼鼠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g/L,± s)

表2 各組幼鼠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g/L,± s)
注: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IL-1β為白細胞介素-1β,IL-6為白細胞介素-6。①與對照組比,P<0.05。②與模型組比,P<0.05。③與黃芩苷低劑量組比,P<0.05。④與黃芩苷中劑量組比,P<0.05。
?
2.4 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幼鼠外周血中CD3+水平降低,CD4+和CD4+/CD8+水平升高(P<0.05)。與模型組比較,黃芩苷低、中和高劑量組幼鼠CD3+水平升高,CD4+和CD4+/CD8+水平降低,且各指標具有劑量依賴性(P<0.05)。見表3。
表3 各組幼鼠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s

表3 各組幼鼠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s
注:①與對照組比,P<0.05。②與模型組比,P<0.05。③與黃芩苷低劑量組比,P<0.05。④與黃芩苷中劑量組比,P<0.05。
?
2.5 肺組織HE 染色比較結果顯示,對照組幼鼠肺組織結構完整,形態正常,未見炎癥細胞浸潤、水腫等現象。模型組幼鼠肺泡間隔明顯增寬,肺泡壁明顯增厚,部分肺泡可見出血、間質水腫現象,存在大量炎癥細胞浸潤現象。黃芩苷低、中和高劑量組幼鼠肺組織結構受損現象得到改善。見圖1。

圖1 各組幼鼠肺組織病理學變化(HE染色×200):A為對照組;B為模型組;C為黃芩苷低劑量組;D為黃芩苷中劑量組;E為黃芩苷高劑量組
2.6 p38MAPK mRNA 水平比較模型組幼鼠肺組織p38MAPK mRNA 表達水平(1.28±0.11)顯著高于對照組(0.32±0.03)(P<0.05)。黃芩苷低、中和高劑量組幼鼠肺組織p38MAPK mRNA 表達水平(0.97±0.10、0.73±0.06、0.55±0.04)顯著低于模型組(1.28±0.11),且呈劑量依賴性(P<0.05)。
2.7 p38MAPK 蛋白水平比較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幼鼠肺組織p-p38MAPK蛋白表達水平升高(P<0.05)。與模型組比,黃芩苷低、中和高劑量組幼鼠肺組織p-p38MAPK 蛋白表達水平降低,且各指標具有劑量依賴性(P<0.05)。見表4;圖2。

圖2 幼鼠肺組織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檢測
表4 各組幼鼠p38MAPK蛋白水平比較/± s

表4 各組幼鼠p38MAPK蛋白水平比較/± s
注:p38MAPK 為p38 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 為磷酸化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①與對照組比,P<0.05。②與模型組比,P<0.05。③與黃芩苷低劑量組比,P<0.05。④與黃芩苷中劑量組比,P<0.05。
?
RSV 致病機制復雜,主要與病原體毒作用、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等綜合作用相關[10]。RSV 感染后,通過誘發肺組織炎癥導致肺組織Th1/Th2 失衡,破壞免疫系統。此時肺組織的炎癥反應失控,導致肺組織受損,促使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進入支氣管與肺泡內,誘發肺水腫,降低肺功能,嚴重時可引發呼吸衰竭[11]。炎癥在中醫上屬“熱”,外邪入體引發內熱,常見紅腫、熱痛等癥狀,中醫學中未見“肺炎”病名,屬“肺熱病”范圍。病位在于肺部,病因為風溫外侵,病理為痰、熱、淤、毒阻塞于肺,導致肺功能失常。中藥在治療炎癥時多以清熱解毒和行氣活血為主[12]。黃芩首次記錄于《神農本草經》,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含有多種活性物質[13]。黃芩苷作為其主要藥效物質,多項研究表明,黃芩苷可以調節機體免疫力和抗炎等功效[14]。本研究探討黃芩苷對RSV 肺炎幼鼠肺臟損傷的修復作用。
在本研究結果顯示,模型組幼鼠體質量明顯降低,而肺指數和肺組織W/D 均顯著升高。檢測炎癥因子水平也發現,模型組幼鼠炎癥因子水平(TNF-α、IL-1β 和IL-6 水平)均升高。肺指數與肺組織W/D 比值是判斷肺功能的主要指標,當肺組織受到病毒感染,由于異常升高的炎癥反應致使肺組織水腫,因而肺質量明顯升高。提示RSV 肺炎模型建立成功且模型組幼鼠肺組織受到嚴重損傷,幼鼠體內伴有嚴重的炎癥反應。在給予了不同劑量黃芩苷治療后各組幼鼠均表現肺指數、肺組織W/D 和炎癥因子水平均呈下降趨勢,幼鼠體質量隨之恢復正常,且表現出濃度依賴性,以黃芩苷高劑量組效果最佳。提示幼鼠肺組織損傷在黃芩苷的治療下得到修復,體內的炎癥反應也明顯減輕。此外,黃芩苷治療后幼鼠肺組織病理損傷程度減輕,進一步證實黃芩苷對RSV肺炎幼鼠肺組織損傷的修復作用。
炎癥反應是影響肺炎病情進展的重要機制之一,而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作為機體免疫的重要檢測指標,可直觀反映機體免疫情況[15]。在肺炎進程中,MAPK 家族信號通路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一類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類信號通路,在一定量的炎癥因子、神經遞質等刺激條件下會激活,p38MAPK 是主要參與并控制這炎癥反應的典型通路之一[16]。在本研究中,模型組幼鼠肺組織p38MAPK 基因水平與p-p38MAPK 蛋白水平均高度表達,結合幼鼠外周血中CD3+水平降低,CD4+和CD4+/CD8+比值升高。提示模型組幼鼠在RSV 的感染刺激下,體內p38MAPK 信號通路被激活,炎癥細胞合成并釋放出大量的炎癥因子,促使炎癥因子高度表達,免疫系統平衡失調。CD3+T 淋巴細胞是成熟T 細胞的表面標志,通過適當多種細胞因子輔助B 細胞和效應T 細胞活化,促進細胞免疫,從而調節免疫功能[17]。CD4+/CD8+比值的相對平衡對未知機體免疫穩定起著重要作用,是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本研究中,黃芩苷各劑量組幼鼠肺組織中p38MAPK 基因水平與p-p38MAPK 蛋白表達水平均明顯降低,且外周血中CD3+水平升高,CD4+和CD4+/CD8+比值降低。提示黃芩苷通過影響p38MAPK 表達,降低炎癥因子水平,調節T 淋巴細胞亞群比例,改善免疫細胞失衡,控制與延緩RSV肺炎的發展過程,對RSV 肺炎幼鼠肺損傷有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黃芩苷能夠降低RSV 肺炎幼鼠炎癥因子水平,調節T 淋巴細胞亞群比例,減輕肺損傷,可能是通過影響p38MAPK信號通路發揮作用,為臨床治療RSV肺炎提供實驗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