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燕
(菏澤市廣播電視臺,山東 菏澤 274003)
在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隨著新媒體的崛起,信息傳播的方式和速度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的需求。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需要適應新的傳播環境,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一方面,需要加強與新媒體的合作,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新聞傳播的范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需要注重用戶反饋和需求,根據用戶的需求調整新聞采編的內容和形式,增強新聞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在數字化、網絡化深入人心的當下,廣播電視新聞等傳統媒體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壓力,這種變革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更涉及傳播方式、內容形態以及商業模式等多個方面,創新改革變得迫在眉睫,因為它關乎這些行業的生存與發展。伴隨著科技進步,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與習慣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在時效性、互動性等方面與新媒體相比顯得力不從心。為了滿足現代人的信息需求,媒體行業必須與時俱進,探索新的傳播方式,加強與受眾的互動,提高內容的質量與多樣性。然而,傳統媒體在轉型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也不容忽視,長久以來的運營模式、組織結構以及思維模式都成為轉型的絆腳石。一方面,傳統媒體在技術上需要追趕新媒體,這需要大量的資金與人才投入;另一方面,內容的創新也是一大難點,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并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考驗著媒體的創意與策劃能力,商業模式的轉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中實現盈利,是每一個傳統媒體都需要面對的問題[1]。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形式的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給傳統媒體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網絡作為新媒體的載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互動性強等特點,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獲取信息,這使得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模式顯得相對滯后。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廣播電視新聞等媒體行業必須進行創新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廣播電視新聞等媒體行業需要積極拓展網絡傳播渠道,將自身內容與網絡技術有機結合,打破傳統傳播模式的限制,實現信息的實時傳播和廣泛覆蓋。例如,通過建設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吸引更多年輕的受眾,提升傳播效果。面對網絡新媒體的競爭,廣播電視新聞等媒體行業需要提高內容質量,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新聞報道方面,應更加注重深度調查、權威解讀,提供高質量、有價值的信息,在節目制作方面,應創新節目形式,提高觀賞性和互動性,以吸引更多的受眾。創新改革并非易事,廣播電視新聞等媒體行業需要在探索中前進,因此,行業內部應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具有創新思維和網絡技術能力的專業人才,為創新改革提供智力支持,行業內部也應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員工勇于創新,激發行業活力。
伴隨科技的日新月異,新的技術設備不斷涌現,對于媒體行業來說,跟上技術革新的步伐至關重要。在現代社會,受眾對于媒體內容的質量和形式要求越來越高。廣播電視新聞等媒體行業需要不斷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以提升節目制作和傳輸的質量。例如,高清、4K 甚至8K 的超高清拍攝設備,能夠提供更細膩、更真實的畫面質感,讓受眾身臨其境地參與新聞事件[2]。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也為媒體帶來了全新的呈現方式,使得新聞報道更加生動、立體。然而,引入先進技術設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高新技術設備通常價格昂貴,對于經費有限的廣播電視新聞機構來說,如何平衡經費與技術升級的需求是一大考驗,新技術設備的操作和維護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持,這也要求媒體行業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面對這些挑戰,廣播電視新聞等媒體行業需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通過與設備制造商合作,爭取技術支持和價格優惠,通過內部培訓和外部引進,增強技術團隊的實力,確保新技術設備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先進技術設備是廣播電視新聞等媒體行業創新改革的重要推動力,引入與應用面臨著經費、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戰,只有克服這些挑戰,媒體行業才能緊跟科技步伐,以更高質量的內容和更先進的傳播手段滿足現代觀眾的需求[3]。
在數字化、網絡化時代,新聞信息不再僅僅依賴于傳統的廣播、電視媒介進行傳播,而是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多種信息載體迅速傳遞,這使得新聞采編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和豐富。在多樣化的信息載體中,網絡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新聞采編人員需要熟練掌握網絡傳播的特點和規律,運用網絡技術和工具進行信息的搜集、篩選、編輯和傳播。社交媒體的出現也為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采編人員需要關注社交媒體上的熱點話題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及時獲取和驗證新聞線索,進行深入的采訪和報道。移動設備的普及使得新聞傳播更加便捷和快速,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新聞采編人員需要針對不同的移動設備和平臺,優化新聞內容的呈現方式,提供個性化、互動性的新聞服務,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在面對信息載體多樣化的挑戰時,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需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創新精神,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和工具,提高跨平臺、跨媒體的傳播能力。同時,還需要堅守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原則,確保在多樣化的信息載體中傳播的新聞內容準確、可信、有價值。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聞來源紛繁復雜,新聞線索層出不窮,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迅速篩選、核實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并進行深入采訪和報道,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具備敏銳的新聞嗅覺和快速反應的能力,以捕捉到那些重要而獨特的新聞信息。新聞信息量的增加也帶來了更高的工作強度和壓力,新聞采編人員需要處理大量的信息,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深入的調研和分析,以提供全面、準確的新聞報道,同時保持對新聞的敏感性和專注力,滿足觀眾對高質量新聞的需求[4]。此外,新聞信息量的增加還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具備更高的信息篩選和鑒別能力,在眾多的信息中,新聞采編人員需要準確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價值,避免虛假新聞和誤導性信息的傳播,新聞采編人員需要運用專業的新聞判斷和倫理素養,確保傳播的新聞信息對社會有益、對觀眾負責。
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各種信息匯聚一堂,為新聞采編人員提供了廣泛的信息來源,新聞采編人員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社交媒體監測、數據挖掘等方式獲取大量的新聞線索和背景資料,讓新聞采編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媒體融合帶來了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也促使了新聞信息資源的共享與整合,廣播電視新聞機構與其他媒體平臺展開合作,實現了信息資源的互通有無。這種合作使得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的優勢,獲取更廣泛、更深入的信息,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從報紙、雜志、網站、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多個渠道獲取新聞線索,進行跨平臺的采訪和報道,從而提供更全面、多角度的新聞報道。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也面臨著信息篩選和整合的挑戰,大量的信息資源雖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也增加了篩選和鑒別的難度。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具備敏銳的信息嗅覺和判斷能力,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有深度的新聞,并進行精準的編輯和報道,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整合不同來源的信息,呈現給觀眾一幅真實、全面的新聞圖景。
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面臨著信息傳播渠道多樣化的現狀,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已不再是唯一的新聞傳播渠道,而是與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新興媒體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傳播網絡。在這個多樣化的傳播渠道中,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將編輯好的新聞內容通過不同的渠道迅速傳遞給受眾,可以利用廣播電視媒體的特有優勢,通過電視新聞節目、廣播新聞報道等方式傳遞新聞信息,也可以將新聞報道發布在官方網站、社交媒體賬號上,吸引更多的網絡用戶關注,還可以通過手機應用程序、新聞推送等方式將新聞直接傳遞給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新聞服務[5]。新聞采編人員需要熟悉不同傳播渠道的特點和要求,針對不同渠道進行相應的內容制作和發布,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打造豐富多樣的新聞產品,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這種多樣化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具備跨平臺傳播和多媒體呈現的能力,將新聞報道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通過充分利用多樣化的傳播渠道,新聞采編人員能夠提升新聞傳播的效果,增強新聞的影響力,推動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新聞采編人員,我們時刻身處信息的前沿,但更應時刻保持對受眾需求的敏感性與關注度,這樣的敏感性與關注度,不僅僅是對新聞職業的敬畏,更是對廣大受眾的尊重。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這些需求更加多元和個性化,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需要時刻保持警覺,深入了解受眾的心理和喜好。這需要我們走進人群,真正去了解受眾的所思所想,知道受眾關心什么、追問什么。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社交媒體互動、線上線下調查等手段,獲取受眾的信息需求和喜好,從而為新聞采編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據。了解人們的信息需求,不僅僅是為了迎合,更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在眾多的信息中,廣播電視新聞有其獨特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通過深入了解受眾需求,我們可以為受眾提供更加貼心、有價值的新聞服務,也可以更好地發揮新聞的引導作用,為社會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媒體融合時代,采編人員需要具備多元化的知識和技能,需要熟練掌握各種采編工具和技術,具備良好的信息采集、篩選、編輯和發布能力,還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能夠及時發現和捕捉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進行深入的采訪和報道。提升采編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注重培養新聞采編人員的創新思維和適應能力。在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傳播的形式和手段日新月異,采編人員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勇于創新,不斷嘗試新的報道方式和手法,學習和適應新技術、新環境,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創造力。作為新聞傳播工作者,新聞采編人員承擔著社會責任,需要時刻保持職業操守,堅守真實、客觀、公正的原則,避免虛假新聞和有損社會利益的報道,通過加強倫理道德教育,可以提高采編人員的道德水平,維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社會形象。注重提升采編工作人員的素質是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重要創新方式,通過提升采編人員的專業能力、創新思維和倫理道德素質,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新聞采編團隊,推動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方式要求立足于新視角,追求新鮮感,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新聞事件,發掘獨特的新聞價值,為受眾帶來全新的感受與啟發。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這種視角更為豐富和多元,我們應當時刻保持對新時代、新事物的敏感,從中發掘有價值的新聞元素,無論是關注社會新興現象,還是挖掘傳統話題中的新角度,都能為我們的新聞報道注入活力。追求新鮮感并非盲目跟風,而是要有目標、有策略地創新,可以借鑒其他領域的成功經驗和手法,如借鑒網絡媒體的互動形式,引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讓受眾在接收新聞的過程中獲得更豐富的體驗和參與感。也可以嘗試跨界合作,與其他行業、領域進行碰撞與融合,為新聞內容帶來更多的創意與火花。可見,立足于新視角,追求新鮮感,是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核心創新方式,這種創新不僅有助于提升新聞的質量和吸引力,更是新聞事業與時俱進、永葆生機的關鍵所在。
綜上所述,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無疑給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但同時也為其帶來了無盡的可能。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時代的機遇,積極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繼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真實、準確、及時的新聞信息,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