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姍姍
(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2023 年9 月7 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資源條件較好,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區位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是東北全面振興的優勢所在,因此,鄉村振興對推動東北振興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發展鄉村旅游有助于促進農業提高質量增加效益,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加快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鄉村振興戰略也有助于實現脫貧攻堅,提升鄉村旅游的經濟效益[1]。鄉村旅游對鄉村振興的影響是螺旋上升、層層推進的一個過程,鄉村振興戰略對于鄉村旅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也是一個新要求[2]。
目前,關于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研究較為豐富,主要集中在以下層面:第一,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李志龍(2019)通過耦合協調度模型對湖南鳳凰縣的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進行分析,解釋了鄉村旅游的機制,為鄉村振興提供路徑選擇[3]。徐維祥等(2020)對中國30 個省(區、市)的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進行耦合協調水平的驅動機制研究,得出驅動因素影響從大到小依次為投資驅動、消費驅動、人口驅動、產業驅動、收入驅動、政府驅動[4]。第二,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時空分異。董文靜等(2020)對山東省的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的時間和空間異質性進行研究,得出時序和空間的耦合特征[5]。劉智(2020)通過對張家界的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空間格局進行研究,得出張家界旅游空間格局的分布特征和耦合協調度的空間分異的影響因素[6]。第三,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的路徑選擇。仇葉(2020)通過研究鄉村旅游對鄉村振興的影響以及鄉村旅游的發展困境,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7]。銀元等(2018)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的響應邏輯進行了分析,總結出以產業融合為主導、以政策創新為核心和以利益分享機制為重點的鄉村旅游發展路徑[2]。
學者們對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研究較為成熟,但是關于黑龍江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研究還不夠豐富,因此,筆者對黑龍江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關系進行實證研究,以期為黑龍江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參考。
黑龍江省位于中國東北部,中國國土的北端與東端均位于省境,地貌特征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勢大致呈西北、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西南部低,由山地、臺地、平原和水面構成;地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四大水系,屬溫帶季風氣候。黑龍江省是我國北方的一個農業大省,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傳統民俗和民族文化豐富,地方特色鮮明,發展鄉村旅游具有巨大的資源優勢。
耦合理論是1971 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哈肯提出來的,將耦合定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動態關聯關系[3,8]。耦合協調模型中的耦合度用來衡量互相聯動、相互作用的兩個系統之間的關聯程度;耦合協調度用來衡量的融合滲透程度,使復雜的系統之間最終實現動態一致的程度,反映兩系統發展的協調水平[9-10]。
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發展涉及的理論有系統耦合理論、協調發展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之間的關系是基于產業關聯建立起來的,鄉村旅游中引進的旅游投資、人才等助力鄉村經濟發展,從而推動了鄉村振興;由鄉村振興而投入的基礎設施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建設等也為鄉村旅游提供了更好的資源和環境。這些由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變化與鄉村振興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要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關聯響應,使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相互銜接,共同發展[11]。
科學地選取衡量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兩個子系統的指標是計算兩個系統耦合協調度的基礎。本研究在已有學者研究基礎上,參考龐艷華、杜巖、馬小琴等學者的指標選取方法[12-14],對鄉村旅游系統指標選取3 個一級指標,分別為產業效益、產業投入、產業規模,二級指標共選取10 個;對鄉村振興系統指標選取4 個一級指標,分別為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生態環境、產業興旺,二級指標共選取12 個。具體指標選取如表1所示。

表1 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評價指標體系
以上指標中所有數據來源于《黑龍江統計年鑒》和EPS 數據庫,個別所缺少的數據使用Hermite 插值法補全。
1)熵值法確定綜合發展指數。
①正、負向指標數據標準化處理分別見公式(1)、公式(2):
公式(1)中的Xij指第i年的第j項指標的原始數據,2011—2021 年這11 年間第j項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Xjmax和Xjmin。為避免經無量綱化處理后的標準化數據可能出現“0”值,因此給以上數據加0.01。
②兩系統的指標權重測算,第i年中的第j項指標在第i年的所有指標中所占比重為:
③計算鄉村旅游系統、鄉村振興系統綜合發展指數:
公式(7)中的k=1 代表鄉村旅游,k=2 代表鄉村振興;m代表各產業系統中的指標總數;Wi代表各指標所占的權重,x′ij代表指標原始數據經過無量綱化處理后的標準化數值。
U1-U2≥0.1 為鄉村振興滯后型,U2-U1≥0.1 為鄉村旅游滯后型,|U1-U2|<0.1 為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同步型。
2)耦合協調度模型。
①計算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兩個子系統耦合程度:
公式(8)為耦合度C值,該數值的大小表明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這兩個獨立系統之間的協調程度的高低,C值的取值范圍為[0,1]。C的值越趨近于1,表明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這兩個系統的耦合程度越好;反之,耦合性越差。
②計算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度:
公式(9)中,α表示鄉村旅游所占權重,?表示鄉村振興所占權重,本研究參考聶學東的參數取值[15],設定α=?=0.5。公式(10)中D的取值范圍為[0,1],D的值越趨近于1,說明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兩個子系統的協調發展水平越高;反之,兩個子系統的協調發展水平越低。
為了更好地說明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協調發展程度,本研究以王昌森等對耦合協調度結果的等級劃分為依據[16],對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的結果等級劃分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協調度等級劃分標準
通過熵值法計算得出2011—2021 年黑龍江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系統指標權重,如表3 所示。對鄉村旅游發展水平來說,一級指標中產業效益權重最大,為0.396,說明產業效益與鄉村旅游關系最為密切;10 個二級指標中權重相差不大,所占權重較高的依次為國外旅游收入、國內旅游收入、旅行社數量,說明這3 個指標最能體現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對鄉村振興發展水平來說,一級指標中鄉風文明權重最大,為0.486,說明鄉風文明與鄉村振興關系最為密切;在12 個二級指標中高等教育學生在校人數所占權重最大,其他指標所占權重大小差別不大,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學生在校人數對鄉村振興的發展水平貢獻最大,其次依次是生活垃圾清運量、農村互聯網用戶數、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等。

表3 2011—2021年黑龍江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系統指標權重
2011—2021 年黑龍江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系統綜合評價指數如表4 所示,由表4 可以看出,2011—2021 年整體上來看鄉村旅游綜合發展水平優于鄉村振興發展水平。2012 年和2014—2020 年間,黑龍江省屬于鄉村振興滯后型,且黑龍江省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水平值除2011 年和2021 年外,其他年份均小于0.4,整處于較低水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后,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生活富裕程度不斷提高、鄉風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產業逐漸興旺,2017—2021年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水平呈上升趨勢。

表4 2011—2021年黑龍江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系統綜合評價指數
通過使用SPSS 軟件對黑龍江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度進行計算,結果如表5 所示。從表5可以看出,2011—2021 年黑龍江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度C值多數年份都在0.9 以上(2017—2019年和2021 年除外),說明從2011—2021 年整體來看耦合度較高,鄉村旅游的發展對鄉村振興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兩個子系統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表5 2011—2021 年黑龍江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度計算結果
從耦合協調度D值來看,2011 年耦合協調度D值最大,處于良好協調狀態;2012 年耦合協調度D值有所下降,協調水平也從良好協調到達初級協調狀態;2013—2017 年耦合協調度D值整體呈下降趨勢,協調水平呈失調狀態;2017 年10 月18 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2018—2020 年耦合協調度D值呈上升趨勢,在政策導向下黑龍江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程度為協調狀態;2021年受不可抗力影響,耦合協調程度為中度失調。
1)黑龍江省屬于鄉村振興滯后型。黑龍江省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水平滯后于鄉村旅游綜合發展水平,屬于鄉村旅游驅動型。
2)2011—2021 年,黑龍江省的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度多數年份大于0.9,這表示11 年間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基本處于高水平耦合狀態,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兩個子系統的發展處于相同或相近水平,兩個子系統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3)黑龍江省的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發展水平經歷三個階段,2011—2017 年為發展萌芽階段,耦合協調水平不穩定,雖然個別年份耦合協調水平呈協調狀態,但大多數處于不同程度的失調狀態,說明黑龍江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存在較大潛力;2018—2019 年為穩步發展階段,耦合協調水平穩步提高,說明自2017 年我國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兩者互相推動,逐步實現協調發展;2020—2021 年受不可抗力影響為衰退階段,耦合協調水平由協調轉到失調。
1)以鄉村旅游為主導帶動鄉村產業振興。充分發揮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的驅動作用,加強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的協調性和聯動性。充分利用黑龍江省的自然資源、民俗資源、紅色資源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開發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和產品,積極探索“旅游+”的新模式,從而用鄉村旅游帶動鄉村產業發展,進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17-20]。
2)借助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旅游推動鄉村生態環境振興。在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科學地規劃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嚴格落實生態環境的保護制度,保障好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幫助游客增強環保意識、提高環保素質、做好垃圾分類。創新鄉村旅游高質量綠色發展模式,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3)引進旅游人才助力鄉村旅游文明振興。大量引進專業的旅游管理人才,為提升鄉村旅游競爭力提供人才保障。對原有缺乏專業知識的旅游管理人員加強培訓學習,提升其文化素養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