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闖
膿毒癥是因創傷或感染引起的全身反應失調,進而誘發的多臟器功能衰竭,是導致重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2019年全球有1370萬人因膿毒癥死亡[1],在中國2017年—2019年,每年有480~610萬膿毒癥患者[2]。膿毒癥可累及肺、腎、腦、肝臟、胃腸等多器官功能障礙,胃腸道損傷是最常見的器官損傷之一,在早期既可引起胃腸道組織細胞充血水腫、通透性增加,釋放大量的內毒素引起機體膿毒癥,同時機體自身又可加重胃腸道的功能損害。目前現代醫學對于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多采用抑酸、抗炎、促進胃腸蠕動和保護胃腸黏膜等,對于減輕胃腸功能損傷療效欠佳,中醫治療該病優勢顯著,筆者應用電針聯合黃龍湯治療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現將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收入重癥醫學科的70例膿毒癥急性胃腸功能障礙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5例。治療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50~75歲,平均(61.3±1.5)歲;合并癥:冠心病:8例,高血壓病:9例,糖尿病:7例。對照組:男16例,女19例;年齡51~76歲,平均(61.8±1.2)歲;合并癥:冠心病:7例,高血壓病:11例,糖尿病:6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膿毒癥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膿毒癥/膿毒癥休克急診治療指南(2018)》[3]的診斷標準,急性胃腸功能障礙損傷參照歐洲胃腸急性胃腸損傷指南[4],中醫診斷標準:參照《膿毒癥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5]中關于“陽明腑實證”標準。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②急性胃腸功能障礙(AGI)分級為I~III級;③年齡18~76歲;④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知曉治療方案;⑤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
1.4 排除標準①有胃腸道的原發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等;②胃腸道惡性腫瘤;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影響其生存的嚴重疾病及精神病;⑤嚴重凝血功能障礙。
1.5 方法2組患者均予以西醫常規治療,包括抗感染、抗休克、多臟器支持、抑酸、保護胃腸黏膜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予以電針聯合黃龍湯鼻飼或者口服。黃龍湯由大黃6 g,芒硝3 g,厚樸10 g,枳實6 g,當歸9 g,黨參12 g,甘草5 g組成,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中藥房熬制,早晚各1次溫服。電針選穴為足三里、天樞、中脘、上巨虛、下脘、內關。所有操作穴區均以75%酒精常規消毒2次,電針頻率選疏密波,留針30 min,以 10 d 為1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①APACHE II評分、AGI評分: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第10天測定。②炎性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第10天測定PCT、hs-CRP、IL-6水平。③臨床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制定,顯效:正常排便排氣,患者幾乎無腹脹、腹痛及惡心嘔吐,測得腸鳴音4~6次/min,胃內容物≤70 ml;有效:排便排氣大致正常,腸鳴音2~4次/min,腹脹、腹痛及惡心嘔吐明顯減輕,胃內容物量在70~120 ml;無效:排氣排便較前稍好轉或基本無好轉,腸鳴音<2次/min,腹脹、腹痛及惡心嘔吐較前稍好轉或基本無好轉,胃內容物量在120 ml以上。

2.1 APACHE II評分及AGI評分治療前,2組患者APACHE II評分、AG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APACHE II評分、AGI評分均較前降低,且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APACHE II評分 AGI評分比較 (分,
2.2 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PCT、hs-CRP、IL-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較前降低,且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PCT、hs-CRP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IL-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例,
2.3 臨床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膿毒癥病因病機復雜,是導致重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引起多臟器功能損傷,而胃腸道是常見的器官損傷。膿毒癥引起的急性胃腸功能障礙,最初表現為胃腸黏膜屏障受損,胃腸道內存有大量的細菌及內毒素,生理狀態下處于平衡狀態,一旦經過膿毒癥炎癥打擊,交感神經興奮,全身血流應激重分布,使胃腸道黏膜缺血缺氧致屏障功能受損,釋放大量內毒素,影響胃腸道蠕動致胃腸功能障礙,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及胃內容物增加等[7,8]。西醫對于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首先在原發病治療上,先明確病因積極控制感染,早期進行目標液體復蘇,促進胃腸道血液供應,改善微循環,積極改善缺血缺氧狀態,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腹腔灌注壓力,防止胃腸道功能進一步惡化[9,10]。其次是應用不同種類的胃腸道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枸櫞酸鉍鉀、米索前列醇、思密達等藥物,思密達不僅能高效的保護胃黏膜,還能保護厭氧菌糾正胃腸道菌群紊亂的作用。而胃腸動力功能障礙則是主要的臨床表現,腹脹腹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甚至便秘很常見。促動力藥物具有增強胃腸動力作用,包括多巴胺受體拮抗劑、膽堿酯酶抑制劑、M受體阻斷劑等,其次部分微生態制劑在調節腸道菌群上有一定的作用[11,12],但總體療效甚微。
中醫無“膿毒癥”這一病名,其癥狀大致與中醫中“傷寒、溫病”相似,胃腸道功能障礙屬于“胃痞、腹脹”范疇。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出“外邪”概念,并對其作了相關闡述,“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寒與熱相搏……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13],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病因病機復雜,大致可歸為外因、內因,外因包括外感六邪、瘴氣戾氣等;內因為正氣不足,邪盛正衰。中醫治療包括內治法和外治法,內治法以健脾調氣、通腑瀉下、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而以健脾調氣和通腑瀉下常用,以四君子湯[14]和承氣湯類[15,16]方劑為主。外治法包括針灸、拔罐、推拿等,針灸以經絡理論為指導原則,通過對局部及全身作用,發揮良性、雙向調節作用,在調節胃腸道功能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作用,可顯著改善胃腸道功能,緩解膿毒癥病情。
本研究治療組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予以電針聯合黃龍湯鼻飼或者口服,研究發現治療組治療后炎性因子PCT和hs-CRP、APACHE II評分及AGI評分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黃龍湯以大承氣湯為主,佐以當歸、黨參益氣活血,甘草調和諸藥,大承氣湯[17]可瀉熱攻結、破氣消滿,合當歸、黨參顧胃氣,護胃陰,全方共奏益氣活血、通腑攻下之功效,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緩急患者胃腸道癥狀。電針取穴為足三里、天樞、中脘、上巨虛、下脘、內關[18],足三里、上巨虛、天樞取穴自足陽明胃經,足三里為胃之下合穴,天樞為大腸募穴,上巨虛為大腸之下合穴,中脘、下脘取穴自任脈,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黃帝內經》言:“合治內腑”[13],諸穴合用,灸之可調節胃腸道功能,共奏理氣健脾、通腑瀉濁之功效。電針聯合黃龍湯可促進胃腸道蠕動,保護胃腸黏膜,緩解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癥狀,降低機體炎性反應,提高治療有效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