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
原發性肝癌(以下簡稱PHC)指的是原發于患者的肝細胞或是其肝內膽管上皮細胞中的一種惡性腫瘤,是一種在全球范圍內都較為常見,且致死率高居第二的癌癥[1]。這一病癥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且潛伏期較長,因此難以被及時發現,約有60%以上的患者在初次確診時便已處于中期或晚期,難以采取根治性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2]。肝動脈栓塞化療術(TACE)的主要作用機制及原理是使患者病灶部位的供血靶動脈形成栓塞,進而引起患者腫瘤組織出現缺血性壞死,以期達到有效縮小患者病灶,延長其生存期的治療目的[3],但TACE技術的使用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故其也具有并發癥發病幾率高以及腫瘤壞死率低等特點,同時患者術后也會出現骨髓抑制以及嘔吐等不良反應,因此需要結合相應的措施進行輔助治療[4]。中醫理論中,PHC的致病因素主要在于患者肝氣郁結,導致其脾失健運、肝脾不調,導致氣滯血瘀,最終形成癌毒[5]。本次研究觀察使用扶脾調肝湯輔助TACE治療PHC患者對其中醫證候積分以及生化指標的影響。現將分析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2月—2023年6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診治的96例PHC患者,將其按照入院順序編號的奇偶性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見表1。本次研究經過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開展。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癥狀符合PHC疾病相應的中、西醫診斷標準[6,7],經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PHC,此外患者符合“癥瘕”及“肝積”等中醫診斷標準,其主癥表現為腹部積塊、脅痛以及腹脹,次癥表現為消瘦乏力、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心煩易怒,舌紅苔薄以及脈弦;②年齡20~70歲;③不存在TACE治療禁忌證;④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為A級或B級;⑤BCLC分期為A期或B期;⑥預計生存時間大于6個月;⑦患者及其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患有其他類型的惡性腫瘤;②存在靶向藥治療史或放療史;③對本次研究中所用藥物存在過敏性現象或過敏史;④治療依從度低;⑤存在較為嚴重的認知障礙或精神類疾病;⑥中途退出研究。
1.3 方法對照組開展TACE 治療,使用奧沙利鉑(廠家:連云港杰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049,規格:50 mg)以及鹽酸吡柔比星(深圳萬東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106,規格:10 mg)為化療藥物,使用超液態碘油(法國GUERBET公司,國藥準字HJ20171362,規格:10 ml)為栓塞劑,將化療所用藥物進行稀釋和灌注之后,用碘油對腫瘤的供血靶動脈進行栓塞,完成治療后拔管,隨后對穿刺部位開展常規性的壓迫止血,穿刺后患者肢體需要制動12 h,保持平臥姿勢24 h,在手術完成后的3 d內需要進行常規性預防感染治療護理以及保肝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以扶脾調肝湯進行輔助治療,具體操作如下,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在行TACE術治療的前1周內以及手術完成后服用扶脾調肝湯,藥方主要包含黃芪30 g,薏苡仁30 g,淮山藥20 g,黨參20 g,茯苓15 g,柴胡15 g。此外還包含白術、枳殼、陳皮以及甘草等藥物,同時也需要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及體質等因素適當增加當歸、枸杞子或是青蒿、牡丹皮等,將配好的藥包加水后煎服,2次/d,150 ml/次,需連續服用4周。
1.4 觀察指標①中醫證候積分: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脅痛、乏力、腹脹、納呆以及噯氣納差等相關癥狀,并對其表現程度進行評分,0分為無癥狀、2分為輕度、4分為中度、6分為中度,在統計完成后進行組間比對分析。②生化指標水平: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狀態下的3 ml外周血,經離心分離后汲取其中清液進行檢驗分析,評估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以及利膽紅素(TBIL)整體水平并對比。③整體治療有效率:在患者完成治療后根據相關標準對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進行比對,完全緩解(CR):患者的病灶完全消失,并且在至少連續的4周以內并未出現新的病灶;部分緩解(PR):患者的病灶體積縮小了1/2以上,治療4周以內并未出現其他的病變情況或病情未出現加重;穩定(SD):患者的病灶體積縮小1/4以上;進展(PD):患者病灶體積縮小程度低于1/4,甚至在治療過程中還出現了增大。整體治療有效率=(CR+PR+SD)例數/總例數×100%。

2.1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2組患者中醫證候各項目分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各項指標分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分,
2.2 生化指標水平治療前,2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化指標數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生化指標水平對比 (例,
2.3 整體治療有效率觀察組患者整體治療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整體治療有效率對比 (例,%)
PHC患者在患病前期的臨床癥狀表現并不明顯,而病情一旦發展進入中晚期后便會急劇惡化,因此能夠采取手術進行根治的機會較少,且手術治療后疾病復發的風險性較高[8]。而使用TACE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PHC的首選方式,諸多研究與臨床試驗證明,這一醫療技術能夠有效緩解PHC患者的相應癥狀,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盡可能提升其生存幾率。但也有研究證明,TACE術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導致患者出現白細胞下降、乏力以及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在對患者身體造成較大負擔的同時也會影響其治療信心與治療依從度[9],如此一來便會對整體的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使用TACE術進行治療時,應當采取必要的輔助措施進行介入,對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進行干預,緩解患者因疾病與治療所產生的不適以及不良反應,而隨著中西醫結合的不斷深入,使用扶脾調肝湯輔助TACE 治療PHC患者的優勢逐漸為人們所關注[10]。
PHC在中醫中歸屬于“肝積、痞塊、積聚”等范疇,其主要病機便是肝郁脾虛以及瘀毒內蘊,因此在進行治療時,重點需放在對患者的肝、脾進行調理。扶脾調肝湯中所包含的黨參、茯苓以及白術能夠起到除濕益胃、健脾益氣的功效;白芍則能夠養血柔肝、止痛緩急;陳皮、枳殼以及郁金則能夠醒脾胃、理氣止痛、化痰解郁;此外淮山藥等也能夠起到補脾益腎的效用。扶脾調肝湯中黃芪以及薏苡仁的占比較大,為君藥。再搭配如黨參及茯苓等便能夠有效發揮出健脾益氣的功效;而柴胡、枳殼以及郁金等,又能夠調節患者的肝氣,起到理氣寬胸、行滯消結的功效,因此能夠對患者的肝臟起到一定的養護效果;而通過茯苓、白術以及柴胡等臣藥與君藥的共同作用,使全方具有健脾益腎、疏肝理氣以及化瘀解毒等功效,能夠對患者的脾、肝起到較為良好的調理作用。而經過長時間地治療,患者體內的積滯便可得到有效去除,其脾胃自然而然便會強健起來,其所感受的不適癥狀也能夠得以有效緩解。現代藥理研究也充分證實了黨參能夠起到促進造血、提升促進白細胞生成以及增強人體免疫機能的效果;而陳皮的提取物中所含成分能夠對肝癌以及移植性肉瘤產生良好的抑制作用,促使癌細胞的凋亡,進而能夠對行TACE術治療的PHC患者產生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11]。
本次研究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觀察組各項指標分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觀察組生化指標數值低于對照組,此外觀察組整體治療有效率較對照組也更高。分析其原因在于黃芪中所含有的多糖成分能夠對患者體內的肝癌細胞的增殖速率產生抑制作用,進而改善并提升PHC患者的TACE治療整體效果[12]。除此之外,扶脾調肝湯中所含有的黃芪多糖以及柴胡等還具有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的效果,同時還能夠對TACE術中所用藥物的細胞毒性進行一定的抑制。而茯苓三萜類化合物則能夠和抗癌藥物進行相互作用,如此一來便會對粒細胞的增殖產生促進作用,使得造血細胞得以再生,進而有效提升患者的外周白細胞以及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13]。而在扶脾調肝湯的介入治療下,患者的肝功能受損程度會有所減輕,進而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改善相應的臨床癥狀,在提升患者治療生存質量的同時使患者能夠更好地聽從醫囑,提高治療依從度[14]。
綜上所述,使用扶脾調肝湯輔助TACE對PHC患者進行治療,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以及生化指標水平,提高整體的治療有效率,并且措施安全有效,但受限于研究周期和樣本容量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本次研究分析結果可能缺乏一定的代表性,而在后續的研究觀察與分析中,應當隨患者的治療進展、病情發展情況以及患者生存時間等方面的資料,進一步地隨訪與觀察,以便更好地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