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辛芳芳
西平縣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隸屬駐馬店市,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一個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為主的農業大縣和糧食生產大縣。常年糧食作物播種14 萬hm2,總產96 萬t 以上,先后10 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素有“豫南糧倉”之美稱。西平縣二郎鎮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在地理位置優越的二郎鎮張堯村建設高標準農田0.67 萬hm2。2014 年1 月高標準農田建成并投入運行,為西平縣糧食安全、基層農技推廣提質增效服務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 年12 月,被全國農技中心命名為“全國首批五星級站所”。
西平縣二郎鎮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主要為二郎鎮、焦莊鄉、蔡寨鄉服務內容有: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和信息服務;農作物病蟲害、化肥和農藥監測,推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零增長;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培育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試驗示范研究,高產高效示范等工作。近年,二郎鎮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利用上級財政專項資金和超級產糧大縣獎勵資金60多萬元,西平縣財政投入資金40 多萬元,為區域站配置了辦公設備、培訓場所、科技服務車、檢驗檢測儀器、病蟲測報設備等,有效改善了基礎設施,大幅提升了服務“三農”的能力。
本著“農業、氣象是一家”“氣象為農業服務,農業為氣象添彩”的思路,西平縣農業部門積極與縣氣象部門溝通,同時配套建設二郎鎮氣象服務站,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固定炮站、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等基礎設施。氣象技術人員可以在科技示范園中采集各項氣象數據,農業技術人員也可在氣象服務站定時測定大田苗情、墑情、溫度、氣壓、濕度等數據,為群眾開展大田管理制定及時、有效的措施,適時指導農業生產。
西平縣農業技術部門依托二郎鎮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與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開展科技合作,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其中,河南農業大學陸續在二郎鎮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投入資金100 多萬元建設教學實習基地,河南農業大學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郭天財與河南農業大學作物學國家一級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李潮海等十多位專家、教授經常親臨現場指導教學,博士、碩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在此開展各類田間試驗、技術研究,并圍繞西平縣砂姜黑土改良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河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小麥、玉米專家團隊堅持在西平縣進行優良品種和良法配套,提煉總結了西平縣小麥、玉米精簡栽培技術,并進行了推廣。2014 年以后,二郎鎮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試驗示范基地引進、試驗小麥、玉米新品種100 多個,開展農業新技術研究10 多項,集成組裝高效栽培技術高產攻關田6 個,實現了抗災減災節本增效,讓群眾學有典型,看有樣板,教、學、研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帶動了西平縣大面積均衡增產和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形成了河南農業“北看滑縣、南有西平”的業內共識。
西平縣農業技術部門嚴格要求技術指導員抓環節、抓季節,根據農事活動下鄉到村入戶開展技術服務。通過“零距離、面對面”技術指導,確保技術措施到人、良種良法到田,切實解決了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道坎”問題。
根據農時,二郎鎮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組織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區域站和田間地頭集中進行技術培訓,使農民科學種田水平顯著提高,群眾收入穩步增長。
二郎鎮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建成13.33 hm2的試驗示范基,地開展品種試驗示范,鑒定小麥新品種在西平縣生態條件下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和品質穩定性,掌握其特征特性、生長發育規律和配套高產栽培關鍵技術,篩選出適合西平縣推廣種植的優質高產新品種,為小麥豐產和優質小麥品種的更新換代提供科學依據。
截至2023 年底,西平縣二郎鎮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已建成集高產創建、小麥良種繁育、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研究、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農業氣象自動觀測、遠程技術教育培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站,成為農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載體、平臺以及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前沿陣地和田間課堂,為農業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