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凡奇
三年級處于寫話向習作的過渡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寫話作業,一方面能夠減輕學生起步習作方面的負擔,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形式的寫話訓練,有針對性地在審題、立意、構思、表達等方面強化學生的寫作意識,可以為習作打好基礎。因此,教師需要借鑒課后小練筆的設計方法,結合每個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和單元習作,抓住單元文本中的典范表達,循序漸進地設計課內寫話作業,實現讀寫高度融合,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統編教材中,三年級共安排了八次習作,滲透的習作要點集中在想象、敘事、說理等方面。課內寫話需要對接單元習作的目標要求,教師應從課文中挖掘訓練點,設計寫話作業。
1.從內容上對接單元習作
如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習作《這兒真美》,要求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圍繞一個意思寫。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意單元習作中的“這兒”通常指一個地方,這樣的地方不要太大、太復雜,關鍵是要很美。也就是說,學生要抓住一處景色很美的地方,從不同時間、不同角度清楚地進行介紹。據此,教師可以在單元內的課文中,設計寫話片段對接單元習作的這一訓練要求。一是在教學《海濱小城》時設計:“我們住的小區越來越美,綠化帶的設計、廣場的布置、每家每戶的小花圃,都很有特色,請你選擇一處作為景點,仿照課文中的自然段寫一個片段。”二是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設計:“我們的校園里有一條迷人的小路,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景色,請你仿照課文分四季寫出這條小路的美。”通過這樣的片段訓練,學生對如何從不同角度、不同時間寫出一處景點的美就有了一定的認識。
2.從方法上對接單元習作
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學生在觀察、記錄的基礎上把觀察到、感受到的內容寫清楚。教材對如何觀察植物提出了具體指導:一是以記錄卡的方式記錄觀察所得,二是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如看看、摸摸、嗅嗅、嘗嘗等,并注意有新的發現。在教學本單元的課文《荷花》時,教師可以將課文第4自然段作為范例,安排學生寫一個片段,對接單元習作中的“新的發現”及表達:先引導學生找出這一自然段寫法上的特點,即想象自己變成了所寫的植物,寫出植物經歷的許多美妙的感覺;然后,讓學生就自己喜歡的植物,寫一個片段;學生寫完片段后,教師及時進行評價,看看學生想象的內容是否新鮮、奇特,有沒有體現所寫植物的一些特點。這樣的寫話訓練,可以為單元習作打好基礎。
統編教材十分重視讀寫結合理念的落實,既體現在單元整體設計上,注重將閱讀與表達的語文要素結合起來,又體現在單元內具體課文的學習中,以單項練筆形式達到聚焦單元主題、延伸習作視角的效果。
1.在亮點寫法處落實讀寫結合訓練
教師圍繞讀寫結合設計寫話作業,關鍵是對課文表達的梳理,從中發現有價值的表達亮點,作為讀寫結合的訓練抓手,開展課堂寫話練習。如教學《搭船的鳥》,這是三年級上冊習作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承載著觀察這一關鍵習作方法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聚焦課文第4自然段,發現“觀察翠鳥捕魚的內容”表達上的亮點:作者抓住了翠鳥捕魚一連串的動作進行表達,學生讀這樣的描寫眼前就出現了翠鳥捕魚的生動畫面。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寫話作業:選擇生活中的一種場景(畫簡筆畫、做手工、削蘋果、踢毽子、打球等)進行觀察,抓住其中的一連串動作,寫一個片段。
2.在單項訓練中落實讀寫結合訓練
所謂單項訓練是指編者在課文中安排的小練筆內容,而一種習作方法、能力的獲得和靈活運用是需要學生經過不斷練習才能逐漸形成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課后小練筆,組織學生開展單項寫話訓練,習得表達方法。如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我們奇妙的世界》,課后安排的小練筆是“讀一讀下面的句子,感受這些普通又美好的事物,你也來寫一寫吧”,這一單項訓練的目的是運用比喻句把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寫得美好。在學習《火燒云》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文本中描寫的一些日常事物,運用比喻的方法寫一寫相關內容,讓這些日常事物變得美好起來。如“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作者是運用排比的句式進行表達的,你能不能用比喻句寫出這種變化呢?又如課文結尾“一會兒功夫,火燒云就下去了”寫得很樸素,你能不能用比喻的方法把它寫得很美呢?這樣的單項寫話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表達方法,真正形成表達能力。
3.在整合拓展中落實讀寫結合訓練
統編教材的讀寫結合還體現在整合與拓展上,這樣的寫話作業需要教師根據單元學習特點進行綜合與提煉,主要指向關鍵寫法訓練和遷移運用。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單元主題是“觀察與發現”,其中精讀課文《花鐘》在第1自然段中出現了多個描寫花兒綻放的語句,運用擬人的表達方法寫得很生動;在略讀課文《小蝦》中,作者描寫小蝦生動有趣的生活習性充滿了新鮮感。教師可以把二者整合起來,形成用擬人的手法寫出有新鮮感的句子來表達一個事物的關鍵寫法,讓學生在描寫一種花開放或一種動物特點時用上這種表達方法。
教師以作業的形式設計寫話片段訓練,一方面可以減輕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讓學生在訓練中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通過融合多學科學習,可以鍛煉學生細致觀察、多角度表達與實踐的能力。
如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安排了相關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教師可以設計跨學科的寫話實踐活動,結合美食、勞動、道德與法治等學科內容,圍繞中華傳統節日指導學生開展調查、參與等實踐性活動,并在實踐中堅持記錄活動內容,記錄方式可以是文字、繪畫、拍攝圖片(視頻)等。以端午節為例,學生可以調查學校所在地方的端午節習俗,學習包粽子,回顧以往家里過端午節的情形等。在這些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體驗性的多樣化活動中,學生在具體任務驅動下,積極行動,注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不是一天兩天完成的,也不是一次兩次活動能夠解決的,而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持續進行,因此需要教師適當分段開展,有效跟進指導,鼓勵學生以日記的形式體現自己在上述活動中的經歷與收獲,使寫話作業在綜合性學習中發揮出突出作用。
總之,在三年級開展寫話作業訓練,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在習作起步階段的坡度,讓學生在練習中習得相應的表達方法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