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羊
冬天
回到故鄉,寒冷早已包裹了山村
細雨霏霏
瞬間一切都看不見了
火塘已被氣爐取替
沒有疙瘩火撲起來的灰塵
但刺骨的寒冷還在
山里的冬天
還是一臉兇相
老人和孩子依然害怕它
俯瞰
槐樹上,一只鳥兒自言自語
仿佛我是它話語中的彌補部分
沿山而下的樹林里
開花的紫薇好似綠色餐桌上
幾碟佳肴
山下,大白鵝撅著屁股在堤上啄草
騰鴨和番鴨將頭擱在背上
仿佛幾個安靜的詞語
浮在水面
農舍里出來的男女
我聽見“砰”的關門聲
從小路上越走越遠
然后,是漫長的寂靜
喜歡
喜歡質樸,喜歡干凈的眼神
很深、很純潔。喜歡螞蟻的忙碌
蜜蜂的勤奮,蚯蚓的默默無聞
喜歡云來云去的天空飛著鳥兒
或者鴿群,偶爾有一只風箏
喜歡蒲公英、苦麻菜、半邊蓮、車前草
別看它們生活在低處,清心、明目
心里跟鏡子一樣明亮
喜歡一陣風吹舊另一陣風
喜歡汗水換來收獲和遠方
一生
犁耙、鋤頭、扁擔、桶……
這些古老的農具
在這個滿頭銀發人的手中
輪番上場。年復一年
他始終懷著敬畏
對待種子,對待泥土
心中的夢也是土地的夢
身上的氣息就是泥土的氣息
在他的心里,莊稼就是世界
世界,就是地里不同品種的莊稼
他用一生的時間
做著一件事
靜謐
河邊,蒲公英開了
黃色的小花,年年循環往復
這種長不大的花朵
與茂密的小草擠在一起
像一塊印花布地毯
白色的小蝴蝶在上面飛來繞去
像親昵的丫頭
陽光輕柔地搖曳著
仿佛波浪下的靜水
山,年復一年蔥蘢
水,日復一日流淌
原野初春
它們,從詞語中出手
各種新生的鵝黃
是童子,是人之初
遠處的麥田
仿佛廢了聲音的大海
一只白鷺飛向河灘
是唐詩宋詞
是《詩經》里的流芳
千百年的飛翔
不改千百年的守望
黃昏
山村在不斷地黯淡
包括農舍和地里耕作的村民
不知什么鳥在叫
把黃昏當作經文一樣朗讀
田野上走著風的隨意
一塊石頭,仿佛田園詩的詩眼
太陽,將樹木的影子
拉長了又縮短,縮短了又拉長
仿佛永無止境
落葉是佛的腳印
歲月靜好,山村無恙
下雪了
原野張開懷抱
紛飛的雪花邊下邊化
十分羞澀
這些天空的來信
一封一封
我曾拿在手里看過
白色的紙上沒有寫字
讓我十分意外的是
土地讀出了里面的精彩句子
又回故鄉
陷入逆光中的故鄉
一級一級梯田仿佛生活皺起的額頭
小溪邊,粗皮的柳樹
貼著風雨的碎片
面對垮塌的老屋
世俗的煙火把我熏成了別人
我已無物就近,無物可信
更無力改變什么
坐在山坡,看看花開,聽聽鳥鳴
沉湎于回憶中煉金
六月六日見聞
今天的太陽,曬著曬著
就放棄了
蹲在河邊垂釣的人
仿佛穿著拖鞋的青蛙
從醫院出來的夫婦
男人手里捏著報告,臉色蒼白
女人不停地抹淚
這是人間最無助的時刻
一位衣著樸素的婦女
背著濃煙熏過的臘肉
從大街進入小巷
用假冒的公式演算生活
岸邊
小溪清冽、涓涓
像從一首古詩里流出來
一窩苦麻菜衣著端莊
樸素。以生活認可的方式
依偎在岸邊
將心事藏在薄薄的體內
不愿打開,猶如岸上的村民
安詳、仁厚、柔緩、綿長
在自己熟悉的詞語里收集浪花
在時間的礦脈中
傳遞生命的骨響
撂荒的土地
山坡上,一片撂荒的土地
貧瘠。呆滯。語無倫次
像一個無依無靠的老人
向我投來討要的目光
面對它的饑渴,我有一種
莫名的無奈。我也是被荒蕪擊打得
遍體鱗傷的人
心里的淚水無人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