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余金蓮(2000~),女,漢族,廣西蒙山人,廣西河池市宜州區第一小學,研究方向:桂西北民族音樂。
摘? 要:桂西北民族文化具有其獨特的地域風格,是我國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值得我們去做好推廣發展和傳承。對中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教學來說,應該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來實施桂西北民族文化的教學,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桂西北民族文化底蘊,走近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心目中對桂西北民族文化的喜愛。
關鍵詞: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3-0143-04
文章將以鄉村振興的視角出發,圍繞桂西北民族音樂的獨特性和教育意義,提出有效的融入方式,立足地方文化特色,挖掘民族音樂中的藝術內涵,探尋民族音樂的精神傳承,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提供參考。
一、 融入學校教育課程體系
(一)在音樂課中加入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內容
桂西北民族音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具有的獨特意義的音樂文化之一,它具有十分鮮明的地域特色,歌曲內容更是蘊含了當地的民族風情。在中小學教育階段,依據國家教育政策,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將獨具桂西北民族特色的音樂融入課程教學中,不僅能夠帶領學生豐富自身視野,還增強了學生對傳統音樂的了解,與此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還能夠幫助學生抓住音樂學習中的細節之處,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桂西北的民族音樂的歷史源遠流長,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音樂風格,讓學生通過學習桂西北民族音樂,可以促使學生感受到中國民族音樂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愛與尊重。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音樂課程《阿西里西》本節課時,教師應該綜合考慮這是一首彝族歌曲,對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演唱方面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教師應該將課程的重點放在傳授學生歌曲的曲調學習上,讓學生感受歌詞內容的質樸、真摯。為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開始就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桂西北民族音樂的背景和特點,同時向學生展示本地區的風土人情,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并演唱《阿西里西》這首歌曲,教師可以先以整首歌的形式進行演示,讓學生感受到曲調旋律和節奏的變化,再根據歌詞內容來解釋其含義,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所傳達的情感。
(二)開展課外活動和社團活動
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能夠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桂西北民族音樂具有豐富的音樂風格,通過學習這種音樂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域的音樂表達方式,感受不同的情感色彩和音樂氛圍,探究音樂詞語背后的獨特文化內涵,促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不再拘泥于課本上的曲目了解,增強學生對中國音樂多樣性的認知。桂西北民族音樂常以其獨特的節奏和演奏方式而出圈,學生通過學習這種音樂形式,能夠培養自身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教師能夠將這種音樂文化融入中小學的音樂課程中去,就可以培養學生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音樂是一種全球性廣泛運用的交流語言,通過學習不同地區的音樂文化,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民族的音樂傳統,促使學生對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聯系把握更加的準確。通過讓學生實際演奏桂西北地區的音樂作品,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獨特韻味和美感,提升學生對音樂之美的敏感程度,從而做到讓學生真正地享受課堂中的每一分鐘。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教材《內依巴河》時,教師在課前的準備環節應對本首歌曲的背景有一定了解,知道這是一首具有拉丁美洲特色的歌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了解曲目的具體時代背景以及歌曲特點,同時向學生展示拉丁美洲的風土人情,以及除去本樂曲外的其他地方相關的樂曲,讓學生依據本節課程所學的內容與技巧,將其映射到桂西北民族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桂西北民族音樂來進行小組合唱的社團活動,并讓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新學的知識內容。
(三)舉辦講座、研討會等活動,推廣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
為了進一步推廣桂西北民族音樂,帶動當地的文化發展,教師需要從多個教學角度方面入手,從而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的底蘊。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就需要通過組織講座或者研討會等活動,幫助學生深入地了解桂西北民族文化的相關知識。在此環節中,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去尋找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或者民間藝術家等專業領域的人才來參與到對學生的音樂講座中,讓專家們分享自身在桂西北民族音樂演奏或者學習過程中的經驗,以及對曲調的思考,并請他們為學生具體地介紹桂西北民族音樂的歷史文化、演奏特點以及流派劃分等,幫助學生逐步深入了解桂西北民族文化的具體內容。借此講座環節,教師也可以與這些專家、學者進行深度的交流與互動,從而加深了自身對桂西北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學習各種不同地區的民族品質和風范,塑造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例如,為了更好地舉辦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教師就需要根據自身學校的具體學習需求,以及實際資源利用的情況來確定講座的主題和內容,同時還要邀請到桂西北地區的音樂專家或者民樂演奏團體為講座的主講人,組織學生和教師們一同進行音樂講座的觀看,促使師生能夠對桂西北民族文化的音樂特點等方面的知識掌握更加到位,并對桂西北地區的民族音樂演奏形式以及風格理解更加深刻。在具體的講座環節,也要綜合考慮到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增加有效的相關音樂互動環節,增強師生們對講座體驗感,豐富講座的形式。通過邀請民間演奏團體進行現場的演奏,讓師生身臨其境的體驗音樂魅力,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唱或者音樂游戲等方面的活動。
二、 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
(一)采用現代教學手段
現代化教育階段,多媒體和網絡的運用逐漸地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中。多媒體的教學是指教師為學生講解圖像、文字或視頻等內容,來進行教學的方法。通常情況下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桂西北民族音樂的表演形式等方面內容,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有關音樂的曲調,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培養學生對桂西北民族音樂的學習熱情。在網絡教學大部分情況下,教師都是利用互聯網和在線平臺的技術,來為學生提供教學的。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加廣泛的音樂學習資源,促使學生有效的利用課下的空閑時間,進一步深入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學生通過在線音樂課程觀看或文獻資料的學習,具體地了解到桂西北民族音樂的發展歷程或代表曲目,讓學生的音樂學習由課堂上轉移到課堂下,并利用在線互動平臺促使學生們之間可以交流彼此的學習經驗,讓他們在相互學習中獲得啟發。這種方式在滿足課堂的基本教學目標的情況下,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接觸到不同文化內涵的音樂曲目。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音樂課程《拉薩謠》本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的引入環節為學生收集有關拉薩謠的歷史背景,并且將這些信息與桂西北民族音樂進行對比,將對比圖利用多媒體來展示,讓學生在了解《拉薩謠》的起源以及演唱形式的同時,能夠通過對比分析來發現兩者的異同之處,從而加深學生對兩種音樂文化的理解。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互動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合作,選擇《拉薩謠》或者一首桂西北民族音樂曲目來進行合作演唱,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練習,學生可以自行制訂演出的計劃以及舞臺的布置,還可以制訂具體的服裝造型設計,讓課堂的自主性回歸學生手中。
(二)引入現代音樂元素,與傳統桂西北民族音樂相結合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桂西北民族音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有選擇性地教授學生一些現代音樂內容。具體的來講,現代的音樂元素主要包含了節奏的把握、和聲的學習以及詞曲的改寫等方面,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對比分析兩者的差異,學生就可以更加深入系統地分析傳統音樂的獨特之處,從中汲取靈感并且融合到自己的曲目創作中去。通過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結合,能夠讓學生的創作能力更上一層樓,激發學生的音樂創作意識,培養學生的藝術品位,在這過程中也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創作表現出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在教學環節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深刻理解一首桂西北民族樂曲,然后讓學生在本樂曲的基礎之上嘗試加入現代音樂元素,兩者的結合能夠讓學生在理解和欣賞傳統音樂的同時,又將自身的個性與創新融入其中,開創新穎的寫作模式。這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全面性的發展,為學生在未來學習音樂的道路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課程《北京的喜訊到邊塞》時,可以在為學生講解這首歌曲前,邀請專業的編曲師或者音樂家來對這首曲目進行改編,在其中添加一些現代音樂元素,比如流行的節奏或者和聲等。接著再將改編過后的版本給學生播放,讓學生對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元素的結合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培養學生對音樂多樣性的敏感性。隨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音樂制作軟件,讓學生對本節曲目進行改編創作,嘗試運用軟件中的音樂器材,混音調節等不同的方式將兩者結合起來,從而創作出更具獨特韻味的音樂作品。
三、 加強教材建設和資源整合
(一)整合校內外資源,提供學習材料和設備
為了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力將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徹底的融入中小學音樂課堂中,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地整合校內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設備。教師在針對校內資源的整合過程中,可以考慮到利用校內的圖書館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有關桂西北民族音樂的文化資料,還可以讓學生在圖書館中尋找相關的音樂專業書籍或者歌曲錄音。這些圖書館的教學資源能夠豐富學生對桂西北民族音樂的認知,并培養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對信息分析能力。校內的音樂教學資源除了圖書館,教師還可以有效利用學校的音樂教室或者藝術團體,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音樂體驗,學生可以在音樂教室中借助設備進行樂曲的演奏和創作。而校外資源則主要是指博物館等教學資源,在博物館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形象的桂西北民族文化的展示。這主要是因為博物館中擁有大量的文物以及樂器實物,通過講解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桂西北民族文化的具體特點,學生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還可以了解到相關的樂器制作工藝以及樂曲背后故事內容,從而更加深入地感受桂西北民族音樂的獨特神韻。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音樂課程《快樂的潑水節》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通過參觀當地的音樂博物館、文化遺產等場所來了解到桂西北民族文化的豐富精神文化內涵,以及精彩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讓學生結合《快樂的潑水節》曲目,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底蘊以及民族風情,教師在引導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去博物館學習的時候,應該告訴學生可以尋找博物館中的音樂專家或者樂曲制作人等,來為學生講解桂西北民族音樂的具體內容,展現出民族音樂文化絢麗多彩的一面,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的演變歷程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二)利用互聯網資源,拓展學生對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渠道
如果相關的硬件措施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來拓寬自身對信息的掌握。教師可以專門為學生尋找相關的音樂網站或者在線的視頻課程平臺,這些網站主要包括桂西北民族音樂的流派分類或者民族舞蹈的表演技巧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觀看相關的視頻內容,參與在線的交流來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從而對桂西北民族音樂的文化特點理解不斷深入,同時平臺針對不同板塊還可以設定不同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內容,交流自身學習體驗。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搜集能夠直觀呈現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的視頻,為學生進行播放,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的搜索引擎,讓學生通過觀看不同音樂作品,提高對桂西北民族音樂的理解,凸顯出音樂的多樣性。在學生學習完拓展性知識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來為學生提供參與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利用互聯網進行在線的比賽或者演出等活動,促使學生更加方便地展示自身的音樂才華。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音樂課程《阿里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搜索引擎來尋找與本歌曲目相關的原版音樂視頻,并指導學生觀看專業音樂家對該曲目的具體演奏內容,在課堂教學完成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來自主搜索相關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的資料,促使學生能夠發現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同時讓學生能夠通過同類作品的比較,了解歌曲創作背后的故事內容。
四、 對學生學習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的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
只是引導學生學習,不對學生成果進行評估,其教學效果是不夠明顯的,只有通過有效的評價,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所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而開展相關教學策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評估評價的方式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主體應該是包含對學生的音樂演奏行為的觀察和記錄,還有學生自身對問題的反思和總結能力考查,對學生音樂作品的成果展示評估,通過這些內容的監測,促使教師更為全面、精準地了解學生。在桂西北民族音樂方面,教師在對學生的音樂演奏行為觀察的時候,可以通過具體觀察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以及音樂作業的完成情況,還有在小組合作中的語言交流等方面,來了解學生對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態度,并針對此內容來制訂相應的評分標準和評價體系,從而對學生的評價更為客觀。在對學生的反思能力檢測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查為著重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形式的討論,讓學生互相發現彼此的問題。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完《阿里里》這首曲目之后,就可以在課堂上觀察學生對該曲目演唱技巧的具體掌握情況,以及留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保持高昂的學習態度。針對學生的這些表現,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進行記錄。在學生的作業方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完成有關桂西北民族音樂的調研報告或者相關的樂曲演奏作品等。針對這兩者的數據記錄,教師應有效利用并制訂相應的調整措施。比如加強相關的知識點講解,或者增強小組合作,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
五、 結論
綜上所述,桂西北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中華民族文化經歷了歲月的沉淀,有著豐富的藝術價值,民族音樂更是傳承了民族文化的豐厚底蘊,具有深遠教育含義。中小學的音樂教學是推動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所以在中小學音樂教學當中,教師要重視民族音樂的相關教育內容,要結合具體教材歌曲與相關內容,來開展科學的引導,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走近民族藝術,擴展自己的音樂思維和創造能力,增強對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和團結感,實現文化傳承。
參考文獻:
[1]李娜.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融入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實踐研究[J].黃河之聲,2021(9):86-87.
[2]張天良.將桂西北民族音樂文化融入中小學音樂課堂[J].黃河之聲,2021(9):90-91.